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

登封市

登封市位於河南省中西部,中嶽嵩山南麓。市境東西長56千米,南北寬35.5千米,總面積1220平方千米;登封市轄3個街道、8個鎮、4個鄉、1個工業區和1個礦區,總人口65萬人(2013年),有24個民族。207國道與217、316省道貫通全境,鄭少洛、禹登高速公路縱橫交錯,登封鐵路與京廣、隴海、焦枝鐵路幹線相連。 中國第一個朝代夏王朝定都陽城,即登封告成,“登封”、“告成”則因公元696年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而得名,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金代將兩縣合併為登封縣,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登封縣撤縣設市。少林寺是佛教禪宗祖庭,中嶽廟是五嶽之中規模最大的道觀,嵩陽書院則是北宋鴻儒程顥、程頤兄弟講學之所,是宋明理學的發源地之一。 登封市先後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縣域旅遊品牌百強縣(市)”、“中國城市信息化創新獎”等榮譽稱號。 2016年12月7日,登封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市)。 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 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夏王朝最早在陽城(今登封市告成鎮)建都,稱為禹都陽城。

登封市 登封市

周公在嵩山測量天文,安放日晷,登封為古京師洛陽的東部屏障之一。

西漢武帝劉徹游嵩山,正式設立崇高縣。

隋大業初年(605)改為嵩陽縣。

公元696年,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以示大功告成,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

金代將兩縣合併為登封縣。

民國前期屬河洛道。

民國後期,屬河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區,治所洛陽縣。

建國初期,屬鄭州專區

1954年,鄭州專員公署遷開封,改稱開封專區。

1958年,登封縣劃歸鄭州市。

1961年,登封縣劃歸開封專區。

1970年,專區改稱地區。

1983年,開封地區撤銷,登封縣劃歸鄭州市。

1994年5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登封縣撤縣設市。

行政區劃

登封市,河南省轄縣級市,鄭州市代管。轄3個街道、9個鎮、4個鄉:嵩陽街道、少林街道、中嶽街道、大金店鎮、潁陽鎮、盧店鎮、告成鎮、陽城區鎮(陽城工業區)、大冶鎮、宣化鎮、徐莊鎮、東華鎮、白坪鄉、君召鄉、石道鄉、唐莊鄉,以及送表礦區。市政府駐嵩陽街道。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登封市位於河南省北中部,地理座標為:北緯34°35’~34°15’,東經112°49’~113°19’。東臨新密,西接伊川,南與禹州、汝州交界,北與偃師、鞏義毗連。全市東西長58公里,南北寬36公里,總面積121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登封市地形複雜,北有嵩山山脈,南有箕山、熊山山脈,均為東西走向,地勢由南北向中間逐漸降低為丘陵河川,依地形大致可分為深山、淺山、丘陵和平地,深山約占流域總面積17%,淺山占30%,丘陵占36%,平地占17%,丘陵坡度多在6°以上,有石質型丘陵和黃土覆蓋型丘陵兩種,多為南北走向。

氣候

登封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日照時數2297小時,年均溫度14.2℃,極端溫度分別為40.5℃和-15.1℃,全年大於0℃的平均年積溫為5178.8℃,無霜期238天,年均降水量614毫米,四季分明,溫差大,常年乾旱少雨,降水量多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總量的33.8%。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通過登封市區的有三條小型河流:少溪河、書院河及五渡河。

登封市 登封市

登封市水資源總量2.4億立方米,人均390立方米,是我國人均占有量的1/7。地表水資源1.5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資源量0.9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可利用量1.1億立方米,占水資源總量的44.6%。

登封水資源有限,呈逐年下降趨勢,且水體有一定的污染。登封市沒有入境水,地表水主要指降雨形成的徑流。地下水的分布規律為淺層地下水。嵩山基底的岩石形成於地球發展的早期階段,是那時候大量火山運動、岩漿活動的產物。岩性主要由震旦紀花崗岩、片麻岩及部分石英岩。由於岩性堅硬、完整,裂隙不發育,造成該地區深層貧水。淺層水的含水層為山前洪積物,含水層厚度為2~5m。同時受季節影響較大,遇乾旱季節地下水枯竭。

