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水滴

雲中水滴

雲中水滴是世界氣象館的暱稱,2009年3月3日,上海世博會世界氣象組織館首次公布設計方案並破土動工。世界氣象館的暱稱為“雲中水滴”,世界氣象組織是本屆世博會唯一一個確定自建館的國際組織。

(圖)雲中水滴雲中水滴

雲中水滴是世界氣象館的暱稱,2009年3月3日,上海世博會世界氣象組織館首次公布設計方案並破土動工。世界氣象館的暱稱為“雲中水滴”,世界氣象組織是本屆世博會唯一一個確定自建館的國際組織。

資料介紹

(圖)氣象館效果圖氣象館效果圖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世界氣象館正式開工並公布設計方案,世界氣象組織也是唯一一個確定自建館的國際組織。世界氣象館展區總代表、中國氣象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許小峰,上海世博局副局長黃健之出席開工儀式。
作為國際組織展館區域中唯一的一座自建館,世界氣象組織館位於世博園區內B片區,總建築面積為1230平方米。氣象館的建築造型以“雲”為構思,4個大小各異、方向不同的白色扁圓球體相結合就像一朵白雲。亮白色的膜布上均勻布滿點,當噴霧開啟的時候,整個建築呈現一團雲霧的效果,狀似“雲中水滴”。如果陽光高度角小於42度,在中間步行廣場上的觀展遊客,還可能看到包圍建築的彩虹。
氣象館的主題是“為了人民的平安和福祉”,並已選定2010年5月9日為其特別日。世界氣象館的整體建築設計充分體現了世界氣象組織特點和優勢,其對節能減排理念的精準把握,使展館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會“呼吸”的建築。
世界氣象組織於2006年12月14日確認參展,2008年5月9日正式簽署上海世博會參展契約,成為簽署參展契約的首個國際組織。世界氣象組織是聯合國有關天氣﹑氣候和水的權威機構,目前擁有188個國家會員和地區會員。
世界氣象館總建築面積為1230平方米,與聯合國館為鄰,展館主題是“為了人民的平安和福祉”。這個命名為“雲中水滴”的展館外觀採用亮白色膜結構,形如雲狀,膜布上均勻布滿噴霧點。當噴霧全部開啟時,整個展館宛若一朵漂浮在霧氣中若隱若現的白雲。世界氣象館已選定2010年5月9日作為展館特別日,這是氣象主題第一次直接獨立參展世博會,也是世博會歷史上出現的首個獨立氣象展館。

場館功能

上海世博氣象服務工作推進會透露,以上海市氣象局為主體的世博氣象服務中心已經成立,服務中心下設世博氣象台和預測、服務、探測與信息保障等分中心,世博氣象台將建在世界氣象館內。據介紹,世博氣象服務中心將在氣象觀測、預報、服務等方面形成全面的世博氣象服務體系,具體包括:形成區域、長三角、上海、世博園區四道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網,給大氣做每天24小時的“CT”掃描;重點強化長三角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技術;園區內的世博氣象台承擔現場氣象服務、服務需求調查和園區氣象信息系統管理等職能。

預警天氣

(圖)雲中水滴雲中水滴

上海市氣象局有關負責人昨天在世博氣象服務工作推進會上透露,將打造區域、長三角、上海、世博園區四道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圈。同時建成較高密度的風廓線陣,形成物理、化學相結合,精細刻畫城市大氣邊界層三維細微結構的探測網。世博園區內,除了採用高解析度的遙感觀測外,還將布設間距500米的自動氣象觀測站網,對園區內的大氣溫度、濕度、風向以及降水量進行連續觀測。

而在園區的浦東、浦西部分還將設大氣成分站,觀測大氣臭氧、氮氧化物、PM10等大氣物理化學狀況;同時還將利用大氣成分移動探測車,開展機動靈活的上下游大氣成分移動觀測。風廓線儀還將對從地面到3至5公里高度的大氣垂直分層結構做連續觀測,在園區增設2個大氣電場儀,以加密園區及周邊地區的雷電活動狀況。通過以上種種觀測系統的建設,實現給大氣做每天24小時的“CT”掃描,精細刻畫大氣結構,為市民和遊客及時作出預報、預警及與氣象生活相關的精細化服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