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學校創建於1906年,國家級示範高中,省級重點中學。2004年3月轉評為江蘇省首批四星級高中,在全省乃至全國有較強影響力,被《人民教育》雜誌稱為“最中國的學校。整合蘇州市區優質教育資源,合併蘇州市第八中學校、配套蘇州市振華中學校國中資源,吸收市直屬重點國中蘇州振華中學校、蘇州立達中學、蘇州平江中學學校的優質生源、並與蘇州南環中學、蘇州市第十二中學校等學校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在吸收優質生源的同時,致力於促進教育公平建設。同時,近年來與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進行合作,國科大創新實驗班、長達創新實驗班吸引省內外優秀學子前來報考。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高舉素質教育大旗、以校長柳袁照首創的詩性教育觀點為口號,在全國普通高中盲目追求升學率的大背景下,勇敢承擔素質教育、詩性教育的開拓者、領軍者的角色。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坐落在蘇州市區東南方向,孔付司巷6號為高中部,相王弄8號為國中部。學校前身為名振於東南大地的“振華女中”(1906年創辦),當年一批社會賢達如章炳麟蔡元培李根源竺可楨等曾出任校董,過問校政。當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評價說:“振華是數一數二的學校,是振興女子教育最早的先鋒。”

辦學百年來,名園辦名校,名校出名人。學校的優美環境、悠久歷史和優秀傳統,共同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積澱。蘇州十中是一所環境優美,設施先進的庭院式學校;是一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的百年老校;是一所辦學成績卓著,桃李遍天下的著名學校。學校總占地面積78140平方米,分南北兩個校區,南校區為國中部,占地32667平方米,近50畝地;本部為高中部,占地66畝。校園環境優美。本部建在清代織造署遺址內,景色秀麗,古蹟眾多,西花園為清代織造署為皇帝造的行宮舊址,當年康熙乾隆南巡都在此駐蹕。現存遺蹟多祉軒內還保留著1647年(順治四年)的《織造經制記》等珍遺碎刻;聳立於假山池塘中的瑞雲峰(北宋花石崗遺物),號稱江南園林山石之冠,歷經滄桑,英姿依舊;瑞雲峰和織造署均為省市重點保護文物。振華時期留下來的建築物如行政辦公樓、大禮堂、長達圖書館(蔡元培先生題匾)等業經修飾,舊貌換新顏。各屆校友留下的紀念性建築:偉績碑、已巳亭、凝懷亭、來今雨齋、摩崖石刻、紫藤綠蔭廊等更為西花園綠景加彩。南校區原是相王廟所在地,多少年來的氤氤香火始終陪伴著在這裡讀書的莘莘學子。這一切,形成了豐富的人文景觀,造就了學校令人羨慕的育人環境。學校建築面積已達30536平方米,綠化面積占學校總面積的37%,是蘇州“ 園林式”學校。

發展歷程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於1906年由王謝長達女士為振興中華創辦,時稱“振華女學”,取名“振華”,旨在振興中華。學校創辦伊始,就得到了堪稱現代教育奠基人的章炳麟先生、蔡元培先生的鼎力支持,並親任校董。此外,社會賢達、各界名流李根源、葉楚倫、竺可楨等出任校董,過問校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評價說:“振華是數一數二的學校,是振興女子教育最早的先鋒”。1917年王謝長達三女王季玉碩士由美學成回國接管校務,學校成績斐然,聲譽日著,中外著名學者如章太炎、胡適之、吳貽芳、貝時璋等以及美國教育家杜威夫人、法國孟納博士、美國陀開大學教務主任羅索博士及夫人、英國劍橋大學院長佛萊女士先後蒞校指導講學,對學校成就倍加讚譽。費孝通教授多次回母校探望師生,“蘇州市第十中學”校牌,“圖書館”三個字都由費老親筆書寫。1993年10月他又一次回到母校,看到母校的變化,欣喜寫下“後生可畏,超過前人”贈給學校。 他給母校的題詞“嚴謹求實”一直激勵著師生繼承傳統,開創未來。1994年6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著名科學家李政道博士,為十中師生贈條幅“英才出於少年,全校皆是俊傑”,激勵著全校向更高、更遠的目標前進。他在十中所作的“ 科學的挑戰”的演講,將永遠鼓舞廣大學生在科學道路上探索追求。1995年12月,著名數學家,中科院院士楊樂教授的報告使蘇州十中師生極受鼓舞,他要求同學們“要注意培養獨立思考的精神,不要完全照書本和老師講的,要注意全面發展”,“做學問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這是對同學們的囑託,對未來的期盼。