植物資源

2007年二類森林資源清查資料,全市林業用地面積85.74萬畝,占全市總面積的46.9%,其中有林地面積49.79萬畝,疏林地0.99萬畝,灌木林地面積4.43萬畝,未成林造林地9.85萬畝,宜林地13.13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為27.3%,活立木總蓄積量159萬立方米。

登封市有木本植物42科127種。主要生態樹種有華山松、油松、側柏、麻櫟、刺槐、沙蘭楊、泡桐。經濟林樹種有蘋果、桃、李、杏、板栗、葡萄等,主要灌木有荊條、酸棗、白臘條、紫穗槐等。

礦產資源

登封區內沉積地層分布廣泛,與其相關的沉積礦產資源豐富,所有礦產幾乎全是沉積或變質礦產,其中以煤、鋁土礦為主,其次為石灰岩、白雲岩、粘土礦、矽石礦、鐵礦、磷礦、玉石、建築石料等,內生礦床少,有銅、鉛、水晶、花崗岩和醫用麥飯石、藥石等。  

登封市 登封市

登封市境內先後發現和探明的礦種有40餘種,包括鋁、鐵、金、銀、鉛、錫、鈮、鎵、鉭、煤、磷、灰岩、矽石、重晶石、鉀長石、水晶、白雲岩、花崗岩、玉石、油石、瑩石、雲母、石棉、耐火粘土、瓷土、粘土、麥飯石、藥石、焦寶石、石料、黃鐵礦、大理石、板料、石英、蛇紋石、滑石、蛭石、葉蠟石等。其中金屬礦產10種:黑色金屬鐵,有色金屬鋁、銅、鉛、錫四種,稀有金屬鎵、鋰、鈮三種,貴金屬有金礦和銀礦兩種;非金屬礦產27種:包括特種非金屬水晶、雲母、石棉三種;冶金輔助材料熔劑用白雲岩、石灰岩、矽石、螢石四種,葉蠟石七種,耐火絕熱石棉、蛭石、耐火粘土三種,建材水泥原料有大理石、花崗岩、灰岩、粘土四種,工藝美術材料玉石一種,陶瓷玻璃原料石英、長石二種,能源然料煙煤、無煙煤兩種,藥用礦石麥飯石、嵩山藥石兩種,礦泉水一種。  

政治

市長:楊金軍

市委常委、副市長:康紅陽

副市長:陳治龍

副市長:史戰勝

副市長:何聰道

副市長:胡優良

副市長:陳治龍  

經濟

綜述

2012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432.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80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44.4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3.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7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1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53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011元。2013年上半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17.8億元,同比增長8.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2.3億元,增長2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9.1億元,增長9.2%;公共預算收入14.6億元,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億元,增長13%。

2016年,登封市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66.8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24.5億元,同比增長10.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14.2億元,同比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68.4億元,同比增長1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21.1億元,同比增長15.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333元,同比增長6.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784元,同比增長7.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3.56億元,同比下降12.41%,占年初預算收入的100.28%。  

第一產業

2013年,新增鄭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5家,帶動農戶7.8萬戶。新增核桃、金銀花、芥菜等特色種植4.7萬畝,經濟作物面積達到35萬畝;新上龍山養殖、鑫泰牧業等規模化養殖項目15個,畜牧業實現產值9.2億元;新上農產品加工項目5個,完成銷售收入3.5億元,其中,投資3.5億元的有盼頭光伏農業項目竣工投產。發放小糧倉1萬套。新增農村土地流轉面積1.3萬畝,改造中低產田3萬畝,完成水庫除險加固15座,治理河道23.2公里。實施易地搬遷扶貧項目1814戶6730人。投資2.32億元的白沙水庫抗旱應急飲水工程開工建設。

