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水寺

沙水寺

寺院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磚木結構,建築呈階梯式中軸平面布局,有三殿、二樓、禪房等。前殿為天王殿,二層,樓上為藏經閣。大殿左側立有一塊青石碑刻,上刻珠璣巷等44村鄉民捐款修建沙水寺芳名。

沙水寺沙水寺

地理區位

沙水寺,位於廣東韶關南雄珠璣古巷神仙嶺旁,沙水河畔,曾是嶺南著名寺廟之一。宋德佑元年(1275)建,迄今已有700餘年歷史。
沙水寺坐東向西,寺門正對巍峨挺拔的君子嶺,沙水河千迴百轉,經寺院前蜿蜒南流。

結構特點
寺院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磚木結構,建築呈階梯式中軸平面布局,有三殿、二樓、禪房等。前殿為天王殿,二層,樓上為藏經閣。大殿左側立有一塊青石碑刻,上刻珠璣巷等44村鄉民捐款修建沙水寺芳名。由前殿至中殿隔一坪院。中殿供奉關聖帝神像,護衛左為,右為周倉。中殿一手殿由一天井相連線。後殿稱毗盧閣,供奉佛祖如來、觀世音菩薩、以及羅漢諸天菩薩等百餘尊宰像,其中三尊為貼金菩薩。寺院兩側,左為鐘樓,右為鼓樓,兩樓相對,巍峨壯觀。鐘樓上懸銅鐘,擊之聲聞數十里。鼓樓置大鼓一面,擊之則與鐘聲相呼應。寺院內古樹參天,花草榮茂,碧瓦朱甍,金碧交光。禪房齋堂依次分布,迴廊四顧。寺院建築渾然一體,氣勢雄偉壯觀。

相關介紹
 每年九月初九日為“朝房節”(或稱水陸道場)。附近必十個村莊的鄉民上萬人前往寺院進香拜佛。法事長達7天7夜,熱烈而隆重,觀眾莫不竦然動容。入夜則“放河燈”,此為珠璣巷鄉民特有的拜神酬神儀式。鄉民自製紙船,船內置入樟腦,點燃後置於沙水河中任其漂流。這時,沙水裡燈光搖曳,明燭映天,平添一派奇麗的景象和喜樂的氣氛。
寺院前右方有一井,名曰“朝房井”井水清澈甘冽,終年流涌不竭。據說取水煮菜,久煮不黃。又雲珠璣巷每遇非常事故,井內便有紫氣升騰。故鄉民拜謁諸神後必往朝房井再拜井神
寺內前殿置放石獅一對。傳說末時珠璣巷因胡妃事發,朝廷詔令血洗珠璣巷。胡妃逃匿於寺仙。為官後發現。寺內方丈為之求情,卻被官兵用刀砍中頭部。方丈的頭落地後,身上流出白血,而身旁石獅的頭也應聲落地。霎時間天昏地暗,電閃雷鳴,飛沙走石,風雨交加。700多年來,“無頭獅子”的故事一直盛傳至今。
建寺以來,每有高僧、名人來寺遊覽。明代憨山大師、清代澹歸、天然罡禪師、現代太虛大師皆曾雲遊到寺。近年來,嶺南名剎光孝寺本煥大和尚、南華禪寺佛源大和尚曾涉足寺院舊址。
沙水寺是珠璣古巷重要的古建築之一。因時代變遷,滄海桑田,沙水寺已圮廢不存。1994年底,南雄珠璣巷後裔聯誼會籌委會擬重建沙水寺,此事已得到香港廣州韶關佛教界知名人士的關注和支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