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

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

行政法學院系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6月院系調整過程中新成立的一個學院,也是在全國第一個被冠名為“行政法”的法學院。學院設有5個教研室,即憲法學、行政法學、法理學、法律史學和法律邏輯學教研室。學院建有碩士學位點4個,即:法學理論、法律史學、憲法與行政法學、法律邏輯學。 建有博士學位點3個,即:法學理論、法律史學、憲法與行政法學,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都建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建有省部級重點學科3個,即:法學理論、法律史學、憲法與行政法學。

基本信息

概述

行政法學院是在2003年7月學校院系調整中新成立的一個院級教學單位,也是全校學科最多、研究生學位點最多的學院之一。學院下設法理學法律史學憲法學行政法學、法律邏輯五個教研室以及西部法制發展研究中心、西南民族法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其中法理學和法律史學科為省部級重點學科,行政法學為省部級重點課程。法理學、法律史學、憲法與行政法學三個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權點,法理學、法律史學、憲法與行政法學、邏輯學四個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權點。行政法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愛崗敬業的高水平、高素質的年輕教師隊伍。現有專職教學人員64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2人,講師23人,助教6人。教師中已獲博士、碩士學位的占87%以上,在讀博士生13人。另有校內外兼職教授和副教授21人。行政法學院現有在校本科學生500人,博士、碩士研究生200餘人。學生政治素質高,專業知識紮實,理論功底深厚,綜合素質較高,具有較強的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已畢業的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表現良好,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讚揚。
2003年西南政法大學院系調整,在全國率先成立了行政法學院。行政法學院是新成立的一個學院,共有5個教研室:憲法、法理、法史、行政法、法律邏輯,有法理學科、法史學科、憲法與行政法學科、法律邏輯學科四個學科,基本上匯集了整個理論法學科,是所有學院中學科最多、門類最齊全的。現有三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四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博士點和碩士點目前也是我校所有學院中最多的。這樣的學科分布結構決定了我院的定位應當是“研究教學型”模式。我們學校的定位是“教學研究型”,我院的定位應當是“研究教學型”。
我院一直重視學科建設。在我院的四個學科中,法理學科和法史學科是重慶市的“十五”重點學科。這兩個學科本身的條件非常好,已經在全國有很大的影響。有一個統計數字表明:在法學一級學科之下,我校法理學科排全國第七位,法史學科排全國第六位,憲法與行政法學科排全國第七位。在“十一五”期間,我院決心大力支持法理學科和法史學科,將這兩個學科建設成為重慶市重點建設的重點學科併力爭建設一門全國重點學科。同時,加大投入將我院的憲法與行政法學科建設成為重慶市的重點學科。目前,法理學科、法史學科、憲法與行政法學科都有博士學位授權,每個方向都有1-2位在全國有影響的學科帶頭人和2-3名學科骨幹教師,梯隊結構合理,具備了市級重點學科建設的基本條件。具體各學科建設的規劃如下詳述:

法理學學科

依託學校:西南政法大學
負責人:付子堂教授
主要成員:付子堂教授、文正邦教授、趙明教授、王威教授
法學理論是一級學科法學下一個非常重要的二級學科,是法學專業的主幹課程,是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確定的核心課程之一,在本科教學體系中屬於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在現代法學體系中處於基礎性地位。加強法學理論的研究,既是法學發展的需要,又是國家法治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國家法律制度的變革和發展,對部門法的建設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指引和理論指導作用。
我校的法學理論學科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的博士學位授權點,我校依託法學理論學科設立了西部法制發展研究中心,並設有“西部開發法治研究”方向,配合西部大開發積極加強對西部地區區域法制研究,探索西部地區法制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培養了一批學術骨幹,發表了一批較有影響的學術成果,對西部地區法制建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我校的法學理論學科已經成為西部地區一個重要的法學理論研究基地,既有重點建設的基礎,又有重點建設的必要。
在“十五”期間,作為重慶市的重點學科,該學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本學科也因此而在這期間成為博士學位授權點,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十一五”期間,我們計畫以隊伍建設為中心,以教學為基礎,以加強科學研究為重點,繼續培養和引進在國內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培養具有發展潛力的學術骨幹,最佳化職稱、年齡與學歷結構,使高級職稱人數達到80%以上,50歲以下人員和具有博士學位的人數均達到70%以上,形成合理而又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學術梯隊。與此同時,致力於加強科學研究,爭取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尤其是國家項目,以項目帶動科研,增強學科的凝聚力,鼓勵出版高水平的學術著作和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通過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來獲取各種國家與省部級獎勵,並在這一過程中,強化人才培養意識。我們深知,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人才,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是我們的宗旨,我們把教學置於基礎性地位,融教學於科研,融科研於教學,使學生既有廣博的知識,又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和適應社會的能力。致力於培養大師級人才,是主導我們工作的一個基本理念。我們的目標非常明確,在“十一五”期間,我們要把我們學科建設為重慶市重點建設的學科,並努力爭取成為國家重點學科,我們希望通過這一系列艱苦細緻的工作,努力達成我們的理想與目標。
2007年,我們希望該學科能達到以下目標:第一,高級職稱人數達到70%以上;博士學位人數達到50%;50歲以下的人員保持在70%以上。第二,在已經成熟的三個研究方向的基礎上,再增加1-2個研究方向,每個方向引進至少一名學術帶頭人,配備2-3名學術骨幹。第三,在已有的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的基礎上,再爭取2-3個省部級以上項目,爭取10-20萬元科研經費。第四,爭取1-2篇省部級以上優秀學位論文。第五,建設博士後流動站。
經過5年的建設,到2010年,該學科將在國內同類學科中處於前列,在學術梯隊、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與特色,那時,我們學科擁有高級職稱的人數將達到80%左右,40歲以下的教師基本上具有博士學位,擁有博士學位的人數達到80%,每個研究方向擁有1-2名在全國有相當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有3人以上的學術骨幹,形成職稱、年齡和學歷結構合理,實力較強的學術梯隊。在這五年中,我們計畫每年至少出版三部比較有影響的學術專著,不斷提升學科在全國的學術地位,到2010年爭取至少有三部著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科研經費累計達到50萬元左右,獲省部級以上優秀學位論文至少3篇,並爭取省部級以上的教學獎勵。同時,加強學科與新聞媒體之間的互動,通過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用,擴大學科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到2010年,我們將擁有自己獨具特色的學術網站,在電視台有常設論壇,在重要的法律類報刊有專欄,實現了學術與社會的接軌與互動。
到2020年,該學科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法學理論研究基地,擁有在全國享有較高學術地位的專家學者5人以上,擁有大師級人物2人以上,在學術上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流派,直接參與國家立法活動,是國家和地方政府法律事務的重要諮詢機構,在全國有相當的地位和影響。在培養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中,已有部分成長為國內外知名學者,在學術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職教師將全部擁有博士學位,並有相當一部分取得國外的博士學位。科研經費充足,我們將從國家(含地方政府)、企業和各類基金會獲得科研資助,並把博士培養與課題研究相結合,鼓勵教師從各種渠道籌措科研經費。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加強國際交流,經常性地主辦和參加各種國際會議,我們還會從國外接收留學生和訪問學者,並有計畫地派出骨幹教師到國外進修和進行訪問交流,我們的要求是,每個教師至少到國外進修一年。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合作,爭取對地方事務發揮更大的作用。

研究方向

主要學科研究方向為五個:
(1)現代法理學研究
(2)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
(3)法哲學研究
(4)西部法治研究
(5)法社會學研究
學院將提供更好的辦公條件和教學設備。由於學校的重視和投入,法學理論學科現在擁有獨立的教學科研辦公室三間,電腦、掃瞄器、複印機、數位相機等設備齊全,每位教師均配備工作電腦和其他必要的教學用具。擁有自己的圖書資料室,購置中外圖書資料近萬冊,學術期刊十餘種,建立了專業網站“法之理論壇”,為開展學術交流提供了極好的平台。計畫圖書資料費每年遞增10%,並不斷更新教學設備,經費來自科研項目和政府及學校的投入。“十一五”期間,我院將重點加強本學科這兩個研究中心的建設,一是西部法制發展研究中心,二是中美法律比較研究中心,這是依託於該學科的兩個重要的研究基地。西部法制研究中心擬圍繞區域法制研究來籌措科研經費,開展學術研究;中美法律比較研究中心將通過加強境外合作,組織翻譯出版美國法律和學術著作,並進行比較研究。還將依託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研究所加強對西方法學著作的翻譯出版和研究工作。
2007年項目階段考核指標:教學科研隊伍中高級職稱占80%,擁有博士學位的人數占50%;有4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都有科研成果突出、在全國有比較大的影響的學術帶頭人,有具有發展潛力的學術骨幹3-5人;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出版專著3-5部,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2項;省部級以上優秀學位論文1篇;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學術報告2次,承擔國際合作項目1項;學校投入科研經費60萬。
2010年項目終期考核指標:教學科研隊伍中高級職稱占80%,擁有博士學位的人數占70%,50歲以下的人員占80%;有5個穩定的研究方向;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0項,從各種渠道籌措科研經費200萬元人民幣;出版著作15部;省部級以上教學與科研獎勵8項;省部級以上優秀學位論文3篇;承擔國際合作項目2項,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報告4次;從香港、澳門、台灣招收研究生3人。