第二產業

登封市 登封市

2013年登封市確立了“3322”的產業布局,即3個產業聚集區、3個專業園區、22個鄉鎮特色產業園。2012年以來,各產業集聚區(專業園區、鄉鎮特色產業園)累計完成投資172.7億元,占三年行動計畫的55.4%;安置民眾就業5.1萬人。

重點推進148個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建設,總投資1122.7億元,年度計畫投資179.7億元。其中,省市重點項目:包括投資86億元的中天廣場城市綜合體等28個重點項目,總投資378.6億元,年度計畫投資53.1億元,1-9月份完成投資48.1億元,占年度目標的90.6%。登封市本級重點項目:包括投資50億元的登封文化創意園、投資11億元的登電集團儲能設備等12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734.9億元,年度計畫投資126.6億元,1-9月份完成投資92.6億元,占年度目標的73.1%。

社會事業

綜述

2013年登封市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203個,3700名城鎮求職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城市“低保”和農村特困戶救助工作紮實開展,累計發放城市“低保”金475萬元、農村特困戶救助金649萬元。發放救助金136萬元,資助貧困學生14924人。人民民眾生活條件持續改善,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到47億元,比年初增長24.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598元,增長16.6%;城鄉市場進一步繁榮,全市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6.5億元,增長17%。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成功舉辦了“登封國家高新技術暨國際投融資項目對接洽談會”,簽訂合資、合作意向88項。全年全市接待中外遊客238萬人次,創歷史新高。第三產業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增加值24.6億元,增長13.8%。  

衛生

登封市現有少林醫院、市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市第三人民醫院、中醫院、水利醫院、三康醫院等10家綜合醫院,1家醫學教育機構——登封市衛生學校,1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登封市衛生防疾站。各鄉鎮區辦均建有衛生院,各行政村、居委會均建有衛生所,其中,大冶、唐莊等9個鄉鎮建成了高標準的鄉級衛生院,徐莊、宣化等12個鄉鎮統一配備了醫療設備,並建成了45個村級標準化衛生所。

公共衛生體系不斷完善,完成4所鄉鎮衛生院改造和100個村級定點衛生室建設。  

教育

登封市現有各類學校262所,其中,有國小學校134所,有登封一中、實驗高中、嵩陽高中、登封五中、登封六中等普通高中8所,有登封市職業高中、嵩山電子技術工程學校等各類中等職業學校9所,聾啞學校1所。全市在校學生達13萬人,教職工10102人,專職教師7000餘人。

科普活動廣泛開展,被命名為“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不斷加強,投資1843萬元,對中國小危房進行改造,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科技

登封市共申報專利604件,現已獲得授權的專利284項,登電集團國家級實驗室通過驗收,躍博電器等8家企業建立了鄭州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行產學研對接,與中科院、上海交大、鄭州大學等8家院校、科研機構共簽訂技術合作協定、意向42項,許多科研成果在登封轉化為生產力,創造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文化

登封市建成鄉鎮文化站6個、農村文化大院136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7個,並被命名為全國“大禹文化之鄉”,嵩山根雕等8個項目入選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出版了內容豐富、史料詳實的《登封市志》,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三館”建設進入規劃論證階段。

城市建設

登封市市區面積59平方公里,市區東西主幹道有少林大道、中嶽大街、南環路、北環路,南北主幹道有少室路、嵩陽路、西商埠街、東商埠街、守敬路。有迎賓、嵩陽、大禹、武林、怡中等5個城市公園,並在市區東轉盤、東橋頭、雞鳴街等建有9個街頭小遊園。城市建設用地面積15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4.14平方公里,公共設施用地2.74平方公里,道路廣場用地2.55平方公里,綠地4.85平方公里。建設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2.3萬平方米。嵩陽街道辦事處社區服務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鄭煤集團安置小區、白坪搬遷安置小區、車輛修配城、農貿市場正在緊張施工中。小城鎮建設進展迅速,4個鄉鎮建有專業商貿市場;東金店鄉順利撤鄉設鎮,更名為東華鎮,成為登封第8個建制鎮;徐莊鎮被命名為國家衛生鎮,大金店鎮、宣化鎮、告成鎮則成為省級衛生鎮。

