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輿縣

平輿縣

河南平輿(yú)縣位於駐馬店市東部,距駐馬店市區約60公里。東與新蔡縣、安徽省臨泉縣接壤,北與項城市、上蔡縣毗鄰,南與正陽縣相望,西與汝南縣相鄰。總面積1285平方公里,總人口105萬。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縣城簡介

截至2012年底,轄3街道辦事處、11鎮、5鄉,分別是:清河街道辦事處、古槐街道辦事處、東皇街道辦事處、東和店鎮、楊埠鎮、萬金店鎮、廟灣鎮、射橋鎮、陽城鎮(後劉鄉)、郭樓鎮、李屯鎮、西洋店鎮、萬冢鎮、高楊店鎮、十字路鄉、玉皇廟鄉、辛店鄉、老王崗鄉、雙廟鄉。

工業立縣,實施工業立縣戰略以來,加快建設工業集聚區和標準化廠房,通過築巢引鳳,以誠招商,引進了金龍毛織、瑪雅藥業、康博匯鑫、百緣面業、泉安食品等一大批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構建了糧油食品和醫藥大支柱產業並舉的工業體系。出自“全國防水防潮之鄉”的十萬大軍邁向全國各大中城市拓展業務,打造出平輿勞務經濟的響亮品牌。 今日平輿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人民民眾的精心裝扮下崛起在天之中、豫之南。處在高速發展的嶄新階段,古老的摯地煥發出勃勃的生機。

平輿縣人民醫院是該縣的唯一一所二甲醫院。

平輿位於天之中、驛之東,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適合多種作物生長的理想場所。特產眾多,其中以白芝麻、小磨油最為著名。

白芝麻在種植面積、產量、出口量方面均居全國白芝麻生產基地之首,被列入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素以“中原百穀首,平輿芝麻王”之美稱而享譽國內外,以其個大籽飽、皮薄肉厚、色澤潔白、出油率高、口味香醇等獨特的優異品質而倍受國際油料貿易商的青睞。1988年平輿縣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為第一個白芝麻外貿出口基地縣並準許出口免檢;2003年“平輿白芝麻”獲得國家原產地域保護;2004年被省農業廳認命為“白芝麻無公害”生產基地縣。平輿縣成為全國最大的白芝麻優良品種繁育基地,白芝麻生產加工業已成為平輿縣的一大支柱產業,產品遠銷日、韓及歐美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問君哪得小磨油,唯有平輿原產地。平輿白芝麻生產加工的“小磨香油”屬食用油中的珍品。以其色彩溫蘊、 口味純正、香氣四溢、回味無窮、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等獨特品質贏得海內外客商的青睞,無論對農民朋友,還是對城鎮白領,它都是生活用油的首選,更是接待客人、宴請外賓的必備調料。

縣委書記:王兆軍

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懷德

主持縣政府全面工作。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啟現 負責縣政府常務工作。綜合協調縣政府機關,發改、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財稅等方面工作。分管單位:縣政府辦(接待辦、法制辦、目標辦、督查室、縣招待所事務辦、縣應急辦)、發改委、監察局、財政局、編委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審計局、統計局、機關事務局、 國稅局、地稅局 聯繫人大、政協、武裝部、法院、檢察院和老幹部工作。

副縣長:張明星

負責文化廣電、民族宗教、扶貧、外事僑務、通信、保險、菸草等方面工作,協助縣委領導分管工商聯工作。分管單位: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扶貧辦、民族宗教局、無線電管理辦、外僑辦、新華書店、物資總公司、菸草公司、郵政局、移動公司、聯通公司、電信公司、鹽業局、人險公司、財險公司、石油公司。

副縣長:石玉興

負責城建城管、規劃、國土資源、電業、工商、愛國衛生運動等方面工作。分管單位: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國土局、電業局、工商局、市場發展局、愛衛辦、清源水業有限公司。

副縣長:朱東升

負責信訪穩定、公安司法、民政、衛生、計畫生育、安全生產等方面工作。分管單位:公安局、民政局(縣救災辦、縣退伍安置辦)、殘聯、司法局、衛生局、人口計生委、信訪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副縣長:楊荔

