洗馬林鎮

洗馬林鎮

萬全縣轄鎮。1958年建洗馬林公社,1984年改洗馬林鎮。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30公里。面積138.6平方公里,人口1.2萬。郭(磊莊)花(兒莊)公路過境。轄洗馬林、堰家溝、辛窯子、胡拉溝、太平灣、黃土梁、沙地房子、榆林溝、瓦窯、西柳林、冰河、廟兒溝、殺虎溝、逯總家溝、南窯、西洞、半打溝、小沙溝、牛兒灣、醋柳坪20個村委會。農業主產玉米、葵花子、穀子、蔬菜。工業以生產農具以及各類果脯為主。明宣德十年(1435)築洗馬林城堡,城內建有玉皇閣,是縣內僅有的保存完整的古代建築物。

基本信息

(圖)洗馬林鎮馬林鎮

萬全縣轄鎮。1958年建洗馬林公社,1984年改洗馬林鎮。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30公里。面積138.6平方公里,人口1.2萬。郭(磊莊)花(兒莊)公路過境。轄洗馬林、堰家溝辛窯子胡拉溝太平灣黃土梁沙地房子榆林溝瓦窯、西柳林、冰河、廟兒溝殺虎溝、逯總家溝、南窯、西洞、半打溝、小沙溝、牛兒灣、醋柳坪20個村委會。農業主產玉米、葵花子、穀子、蔬菜。工業以生產農具以及各類果脯為主。明宣德十年(1435)築洗馬林城堡,城內建有玉皇閣,是縣內僅有的保存完整的古代建築物。

概況

(圖)添加資料,圖片。地圖

洗馬林鎮地處壩下,位於萬全縣西北部,東臨北新屯和高廟堡鄉,北以長城為界,與張北、尚義兩縣接壤,東南距縣城30公里。郭花公路縱貫全鎮。以郭花公路為主線,2004年陸續開通了8條村級公路,全長22.5公里,全部硬化,路旁綠化。

全鎮轄20個行政村,2個自然村,總面積138.58平方公里,總人口11299人,其中農業人口10542人。2004年末實有耕地13252畝,占總面積的64%,其中水澆地面積6087畝。

洗馬林鎮氣候四季特徵明顯,年均降水量402.9毫米,平均氣溫6.9攝氏度,全年無霜期105--130天,西北風、乾旱、冰雹自然災害頻繁,尤以乾旱為重。

洗馬林鎮在古代是萬全西部重鎮,歷史悠久。鎮內廟宇頗多,現存中央街的玉皇閣,高5丈有餘,威震四座,閣內現轉存佛經32箱,1983年被張家口地區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境內明代長城遺址東起西柳林村,西到洗馬林平魯台,有3座關隘,8座瞭望台,也屬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洗馬林村,蘊藏有豐富的鉻尖晶石粉鐵礦和錳礦。洗馬林鎮現為萬全縣西北部文化、教育、衛生、保健中心。現有鎮辦中學一所,中心學區兩所,教職工162人,學生1100餘人;有現醫院分院一所,基層衛生院兩所,村醫療點27個,醫務人員80多人。

2003年全鎮國民經濟總收入達到2217萬元,工農業總產值達3340萬元,稅收完成64萬元,人均純收入1825元。

洗馬林鎮工業重點企業有西苑化工廠和洗馬林果品有限公司兩家,也是全縣的骨幹企業。果品有限公司主要產品有10多種,花紅脯曾被農業部評為優秀產品,省外貿列入重點出口企業,遠銷東南亞各國。2003年對閒置恆溫庫進行局部改進,實施鮮食玉米加工生產,年生產能力可達200萬穗。

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緊緊抓住國家加強生態建設的歷史機遇,三年來完成退耕還林12570畝,匹配荒山12570畝,並完成21世紀水土保持一期工程續建工程33.54平方公里,京津風沙源治理5990畝,累計治理面積21.5萬畝。

歷史悠久

(圖)古堡古堡

洗馬林鎮,始建於唐代,元、明時為軍事要衝,明永樂二年為萬全右衛五堡之一,宣德十年(1435年)築洗馬林城堡。城內建有玉皇閣、東西大寺及其它廟宇30餘座,現僅存玉皇閣。清至民國時期曾為萬全縣西部集貿中心。今天的洗馬林依舊散發著一種深沉的氣韻,並融進了人們行進的腳步間……

洗馬林曾有大小廟宇寺院30座。道光甲午年縣誌記載,僅在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就修繕過玉皇閣、地藏寺關帝廟城隍廟、觀音寺、靈官廟、三賢廟、白衣庵等8座寺廟。遺憾的是,這些古寺多已毀損,惟有一玉皇閣仍孤零零地守候在古鎮的中央,貯藏著千年的佛經。

