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

世界氣象組織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屬聯合國專門機構,是聯合國系統有關地球大氣現狀和特性,它與海洋的相互作用,它產生的氣候及由此形成的水資源的分布方面的權威機構。 WMO 擁有191個國家會員和地區會員(截至2013年1月1日)。其前身為國際氣象組織(International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IMO),於1873年在維也納成立。是世界各國政府間開展氣象業務和氣象科學合作活動的國際機構。1950年3月23日,國際氣象組織改名為世界氣象組織。

基本信息

簡介

世界氣象組織(WMO)屬聯合國專門機構,是聯合國系統有關地球大氣現狀和特性,它與海洋的相互作用,它產生的氣候及由此形成的水資源的分布方面的權威機構。
WMO擁有191個國家會員和地區會員(截至2013年1月1日)。它的前身是誕生於1873年的國際氣象組織(IMO)。WMO建立於1950年,次年成為聯合國有關氣象天氣和氣候)、業務水文和相關地球物理科學的專門機構。
WMO建立於1950年,次年成為聯合國有關氣象(天氣和氣候)、業務水文和相關地球物理科學的專門機構。

鑒於天氣、氣候和水循環無國界,全球性國際合作對氣象和業務水文的發展以及通過它們的套用產生效益十分重要。WMO為這一國際合作提供了框架。
自WMO誕生以來,它為人類的安全和福祉發揮了獨特和強有力的作用。在WMO的領導下和在WMO計畫的框架內,國家氣象水文部門在保護生命財產免受自然災害影響,保護環境和加強社會各部門的經濟福利,如糧食安全、水資源和運輸方面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
WMO在組建氣象、氣候、水文和地球物理觀測網方面,在相關資料的交換、處理和標準化方面,以及幫助技術轉讓、開展培訓和研究方面積極推動合作。它還促進各會員國家氣象水文部門間的合作,以及將氣象套用推廣到公共天氣服務、農業、航空、海運、環境、水資源和減輕自然災害影響。
WMO推動免費和不受限制地交換事關社會安全、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的實時和非實時資料、信息和產品。它致力於在這一領域國內和國際政策的制定。
有關天氣、氣候和水的災難占所有自然災害近90%,在這些個案中,WMO的計畫為製作先進的警報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減輕了對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和對環境的破壞。WMO還致力於減輕人為災害的影響,如與化學和放射性事故、森林火災和火山灰等有關的災害。研究顯示,除了給人類福祉帶來無法計算的效益外,對氣象和水文服務投入的每一美元會產出多倍的效益,其效益往往比投入大十倍或十倍以上。
WMO通過其各項計畫在國際監測和保護環境方面擔負領導作用。WMO與聯合國的其他機構和各國家氣象水文部門合作,對一系列環境公約的實施提供保障,在就各相關問題向各國政府提供諮詢和評估方面,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些活動為各國的可持續發展和福祉做出了貢獻。


宗旨

世界氣象組織世界氣象組織

1、促進設定站網方面的國際合作,以進行氣象、水文以及與氣象有關的地球物理觀測,促進設定和維持各種中心以提供氣象和與氣象有關的服務;
2、促進建立和維持氣象及有關情報快速交換系統;
3、促進氣象及有關觀測的標準化,確保以統一的規格出版觀測和統計資料;
4、推進氣象學套用於航空、航海、水利、農業和人類其他活動;
5、促進業務水文活動,增進氣象與水文部門間和密切合作;
6、鼓勵氣象及有關領域內的研究和培訓,幫助協調研究和培訓中的國際性問題。

組織結構

世界氣象大會

現任主席為別得里茨基博士現任主席為別得里茨基博士

大會是該組織的最高權利機構,由各會員派代表團與會。一般每4年召開一次大會,審議過去4年工作,研究批准今後4年的業務、科研、技術合作等各項計畫,以確定為實現組織宗旨而採取的總政策,通過有關國際氣象與水文做法的技術條例,並確定下一個四年的氣象組織方案和預算。
選舉產生新的主席、副主席,選舉產生除本組織主席和副主席以及區域協會主席以外的執行理事會成員和任命秘書長等。

執行理事會

世界氣象組織執行理事會(前稱執行委員會)由36個國家氣象局水文局局長組成,每年至少舉行一次會議,以審查組織的活動和執行氣象組織大會的決定。 是大會閉幕期間的執行機構,相當於人大的常務委員會。其組成人數根據本組織會員數的增多而逐漸增加。目前招待理事會有36人組成,包括本組織主席、3位副主席(第5次大會前為2位副主席)、6位區域協會主席和由氣象大會選舉產生的26名成員(均為局長)組成。

區域協會

按地理區域,世界氣象組織分為六個區域協會。即一區協(非洲)、二區協(亞洲)、三區協(南美)、四區協(北中美洲)、五區協(西南太平洋)和六區協(歐洲)。區域協會主要負責區域內各項氣象、水文活動,實施大會、執行理事會的有關決議。一般4年舉行一次屆會。中國屬第二區協(亞洲)協會。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作為地區會員也屬於第二(亞洲)區協。

