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卿[溫州崑劇藝壇]

高玉卿[溫州崑劇藝壇]
高玉卿[溫州崑劇藝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崑劇花旦,平陽縣白石河人。活躍於上世紀末本世紀30年代溫州崑劇藝壇,觀眾暱稱他為“大娒旦”。有“看了大娒旦,三天不吃飯”之民間諺語。他有一個頗為雅致的名字: 高玉卿。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少時愛唱彈詞,發音清亮,音質甜美柔潤。原以裁縫為業,有一身好手藝。終嫌頻年為人作嫁虛度年華,於18歲那年在他人慫恿下進了“如意”亂彈班學唱旦角。想不到這一去竟風雲際會,從此奠定了他一生獻身獻身崑劇藝術的基礎。

一次,“如意”班與“品玉”班在平陽某地斗台,大娒鶯聲嚦嚦,體態輕盈,美目流盼,使觀眾如醉如痴。“如意”班因高玉卿而獲勝。“品玉”班即不惜重金聘他來班擔任正旦,“品玉”因此而聲名大噪。

在浙南的昆班中,以“同福”班的的演員陣容最為強勁,“同福價錢老”的順口溜就足以說明它不同凡響。未幾,“品玉”、“同福”二大昆班斗台,不料“同福”竟遭慘敗,原因也就在於“品玉”班多了一個高玉卿。“同福”班主楊盛桃見高玉卿身段靈活,進退有序,前途未可估量,便設宴款待,表示願收他為徒。高玉卿自幸得遇良師,便進“同福”班潛心學戲,邊學邊演,精益求精。自晚清以迄民國的40多年中,他成了浙南崑劇班社中的旦角泰斗,雖歷年來各班人才輩出,終無人能出其右。溫諺: “看了大娒旦,三天不吃飯”,意謂回味無窮。

個人成就

高玉卿的戲路較寬,旦行中的正旦、花旦、貼旦、刺殺旦等行當演來都能得心應手。生平所演諸劇以《琵琶記》中趙五娘、《荊釵記》中錢玉蓮、《桂花亭》中秋香、《西廂記》中紅娘、《白兔記》中李三娘、《長生殿》中楊玉環、《繡襦記》中李亞仙、《折桂記》中佩芝等角色最為膾炙人口。《繡襦記·刺目》一場戲:李亞仙的美目流盼,常使鄭元和無心讀書,為了激勵鄭元和專心致志奮發上進,她不惜把自己的雙目刺瞎。這段唱腔纏綿婉轉,如泣如訴,觀眾看到這裡,每每痛哭失聲。《折桂記·打肚》則為每一台基必演之劇目,“大娒打肚”在浙南幾乎家喻戶曉。

30年代初,他因右腿患風濕性關節炎,舉步艱難,已經不能登台演出。改組“新品玉”班鑒於他已有的名聲,央他隨班行止以壯聲威。一次在台州某地演出《琵琶記》,由他親授弟子陳某飾趙五娘,《吃糠》一出,台下大嘩,齊聲呼喊要高玉卿登台。班主無奈,只得央求他出台以謝觀眾。群情難卻,他只得化妝拄了一條拐杖登台表演,時台下萬頭攢動,喝彩聲經久不絕。“一出《琵琶》三根杖,趙五娘有三條腿”竟成了梨園佳話。

高玉卿因其聲名遠播,各地習藝者紛紛要求拜在他的門下,他所收授之徒幾達二百餘人。永嘉崑劇團老演員李魁喜、陳雪寶、章興娒、周雲娟(女)等都是他的入室弟子。其中以李魁喜最得乃師精華,飾《火焰山》之羅剎女、《審頭刺湯》之雪艷、《相梁刺梁》之鄔飛霞等角,甚得觀眾好評。

高玉卿的晚景不佳,據說是獨自出走,下落不明。也有人說解放後曾在西湖靈隱寺見過他,但未能確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