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崑劇

永嘉崑劇

永嘉崑劇是俗崑曲(草昆)的一部分,是地方化、通俗化的崑劇。崑山腔在明嘉靖、隆慶年間,經過改革發展成崑曲(水磨崑山腔)以後,分化成雅、俗兩部分,雅崑曲稱為“正昆”,俗崑曲稱為“草昆”。解放後只有永嘉縣一個崑劇團,溫州古稱永嘉,故稱永嘉崑劇。永嘉崑劇的劇目有扮演南宋祖傑故事的《對金牌》,故具有特殊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永嘉崑劇表演風格十分古樸而細膩,比較生活化。其《荊釵記•見娘》《琵琶記•吃糠》的獨特表演,受到崑曲界的讚譽。

簡介

永嘉崑劇 永嘉崑劇,又稱溫州崑劇,是流行在以溫州為中心的浙南地區的一個崑劇流派。明萬曆年間(1573一1619)崑劇傳入溫州後,和溫州的戲曲聲腔互相融合,逐漸形成這個地方劇種。
永昆的聲腔,既有與蘇崑同牌同調,也有同牌異調和獨有曲牌。演唱中不受傳統聯套宮 調規律限制,可以同宮異調聯套,甚至在某一曲牌中間轉調,呈現極大靈活性和豐富性。在打擊樂方面也保存了較為古樸的民間鑼鼓點。腳色最初有小生、正生、當家、花旦、大花、小花。外加鼓板和正吹即可演戲,稱“八腳頭”。後發展到13腳。表演藝術古樸、自然、明快、講究生活真實。丑角道白多用溫州方言。

詳細信息

永崑劇目大小約120多個,有《荊釵》、《白兔》、《殺狗》、《琵琶》、《金印》、《繡襦》、《八義》 等;尚有李漁作品七種和一批獨有劇目。
清嘉慶年間,永昆有秀柏、靄雲等班社。同光至民初為鼎盛時期班社多達三四十個,最 有名者為新同福與新品玉,時稱“品玉行頭好,同福價鈿老。”新同福系葉良金(藝名蒲門生)、 楊盛桃(阿桃兒)所組建,演員陣容齊整,名藝人徐鄭、炳虎(葉嘯風〕、邱一峰(小生水)皆得蒲門生親傳,名揚藝壇;另一演員高玉卿,觀眾暱稱“大姆旦”,演技精湛,數十年間獨步昆班,弟子達200餘人;從而永嘉崑劇聲名大振。其後有楊永棠、楊銀友繼承永昆衣缽。
抗日戰爭時期,永昆藝人日漸凋零,觀眾銳減。1951年,合併新同福、新品玉、一品春、 南春班社零散藝人,成立溫州地區巨輪劇團。1954年,劃屬永嘉縣,稱永嘉崑劇團。它曾以擁有生角演員楊銀友、旦角演員周雲娟等一批卓越的表演藝術家而風靡一時。五十年代赴上海演出《荊釵記》、《琵琶記》、《繡襦記》等,贏得一致好評,上海名家俞振飛觀後曾有“南昆北昆,不如永昆”之贊。1957年,溫洲戲曲學訓練班為永嘉崑劇團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青年演員,現又有一批學員在上海培養,可謂歷經風雪而無畏,依舊生意盎然,今2000年春天更以一出《張協狀元》名震昆壇,贏得行家一致讚譽。


歷史

崑腔,也叫崑山腔,是明代中葉至清代中葉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它產生於元末明初,興起於明代嘉靖、隆慶年間(1522~1572年),迨至嘉靖年間,即十六世紀中葉,吸收了海鹽、弋陽諸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調的某些特點,形成一種舒徐婉轉,細膩流暢的新腔,稱為“水磨腔”,也就是“崑腔”。永嘉崑劇通過本地的東西(如語言、民間音樂等)吸收了崑山腔的各種優點來豐富自己,逐漸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地方劇種──永昆

永嘉崑劇為我國古老劇種之一,是在南戲即永嘉雜劇的基礎上吸取崑山腔優點而形成的一個劇種,由於它產生在永嘉縣,所以叫永嘉崑劇,簡稱“永昆”。崑劇源於南戲,南戲亦稱戲文,是宋、元時用南曲演唱的戲曲形式。由宋雜劇、唱賺(宋代流行的一種演唱形式)、宋詞,以及里巷歌謠等綜合發展而成。《辭海》和《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云:“一般認為是中國戲曲最早的成熟形式。”
南戲首先在永嘉正式形成,當時稱“永嘉雜劇”,或“溫州雜劇”。早在北宋末葉的宣和年間(1119~1125年),由於江南東南沿海一帶社會經濟發達,商業繁榮,農村生活也相對比較富裕,因而在浙江溫州一帶產生了一種民間歌舞小戲,這就是在南宋被稱為‘溫州雜劇’或‘永嘉雜劇’的南戲的萌芽。宋室南渡之後,臨安(杭州)成了整個南方的政治中心,經濟與文化事業迅速發展,加之北方藝人大量流入,於是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也隨之興旺發達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源於相鄰地區的南戲獲得了合適的土壤,也迅速繁榮起來。到紹熙年間(1190~1194年),在南戲中已經出現了《趙貞女》、《王魁》這樣藝術性較高的劇本,標誌它已經進入較成熟的階段。宋元南戲的劇目,至今可考的還有一百幾十種,可見當時的盛況。”南戲開始時,正如徐文長在《南詞敘錄》中所說的:“即村方小曲而為之,本無宮調,亦罕節奏,徒取其畸農市女可歌而已。”所以在唱腔、唱詞和賓白等方面是比較粗糙的,並且運用了大量永嘉方言和諺語,如“螞蝗叮住鷺鷥腳”,“命里合吃粥,煮飯忘了鹿”,易為民眾喜聞樂見。以後逐漸吸取一些宋人詞牌、諸宮調,以及法曲、大曲的片段加以充實,在藝術上遂提高一大步。

永嘉崑劇永嘉崑劇

代表作品

元末明初的《荊釵記》《殺狗記》《拜月亭》《琵琶記》 等傳奇在戲曲舞台上出現以後,南戲這種形式已成為當時民眾所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流傳廣泛,到明後期至清中葉,形成四大聲腔並列,使中國戲曲藝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元代著名戲曲大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