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丹青畫

水墨丹青畫

水墨丹青畫是中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相傳始於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濃淡變化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繽紛可以用多層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長期以來水墨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占著重要地位。中國畫中以墨色為主,以丹青色彩為輔,所以,這樣的中國畫也稱為“水墨丹青畫”。水墨丹青畫一般畫在絹、紙上並加以裝裱。

詳解簡介

我國古代繪畫常用朱紅色、青色,故稱畫為“丹青”。《漢書·蘇武傳》:“竹帛所載,丹青所畫。”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民間稱畫工為“丹青師傅”。也泛指繪畫藝術,如《晉書·顧愷之傳》:“尤善丹青。”北宋沈括《圖畫歌》云:“江南董源傳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就是說的水墨畫。唐宋人畫山水多濕筆,出現“水暈墨章”之效,元人始用乾筆,墨色更多變化,有“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唐代王維對畫體提出“水墨為上”,後人宗之。

其他含義

1.丹砂和青雘,可作顏料。
《周禮·秋官·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青之戒令。”《史記·李斯列傳》:“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漢書·司馬相如傳》:“其土則丹青赭堊。”顏師古註:“張揖曰:‘丹,丹沙也。青,青雘也。’……丹沙,今之朱沙也。青雘,今之空青也。”
2.紅色和青色。亦泛指絢麗的色彩。
漢陸賈《新語·道基》:“民棄本趨末,伎巧橫出……丹青玄黃琦瑋之色,以窮耳目之好,極工匠之巧。”唐陳子昂《江上暫別蕭四劉三鏇欣接遇》詩:“山水丹青雜,煙雲紫翠浮。”
3.指畫像;圖畫。
唐杜甫《過郭代公故宅》詩:“迥出名臣上,丹青照台閣。”楊倫箋註:“丹青,謂畫像也。”宋陸游《游錦屏山謁少陵祠堂》詩:“涉江親到錦屏上,卻望城郭如丹青。”《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回:“描摹出江山如故,輸與丹青。” 
4.畫工的代稱。
三國魏曹丕《與孟達書》:“故丹青畫其形容,良史載其功勳。”唐李白于闐採花》詩:“丹青能令醜者妍,無鹽翻在深宮裡。”明徐渭《為杭人題畫》詩之二:“無端士女如雲集,也要丹青費筆描。”《西遊記》第九五回:“國王傳旨,召丹青圖下聖僧四眾喜容,供養在華夷樓上。”
5.繪畫,作畫。
《晉書·文苑傳·顧愷之》:“尤善丹青,圖寫特妙。”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詩:“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清周亮工《題許子韶郁李》:“子韶服道有年,嘗棄人間事,閉閣學仙,則丹青伎倆宜非所措意,而工逸至此。”楊朔《茶花賦》:“我把這心思去跟一位擅長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畫。”
6.丹青色艷而不易泯滅,故以比喻始終不渝。
《後漢書·公孫述傳》:“陳言禍福,以明丹青之信。”晉傅玄《董逃行歷九秋篇》:“妾心結意丹青,何憂君心中傾。” 
7.指史籍。
古代丹冊紀勛,青史紀事。漢王充《論衡·書虛》:“俗語不實,成為丹青;丹青之文,賢聖惑焉。”宋文天祥《正氣歌》:“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清秋瑾《精衛石》第五回:“不思名譽揚中外,不思勳業染丹青。”
8.謂使增輝,生色。
唐張九齡《祭張燕公文》:“故能羽翼聖后,丹青元化;陳皋陶之謨謀,盡仲山之夙夜。”唐杜牧《代裴相公讓平章事表》:“伏乞俯回天鑒,更擇時賢,必能丹青帝圖,金玉王度。”宋蘇舜欽《杜公謝官表》:“蓋以師表外廷,丹青萬務,天下之所想望,王者之所仰成。”
9.丹墀、青瑣的合稱。見“丹青地”。

三清山美譽

水墨丹青畫水墨丹青畫

三清山,水墨丹青!三清山,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多個美譽集為一身。我早就聽說三清山之美可比黃山,山形地貌風景有黃山之靈氣,也有其獨特的秀麗。三清山奇峰怪石,競相崛起,各具神姿妙態。三清山有人稱之為天下第一仙山,今天到此果然名不虛傳。
我在此景中有人在畫中游的美感,我產生一種“不是神仙勝似神仙”的感覺。三清山象一幅水墨丹青畫,俊麗清秀。天然去雕琢。它的美緣於惟妙惟肖千年不變的奇石,看似毫無生息的頑石卻被形象的表達出生命的氣息,特別在四月里,碰上雨天、霧天,雲起雲消看對面山巒若隱若顯象似海市蜃樓,如夢如幻!三清山創造了獨一無二的景觀效果,呈現了引人入勝的自然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