協調各自區域內的氣象與水文活動,並從區域角度審查向其提交的所有問題。

現任秘書長米歇爾·雅羅現任秘書長米歇爾·雅羅

技術委員會

世界氣象組織根據氣象、水文業務性質,將技術委員會發分為兩組8個委員會,它們是:

A 基本委員會,包括基本系統委員會(CBS)、大氣科學委員會(CAS)、儀器和觀測方法委員會(CIMO)和水文學委員會(CHY);

B 套用委員會,包括氣候學委員會(CCL)、農業氣象學委員會(CAGM)、航空氣象學委員會(CAEM)、世界氣象組織/政府間海洋委員會海洋和海洋氣象聯合委員會(JCOMM)。

委員會由本組織各會員提名指派專家參加,委員會工作主要是在其中職責範圍貫徹大會、執行理事會及區域協會的決議並協調本委員會的工作。一般每4年召開一次屆會。

秘書處

秘書處為世界氣象組織常設辦事機構。該秘書處由1951年12月10日從瑞士洛桑遷到日內瓦。秘書處由氣象大會任命的秘書長主持工作。為處理日常國際氣象事務,秘書處下設若干職能司負責有關工作。他們是:秘書長辦公室、世界天氣監測網司、技術合作司、區域辦公室、資源管理司、支持服務司和語言、出版與會議司

秘書處從事技術研究,並負責旨在促進有關國家經濟發展的全世界氣象學與實用水文學方面的眾多技術合作項目。秘書處還出版專門的技術說明、指南、手冊和報告,而且一般還要在氣象服務與實用水文服務之間擔任聯繫者的角色。秘書處是同聯合國和其他專門機構密切合作開展工作的。

負責人

現任主席為別得里茨基博士(Dr.AlexanderBedritsky),俄羅斯人,2004年1月就任,任期4年,2007年再次當選連任下一個任期。

秘書長為米歇爾·雅羅(MichelJarraud)2011年05月被任命為該組織秘書長,任期至2015年5月。 自2004年1月以來,雅羅一直擔任該組織秘書長。

戰略規劃

WMO 戰略規划過程示意圖WMO 戰略規划過程示意圖

第十六次世界氣象大會(2011年,日內瓦)批准了WMO戰略計畫2012-2015(WMO-No.1069),計畫包含了用於指導本組織及其組織機構在2012-2015年決策的各項決定和確定的方向,以保證本組織能協調一致,突出重點。WMO戰略計畫是以WMO會員確定的需求和優先重點為指導的規划過程的產物。

目的

世界氣象組織(WMO)2012-2015的戰略方向將重點突出5個針對一系列全球社會需求的戰略主旨,旨在實現8項預期結果。WMO認識到,儘管自己的服務工作已得到很大的提高,但面對自然災害社會各界顯得越來越脆弱,國家經濟也更多地受到氣候變率和變化的影響,它重申,要繼續改進天氣、氣候、水和相關環境方面的服務以及各類溝通交流和緊急回響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在發展中和最不已開發國家(LDC)及小島嶼國家(SIDS)和其他脆弱的國家。WMO戰略計畫2012-2015重點強調以下各項的重要性:通過推動科研和成果套用提高服務質量和改進服務的提供;加強能力建設;建立和鞏固各種夥伴關係和合作;以及改善管理。

從地方到全球尺度,各國在共享地球系統觀測資料方面開展合作,加之資料同化技術和數值模式方面取得的進展為顯著提高天氣、氣候、水和相關環境服務的質量做出了貢獻。WMO將繼續依靠各會員及其國家氣象水文部門和國家科研機構、聯合國系統的機構和其他合作夥伴、大學和私營部門及金融機構為落實高效益的國際合作體系提供所需的科學、計畫和基礎性支持。戰略計畫將在提高人類安全、減少貧困、增進繁榮和為子孫後代保護環境的框架下加強各項策略以有效地提供和套用天氣、氣候和水信息及相關環境服務。預計它也將通過各國家氣象水文部門、執行理事會、區域協會和技術委員會及WMO秘書處促進、指導和協調各會員的工作。