負責教育體育、科技、工業運行、民營經濟、招商引資、技術監督、糧食、供銷等方面工作。分管單位:教體局、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環保局、商務局、工管委、質監局、糧食局、供銷社、綠源治污有限公司、燃氣公司、中儲糧。

副縣長:王建國

負責交通、公路、行政服務、人防、史志、金融等方面工作。分管單位:交通運輸局、公路局、行政服務中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住房公積金管理部、史志辦、人防辦、人行、銀監辦、工行、農行、建行、農發行、農信社、郵儲銀行。

副縣長:韓崇江

負責農業、農村等方面工作,協助縣委領導分管農辦工作。分管單位:農業局、林業局、水利局、農機局、畜牧局、農科站、氣象局。

平輿縣轄3街道辦事處9鎮7鄉:清河街道辦事處、古槐鎮街道辦事處、東皇街道辦事處、楊埠鎮、東和店鎮、廟灣鎮、射橋鎮、西洋店鎮、陽城鎮、郭樓鎮、李屯鎮、萬金店鎮、高楊店鄉、十字路鄉、萬冢鄉、玉皇廟鄉、老王崗鄉、辛店鄉、雙廟鄉。縣人民政府駐清河街道辦事處。

轄8個居委會:王堂居委會、張樓居委會、王棟橋居委會、大馮居委會、馮寨居委會、孟莊居委會、南劉居委會、陳蕃居委會

轄11個居委會:永樂居委會、解放街居委會、城北居委會、西塔寺居委會、月旦坪居委會、城東居委會、鐵塔路居委會、健康路居委會、城南居委會、小劉居委會、小徐居委會

轄14個村委會:南陳村、五里村、徐寨村、吳莊村、王寨村、李莊村、小陳村、張營村、高營村、小馮村、段營村、劉營村、大樊村、張奶奶廟村

轄1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河北居委會、河南村、金莊村、陳樊村、王美村、大灣村、任柳村、老任村、王店村、大馬村、薛店村、夏莊村、大朱村、窪張村

轄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和店居委會、小吳村、高莊村、大石村、董莊村、寧莊村、張趙村、木香店村、邢崗村、李廟村、前樓村、李孟村

轄14個村委會:廟灣村、龍王廟村、大盧村、里灣村、大楊村、念張村、鄭樓村、代關廟村、余樓村、八里夏村、李寨村、馮莊村、黑田村、趙莊村

轄2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東關居委會、西關居委會、永塘村、劉莊村、後劉村、大孫村、大王村、古城村、馬莊村、張柏墳村、單老村、王灣村、臧樓村

轄1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西洋店居委會、尹灣村、賈營村、譚趙村、聶寨村、陳寨村、高台村、耿莊村、後崗村、西洋潭村、毛陳村、吳灣村、秦王村、小尹村、潘營村、王寺台村、馬樓村、趙廟村、彭莊村

轄15個村委會:高楊店村、中高村、新張胡營村、四門代村、窪李村、三所樓村、王莊村、陶樓村、劉寨村、袁莊村、陳劉村、王閣村、金劉村、姚呂莊寨村、老莊村

轄8個村委會:十字路村、石磙廟村、前盛村、曹莊村、王關廟村、中馬村、秦勝村、三麻村。

轄17個村委會:張萬寨村、張老人村、孫鮑村、寺耳埠口村、胡嶺村、丁營村、張莊村、新集村、劉寨村、馬李坡村、西賈村、張營村、嶺王村、馬劉村、劉吾村、洪山廟村、魏莊村