法律史學科

重點學科依託學校:西南政法大學
重點學科負責人:陳金全教授、曾代偉教授
主要成員:俞榮根教授、張培田教授、龍大軒教授、呂志興副教授、楊麗英副教授、胡仁智副教授、李勝渝副教授、邵方副教授等。
法律史主要是研究古代法律制度、法律觀念、法律文化的學科。我國正處在社會的轉型期,面對經濟、法律的全球化,中國傳統法文化必須回應,必須重新反思歷史,重新去發現先賢的原創智慧,正確領悟法的精神和內涵,總結古代法制建設的經驗、教訓,以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法治建設服務。另外,法律史學所研究的法的觀念與價值,對指導司法和培養高素質的法學人才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故加強法律史學科建設十分必要。
指導思想及總體建設目標:瞄準學科發展前沿,凝練學科方向,最佳化資源組合,形成學科優勢和特色,多出成果,多出人才。通過申報和組織重大課題的研究,加大科研資金鐵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加強學術交流,爭取使本學科居於全國領先地位,成為國家重點學科 ,並力爭在國際學術界享有一定的聲譽。
到2007年,本學科擬出版學術專著7部,發表學術論文35篇;取得博士學位和在讀博士人數達11人;申報2-3項省部級以上的社科研究項目。將“西南民族法文化研究中心”申報成為重慶市級重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繼續辦好具有本學科特色的刊物《法律史叢刊》。
到2010年,擬出版學術專著9部,發表學術論文35篇;教授人數達到8-9人;取得博士學位和在讀博士人數達13人;申報5-6項省部級以上的社科研究項目。使本學科在國內學術領域領先。
到2020年,本學科將出版學術專著20部,發表高質量論文85篇,確立本學科在國內學術領域的權威地位,並爭取使本學科成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法律史學科現有研究方向5個:中國法制史、中國法律思想史和傳統法律文化研究、外國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國近現代法律史。
法律史學科現有成員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講師以下7人,教授中有4人為博士生導師,其中一人是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副教授基本都是碩士導師。中青年教師均為碩士以上學歷,其博士1人,在讀博士7人。本學科擬在5年內使中青年教師博士化比例達到80%,教授人數達到7人,副教授人數達到9人;在10年內,使中青教師博士化比例達到95%,教授為數達到9人,副教授9人。同時引進一些優秀的青年教師,使學科形成合理的梯隊。
本學科已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打算不斷總結研究生培養教育的經驗和教訓,調整研究生培養方案,探索研究生教育培養的新模式,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博士、碩士。
本學科擬在5年內出版學術專著9部,公開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35篇;10-15年內出版學術專著17部,發表高質量論文85篇,確立本學科在國內學術領域的權威地位,並爭取使本學科成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學科現已有兩個校級研究中心,即西南民族法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國法治發展研究中心。在1-2年內,爭取將“西南民族法文化研究中心”申報成為重慶市重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為學科發展搭建新的更廣闊的平台。
2007年項目階段考核指標:計畫2007年項目階段達到35篇,權威核心5篇,二類核心25篇,其它5篇。
2010年項目終期考核指標:計畫項目中期指標達到專著10部。譯著3部。民間法律那文書彙編5部。