實施

WMO戰略計畫2012-2015結構示意圖WMO戰略計畫2012-2015結構示意圖

WMO根據基於結果的管理理念(RBM)制定戰略計畫,戰略計畫也強調計畫的定義、實施和秘書處的管理。這一方法使本組織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宗旨並幫助會員實現它們各自的可持續計畫。WMO戰略規划過程從整合會員的意見入手,制定一個高層次的規劃檔案,對全球社會的需求、戰略主旨、戰略優先和預期結果做出定義。
WMORBM框架的四個基石是:WMO戰略計畫(SP)、WMO運行計畫(OP)、WMO基於結果的預算(RBB)和WMO監督和評價系統(M&E)。
WMO戰略計畫為本組織未來的方向和優先重點提出一個高層次聲明,以指導秘書處和各組織機構在財務期內的決策。戰略計畫也是制定RBM其他基本組成部分(OP、RBB和M&E)的基礎。
WMO運行計畫將戰略計畫的戰略主旨、預期結果和關鍵成果轉化為有時間進度的具體計畫活動和項目,這些計畫活動和項目用於滿足全球社會需求和實現預期結果。WMO運行計畫是一份全面的計畫,其中確定了WMO會員、技術委員會、區域協會和秘書處需要做的工作。
WMO基於結果的預算確定了實施運行計畫所需的常規資金,以及用於啟動項目的自願資金,這些都將促進重點領域關鍵戰略成果的實現。
監督與評價(M&E)是衡量本組織及時落實戰略計畫的績效的工具。監督與評價還有助於確定有關的實施情況以及政策、戰略和計畫設計方面的良好做法並有助於汲取經驗教訓,它會對下一階段的戰略規劃產生影響。通過監督與評價可提供信息,以確保WMO各項計畫持續有效並保持它們的針對性。評價結果對戰略規划過程十分重要,必要時可用來調整戰略方針和優先重點。通過對投入(人力和資金)、計畫活動和項目(通過關鍵業績指標(KPI))、以及可提供的服務和取得的結果進行監督和評價,以便實預期結果。以下是WMO戰略規划過程的示意圖。

結構

針對3項全球社會需求為整個組織確定5項戰略主旨,及由此產出的8項預期結果,從而實現本組織的願景。3項全球社會需求是:更好地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與災害性天氣、氣候、水和其他環境事件影響有關,並與提高陸上、海上和航空運輸安全性有關);消除貧困,可持續的生計和經濟成長(結合千年發展目標),包括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社會福祉(與天氣、氣候、水和環境事件及影響有關);可持續地利用自然資源和改善環境質量。用關鍵成果和相關的關鍵業績指標進一步細化8項預期結果並衡量實現預期結果的情況。在5項戰略主旨和8項預期結果下設5個能有力促進實現預期結果的重點領域,它們是:(全球氣候服務框架;WMO全球綜合觀測系統/WMO信息系統(WIGOS/WIS);航空氣象學;能力開發和減輕災害風險)。

出版物

1、《氣象與其他環境衛星信息》

2、WMO公報

3、世界氣候報導(英文和法文每年出版兩期。報導每期12頁,內容包括最近和正在發生的的氣候事件和異常,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以及WMO在氣候相關套用和研究領域活動的報告)

WMO公報 WMO公報 世界氣候報導英文版 世界氣候報導英文版 世界氣候報導法文版 世界氣候報導法文版 WMO法定出版物 WMO法定出版物

大事記

1946年7月,挪威學者海塞貝格博士在巴黎舉行的一次國際氣象組織的會議上,起草了一份世界氣象公約草案,並提議國際氣象組織改名為世界氣象組織,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
1947年9月,該組織在華盛頓召開大會,通過《世界氣象組織公約》,決定成立世界氣象組織。
1950年3月23日,公約開始正式生效,國際氣象組織也正式更名為世界氣象組織。
1951年,它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並開始運作。
1960年6月,世界氣象組織決定將公約生效日期和世界氣象組織更名日——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
1963年,世界天氣監視網建立。
1971年,熱帶氣鏇項目建立(於1980年升為熱帶氣鏇計畫)。
1972年,業務水文計畫建立。
1976年,WMO首次發布全球臭氧狀況評估。
1977年,WMO和UNESCO的國際海洋學委員會共同建立了全球綜合海洋服務系統(IGOSS)。
1978/1979年,在全球大氣研究計畫下的全球天氣試驗和季風試驗。
1979年,第一次世界氣候大會(建立WMO世界氣候計畫)。
1985年,保護臭氧層的維也納公約。
1987年,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
1988年,WMO/UNEP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成立。
1989年,全球大氣監測網建立。
1990年,第二次世界氣候大會(發起了全球氣候觀測系統);國際減災十年;IPCC第一次評估報告。
1991年,WMO/UNEP召開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1992年,全球氣候觀測系統(GCOS)建立。
1993年,世界水分循環觀測系統(WHYCOS)建立。
1995年,氣候信息和預測服務(CLIPS)建立;IPCC第二次評估報告。
1998年,臭氧耗損科學評估。
1999年,WMO新總部大樓在日內瓦落成。
2000年,世界氣象組織五十周年慶典。
2001年,IPCC第三次評估報告。
2003年,防災減災計畫,空間計畫和最不已開發國家(LDC)計畫建立;現代氣象學150周年慶典(1853年,布魯塞爾)。
2005年,地球觀測組(GEO)秘書處設在WMO總部。

中國參與情況

中國是1947年世界氣象組織公約簽字國之一。
1972年2月24日加入世界氣象組織。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是地區會員。
自1973年起,中國一直是該組織執行理事會成員。世界氣象組織歷屆主席和秘書長及高級官員均多次訪華,受到中國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在2004年6月召開的世界氣象組織執行理事會第56次屆會上,原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顏宏被任命為世界氣象組織副秘書長。
2007年5月7-25日,中國派團出席世界氣象組織第十五次世界氣象大會。會上,顏宏連任世界氣象組織副秘書長,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當選世界氣象組織執行理事會成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