轄12個村委會:萬冢村、萬寨村、湯嶺村、閆樓村、閆寨村、三橋村、莊堂村、蔡莊村、郭寺村、楊橋村、牛莊村、張劉村

轄10個村委會:玉皇廟村、余坡村、學佃村、范寨村、鄭營村、王樓村、唐莊村、大宋村、曾莊村、韓寨村

轄10個村委會:郭樓村、戚坡村、高平寺村、宋海村、三陳村、陳集村、岳莊村、曹寨村、王棟橋村、前店村。

轄9個村委會:李屯村、大郭村、官余村、普照寺村、管坡村、位樓村、前崗村、大許村、閆坡村

轄10個村委會:王崗村、黃灣村、馬灣村、孫莊村、龍灣村、甘港村、孫坡村、白龍廟村、方良河村、興旺店村

轄9個村委會:辛店村、李莊村、南劉村、郭莊村、崔莊村、兩口村、韓坡村、新淇溝村、黃寨村

轄13個村委會:萬金店村、張坡村、大郭村、廠廟村、黃莊村、馮樓村、余營村、余莊村、新周村、宋劉村、土店村、茨園村、王寨村

轄7個村委會:雙廟村、梁橋村、謝莊村、南宋村、邢營村、馬營村、前張村

夏、商時期,平輿稱摯地,為古諸侯國之一,國君任姓,古城在今西塔寺,周朝時併入沈子國。因文王之母太任歸省家書中有“平輿”抵達(即坐車平安回到娘家)字樣而得名。

周朝,周公之孫始封於沈,建立沈子國,古城在今射橋鄉古城村,公元前506年為蔡所滅。

戰國時期,沈地屬楚,為平輿邑。

秦朝,置平輿縣,治所在今平輿北射橋鄉古城村。

漢朝,平輿縣屬汝南郡。

三國時期,平輿縣屬魏,豫州汝南郡。

晉朝,平輿縣屬豫州汝南郡。

南北朝,廢平輿縣。

北魏,復置,治所在今平輿縣城西南。

北齊,廢。

隋朝,大業二年(606)復置平輿縣,屬豫州。

唐朝,貞觀元年(627)廢縣,轄地併入新蔡縣。

武周天授二年(691)復置,治所在今平輿縣城,屬河南道蔡州。

五代時期,屬蔡州。

北宋,屬京西北路蔡州。

金國時期,屬南京路蔡州鎮南軍。

元朝,廢縣,轄地併入汝陽縣,屬河南江北道汝寧府。

明、清時期,屬河南布政使司汝寧府汝陽縣。

民國時期,屬河南省第八區汝南縣。

1951年4月,復置平輿縣,屬信陽專區。

1965年,信陽、駐馬店分為兩個專區,平輿縣屬駐馬店專區。

平輿人文薈萃,有被尊為“中國胎教第一人”的周文王母親太任,有秦末率眾揭竿而起的張楚政權領袖陳勝,有被史界贊為“朝臣三君子”之一的東漢名臣陳藩,有被譽為“平輿淵有二龍”的月旦人物許靖和許劭,還有清未捻軍首領陳大喜等無數先賢英烈。先民們因這裡地勢平坦發明了太平車,既成就了遠播天下的平輿美名,更成為中華民族造車技術曾經領先世界的歷史見證。神話傳說中的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裡,縣城還有一株漢朝的古槐樹,七仙女其實是真有其人的,是董仲舒的母親。董仲舒為紀念其母親在平輿為七仙女修了一座衣冠冢。

平輿縣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物阜糧豐,是傳統的農業大縣,盛產優質小麥、玉米、芝麻、大豆、花生、棉花、瓜果、蔬菜等。日益加快的農業現代化建設使平輿成為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縣、白芝麻標準化種植區、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其中,優質白芝麻種植面積達60萬畝,產量、出口均居全國第一,享有“中原百穀首,平輿芝麻王”的美譽。平輿縣是江淮流域著名的皮革產地,東和店鎮是豫南最大皮張集散地,廟灣鎮出產的“廟皮”是歷史上最受客商歡迎的漢口路皮貨。在“小群體大規模”的畜牧養殖業發展格局中,奶牛養殖及奶品加工產業日漸壯大,成為豫南的一枝獨秀。平輿水資源豐富,礦泉水資源儲量可觀。經原國家地礦部鑑定,地下水為“鍶和偏矽酸複合型優質飲用天然礦泉水”,是河南省迄今發現的水質最優的天然礦泉水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平輿縣2011年經濟社會發展捷報頻傳:主要指標增幅繼續保持全市前列、經濟實力持續增強、社會民生持續改善、整體形象持續提升和“全國文明縣城”、“全省對外開放工作先進產業集聚區”、“最具產業競爭力產業集聚區”、“全省扶貧開發先進縣”等一塊塊閃亮的金字招牌,無不昭示著該縣快速發展的綜合實力、開放進步的生機活力、文明和諧的無限魅力。