交通運輸

綜述

登封位於省會鄭州、洛陽、焦作、平頂山、許昌之間,形成了“一小時快速交通圈”,國道207、省道316、323、237穿境而過,鄭少洛、永登、禹登、鞏登高速縱橫交錯,登封鐵路與京廣、隴海、焦枝鐵路幹線相連,汝登、鄭州機場至登封高速及鄭登快速通道正在建設,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的交通網路形成了登封優越的區位優勢。

公路

截止2007年底,我市共有公路648條,全長1772.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條66.3公里;國道1條40公里;省道3條117公里;縣道4條87.3公里;鄉道38條333.2公里;旅遊、工業專用公路15條53.9公里;村道585條1074.9公里。公路等級達到高等級公路66.3公里,二級公路181.1公里,三級公路210公里,四級公路773.6公里,等外公路542公里。全境土地面積1220平方公里,公路網密度達1.45(含城市道路為1.51)公里/平方公里。已形成以市區為中心,高速公路向東可直達省會鄭州與全國交通樞紐相通,向西、向南可直達地級城市洛陽市和許昌市,二級公路可通往周邊所有縣市區及我市17個鄉、鎮、區、辦的14個,其餘3個均三級公路通達,全市307個行政村全部通上柏油路或水泥路。

詞語

【詞目】登封

【拼音】dēng fēng

【詞語解釋】登山封禪。指古帝王登泰山祭天祭地。

【示例】《史記·封禪書》:“(漢武帝)遂登封太山,至於梁父,而後禪肅然。”  

《史記·孝武本紀》:“依依震於怪物,欲止不敢,(漢武帝)遂登封泰山,至於梁父,而後禪肅然。”

特產名吃

登封芥絲

登封芥絲採用生長於嵩山之少室山下的莖用芥菜,洗淨後用機器加工或人工的方法切成薄片或者細絲,加入作料小火炒制而成,辛辣味美,有養胃利消化之功效。

麥飯石茶杯

在世界地質公園的嵩山腳下,蘊藏著一種與人體血液中豐度吻合度驚人的稀土元素和四十餘種人體必需的活性元素所組成的神石——麥飯石。千餘年來“麥飯石膏”醫療眾疾,繕生救死,逢凶化吉,駐色延色,麥飯石神奇功能於一九八九年通過了國家地質礦產部鑑定。

少林禪茶

少林寺自古禪、武、醫同宗一源,享譽於世。現傳茶道,聲名最彰者,當屬禪宗茶道。禪茶相傳始於達摩,傳說當然並非信史,只是表明茶人對禪宗精神的認同,少林禪茶雖引渡眾生無數,卻千年而不顯,如味入水,內隱於僧人的山林修持,外隱於眾生的日常生活,而一脈相通的正是禪宗精神。禪宗禪、少林禪、本是生活禪。為提升少林禪茶的品位,打造精品“少林禪茶”,也是機緣成熟,2005年10月,少林寺選擇普洱茶原產地優秀企業西雙版納隆昌茶業有限公司特製以普洱茶為原料的“少林禪茶”。

嵩山茶水

嵩山佛茶是大法王寺的特產,是寺內方丈釋延佛大師根據名貴中草藥的藥理功能,研製出對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保健飲品。佛茶主要成份:有大法王寺院內一千九百多年歷史的古老銀杏樹的銀杏葉,有主產於嵩山的金釵、首烏、靈芝、玉竹、絞膠藍、黃芪、鬼針草及青藏高原珍貴的冬蟲夏草等十幾味名貴中草藥配合上等茶葉,精心加工配製而成。對人體有活血化瘀、補氣補血、防癌抗癌、清熱排毒、調解陰陽、降低血脂、安神醒腦、生津養顏、增強人體免疫力、防病治病、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獨特功能。嵩山佛茶是現代人們生活中最理想的保健飲品,也是饋贈親友最佳的健康禮品。值得一提的是:嵩山佛茶經眾僧“佛事加持。”