20世紀90年代以來,蘇州十中成績更加卓著,連獲殊榮。1996年學校被評為江蘇省模範學校。1992年至今學校連續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三次蟬聯省級文明單位。1999年又被評為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該校還是全省科普教育基地,學生的科技小發明在全國獲銀獎,同時獲宋慶齡獎學金,併到香港、台灣作交流。該校從1979年以來一直是省、市兩級田徑傳統學校,1987年又經省教委批准為“全國群體工作先進集體”,並被授予“江蘇省群體工作先進單位”及“全國先進體育傳統學校”的光榮稱號。

新時代的十中學生在國際性、全國性及省、市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的有千餘人次。其中,何斌、馬宏舟、謝峰三位同學在三屆全國數學競賽中榮獲一等獎,併入選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冬令營;倪強同學參加在赫爾辛基舉行的第20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榮獲銀獎第一名,實現了蘇州歷史上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的零的突破;余煦翔同學研製的“鑽頭刀具磨刃器”在1996年北京國際發明展覽會上獲銀牌,在全國第11屆青少年創造發明比賽中獲二等獎,他的名字和事跡被編入《中國當代發明家大辭典》。1998年獲全國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稱號,且被命名為江蘇省科普基地、江蘇省科技特色學校。為了使學校教育真正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學校加強了對外交流活動。1992年學校被指定為對外開放學校。1993年以來,學校與日本金澤市北鳴中學、英國尼科爾森中心、美國波特蘭市傑克遜中學、加拿大皮爾遜學院、新加坡好幾所中學等建立和發展了友好關係,學校師生多次組團和他們進行互訪,至今學校仍有兩名教師在美國紐約任教,一對美籍教師在該校執教。通過互相交往,增進了了解,交流了信息,促進了發展。

2000年8月,蘇州十中與原蘇州八中合併辦學,成立了新的十中,實現了教育資源的最佳化重組。現十中已是現代化教學設施齊全,在蘇州市最具規模的中學,全校師生朝氣蓬勃,腳踏實地地邁向新的世紀。

歷史沿革

歷史上蘇州十中曾有過幾次校名更迭,1906年—1956年,始名蘇州振華女子中學,期間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清華大學校長周詒春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東吳大學校長楊永清等先後為校董;1957年—1971年:更名為江蘇師院附屬中學,期間於1959年被江蘇省政府確定為第一批全省重點中學;1972年—2008年4月更名為蘇州市第十中學,期間與2008年1月被《人民教育》雜誌譽為“最中國的學校”。根據江蘇省教育廳蘇教基函[2008]3號檔案,省教育廳批准蘇州市第十中學更名為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

辦學規模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
江蘇省蘇州十中具有設備一流的標準化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有設施先進的信息中心、多媒體教室7 間(本部4 間);有軟體製作、勞技、史地、音美、多媒體等專用教室;有江蘇省中學一級圖書館,為蘇州市教育圖書中心,管理全部實行電腦化。 教師書庫藏書16742冊,教師資料閱覽室有84個座位,占教師總人數的51.3%,學生閱覽室有332個座位,占學生人數的20.3%。學生書庫藏書77170冊,人均50冊,報刊322種。圖書館有工具書、教學參考書等1000種以上,音像資料148件、電腦軟體300餘件,數量和種類基本滿足需要,圖書流通量達三分之一以上。有中學一流的體育館,內有體操房、桌球房、排球場、籃球場等,經常為蘇州市各中學各類體育比賽提供方便;高中部現有250米環形塑膠跑道田徑場,用於體育活動的場地15522平方米,生均9.4平方米。

學校現任校長為江蘇省省政協委員柳袁照(截止2010年4月),根據數據顯示,學校有學生近6000名,班級110個,教職員工442人。其中,高中部現有學生2800名,班級59個,師生比例1∶13。(數據截至日期見參考資料日期)