平輿縣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秉承科學發展、務實發展、趕超發展的理念,堅持縣域經濟發展思路不動搖,牢牢把握“四個重在”實踐要領,著力抓好十項重點工作,強力推進“三化”進程,全縣經濟社會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2011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119.7億元,是2006年的2.4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95億元,是2006年的4.5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75元,是2006年的2.1倍;農民人均純收入5780元,是2006年的2倍;城鄉居民存款餘額82.9億元,是2006年的2.2倍。二三產業比重73.3%,比2006年提高8個百分點。2010年7月,市委、市政府在我縣召開全市縣域經濟工作座談會,推廣平輿經驗;2010年全省縣域經濟綜合排序我縣較2008年上升36個位次,成為上升位次最多的縣;連續五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項目建設實現新突破。瑞升家俬二期、帕加尼工業園、鼎瑞醫療器械、中南紙業、巨鴻扣件、鑫企實業等6個億元以上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其中,瑞升家俬項目總投資12億元,已正式列入省2011年第二批重點項目,是我市當年唯一入選項目。

產業集聚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皮革質檢中心、惠成皮革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建成並投入運行,產業集聚區建成面積5.93平方公里,入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8家,產值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

農村經濟有了新發展。切實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項目,糧食生產連續8年豐收,榮獲省“抗旱應急灌溉工程先進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和“全省林業生態縣”稱號,連續4年被評為省扶貧開發工作先進縣。

民生得到新改善。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健全,保障標準不斷提高,覆蓋面持續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養老保險參合率、參保率分別達到95%、85%。城鄉居民和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在全市率先開展。全縣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穩定在40%以上。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積極做好信訪穩定工作,保持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交通便捷,道路交織成網,四通八達。東西連線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和京九鐵路境內有106國道貫穿南北,新陽、大廣兩條高速公路呈十字形交匯,縣鄉、鄉村公路全部硬化,實現了村村通油路。今日平輿,通訊、供電、供水、供氣、環保等基礎產業快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成功營造了信息流、物資流、人才流競相湧入的“窪地效應”。

1.太任,河南平輿人,姬昌周文王之母

2.陳蕃,河南平輿人,大漢王朝的重臣,年輕時曾說出“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的豪言壯語

3.闞敞(有稱閻敞),字子張,東漢汝南郡平輿人

4.萬道同(1870-1958),字慧清,號懶園居士,萬冢鄉萬寨人,晚清貢生,人稱萬撥貢

5.陳大喜(1832年—1865年),字泰和,今平輿縣東皇廟鄉老圍子村(時為陳家寨),為清末著名的太平軍首領之一。

6.張熹,字季智,乃東漢桂陽郡臨武人,漢靈帝時任平輿縣令。他為官清正,愛民如子,百姓尊稱他為“青天張令公”。

7.陳勝,字涉,汝南陽城(今平輿西北)人。秦朝末年反秦義軍的首領之一,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