登封炒刀削麵

刀削麵,原本是山西特色主食,現如今也成為登封民眾的主食之一。登封刀削麵是在山西刀削麵的傳統製作方法的基礎之上進行加工而成的。其主要特色就是:炒。先把大蔥或蒜苗等青菜爆炒,再將清水煮好的刀削麵過水放入炒好的青菜里炒均勻,味道以麻、辣為主。食時根據個人嗜好加入陳醋口味更佳

燜子

燜子是流行於登封東部的一道特色菜餚。相傳,清代時登封名人、禮部右侍郎加禮部尚書銜的景東揚幼時家貧,過年時因無錢買肉,其母親在煮好的骨頭湯秫入粉芡,並加入肉末、粉條、五料,遂熬制而成了燜子這種風味小吃。因景東揚的影響,這種小吃風行於登封東部及鄰近縣市。特別是大冶鎮幾乎家家都會做。

少林寺素餅

少林寺素餅配方十分講究,它來源於少林寺祖傳膳食秘方,由少林寺釋延教大師監製。所用原料酥油是台灣產的純素酥油。素餅低糖,不含脂肪,食後有迅速補充體能之功效。嵩山少林寺是舉世聞名的禪宗祖庭,也是少林派拳術的發源地,在中國佛教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素食真正的發展也是從佛教傳入中國後開始的,寺廟和素食一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歷史文化

少林

《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是全球最大的山地實景演出,由鄭州市天人文化旅遊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3.5億元人民幣,演出項目投資1.15億元人民幣。先後被評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中國創意城市-城市文化名片”、“2008中國創意產業先進單位”,並在全國 “最美的五大實景演出”評選活動中,獲得了網路投票第一名的成績,成為中國實景演出的扛鼎之作和河南文化旅遊“新名片”。

項目選址在距登封市西十公里的待仙溝,距少林寺七公里。主要表演舞台為一片峽谷,山呈豎狀排列,近、中、遠景層次分明,峽谷內有溪水、樹林、石橋等,構成實景表演的要素。整個演區面積近三公里,演出最高點1400米,為全世界最大的實景舞台。觀眾席由曲折的木廊和廟宇形態的建築構成,與自然景觀和諧。觀眾席內放置蒲團。觀眾將坐在蒲團上觀看演出,是劇場的一大特色。蒲團坐席設定二千七百個(分普通席與貴賓席)。

天文

周公測影台 周公測影台

周公測景台和登封觀星台是“天地之中”宇宙觀形成的最直接、最具說服力的證據,其價值得到國內外專家一致高度認可。周公測景台最早是西周(約公元前1037年)為測日影定地中而建的土圭,唐代(公元723年)在其舊址仿舊制建成了留存的石圭測景台。觀星台為元代(1276年)天文學家郭守敬所建,是當時27個天文觀測站的中心觀測點,見證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授時曆》的測量演算歷史,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觀測天象的建築之一。周公測景台和登封觀星台充分驗證了”天地之中”的信仰,是科學、宗教與政治相互作用的產物。  

宗教

佛教

中國禪宗祖庭——嵩山·少林寺(Shaolin Monastery),位於河南省登封嵩山五乳峰下,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中國漢傳佛教禪宗祖庭。由於其坐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有少林寺院、塔林、達摩洞、初祖庵等景點,更擁有傳承千年的少林“禪、武、醫”文化。少林寺因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號稱“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在唐朝時期就享有盛名,以禪宗和武術並稱於世。民國時期被軍閥石友三幾乎焚毀殆盡,後重整重修。現任方丈是釋永信。少林寺景區是國家旅遊局首批5A旅遊景區,並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道教