憲法與行政法學科

項目依託學校:西南政法大學
項目負責人:文正邦教授
主要成員:汪太賢教授、鄭傳坤教授、王學輝教授、唐忠民教授、徐繼敏教授、譚宗澤副教授、楊明成副教授、莫江平副教授、劉藝講師、唐向東講師、孫兵講師、張震講師等
行政法學科是在西南政法大學復辦以年來尤其是近十年來重點發展的學科。本學科早在全國都具有相當的知名度,由全國知名行政法學教授王連昌先生領頭,於1982年在全國率先開設了行政法學課程,並編撰了第一本行政法學教材《行政法》(校內印刷),1985年成立行政法教研室,1997年被批准為四川省級重點建設課程,2001年通過重慶市教委的驗收,並被評為重慶市的優秀示範性重點課程。2004年被確定為校級精品課程。2005年被重慶市確定為市級精品課程。現文正邦教授是重慶市政府確定的憲法與行政法學科學術帶頭人;王學輝教授是重慶市政府確定的憲法與行政法學科學術帶頭人後備人員,市級精品課程《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負責人;鄭傳坤教授是學校確定的本學科的學科負責人。本學科於1992年開始招收行政法碩士研究生。
“十一五”期間,我們計畫以隊伍建設為中心,以教學為基礎,以加強科學研究為重點,繼續培養和引進在國內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培養具有發展潛力的學術骨幹,最佳化職稱、年齡與學歷結構,使高級職稱人數達到80%以上,50歲以下人員和具有博士學位的人數均達到50%以上,形成合理而又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學術梯隊。與此同時,致力於加強科學研究,爭取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尤其是國家項目,以項目帶動科研,增強學科的凝聚力,鼓勵出版高水平的學術著作和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通過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來獲取各種國家與省部級獎勵,並在這一過程中,強化人才培養意識。致力於培養大師級人才,是主導我們工作的一個基本理念。
我們的目標非常明確,在“十一五”期間,我們要把我們學科建設為重慶市重點建設的學科。我們希望通過申報和組織重大課題的研究,加大科研資金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到2007年,我們能達到以下目標:第一,高級職稱人數達到50%以上;博士學位人數達到50%;50歲以下的人員保持在80%以上。第二,在已經成熟的三個研究方向的基礎上,再增加1個研究方向,每個方向引進至少一名學術帶頭人,配備2-3名學術骨幹。第三,在已有的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的基礎上,再爭取1-2個省部級以上項目,爭取15萬元科研經費。第四,爭取1-2篇省部級以上優秀學位論文。第五,到2007年,本學科擬出版學術專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20篇;第六,繼續辦好具有本學科特色的刊物《憲法與行政法論壇》。第七,繼續辦好本學科的網站“憲行天下”。
到2010年的建設目標:經過5年的建設,到2010年,本學科將在學術梯隊、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與特色,那時,我們學科擁有高級職稱的人數將達到80%左右,40歲以下的教師基本上具有博士學位,至少每個研究方向擁有1名在全國有相當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有2人以上的學術骨幹,形成職稱、年齡和學歷結構合理,實力較強的學術梯隊。在這五年中,我們計畫每年至少出版一部比較有影響的學術專著,不斷提升學科在全國的學術地位,到2010年爭取至少有三部著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科研經費累計達到50萬元左右,並爭再次獲得省部級以上的教學成果獎勵。同時,加強學科與新聞媒體之間的互動,通過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用,擴大學科在社會上的影響力,我們還將計畫把”憲行天下”網站辦得更好,充分利用網路來擴大學科和學術帶頭人的社會影響。到2010年,該學科的”憲行天下”網站將會成為全國最好的法學網站之一。
到2020年,本學科將出版學術專著20部,發表高質量論文80篇,確立本學科在國內學術領域的權威地位,並爭取使本學科建設成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主要學科研究方向三個:
(1)憲法學研究
(2)行政法學研究
(3)行政程式法與比較行政訴訟法學研究
隊伍建設是學科建設的中心和重點,沒有一支結構合理和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學科隊伍,學科建設就將失去活力,就會缺乏發展的力量。我校憲法與行政法學科一直非常重視隊伍建設,將其置於非常重要的地位,造就了一支年齡結構合理、理論功底深厚、頗又學術造詣和競爭力的學術梯隊。從1985年組建行政法教研室至今,憲法與行政法學科已經形成老、中、青相結合的師資隊伍。現有教師21人,其中,教授6名(博導2名,其中一人是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副教授7名。學歷方面:博士2名,碩士7名,在讀博士生3名,學歷結構合理。在年齡結構上,學術帶頭人平均年齡60歲左右,第一梯隊成員平均年齡40歲左右,第二梯隊成員平均年齡35歲左右,第三梯隊成員平均年齡30歲左右),近年來有5位教師先後到德國、法國、美國、日本、香港等地研修憲法與行政法學。我們還將派出年輕教師到國外進修或進行訪問研究,以拓展視野,提升外語水平和研究能力。
一直以來,該學科非常重視科學研究,出版了一大批頗具學術價值和社會效益的學術成果。本學科教師共完成國家級課題4項,省部級課題12項,校級項目21項,英國人權基金會支助項目1項,香港大學資助項目1項。近三年來,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2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36篇。出版專著13部,譯著2部,教材15部,教輔材料5部。獲得省部級獎5項,學校獎9項,學會獎13項。目前該學科在全國尤其是西南地區已有廣泛的影響。
本學科擬在5年內出版學術專著10部,公開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40篇;10-15年內出版學術專著17部,發表高質量論文80篇,確立本學科在國內學術領域的權威地位。
辦公條件和教學設備也是學科建設不能忽視的重要方面。“十一五”期間,將重點加強“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的建設,這是依託於該學科的一個重要研究基地。要加強網路教學建設。要建立和完善教學實踐基地。
本學科將不斷完善研究生培養方案,探索研究生教育培養的新模式,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博士、碩士。
2007年項目階段考核指標:教學科研隊伍中高級職稱占80%,擁有博士學位的人數占30%;有3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都有科研成果突出、在全國有比較大的影響的學術帶頭人,有具有發展潛力的學術骨幹3-5人;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出版專著3-5部,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2項;省部級以上優秀學位論文1篇;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學術報告2次,承擔國際合作項目1項;學校投入科研經費30萬。
 2010年項目終期考核指標:教學科研隊伍中高級職稱占80%,擁有博士學位的人數占50%,50歲以下的人員占90%;有4個穩定的研究方向;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0項,從各種渠道籌措科研經費50萬元人民幣;出版著作10部;省部級以上教學與科研獎勵6項;省部級以上優秀學位論文2篇;承擔國際合作項目2項。

