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前身是南京氣象學院,於1960年成立, 1978年被批准為全國重點高校,2004年5月經江蘇省政府、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校現占地2000多畝,各類校舍總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現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教職員工1300多人,教授、副教授263人,雙聘院士1人。現有16個系、3個部、5個二級學院,12個科研機構和1個國際培訓中心。

基本信息

概述

江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相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位於南京市浦口區風景秀麗的龍王山下,毗鄰南京高新技術開發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前身是南京氣象學院,於 1960 年成立, 1978 年被批准為全國重點高校, 2004年5月經江蘇省政府、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校於1978年被批准招收碩士研究生,1993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95年被批准招收港澳台和外國留學生。經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批准,1993年在學校正式成立“世界氣象組織區域氣象培訓中心”,承擔世界各國中高級氣象科技人員的培訓任務。1999年3月,設立大氣科學博士後流動站。2000年2月,學校由原隸屬中國氣象局管理劃轉為江蘇省管理。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教職員工1300多人,教授、副教授263人,雙聘院士1人。現有16個系、3個部、5個二級學院,12個科研機構和1個國際培訓中心。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建立了從博士後、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到本科生培養完整的教育體系。現有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5個、江蘇省品牌建設專業1個、江蘇省特色建設專業2個,設有5個博士點、15個碩士點、42個普通本科專業。現有江蘇省氣象災害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南京中美合作遙感實驗室、氣象台、信息安全實驗室、信號與信息處理實驗室、地理空間信息系統實驗中心等基礎和專業實驗室42個。有省級產學研基地1個,校內外掛牌教學實踐基地115個。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114.6萬冊。學校現占地2000多畝,各類校舍總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
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學校視教學質量為辦學的生命線,加大教學經費投入,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按照“重視基礎理論,突出主幹課程,拓寬專業口徑,強化能力培養,立足於培養高層次、套用型創新人才”的指導思想,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最佳化教學計畫和教學大綱。同時狠抓教風、學風、考風建設,強化教學過程管理,確保人才培養質量。
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各類學生近3萬人。學校培養的學生基礎紮實、素質高、能力強,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2005年本科就業率為99.04%,研究生就業率達100%。學校大氣科學類專業在我國高等氣象教育中具有突出的地位,是我國氣象高級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目前,從中央到省、地(市)級氣象業務部門大多數技術、業務、管理骨幹都畢業於我校,他們中有的已成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不少海外校友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首席科學家和學者,在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和國際機構中擔任著重要職務。學校的學歷得到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在內的國際上的廣泛認可。
“十.五”以來,學校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419項(其中國家級項目73項,省部級項目87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6項和國際光學工程學會科學成就獎、世界氣象組織NORBERT GERBIER-MUMM獎等國際性大獎。學校科研經費總和4800餘萬元,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260餘篇,出版著作75部。據中國科學院引文資料庫多年的統計結果,學校發表的論文數一直位列全國地學領域科技論文產出力和影響力的核心區域,其中發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論文數一直位居前列。
學校廣泛開展國際間交流與合作,現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澳大利亞氣象培訓中心等12個國外高校與學術研究機構建立了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的合作關係。自1993年以來,設立在我校的“世界氣象組織區域氣象培訓中心”,已經舉辦了22期國際氣象培訓班和8期雙邊培訓,來自86個國家和地區的518名中高級氣象科技人員接受培訓。學校的國際培訓工作受到中國氣象局、外經貿部、世界氣象組織和學員所在國家政府的高度讚揚。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雅羅教授多次高度讚揚我校為世界氣象事業,為世界開發中國家培養高級氣象人才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學校將繼續保持和發揚“艱苦樸素、勤奮好學,追求真理、自強不息”的精神,繼續加強內涵建設,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把學校建設成為國內知名、國際有影響的多科性教學研究型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