近百年的辦學歷史,形成了蘇州十中的優秀辦學傳統:以先進教育理念為指導,占領教育制高點,爭創一流,是學校一貫的目標;知識能力並重,德智體全面發展,是學校一貫的宗旨;因材施教,發展個性,是學校一貫的原則;而團結進取,求實創新,更是全校師生一貫的作風。改革開放以來,學校規模不斷擴大,水平不斷提高,辦學成績卓著,學校一直是江蘇省的著名重點中學,較早地被省政府確認為“國家級示範高中”。蘇州十中正以“教育集團”為載體,憑著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百年名校正向國際一流品牌學校邁進。

師資力量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
高中部有教職員工240人。其中教師190人,全部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其中大學本科學歷的170人,占教師總數的95%;研究生學歷的21人,有5人已獲碩士學位,占教師總數的12%。高級教師84人,占教師總數的44%;有省特級教師6人,蘇州市名教師2人,蘇州市中青年學科帶頭人8人,蘇州市區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學校教師中有1人被確定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3人被定為蘇州市跨世紀高級人才培養對象。教師隊伍學歷層次高,業務能力強,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享有良好聲譽。他們中有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特級教師、省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市名教師、有傑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市教壇新秀暨十佳,蘇州市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他們中有優秀黨員,優秀教育能手;還有“333 ”工程培養對象,有跨世紀高級人才培養對象;已有二十二名青年教師考上研究生或研究班,有十餘名已拿到了畢業證或結業證;雙語師資培訓(赴加拿大培訓)、英語教師出國進修。十中的教師隊伍敬業、勤業、堅守崗位,為培養優秀學生努力不懈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數據截至2009年2月)