中國道教著名宮觀——登封嵩山中嶽廟,位於河南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腳下,距河南省登封市城東4千米。它背倚黃蓋峰,面對玉案山,西有望朝嶺,東有牧子崗,群山環抱,布局謹嚴,規模宏偉,紅牆黃瓦,金碧輝煌。總面積11萬平方米,為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嶽中現存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築群,也是河南省規模最巨、最完整的古代建築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2010年8月1日審議通過,將“天地之中”8處11項歷史建築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包括少林寺建築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東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和中嶽廟、嵩岳寺塔、會善寺、嵩陽書院、觀星台。

城市榮譽

2017年12月24日,登封入選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河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河南省全省轄:17個地級市,50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88個縣
鄭州市中原區 | 金水區 | 二七區 | 管城回族區 | 上街區 | 惠濟區 | 鞏義市 | 新鄭市 | 新密市 | 登封市 | 滎陽市 | 中牟縣
開封市鼓樓區 | 龍亭區 | 順河回族區 | 禹王台區 | 金明區 | 開封縣 | 尉氏縣 | 蘭考縣 | 杞縣 | 通許縣
洛陽市西工區 | 老城區 | 澗西區 | 瀍河回族區 | 洛龍區 | 吉利區 | 偃師市 | 孟津縣 | 汝陽縣 | 伊川縣 | 洛寧縣 | 嵩縣 | 宜陽縣 | 新安縣 | 欒川縣
平頂山市新華區 | 衛東區 | 湛河區 | 石龍區 | 汝州市 | 舞鋼市 | 寶豐縣 | 葉縣 | 郟縣 | 魯山縣
安陽市北關區 | 文峰區 | 殷都區 | 龍安區 | 林州市 | 安陽縣 | 滑縣 | 內黃縣 | 湯陰縣
鶴壁市淇濱區 | 山城區 | 鶴山區 | 濬縣 | 淇縣
新鄉市衛濱區 | 紅旗區 | 鳳泉區 | 牧野區 | 衛輝市 | 輝縣市 | 新鄉縣 | 獲嘉縣 | 原陽縣 | 長垣縣 | 封丘縣 | 延津縣
焦作市解放區 | 中站區 | 馬村區 | 山陽區 | 沁陽市 | 孟州市 | 修武縣 | 溫縣 | 武陟縣 | 博愛縣
濮陽市華龍區 | 濮陽縣 | 南樂縣 | 台前縣 | 清豐縣 |  范縣
許昌市 魏都區 | 禹州市 | 長葛市 | 許昌縣 | 鄢陵縣 | 襄城縣
漯河市源匯區 | 郾城區 | 召陵區 | 臨潁縣 | 舞陽縣
三門峽市湖濱區 | 義馬市 | 靈寶市 |澠池縣 | 盧氏縣 | 陝縣
南陽市臥龍區 | 宛城區 | 鄧州市 | 桐柏縣 | 方城縣 | 淅川縣 | 鎮平縣 | 唐河縣 | 南召縣 | 內鄉縣 | 新野縣 | 社旗縣 | 西峽縣
商丘市梁園區 | 睢陽區 | 永城市 |寧陵縣 | 虞城縣 | 民權縣 | 夏邑縣 | 柘城縣 | 睢縣
信陽市溮河區 | 平橋區 | 潢川縣 | 淮濱縣 | 息縣 | 新縣 | 商城縣 | 固始縣 |羅山縣 | 光山縣
周口市川匯區 | 項城市 | 商水縣 | 淮陽縣 | 太康縣 | 鹿邑縣 | 西華縣 | 扶溝縣 | 沈丘縣 | 鄲城縣
駐馬店市驛城區 | 確山縣 | 新蔡縣 | 上蔡縣 | 西平縣 | 泌陽縣 | 平輿縣 | 汝南縣 | 遂平縣 | 正陽縣
省直轄濟源市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