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章

石子章

石子章,元代雜劇作家。大都(今北京)人。石子章作有雜劇兩種,今存《秦翛然竹塢聽琴。

人物簡介

石子章,元代雜劇作家大都(今北京)人。生卒年不詳。
金末詩人元好問(1190~1257)《遺山全集》李庭(顯卿)《寓庵集》中,均收有題贈石子章(璋)的詩篇,王國維《宋元戲曲考》據此考訂他與元好問等人同時,都是由金入元的。

主要作品

石子章作有雜劇兩種,今存《秦翛然竹塢聽琴》,有《元曲選》等刊本,唯秦翛然均作秦修然。

簡介

《竹塢聽琴》寫鄭彩鸞父母雙亡,由於官府勒令20歲以上少女限期出嫁,便棄家到竹塢草庵修道。她深夜彈琴遣悶,為書生秦修然竊聽,二人見面互生愛慕。秦修然的世叔梁公弼知道後,擔心有礙秦修然的學業上進,便騙他離開鄭彩鸞,進京求取功名。秦修然狀元及第後才得團圓。

情節

《竹塢聽琴》全名《秦修然竹塢聽琴》,有《元明雜劇》本、《元曲選》壬集本、顧曲齋《元人雜劇迭》本、《柳枝集》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故事內容:秀才秦修然鄭彩鸞由父親指腹訂婚,後因雙方父母皆亡。此時官府貼出榜文,女二十歲不嫁者問罪,鄭彩鸞不得已,出家投奔一鄭姓老道姑,居於竹塢。秦修然此時在父執鄭州尹梁公弼處攻讀,踏青晚歸,欲投宿竹塢,偶聞彩鸞彈琴。二人互通姓名,各自敘述經歷,知為未婚夫婦,於是暗中往來。梁公弼擔心秦修然因此耽誤學業,謊稱道觀有女鬼迷惑少年男子,秦修然驚慌不已,匆忙赴京趕考。修然狀元及第,梁公弼使他與彩鸞在白雲觀會面,解釋誤會,二人成婚。梁公弼也因此得知老道姑即自己失散多年的妻子,夫妻重逢,皆大歡喜。

思想

劇中鄭彩鸞的愛情生活與道家清規戒律的對立,構成了這部作品的戲劇衝突。她的出家是對現實壓迫無可奈何的逃避,並不是真正捨棄了世俗的家庭生活,因此她說:“人說道出家的都待要斷塵情,我道來都是些假,假!”(第2折)就是梁公弼也肯定她“心正不邪,這個便是正道。”(第 3折)。
全劇以老道姑與梁公弼、鄭彩鸞與秦修然兩對夫妻的歡聚作結,聲稱這就是師徒們的“全真了道”。作家肯定劇中人物正當而執著的人世間感情,而對違背人情和虛偽的所謂修真養性有著尖銳的諷刺,這與那些“神仙道化”戲中的說教恰好形成對照,也給作品帶來喜劇色彩。全劇情節頗為生動;第 2折鄭彩鸞與梁公弼見面時,語言時露機鋒,富於戲劇性。

史載

石子章,一作石子璋。近人孫楷第考證子章名建中,石晉之後,柳城(今遼寧朝陽市)人。考《元遺山集》有《贈石子章》詩一首,李顯卿《寓庵集》亦有《答石子章因送其行》詩一首,杜善夫弟子王旭《蘭軒集》亦有《送石子章歸省鄭南》詩一首,元人蔣易《國朝風雅》中亦見陳節齋《落花寄石子章韻》一首,孫楷第王國維據此考訂石子章與元遺山、李顯卿以及杜善夫同時,約元世祖至元前後在世。曾隨烏古孫仲端出使西域。賈仲明在《錄鬼簿》中為石子章輓詞云:“子章橫槊戰詞林,尊酒論文喜賞音。疏狂放浪無拘禁,展腹施錦心。《竹窗雨》,《竹塢聽琴》。高山遠,水流深,戛玉鏘金。”知石子章有劇《黃貴(一作桂)娘秋夜竹窗雨》及《竹塢聽琴》二種,今唯《竹塢聽琴》存。《黃貴娘秋夜竹窗雨》久佚不傳,僅《詞林摘艷》有殘曲存,《元人雜劇鉤沉》輯為〔仙呂宮〕一套。《太和正音譜》稱石子章之詞如“清風爽籟”。

元代著名戲曲大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