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館

基本信息

主題:為了人民的
世界氣象組織館效果圖
平安和福祉
展館位置:浦東B片區西部B02街坊內
展館名稱:“雲中水滴
造型亮點:建築呈現一團雲霧的效果
開工及方案公布日期:2009年3月6日正式開工並公布了設計方案“霧中彩虹”
國際組織日:2010年5月9日

展館簡介

世界氣象館的外部採用亮白色膜結構,膜布上均勻布滿噴霧點,當噴霧全部開啟時,整個建築呈現一團雲霧,如果陽光高度角小於42度,在中間步行廣場上的觀展遊客,面向氣象館,還可能看到包圍建築的彩虹世界氣象組織成立於1950年,是致力於氣象氣候、水等領域國際研究、服務及合作的權威組織,擁有180餘個國家會員和地區會員。中國也是世界氣象組織的會員之一。
上海世博園內的“氣象館”占地2000平方米,有兩大亮點:
一、該館是全球頂尖水準的“未來氣象台”。這是世界氣象組織“多災種早期預警系統”示範項目成果的套用,參觀者不僅可以親眼看到未來城市氣象觀測網的雛形,更可親身體會相關預警理念為城市未來防災減災帶來的新變化。“未來氣象台”不僅是一件生動的展品,還將在上海世博會期間實現實時運轉,為世博會現場提供及時、精細的氣象預報及服務。
二、該館展示內容“全球氣候變化與城市的責任”,則擬通過模擬未來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的災難,給參觀者以巨大的心靈震撼。

設計亮點

“未來氣象與生活”讓人們滿懷遐想。

世博史上首個氣象展館

2009年3月6日,世界氣象館舉行奠基儀式,世博網記者現場了解到,這是氣象主題第一次直接獨立參展世界博覽會,也是世博會157年歷史上出現的首個獨立氣象展館。
世界氣象館展區總代表、中國氣象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許小峰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世界氣象館圍繞城市與氣象這兩個看似獨立卻緊密相關的主體,以“為了人民的平安和福祉”為主題,旨在讓遊客通過參觀能夠了解到未來如何處理好氣象與城市的關係,從而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同時為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提供更多側面的詮釋和內涵。
許小峰介紹說,世界氣象組織於2006年12月14日確認參展,2008年5月9日正式簽署參展契約,成為簽署參展契約的首個國際組織。
作為唯一的一座國際組織自建館,世界氣象組織館位於世博園區內B片區國際組織02地塊,總建築面積為1230平方米。

外形如白雲牆體會呼吸

這個命名為“雲中水滴”的展館以4個大小各異、方向不同的白色扁圓球體相結合,形如雲狀。其外部採用亮白色膜結構,膜布上均勻布滿噴霧點,當噴霧全部開啟時,整個建築呈現一團雲霧,如果陽光高度角小於42度,在中間步行廣場上的觀展遊客,面向氣象館,還可能看到包圍建築的彩虹。
此外,許小峰說,此建築設計充分融入了節能減排的理念,建築採用的鋼結構和膜結構材料可全部回收再利用,外層膜結構和霧狀噴泉設計可以起到降溫節能環保的作用,被譽為“會呼吸的皮膚”。

雲中漫步體驗風雨雷電

進入世界氣象館,參觀者將猶如“雲中漫步”。展示世界氣象科技創新的4D影院,將讓人們獲得有趣的“風雨雷電”體驗。具有魔幻色彩的“氣候變化雲廊”,將以“全球氣候變化與城市的責任”為主線,參觀者可以詳細了解到全球氣候變化給城市、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和危害,通過模擬未來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的災難,給參觀者以心靈的震撼。許小峰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展示能向參觀者推薦和倡導一種健康綠色的城市生活方式,呼籲參觀者從身邊小事做起,節能減排,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世博氣象台多災種預警

“世博氣象台”是展館的又一大亮點。這個氣象台是世界氣象組織的“多災種早期預警系統”示範項目成果的套用,參觀者可以親身體會這種“多災種早期預警理念”將給城市防災減災帶來新的促進,因為它不僅是一個生動的展品,更將在世博期間真正業務化運轉,現場為世博會提供及時、精細的氣象預報和服務。
記者了解到,上海世博會期間,遊客進入園區範圍內,手機上即可收到世博氣象台實時提供的氣象信息,在世界氣象館裡,參觀者還能看到電視天氣預報製作和播報的全過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