關於玉皇閣內佛教藏經的來歷,當地的老人給我講了一個傳奇故事。一個盛夏的夜晚,洗馬林東大禪寺一片寂靜,院內松柏參天,亭台相映,整個古剎在皎潔的月光下更顯巍峨參差。忽然,一陣悅耳的馬鈴聲把進入夢鄉的僧人們驚醒了,他們跑出來一看,院內堆放著32箱佛教藏經,卻不見一匹馬。端著燈四處尋找,意外地發現韋馱小殿的韋馱佛全身大汗淋漓。一時間,僧人們驚得魂飛天外,趕緊向韋馱下跪,主持流著淚激動地說:“佛祖有眼,派韋馱佛馱回經書,今夜大家就不要休息了,分頭準備,明天晾經清點數目……”

這個傳說在洗馬林流傳了幾百年,直到現在依然被街頭巷尾一臉認真的老人們津津樂道。東大禪寺拆除時,這些佛經就移存於玉皇閣內,而每年農曆六月六晾經的習俗則一直沿襲至今。

沿革

(圖)洗馬林鎮洗馬林鎮

洗馬林鎮,始建於唐代,元、明時為軍事要衝,明永樂二年為萬全右衛五堡之一,宣德十年(1435年)築洗馬林城堡。城內建有玉皇閣、東西大寺及其它廟宇30餘座,現僅存玉皇閣。清至民國時期曾為萬全縣西部集貿中心。今天的洗馬林依舊散發著一種深沉的氣韻,並融進了人們行進的腳步間……

500多年前,洗馬林曾是明清王朝的軍事城堡。500年後的今天,長城邊上的洗馬林堡,用戲服、二人台和莜麵,合奏出了一曲厚重的古堡之歌。洗馬林東、西、北三面環山,南面是東西沙河沖積而成的廣闊平川。在古代這裡是屯兵守邊的地方,是通往塞外的要道。西山上的古長城和每隔三五里就有一座的烽火台,被當地人稱作“邊牆”和“望兵台”。從現存的古戍邊設施看,雖不是著名的險道雄關,卻也是曾經充滿烽火狼煙的地方。

明朝初年,洗馬林已是相當大的村落和軍事要塞。為防匈奴入侵,布兵把守,設有守備署和廒倉。現在的教場街、馬場街,就是當年操練兵卒和飼養軍馬的地方。

清朝中後期開始,洗馬林堡的軍事功能逐漸減弱,開始向商業驛站轉變。又經過一百年的發展,洗馬林成為萬全縣西部的工商貿易中心。舊志記載,洗馬林“村居山灣,背靠北山,面向南川,土地肥沃,水利方便,物產豐盛,士農工商,集居而來”,形成了農、牧、商各業的交易中心,是塞外農牧產品的集散地。

到民國初年,張庫公路京綏鐵路從萬全通過,吸引了外地商賈來經營生意。據調查,洗馬林鎮在最興盛時期,曾擁有商號將近200家,其中較大的商號,如東裕源永、西裕源永、增盛裕等共有32家。鎮上這個時期基本以工商為主了,農戶只占三分之一,而且在農閒時也有不少人兼做些提籃小賣的生意。因此,人稱這裡是工商貿易的“旱碼頭”。

洗馬林僅有2000多人,且大多數人以種地為業,從事手工業的已經不多了。但走在鎮裡,街道上的商鋪仍是一家挨一家,令人不禁遙想起當年的繁華。

洗馬林曾有大小廟宇寺院30座。道光甲午年縣誌記載,僅在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就修繕過玉皇閣地藏寺關帝廟城隍廟觀音寺靈官廟三賢廟白衣庵等8座寺廟。遺憾的是,這些古寺多已毀損,惟有一玉皇閣仍孤零零地守候在古鎮的中央,貯藏著千年的佛經。

氣候特點

洗馬林鎮氣候四季特徵明顯,年均降水量402.9毫米,平均氣溫6.9攝氏度,全年無霜期105--130天,西北風、乾旱、冰雹自然災害頻繁,尤以乾旱為重。

農村建設

抓住市、縣開展“千村經濟振興”活動的契機,全鎮11個活動村乘勢而上,因村制宜,統籌規劃,實施了以水利基礎工程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工程、“21世紀工程”為重點的生態建設,以“周轉羊”為主的畜牧改良,以養殖小區、“周轉棚”為主的舍飼農業建設,以“村村通”為主的道路硬化,以勞務輸出為主的務工經濟等一系列工程,切實改變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實現了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快速增長。到2004年底,全鎮11個活動村的人均純收入達到1895元,比去年純增335元,增收幅度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工作方法,通過11個活動村的振興,輻射帶動全鎮農村經濟的振興。2004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4996萬元,比上年增加2672萬元,農業總產值實現574萬元,比上年高出49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35元,比上年增加1118元,創造了我鎮歷史上農業發展形勢最好,農村投資規模最大、農民增收幅度最高的好成績。