歷任領導


姓名

職務

時間

王謝長達

校長

1906-1926

王季玉

校長
名譽校長

1926-1959
1959-1967

楊絳

振華上海分校長

1938-1939

陳浣華

振華上海分校長

1939-1941

盧毅

黨支部書記

1954-1957

楊靜波

黨支部書記

1957-1959

徐天放

校長
黨支部書記

1959-1969
1959-1969

錢鋒

黨支部代理書記

1964-1971

徐志強

校長
黨總支書記

1972-1981
1973-1984

周文祥

校長

1981-1983

沈仰石

校長

1984-1991

朱繼民

黨總支書記

1984-1992

金小偉

校長
黨總支書記

1991-2002
1992-2003

柳袁照

校長
黨委書記

2002至今
2003-2005

趙建熙

黨委書記

2005-2008

丁傑

黨委書記

2008至今

文化傳統

校徽
校徽在十中(振華)百年校慶時設計並確認使用。寓意十中,如同春天的花葉,在新世紀,新百年,新十年中依然迸發生命力。
校刊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有著濃厚的文化氛圍,有多本校刊。
《瑞雲》、《瑞雲詩刊》、《十中青年》、《元培報》、《振華報》等。
內容均有學校老師、在校師生、和往屆畢業生進行投稿。
學生會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學生會,成立於1990年,分為六個部分,外聯部、學習部、生活部、宣傳部、秩序部、文體部四個部門,每年為一屆,在高一年級和高二年級中進行選舉產生新一屆學生會成員。
以穩健的學習成績為基礎,發揮各部職能,加強交流,互通有無,積極開展各項有益校園活動的主導思想,是學生會的目標。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學生會任蘇州高中社團聯盟理事。(1-16屆暫缺)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第17屆學生會名單
部門 姓名 班級
主席 陳海傑 高二(3)班
副主席 蔣家驊 高二(10)班
副主席兼秘書長
吳韜 高二(8)班
秘書處幹事 朱詩樵 高二(3)班
胡昳 高一(8)班
黃誠曦 高一(10)班
文體部 文藝部長 狄安琪 高二(3)班
體育部長 黃鏡開 高二(1)班
 文體部幹事 徐夢醒 高二(6)班
丁駿伯 高二(16)班
(18-20屆暫缺)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第23屆學生會名單
宣 傳 部 學 習 部
部 長 李溦嘉 高二8班 部 長 賀依雲 高二10班
副部長 郎宜芸 高二8班 副部長 陳澤宇 高二10班
乾 事 江泠沄 高二6班 乾 事 李 楠 高二2班
呂家禾 高一2班 蒯 婧 高二6班
李雨晨 高一2班 余昊源 高二9班
張蘇佳 高一4班 沈元昊 高二10班
濮超穎 高一7班 秦宇琪 高二12班
劉蘊智 高一9班 王 珠 高二12班
程玥雯 高一9班 徐曉璠 高二12班
孫明瑀 高一10班 周嗣淳 高一6班
任茜怡 高一11班 李艷霄 高一6班
生 活 部
部 長 林子晴 高二13班
副部長 徐紫荊 高二12班
乾 事 李子璠 高二2班
薛 恬 高二6班
蔡韓珺 高二10班
王亦欣 高二13班
路辰宇 高一3班
丁 濤 高一3班
朱煜弘 高一8班
仲宜辰 高一8班
李翌愷 高一9班
柳紫瑤 高一10班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第24屆學生會名單
主 席 張知之 高二4班
副主席 沈若蕾 高二12班
夏逸立 高二6班
文 體 部 秩 序 部
部 長 倪笑雯 高二10班 部 長 張子安 高二5班
副部長 陶麗潔 高二12班 副部長 宣陽 高二10班
部員 楊正帆 高二3班 部員 馮子勤 高二1班
周雨婷 高二11班 成楷文 高二8班
黃尚偉 高一8班 錢韻丞 高二8班
朱聖意 高一10班 王嘉蒙 高二11班
鄭嬿妮 高一10班 倪佳怡 高二4班
宋蘇新 高二3班
戴逸青 高一10班
高錦偉 高一11班
朱本倫 高一11班
李凱欣 高一11班
宣 傳 部 學 習 部
部 長 孫明瑀 高二10班 部 長 黃毅 高二7班
副部長 劉蘊智 高二10班 副部長 任茜怡 高二7班
部員 濮超穎 高二3班 部員 周嗣淳 高二2班
呂家禾 高二5班 李艷霄 高二11班
程玥雯 高二12班 夏瑜倩 高一2班
蔡真曉 高一8班 匡婷 高一2班
朱怡芊 高一10班 阮宇灝 高一7班
馬欣雨 高一11班 曾翊 高一8班
徐靖飛 高一11班 沈凌霄 高一11班
周洪菲 高一11班
生 活 部 外聯部
部 長 仲宜辰 高二12班 部 長 翁一迪 高二10班
副部長 柳紫瑤 高二10班 副部長 夏逸立 高二6班
部員 周婧妍 高二12班 部員 李雨晨 高二6班
路辰宇 高二1班 劉奕林 高二8班
朱煜弘 高二11班 王祺雯 高二6班
李翌愷 高二10班 王允澤 高一7班
傅彥翔 高一1班 毛涵銘 高一8班
顧和平 高一2班 方宇瀟 高一10班
盛逸倫 高一4班 彭曉璁 高一10班
孫玥 高一4班 王路帆 高一10班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第25屆學生會名單
主 席 方宇瀟
副主席 盛逸倫
傅彥翔
文 體 部 秩 序 部
部 長 鄭嬿妮 部 長 李凱欣
副部長 楊依寧 副部長 劉葉瑋
部員 黃尚偉 部員 戴逸青
朱聖意 李穎
閃星昊 夏進
潘子晟 陶淵鳴
高曾可兒 馬弋洲
李詩憶 袁詩琦
歸靈爾 孟佳莉
費逸鴻 李其駿
孫婼晨 何思宇
李澤華
張一
宣 傳 部 學 習 部
部 長 蔡真曉 部 長 阮宇灝
副部長 夏瑜倩 副部長 匡婷
部員 周洪菲 部員 沈凌霄
張銘煬 李格
馮晨芸 陳霄悅
徐靜 單昊旻
杜晟辰 壽洪斌
毛藝潔 何欣怡
王涵瑤 張昱旻
陳彥浩 張偲澄
生 活 部 外聯部
部 長 孫玥 部 長 王允澤
副部長 傅彥翔 副部長 彭曉璁
部員 顧和平 部員 方宇瀟
盛逸倫 毛涵銘
魏明易 王路帆
陳韞怡 冒覺蕙
費孝賢 席小童
張浩宇 徐琛怡
丁傅文萱 劉雨青
王海川 顧悅濛
溫嘉諾 蔣博宣
顧千宇

社團
截至2016.1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共有33個學生社團,包括了文化研究、社會探索、舞台表演、體育競技等方面,在蘇州大市甚至全國都具有影響力。學生社團每年10月底舉行招新活動。

