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雘

青雘

出自《山海經》卷一《南山經》,名青臒,一種青色礦物顏料,古代常作塗飾用。一般認為即今石青、白青之屬。"《太平御覽》卷八○八引 漢 劉楨 《清慮賦》:"入鐐碧之間,出水精之都,上青臒之山,蹈琳珉之塗。⑻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音霍)。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音儒),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鴦鴛(原書既如此),食之不疥。

基本內容

亦作" 青臒 "qīng huo(四聲) 。一種青色礦物顏料。一般認為即今石青、白青之屬。古代常作塗飾用。 漢 張衡 《南山賦》:"綠碧紫英,青雘丹粟。"《太平御覽》卷八○八引 漢 劉楨 《清慮賦》:"入鐐碧之間,出水精之都,上青臒之山,蹈琳珉之塗。"

《山海經》

卷一《南山經》

⑻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音霍)。

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

其中多赤鱬(音儒),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鴦鴛(原書既如此),食之不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