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雲陔

沈雲陔

沈雲陔(1905~1978) 中國楚劇演員,工旦。湖北新洲區倉埠街周鋪沈家大灣人人。 少年時在鄉間學藝,到武漢後,精心研究總結各劇種名家之長,數十年孜孜不倦,終於形成了沈派藝術。他的表演樸實大方,塑造的人物性格各異,形象鮮明,生活氣息濃厚,寓新巧於含蓄之中,深受人民歡迎。他是一位愛國藝人,早年與楚劇界人士籌組工會,廢除封建把頭的“包工制”。1927年在共產黨人李之龍領導下,成立楚劇進化社,編演有教育意義的新戲;1938年參加郭沫若、田漢領導的歌劇演員戰時講習班,組織流動宣傳隊第二隊,在四川進行抗戰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致力於戲曲改革。曾任武漢市戲曲學校副校長,中國戲劇家協會武漢分會副主席,武漢市楚劇團團長,湖北省楚劇團顧問

基本信息

代表劇目

有《庵堂認母》、《寶蓮燈》、《殺狗驚妻》、《潑粥》、《夜夢冠帶》等。 他與章炳炎合演的《潑粥》曾攝成影片。

主要傳人

吳昭娣(楚劇皇后,著名的楚劇表演藝術家,湖北省楚劇院國家一級演員)

沈雲陔 沈雲陔

盤點楚劇名家

楚劇舊稱喔呵腔;黃孝花鼓戲;西路花鼓戲,清代道光年間鄂東流行的喔呵腔與黃陂;孝感一帶的山歌;道情;竹馬;高蹺及民間說唱等融合,形成一個獨立的地方聲腔劇種,1926年改稱楚劇,距今已有一百五十餘年的歷史。楚劇主要流行於武漢;孝感;黃岡;荊州;鹹寧;宜昌;黃石七地市四十餘縣。2006年5月20日,楚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楚劇明星

楚劇,舊稱“西路花鼓”、“黃孝花鼓”。1926年改用現名。它是大約在一百多年前,在鄂東流行的“喔呵腔”的基礎上,溶合黃陂、孝感一帶的山歌、道情、竹馬、高蹺及民間說唱等逐漸形成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