序號 社團名
1 JS街舞社
2 SBB校園樂隊
3 暴走社
4 導遊社
5 電視台社
6 動漫社
7 歌社
8 公共權益社
9 古典樂社
10 廣播社
11 漢服社
12 紅學社
13 化學社
14 記者社
15 嘉億檯球社
16 籃球社
17 美食社
18 明信片社
19 模擬法庭社
20 模擬聯合國
21 騎行社
22 棋藝社
23 瑞雲詩社
24 攝影社
25 手工社
26 數學社
27 網球社
28 物理社
29 心言手語社
30 羽毛球社
31 振華文學社
32 足球社
32 美社
33 微電影
振華文學社是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的學生文學社團,成立於1984年,辦有校文學期刊《瑞雲》,現有文學社員38名,輔導老師2名(金泓、朱敏)。
文學社的同學是一群對文學對生活充滿熱愛充滿理想的青少年,他們喜愛閱讀,勤于思考,熱愛寫作。為了幫助他們增強文學素養,提高寫作水平,輔導老師積極組織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
我們採取請進來與走出去兩種方法。請進來,是指請著名的作家學者到我校來進行講座及特色活動。作家范小青、范培松、車前子、陶文瑜、朱文穎等先後來我校做專題講座,詩人李德武、小海親自登台朗誦自己的詩作,蘇大教授周秦攜弟子為社員們表演精彩的崑曲。這些講座及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社員們的心靈,擴展了他們的視野。
走出去又分兩種,一種依舊是聽講座。蘇州圖書館有名師大講壇活動,我們積極組織社員們參加。先後聆聽過蘇州大學教授朱棟霖、北京大學教授曹文軒、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南京大學教授範金民的專題講座,社員們受益匪淺。還有一種便是參觀遊覽,實地考查。文學社曾先後組織過上方山、天池山採風活動,領略吳地自然風光;扣訪過平江路、陸巷、南石皮記、怡園,欣賞小橋流水人家;參觀過蘇州博物館、民俗博物館、評彈博物館、崑曲博物館,感受吳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一次次實踐活動,真切觸摸到吳文化的肌理。
文學之海浩瀚無邊,我們以吳文化為抓手,窺一斑而見全貌。蘇州有著2500多年的歷史,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從古至今文化和經濟繁榮發達、長盛不衰,被譽為“人間天堂”,素有“絲綢之都”、“園林之城”、“東方威尼斯”之稱。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模擬聯合國社團成立於2010年,在學校及蘇州地區都擁有較大的影響力,秉承模聯活動心繫天下的本質,十中模聯社致力於對學生作為一個世界公民的素質的培養,積極樹立學生的國際思維和社會意識。在先期的全市社團海選中,模擬聯合國積極參選、認真準備,從全蘇州大市眾多社團中脫穎而出,入選蘇州市優秀社團並順利入圍最後的角逐。在20個入圍社團中,有來自各個學校的風格各異的學生社團,有動感的舞蹈演出、樂隊演唱,也有涌動愛心的志願協會、公益團體,有別具特色的機器人社、智作坊社,也有高端大氣的領導力社、模聯組織。在最終的評選中,每個學生社團有八分鐘的展示時間,儘可能地展示本社團的特色。

著名校友

江蘇省蘇州十中創辦至今,跨越了清末、民國、新中國三個不同時代。學校培養的學生中,英才輩出,其中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物理學家何澤慧何怡貞胡淑琴、醫學和婦產科專家王淑貞、沈驥英、顧乃勤、彭大恩石四箴,農牧專家沈驪英,建築學家顧添籟,作家楊絳彭子岡,翻譯家嚴維民、北京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物理學家佘振蘇、中國聯想集團副總裁朱立南等。獲得博士學位的更是不計其數,多人擔任國內外著名大學的領導,更多的人成為科學技術、經濟建設的專門人才。

十月詩會

全國校園十月詩會,由“最中國的學校”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長柳袁照發起,華東師範大學普通高中教育研究所、華東師範大學語文教育研究中心、《中國教育報》、《揚子江詩刊》、《星星詩刊》、《蘇州雜誌》、《姑蘇晚報》及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聯合主辦。
詩會將一年一次,每年十月舉辦,由清華附中、上海交大附中、福州一中、鄭州外國語學校、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5所高中輪流主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