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雲峰

瑞雲峰

瑞雲峰是一塊太湖石,與玉玲瓏、縐雲峰被稱為“江南三大名石”,現坐落在江蘇省蘇州市第十中學校園內。

歷史文獻

據記載,瑞雲峰出自洞庭湖,為朱勔所采,上有“臣朱勔所進”四字。靖康亂,未進,棄諸河濱雲。朱王母之祖陳司成公諱霽,家於吳縣橫涇之上堡,治第宏壯按經藏數凡五千四百八十間。堂前峰石五座,其中最巨者曰瑞雲,層靈疊秀,挺拔雲際,誠臣觀也。青鳥家或言類火形,不利宅主,遂短去六七尺,猶高三丈余。初司成公采自洞庭,渡河舟壞,沉一石並沉一盤,百計不能起。土人云,一泥築四面成堤,用水車車水令乾。凡用千有餘工,石始出,盤竟棄不能舉。其後歸之湖州董宗伯份。升石至舟或教以搗蔥葉覆地,地滑省人力,凡用蔥萬餘斤南潯數日內蔥為絕種。載至前壞舟處,石無故自沉,乃從湖心四面築堤,架木懸索,後作千人百計出之,乃前所沉石盤,非峰也。更募善泅者摸索水底,得之一里外,龍津合蒲,始為完壁鹹怪異以為神。計司成公石沉之時恰甲子一周,會宗伯罷官遂訖伯婿也。栽以歸吳之下塘,所壞橋樑不知凡凡。未幾冏卿捐館,五峰高臥深林茂草中。復四十年,冋卿子中翰竟起。不逾年而中翰死。相傳以為不詳之物雲。
明代為董姓所得,董嫁女時將石作嫁妝贈給蘇州富紳徐時泰,徐將石置於東園(即留園的前身),更名為瑞雲峰。於乾隆四十四年(1799)被織造太監從留園遷至當年織造署西花園—乾隆南巡行宮。遷到織造署西花園。瑞雲峰高6.23米,寬2米多,矗立在園內的水池中央。峰石外形巍峨,玲瓏剔透,具有太湖石透、瘦、漏、皺等特點,以柔美見長。

造型及周邊布置

蘇州瑞雲峰是花石綱遺物,1779年從留園移到織造府花園(今蘇州第十中學),透絕江南,是三大名石之一,江蘇省重點保護文物。瑞者,祥瑞也。有紫氣東來之意。紫氣騰升的山峰是題名瑞雲峰的主因,使瑞雲峰有靈山之意,增加幾分神秘色彩。靈山之水養鯉,鯉能化龍。筆者管見,此處設計之巧,優於蘇州留園冠雲、岫雲兩方名石的總體布局。這塊瑞雲峰以透為主。嘉慶年間蘇州留園主人劉蓉峰說:“透能藥偽。”“藥”是治療的意思,就是要明明白白做人,一定要真誠,做老實人,辦老實事,說老實話。
陳文甫講究吉祥,從瑞雲峰背面向北開水道約2米長即到水池。水池1米許見方,池中有躍起的鯉魚,寓
意“鯉魚跳龍門”。明萬曆年間首輔(宰相)葉向高銘文:“鯉能化龍,龍從雲耶。
瑞雲峰兩邊聳立高大的松皮石,雄勁挺拔。按照劉蓉峰的說法:“雄偉而卓特可經藥。”瞧,石頭昂首挺胸,雄姿英發,懦弱者要振奮精神,努力向上,才能為國為民做出貢獻。是對人們有精神上的幫助的。

其他相關

哈同義子陳文甫建翊園也立瑞雲峰。哈同是猶太人,生於巴格達,在上海建哈同花園,即今上海展覽館舊址。孫中山先生由滬赴寧就任臨時大總統從哈同花園動身。陳文甫建翊園,又稱小哈同花園。翊園小橋流水,曲徑通幽,奇花異草,占盡四季風華,疊山之美,滬上少見。房屋是西式的,中西合璧。鵝卵石地景有丹風朝陽,麒麟送子、松鶴延年等六幅,中華第一,世界無雙。美景眾多,園中不知哪塊是瑞雲峰,經一一辨別,終於見到一塊以透見長之獨峰,石之下部隱隱約約有筆畫,仔細觀察,明確是“雲”字,瑞字應當在“雲”字上方,擦去塵土,也見到模糊筆畫,左邊旁端正的“王”字,上面的“山”字從右上向左下45度斜寫,下邊的“而”字還有一點痕跡。其他字跡大都漶漫,無法辨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