重視水利

把水利工程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來抓,先後投資55萬元,完成洗馬林村萬米防滲渠石頭混凝土的2000米的一期工程,新建冰河、殺虎溝、醋柳坪、牛兒灣、堰家溝等村的防滲渠(管)7580米,新打機井一眼,新建蓄水池兩座,新增改善水澆地面積3200畝,全鎮的節水灌溉總面積達到了7171.32萬畝。投資8萬元,在西溝、西洞兩村實施了4000平方米的“周轉棚”項目。

生態環境

(圖)洗馬林鎮洗馬林鎮

抓住國家投資生態環境治理的機遇,嚴格堅持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先後實施完成退耕還林1100畝,幼林拓坑撫育12000餘畝,杏樹嫁接改造2500畝;“21世紀工程”治理面積33.54平方公里,栽種各類苗木540.1萬株;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990畝,栽植楊樹3.8萬株,沙棘8.6萬株,全鎮的山場綠化率達到70%以上。務工經濟增勢強勁。將勞務輸出作為一個產業來開發,在健全、完善農村就業資源台帳,農村剩餘勞動力台帳等資料的基礎上,實施了“陽光工程”,對務工人員進行多層次、多方面的技能培訓。通過政府引導和民間自行發展,有力的加快了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促進了經濟成長與就業增長的良性互動。全年實現勞務輸出達2800多人次,其中省外務工人員達到1076人次,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1400萬元,務工經濟成為非農產業中的支柱產業。

精神文明建設

(圖)洗馬林鎮洗馬林鎮

該鎮以文明生態村創建為契機,一方面營造“和諧、文明、互愛”的養老尊老社會氛圍,一方面建立健全農村紅白理事會,制定了喪事簡辦相關規定,剔除喪事迷信化,送葬排場化,切實做到移風易俗;同時由縣殯儀館和鎮民政辦牽頭,完善全鎮殯葬服務體系的質量建設,杜絕了喪葬浪費和攀比現象,實現了全鎮火化率100%。

該鎮倡導的“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的舉措從根本上得到了民眾擁護。村民坦言,喪事辦得隆重與否,與孝和不孝沒有直接聯繫,與其在親人死後大操大辦,不如將這些錢用在親人生前,讓親人在有生之年過得幸福快樂,也符合了中國傳統孝道。

萬全縣洗馬林鎮始終把“關愛女孩行動”作為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的延伸,積極創新載體,完善工作機制,以家庭為單元,通過開展“五到家”活動,在全鎮營造了關愛女孩的良好氛圍。

旅遊風光

(圖)白龍洞白龍洞

京西第一衛

建於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是河北省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城,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野火春風斗古城》、《馮玉祥》等多部影視作品在此拍攝。

華北山莊

位於萬全縣膳房堡鄉的明長城腳下,緊臨 207 國道,是張家口市通往壩上各縣區的必經之路。該風景區東西環山,氣候涼爽,樹木茂密,鮮花遍地,是生態觀光、休閒娛樂的旅遊用地。華北山莊還開闢了游泳池、蓮花池、滑冰場、滑雪場、狩獵場、珍禽動物觀賞館等旅遊設施,更增加旅遊吸引力。

白 龍 洞

位於海拔1744米的白龍山上,洞在山腰,洞內泉水潺潺,匯入鴛鴦湖,湖畔可垂釣、可沐浴。洞外一天塹,步行仙人橋可通山下,是歷代文人雅士駐足之地。

名優特產

(圖)萬全神水萬全神水

萬全神水

是從地下2000米深的岩層中湧出的天然礦泉水,經國家地礦部檢測,含硒、鈣、鎂、鍶、偏矽酸等17種礦物質,屬優質礦泉水。經北京腫瘤醫院等多家科研單位臨床試用,證實對皮膚病、婦科病有顯著療效,對腫瘤有抑制作用,實乃大自然賜於人類的佳品。

燕 麥 片

該產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全營養等特點,對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症及腦血管硬化有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產品行銷三十多個省、市。部分產品出口新加坡。

鮮食玉米
利用本地盛產的特用玉米,加工生產為鮮食玉米。產品細膩、香甜可口,是上佳的綠色保健食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