法律邏輯學科

重點學科依託學校:西南政法大學
重點學科負責人:金承光
主要成員:盧景德、李順萬、張靜、陳應芬、田粟、張虹等。
西南政法大學是國內最早開展法律邏輯學教學與研究的科研院所之一,也是我國法律邏輯學的重要源頭和主要研究基地。
1978年,西南政法學院(今西南政法大學)率先在全國恢復法學專業招生,並開設法律邏輯學課程。1986年,開始招收訴訟邏輯方向碩士研究生,2004年設定作為法學二級學科的法律邏輯學專業碩士點並獲國務院學位辦備案,國內目前開設有法律邏輯學方向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科研院所共十餘所,大都設定為哲學三級學科,西南政法大學是惟一將法律邏輯學設定為法學二級學科的科研院所。
指導思想及總體建設目標:瞄準學科發展前沿,拓展學科方向,最佳化資源組合,形成學科優勢和特色,多出成果,多出人才。通過申報和組織社會科學項目的研究,加大科研資金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加強學術交流,保持本學科繼續居於全國領先地位,爭取成為省級重點學科。
到2007年的階段建設目標:到2007年,本學科擬出版學術專著1-2部,發表學術論文10-15篇;引入1-2名人才,申報1-2項省部級以上的社科研究項目。出版具有本學科特色的學術出版物。
到2010年的建設目標:到2010年,擬出版學術專著3-5部,發表學術論文20-25篇;教授人數達到2-3人;申報2-3項省部級及以上的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爭取使本學科成為省級重點學科。
到2020年,本學科將出版學術專著10部,發表學術論文40-50篇,確立本學科在國內學術領域的權威地位,力爭使本學科享有一定的國際聲譽。
法律邏輯學科現有研究方向4個:審判邏輯、偵查邏輯、法律思維與司法技術、法律規範邏輯。
學科隊伍建設:法律邏輯學學科現有成員8人,其中副教授7人,講師1人,碩士生導師3人。中青年教師大都具有法學和哲學的雙重教育背景,其博士學位1人,碩士學位3人。本學科擬在5年內引進2-3名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10年內使教授達到5人以上,最佳化現有教師結構,形成合理的學科學術梯隊。
該學科現已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打算不斷總結研究生培養教育的經驗和教訓,調整研究生培養方案,探索研究生教育培養的新模式,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高級專門人才,並力爭在2020年以前取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該學科擬在5年內出版學術專著1-2部,公開發表較高質量的學術論文20-25篇;10-15年內出版學術專著5部,發表高質量論文50篇,繼續確保本學科在國內學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和權威地位,力爭取使本學科成為省級重點學科。
該學科在長期的發展中,已購買了大量的書籍,收集了大量資料,已獲得(或已完成)省部級研究項目兩項。故本學科具有一定的科研條件。
該學科將不斷完善研究生培養方案,探索研究生教育培養的新模式,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碩士。
2007年項目階段考核指標:計畫2007年項目階段的學術論文達到10-15篇,二類核心及以上10篇,其它5篇。
2010年項目終期考核指標:計畫項目中期指標達到專著3-5部,學術論文20-25篇。
五年之內計畫分為三步:第一步:進一步加強基礎建設,包括人才培養、資料建設、科研規劃等;在完成已有的項目的基礎上爭取申報1-2項省部級及以上項目。每兩年爭取出版一部具有本學科特色的學術出版物。第二步: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籌備1國內學術會議;爭取每年有3-5人次參加國內學術會議;5年內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5人次來校講學。第三步:到2007年出版學術專著1-2部;發表論文10-15篇;完成上述各項任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