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性缺水

工程性缺水

工程性缺水,是指特殊的地理和地質環境存不住水,缺乏水利設施留不住水。就此種情形來看,地區的水資源總量並不短缺,但由於工程建設沒有跟上,造成供水不足。2010年西南地區大旱,暴露出雲南水利基礎設施仍然薄弱的局面。雖然經過多年努力,雲南水資源狀況有了很大改善,但工程性缺水仍是雲南主要的缺水形式。

簡介

工程性缺水引發旱情工程性缺水引發旱情

工程性缺水,從地區的總量來看水資源並不短缺,但由於工程建設沒有跟上,造成供水不足,這種情況主要分布在中國長江珠江松花江流域、西南諸河流域以及南方沿海等地區,尤以西南諸省較為嚴重。

破解“工程性缺水”難題是一整套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全新的發展理念,科學合理的規劃,重拳出擊各項舉措,還需要有關部門以更寬的視野、更新的思維、更有力的舉措,推進西南諸省(區、市)甚至全國水利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為打造人水和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水利進行不懈的努力。

災害

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及廣西西南五省區市雨量相對豐沛,但在2009年~2012年幾年間來多次發生發生旱情,尤其是從2009年10月開始至2010年5月乾旱持續半年之久,雲南中北部長達8個月,2010年4月達到特大幹旱等級。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教授級高工卜漱和認為,除氣候異常等原因外,工程性缺水是重要原因。

截止2010年3月,雲南省蓄水工程總庫容僅為108億立方米,水庫蓄水總庫容不到多年平均徑流量的2%,年缺水總量達41億立方左右。全省有效灌溉面積2340萬畝,僅占耕地面積的37%。全省還有近13座中型252座小(一)型水庫和2868座小(二)性病險水庫、98座中型病險水閘對下遊人民民眾生命財產構成威脅,急需進行除險加固。工程性缺水仍然是當前雲南省主要的缺水形式。

造成原因

工程性缺水是由於長期以來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水庫少,不僅對天然徑流攔蓄少,而且水資源調控能力太薄弱,造成工程性缺水。儘管多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在農田水利方面投入巨大,但農村農田水利建設量多面廣,資金需求大,有限的投入仍然無法滿足農業農村發展的內在要求。

一是資金投入少。由於地方財力有限,無法籌集足夠的配套資金投入水利建設,大型灌區不少水利工程都是建建停停,中小型一些工程則因為資金跟不上根本無法實施。
二是石山地農村水源工程建設嚴重不足。
三是廣大農村病險水庫多、農村水利設施老化失修嚴重,造成水庫蓄水能力不足、農業用水效率極低,水利設施的抗旱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

改善措施

努力施工解決旱情努力施工解決旱情

1、有要發展的新理念,實現人水和諧的目標。這就需要把水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恢復水生態的自我修復功能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建立國民經濟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和重大建設項目的水資源論證制度,城市建設和工農業生產布局要充分考慮水資源條件,根據水資源承載能力和水資源狀況確定經濟布局、產業結構和發展規模,將因水制宜引進決策機制中。

2、建立多元水利投資體制,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是隨著財政的增收逐年加大對水利的投入;另一方面則要通過地方立法的形式,改革水資源費徵收管理辦法、建立水能資源有償出讓制度,以此籌集水利建設資金。對於徵收的水資源費和水能資源使用權出讓金,可以按照有關規定全部用在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上。

3、要建立新的水價形成機制,發揮水價對水資源最佳化配置和可持續利用的經濟槓桿作用。要加快水價改革的步伐,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按市場經濟要求核定供水價格,逐步提高工業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價格,用經濟手段促進節水。對城市基本生活用水,充分考慮民眾的承受能力,採取定額用水辦法;對高消費的桑拿、游泳採取差別水價的辦法,提高供水價格;對超過定額用水者採取超額累進加價的辦法;形成一套完整的水價機制。

4、大力推進節約用水,建立節水型工業農業、城市和社會,依靠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同時,還要加強水資源的保護和治污力度,不斷改善水環境,提高水資源的承載能力。

相關概念

1、資源型缺水,當地水資源總量少,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緊張,如京津華北地區、西北地區、遼河流域、遼東半島膠東半島等地區。
2、污染型缺水,水資源的污染加重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如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3、設施型缺水,已建水源工程,由於不配套,設施功能沒有充分發揮作用所造成的缺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