8.郭了凡(1890-1950),原名郭超塵,平輿縣西洋店鄉郭寨人。

9.許靖(?——222),字文休,河南省平輿縣人。年輕時與堂弟許劭俱知名,善於品評鄉黨人物,尤其重視對人倫品行的評價。少時家貧窮,靠給人磨麵維持生活。

10.周浚,字開林,西晉時汝南安城人(今平輿老王崗一帶),是周平王少子汝墳侯周烈的後裔。浚天資聰穎,承襲家教,善識人才高下,以才辯知名於世。

認真落實科技獎勵政策,召開了科技獎勵大會,兌現獎金7.4萬元。全年專利申請量133件,位居全市第一名,被認定為省智慧財產權優勢區域培育計畫縣。科技主要職能工作、智慧財產權工作、防震減災工作處於全省領先地位。教育“兩基”成果鞏固提高,榮獲全省“兩基”工作先進縣。投入2.3億元用於改善辦學條件,實施基礎教育建設項目100個。落實資金7885萬元,29.8萬人次中小學生享受了“兩免”政策,1.7萬人次貧困寄宿生享受了“一補”政策。素質教育紮實推進,高中教育快速發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取得新進展。城鎮教育及民辦教育突飛猛進,全市城鎮教育工作現場會在我縣召開。深入開展了全民健身活動和民眾性體育活動,成功承辦了全市第十一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爭取資金為30個行政村分別建設了標準籃球場和桌球台。

完成了縣中心醫院等5個單位門診樓、病房樓和73個村衛生室建設任務,並添置了診療設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進一步加強;全縣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4.11%,補助28.7萬人次,補償5639.38萬元。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無鼠害先進城區”順利通過省專家組的復檢。完善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穩定低生育水平,全縣人口出生率11.47‰,人口自然增長率5.49‰。積極組織開展文化下鄉活動,加強文化市場監管,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市“掃黃打非”工作先進縣。大力實施廣電“村村通”工程,全縣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94%以上。

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全縣新增就業人員4782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467人,“零就業家庭”基本消除,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紮實有效。進一步完善城鄉低保審批程式,提高了補助標準,城市低保11712人、農村低保28380人,基本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新建、擴建鄉鎮敬老院16座,全縣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到40%。積極開展了“5·12震災獻愛心捐助”、“慈善愛心救助”、困難職工幫扶救助、孤兒幫扶救助、城市及農村醫療救助、愛滋病救助活動,“白內障無障礙縣”創建工作紮實有效。加快建設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發放租賃補貼資金66萬元,在全市率先建設廉租住房1萬平方米。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建設,“雙擁”活動深入開展,軍政軍民團結得到鞏固和發展。統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氣象、史志、物價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圍繞構建和諧平輿,紮實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和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新創建省級文明單位3個、市級文明單位12個、省農村“清潔家園行動”先進村鎮3個、市級文明村鎮7個。認真組織實施了第六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基層民主得到加強。堅持依法治縣,實行依法行政。嚴格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各項決定、決議,自覺接受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普法教育深入開展,平安建設紮實推進。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刑事、治安案件發案率明顯下降,全縣社會治安形勢進一步好轉。健全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認真開展了食品、農資、建材、網咖等專項整治活動,努力消除安全隱患,全縣安全生產形勢平穩。

不斷加強信訪穩定工作,深入開展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活動、信訪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活動和縣委書記縣長大接訪活動,認真解決民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榮獲全省大接訪活動成績突出縣。財政審計監督、政風行風建設、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推進以轉變政府職能、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務員素質為重點的“兩轉兩提”工作,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政府效能進一步提高。

2004年以來,平輿縣先後投資2億多元,建成太任公園,奚仲公園、月旦坪公園等8個休閒廣場和文化公園、12個公益性文化設施、44個街頭小遊園、52個園林單位。2010年,縣城區綠化率、綠地覆蓋率、綠地率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達到41.2%、36.8%和9.2平方米。在2010年9月召開的全省推進城鄉建設加快城鎮化進程會上,平輿縣作為全省2個典型縣之一受到省長郭庚茂和副省長張大衛點名表揚,平輿縣推進城鎮化的做法被確定為全省農產區推進城鎮化的範本。一個現代化、充滿生機、文明和諧的生態宜居新城,魅力盡情彰顯。2011年,城鎮建設再上台階。建成總長7.2公里的城區8條道路,新建和改造一批供水、環衛等公共設施,萬和園正式開園,文化藝術中心即將投入使用,城市功能日趨完善,縣城面貌持續改善,吸納功能明顯增強,市民素質明顯提高,成功創建“全國文明縣城”、成為全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縣城區建成面積達18平方公里,縣城區人口18萬人。

