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法學院

鄭州大學法學院

鄭州大學法學院是“文革”後新創建的法律院系。1980年初,鄭州大學從原政治系中分出並組建了鄭州大學法律系,當年即有1977、1978、1979三個年級100多名學生,1981年底,我院培養出了第一屆法學專業畢業生26名,是全國有1977級法律專業畢業生的四個院校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在法務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80年我院從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北京政法學院、西南政法學院等高校調入近30名優秀教師。其中包括劉國任、肖乾剛、葉高峰金凱潘永隆、霍震、沈紹芳、胡仕湘、呂泰峰等十多位著名學者,為我院的創建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1980-1981年,北京大學派出魏敏教授、李志敏教授、揚敦先教授、張玉鑲教授、北京政法學院派出甘繼華教授;湖北財經學院派出蔣碧昆教授、朱繼良教授、曾紹汝教授、卓之乾教授;西南政法學院派出常怡教授等十多位著名專家長期在我院任課。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著名高校也經常派教師到我校作專題講座,為我院前三屆學生的培養和以後的發展,給予了令我們永遠難以忘懷的支持。

1985年,我院在全國第一批設立了經濟法專業,1988年經濟法專業從法律系中分出,獨立組建了經濟法系。

1994年,法律系和經濟法系合併組建了現在的鄭州大學法學院。

1991年取得刑法專業碩士授予權。之後,又先後取得了經濟法學、民商法學、國際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法理學、法史學和訴訟法學專業的碩士授予權。並於1998年被批准為第三批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試點單位。

2003年學院的科研機構“鄭州大學私法研究中心”、“鄭州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被評為河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建院以來,國內外高校數以百計的著名專家學者經常到我院講學和指導工作,在各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使我院得以與恢復後的全國法學教育同步發展,走過了24年的發展里程。

鄭州大學法學院的前身為法務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於1980年共同組建的鄭州大學法律系。鄭州大學法律繫於1980年初成立伊始,便從政治系轉來了77、78、79三屆學生,從 而成為全國擁有77級法律專業畢業生的四個院校之一和全國最早恢復法學教育的院系之一。1985年,法律系又在全國第一批設立了經濟法專業,1988年經濟法專業獨立組建為經濟法系。1994年,法律系和經濟法系合併組建成為現在的鄭州大學法學院。

法學院現有教職工96人,其中專任教師70人,教師隊伍中教授20人,副教授24人,已取得博士學位和定向在讀博士的教師30人,其餘絕大多數具有碩士學位;有3位教師享受國務院津貼,3位河南省優秀省管專家,2名全國優秀教師,近20人在全國和省級學術團體中擔任領導職務,2名教師先後擔任教育部法學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擔任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法學院現有鄭州大學私法研究中心和鄭州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兩個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刑法學、經濟法學、民商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四個省級重點學科。法學院教師一向注重科研,取得了一大批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建院以來總計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8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 12 項,國際合作科研項目項,省部級社科基金項目37項,廳局級項目63項,獲得科研經費130萬元; 出版學術著作263 部,其中,個人專著 89 部,本院教師主編 194 部;發表論文1487篇,其中,核心期刊 392 篇;獲得國家科研獎勵1項,省部級科研獎勵 46項;廳局級獎勵 52 項。近五年,我院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8項;省級社科基金項目20項;廳級資助項目40多項;出版學術專著70餘部,其中個人專著2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600多篇;獲得國家級獎勵1項、省部級獎勵20多項、廳級獎勵近40多項。

鄭州大學法學院現有刑法學、經濟法學民商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國際法學、法理學、訴訟法學、法史學8個碩士點,1998年獲得法律碩士培養資格。截止目前,法學院已畢業研究生 1433 人,其中,30餘人考取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社科院等重點院校的博士,有的已成為全國有影響的知名學者或擔任著實務部門重要的領導職務。 目前,法學院在校研究生共有 874 人,其中,法學碩士 232人,法律碩士 162人,另有在職攻讀法律碩士學位的學生480 人。法學院已成為立足中原、輻射八方研究生教育培養基地。

鄭州大學法學院已形成了穩定、明確、特色明顯的研究方向。民商法專業現有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在讀博士8人。學科帶頭人田土城教授為中國法學會理事,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管優秀專家。以其為帶頭人的民商研究方向,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講師3人,主要從事民法基本理論研究;以張秀全教授為帶頭人的商法研究方向,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講師3人,主要從事商事法律制度研究; 以王連峰教授為帶頭人的智慧財產權法研究方向,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講師1人,主要從事商標法和專利法研究。近幾年,該專業已出版學術專著7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完成國家和省部級項目10餘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20餘項。 憲法與行政法專業現有教授7人,副教授4人,講師5人。其中已取得博士學位的3人,在讀博士5人。學點已經形成了中國憲政的理論與實踐、中國行政法治的理論與實踐、 外國憲政與行政法治的理論與實踐三個相對穩定、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本專業目前任全國性學會理事7>名。學科帶頭人苗連營教授為中國憲法學會、中國法理學會、中國青少年法學會理事,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河南省跨世紀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劉向文教授任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全國人大辦公廳研究室特約研究員,是我國著名的俄羅斯、中亞法學問題專家。沈開舉教授任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北京大學公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國家行政學院兼職研究員。近三年來,本學科點承擔國家項目3項,國際合作等橫向研究項目9項,省社科基金項目4項,省教育廳項目10項,鄭州大學項目2項 ;出版學術專著16部,教材12部,在《中國法學》、 《法學研究》、《法學家》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5篇。其中,多篇學術論文被轉載,轉摘。

鄭州大學刑法學科是河南省法學教育領域第一個獲得碩士學位授權點的單位,一直是河南省法學教育中的強項,連續四屆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本學科點有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以及專業技術職務結構比較理、且團結協作、學術思想端正、學術氣氛活躍的學術隊伍;學術隊伍中有50歲以下教授4人,5人具有博士學位或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學科帶頭人為魯嵩岳教授和劉德法教授。 該學科點已經形成中國刑法理論與實踐、外國刑法學、犯罪學等三個相對穩定、優勢明顯的主要研究方向。承擔國家社科項目5項,出版著作20餘部,發表論文一百餘篇。該專業一向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和充分發揮刑法學這一實用型學科的特點,以服務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鄭州大學經濟法學科設立於1985年,是全國最早設立的經濟法學科之一,1993年取得經濟法專業碩士授權資格,1997年、2000年、2003年連續三屆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經過近20年的建設發展,本點已形成了3個穩定的、具有顯著特色的研究方向:自然資源法與能源法研究方向、經濟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方向、企業法理論與實踐研究方向。以肖乾剛、程寶山教授為帶頭人的經濟法研究方向, 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講師1人,主要從事經濟法基礎理論研究;以肖國興教授為帶頭人的物權法與資源能源法研究方向,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講師1人,主要從事資源能源法理論與實務研究。近5年來,該專業共承擔省級以上規劃項目10餘項,出版學術著作1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近100篇,獲得省級以上獎勵近10項。

國際法專業同樣也是一個實力較強的學科,其研究方向為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學,學科帶頭人趙建文教授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出版學術著作部,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權威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法學理論專業的研究方向為法理學和立法學。法律史專業研究方向為中國法制史、中國法律思想史。訴訟法學專業研究方向為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

鄭州大學法學院現有圖書資料23萬餘冊,定有中外期刊一百多種,擁有一個200平方米的模擬法庭、200平方米的實驗室,兩個多媒體教室, 兩個50座位的電子閱覽室、兩個學生閱覽室和一個聯合國檔案收藏圖書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