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烏科

河烏科

河烏科Cinclidae是個小科,雀形目鳥類中唯一能在水中生活的1科禽鳥。嘴形似鶇或較細,無嘴須;最外側初級飛羽較短;尾短;體長16~20厘米;體羽緊密;鼻孔為膜掩蓋。間斷分布於歐亞大陸、北美洲以及南美洲安第斯山北部的多山地帶。

基本信息

簡介

1

河烏科Cinclidae是個小科,雀形目鳥類中唯一能在水中生活的1科禽鳥。嘴形似鶇或較細,無嘴須;最外側初級飛羽較短;尾短;體長16~20厘米;體羽緊密;鼻孔為膜掩蓋。間斷分布於歐亞大陸、北美洲以及南美洲安第斯山北部的多山地帶。河烏是生活在山區清澈而湍急的河流邊的鳥類,常停留在山間溪流中的石頭上,以水生昆蟲及小魚蝦為食,能在水中潛水捕食,是鳴禽中水性最好的鳥類。河烏有1屬5種,我國有1屬2種,僅見普通河烏和褐河烏2種。普通河烏Cinclus cinclus分布於歐亞大陸溫帶地區,在我國主要分布於青藏高原和新疆西部,河烏是挪威的國鳥。

分布

河烏科河烏科

雀形目鳥類中唯一能在水中生活的1科禽鳥。嘴形似鶇或較細,無嘴須;最外側初級飛羽較短;尾短;體長16~20厘米;體羽緊密;鼻孔為膜掩蓋。共1屬5種,分布於亞洲歐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國僅見普通河烏和褐河烏(見圖)2種。 我國常見的為褐河烏,河烏在我國分布局限,但是在歐洲比較常見,是挪威國鳥

體態

普通河烏頭頂至上背咖啡色,上眼帘白色,上體餘部石板灰色,羽緣和羽中央濃暗;翅暗褐色,外緣以石板灰色、次級飛羽具白端;尾石板灰色。頦、喉、胸等均白色,下體餘部黑褐色,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羽端白色。

習性

褐河烏通體幾乎純黑褐色,上體沾朱古力光澤,眼圈部分呈白色。棲息于山谷溪流間,多成對活動;也見於大江沿岸,常逆水流、貼水面作短距離飛行;在水邊岩上站立時,腳部稍彎,頭向下俯,尾向上翹、並不時上下擺動。它有時從空中俯衝入水中,有時從溪邊步入水中,用強健的腿在水下走動,邊走邊覓食水生昆蟲及幼蟲、小魚蝦、甲殼類等。在岸上也啄食其他昆蟲和植物種子。在靠近水流的洞穴中,有時在瀑布下面的岩洞中營巢,以苔蘚、地衣等構成,內墊以乾草,樹葉等。巢呈球狀。每窩產卵4~6枚,白色。孵化期約15天。雛鳥很快就能離巢,並能在水中游泳和潛水。

雀形目鳥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綱: 鳥綱 (Aves) | 目: 雀形目(Passeriformes)
雀形目(Passeriformes)包括現存鳥類一半以上的種類,形態和習性都有極大的多樣性。雀形目可分為亞鳴禽和鳴禽,鳴禽具有最發達,最複雜的鳴肌,非雀形目鳥類只有簡單的鳴肌甚至沒有鳴肌,亞鳴禽的鳴肌則介於二者之間。亞鳴禽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鳴禽則遍及世界各地,是數量最多也是最進步的鳥類。雀形目通常進一步劃分成4個亞目,即闊嘴鳥亞目,霸鶲亞目,琴鳥亞目和燕雀亞目,共有64科,中國國有34科。
小類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亞鳴禽(suboscine)
雀形目闊嘴鳥亞目(Eurylaimi)、霸鶲亞目(Tyranni)及琴鳥亞目(Menurae)鳥類的統稱,與通稱鳴禽(songbird)或鳴禽類(oscine)的燕雀亞目(Passeres)種類,兩者有所區別。一般以為鳴禽是特化程度最高的鳥類,而亞鳴禽一詞意味著這些種類在解剖構造及行為方面較鳴禽原始,這種說法大致正確。
闊嘴鳥科 | 砍林鳥科 | 灶鳥科 | 蟻鳥科 | 食蚊鳥科 | 竄鳥科 | 傘鳥科 | 侏儒鳥科 | 霸鶲科 | 尖喙鳥科 | 刈草鳥科 | 八色鶇科 | 刺鷯科 | 裸眉鶇科 | 琴鳥科 | 藪鳥科 | 百靈科 | 燕科 | 鶺鴒科 | 山椒鳥科 | 鵯科 | 和平鳥科 | 伯勞科 | 鉤嘴鵙科 | 太平鳥科 | 棕櫚鵖科 | 河烏科 | 鷦鷯科 | 嘲鶇科 | 岩鷚科 | 鶇科 | 畫眉科
鳴禽(Oscines) 約占世界鳥類的五分之三。鳴禽的外型和大小差異較大。小的如柳鶯、繡眼鳥、山雀和啄木鳥;大如烏鴉、喜鵲。鶯科 | 細尾鷯鶯科 | 鶲科 | 攀雀科 | 長尾山雀科 | 山雀科 | 鳾科 | 短嘴鏇木雀科 | 鏇木雀科 | 啄花鳥科 | 太陽鳥科 | 繡眼鳥科 | 澳鵖科 | 吸蜜鳥科 | 鵐科 | 森鶯科 | 管舌鳥科 | 綠鵑科 | 擬黃鸝科 | 雀科 | 梅花雀科 | 文鳥科 | 椋鳥科 | 黃鸝科 | 卷尾科 | 垂耳鴉科 | 鵲鷚科 | 燕鵙科 | 鍾鵲科 | 園丁鳥科 | 極樂鳥科(風鳥科) | 鴉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