最佳化城市布局,設立平輿市 平輿西距駐馬店市60多公里,東邊與安徽省臨泉縣接壤,面積1282平方公里。 平輿縣是我省傳統農區加快城鎮建設的一個典範。到2011年底,平輿縣縣城建成面積18平方公里,縣城居住人口18萬人,城鎮化率31%,城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和人均綠地面積分別達到41.2%、36.8%和92平方米。縣城有建築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的文化藝術中心,建成了其他地方少有的大型音樂噴泉和水幕電影。平輿縣城五縱六橫的骨幹道路已經形成,一個基礎設施完備、具有現代氣息、充滿生機活力的新城已經在黃土地上崛起。在平輿建市地理位置適中,從項城市到潢川縣160公里,從駐馬店市到安徽臨泉縣130多公里,在這一大片區域內沒有一座城市。平輿縣改市之後,不僅可以促進本區域的發展,而且也必將更好地帶動周圍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

河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河南省全省轄:17個地級市,50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88個縣
鄭州市中原區 | 金水區 | 二七區 | 管城回族區 | 上街區 | 惠濟區 | 鞏義市 | 新鄭市 | 新密市 | 登封市 | 滎陽市 | 中牟縣
開封市鼓樓區 | 龍亭區 | 順河回族區 | 禹王台區 | 金明區 | 開封縣 | 尉氏縣 | 蘭考縣 | 杞縣 | 通許縣
洛陽市西工區 | 老城區 | 澗西區 | 瀍河回族區 | 洛龍區 | 吉利區 | 偃師市 | 孟津縣 | 汝陽縣 | 伊川縣 | 洛寧縣 | 嵩縣 | 宜陽縣 | 新安縣 | 欒川縣
平頂山市新華區 | 衛東區 | 湛河區 | 石龍區 | 汝州市 | 舞鋼市 | 寶豐縣 | 葉縣 | 郟縣 | 魯山縣
安陽市北關區 | 文峰區 | 殷都區 | 龍安區 | 林州市 | 安陽縣 | 滑縣 | 內黃縣 | 湯陰縣
鶴壁市淇濱區 | 山城區 | 鶴山區 | 濬縣 | 淇縣
新鄉市衛濱區 | 紅旗區 | 鳳泉區 | 牧野區 | 衛輝市 | 輝縣市 | 新鄉縣 | 獲嘉縣 | 原陽縣 | 長垣縣 | 封丘縣 | 延津縣
焦作市解放區 | 中站區 | 馬村區 | 山陽區 | 沁陽市 | 孟州市 | 修武縣 | 溫縣 | 武陟縣 | 博愛縣
濮陽市華龍區 | 濮陽縣 | 南樂縣 | 台前縣 | 清豐縣| 范縣
許昌市 魏都區 | 禹州市 | 長葛市 | 許昌縣 | 鄢陵縣 | 襄城縣
漯河市源匯區 | 郾城區 | 召陵區 | 臨潁縣 | 舞陽縣
三門峽市湖濱區 | 義馬市 | 靈寶市 |澠池縣 | 盧氏縣 | 陝縣
南陽市臥龍區 | 宛城區 | 鄧州市 | 桐柏縣 | 方城縣 | 淅川縣 | 鎮平縣 | 唐河縣 | 南召縣 | 內鄉縣 | 新野縣 | 社旗縣 | 西峽縣
商丘市梁園區 | 睢陽區 | 永城市 |寧陵縣 | 虞城縣 | 民權縣 | 夏邑縣 | 柘城縣 | 睢縣
信陽市溮河區 | 平橋區 | 潢川縣 | 淮濱縣 | 息縣 | 新縣 | 商城縣 | 固始縣 |羅山縣 | 光山縣
周口市川匯區 | 項城市 | 商水縣 | 淮陽縣 | 太康縣 | 鹿邑縣 | 西華縣 | 扶溝縣 | 沈丘縣 | 鄲城縣
駐馬店市驛城區 | 確山縣 | 新蔡縣 | 上蔡縣 | 西平縣 | 泌陽縣 | 平輿縣 | 汝南縣 | 遂平縣 | 正陽縣
省直轄濟源市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