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禪畫

水墨禪畫

in tain 禪畫,簡而言之是修禪者,用筆墨表達禪理的繪畫。

當代水墨禪畫名家

權迎升,當代著名水墨畫家、漫畫家。師從中國畫大師石齊等名家。

靜清雨滴聲靜清雨滴聲
幼時結佛緣,家中三代人均參與繪製佛像工作。雖以禪畫聞名於佛教界,其實先成名於漫畫界。早在94年就已躋身漫畫業,並於1999年創立了著名的 “重磅漫畫傳媒”品牌,出版漫畫書籍超過1000部.。至今周刊 、月刊不斷連載出版,每月超過100百萬的固定讀者在閱讀他的漫畫。圖書發行於中國、韓國、泰國,及歐美國家,為國內第一位打入海外圖書排行榜前三名的漫畫家。
2004年,無意中以水墨禪畫小沙彌圖書,引起風潮。之後一發不可收拾,相繼出版了10餘本禪畫書籍。在海內外多個國家出版後,取得巨大影響,圖書一版再版,盜版風起。水墨原作更受到收藏界及學術界熱捧。
2010年水墨原作《空山》,在韓國被搜藏家以40萬購得。
權迎升禪畫代表書籍
1.《禪來纏去Zen Bound
in 2004 the water ink illustrated edition 1.Zen Bound
In 2004,Zen Bound, the illustrated book containing Chinese ink-painting has been published in China, South Korea and Taiwan.
2《幸福在心》With a Happy Heart
3《好就是了》Even Better
4《人間禪境》The World of Zen
5《佛舍利》Buddhist relics
6《道德經》The Classic of the Virtue of the Tao
7《易經》The Book of Changes
8《聖字貝葉書》The Philosophic Words in Tree-Leaf Book
9《為水而戰》與淨因法師合作
10《大聖菩薩畫傳》
清風古月禪來去---觀權迎升禪畫有感
禪來雲化雨,禪去雲飄影。
天下本無事,萬古一般輕。
在壓力日漸加重的今天,我們的身心常常會處於失衡狀態、處於非健康的情形,我們應該如何做到真正成為平衡的健康人?應該怎樣調節自己的失衡狀態,才能達到身心寧靜的
晨鍾晨鍾
健康境界?
在義大利旅行,我偶爾看到了權迎升先生的一組禪畫,畫裡面充滿了從容態度,看了使人心一展。然後釋然,其實,遇到不愉快,甚至不幸的事情,要正確地面對它們,能夠承受打擊、坦對挫折、及時調整,這就做到了精神平衡。精神處於良好狀態,自能從容地應對並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鬱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冥冥淨土,不只隱喻了清風古月;滾滾紅塵,仍可透露出一個清水芙蓉般的涅槃。可以說禪無所不在了。禪來禪去,禪是什麼?禪是有三個境界的:第一種境界是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第二種境界是空山無人,水落花開;第三種境界,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回國後,我讀佛教史,才知道禪曾經是繁華而生動的。世尊拈花,迦葉微笑;達摩東來,少林面壁;六祖獻偈,曹溪傳燈;五祖叢林,百丈清規;五家競秀,高僧如林。然而宋明以降,這根“氣脈”卻日漸式微。只剩下雲門餅,趙州花,臨濟喝,德山棒等零零星星的記憶。
一日三餐,夜眠七尺。參禪是件辛苦的事情。生死是障,涅槃也是障;迷是障,悟也是障;眾生是障,佛也是障;身是障,心也是障;山河大地是障,虛空也是障。而突破迷障,只有參禪。瀝瀝明明地參,清清爽爽地參,綿綿密密地參,幽幽雅雅地參。了悟之後的境界則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禪畫所表達的意境是沒有統一的答案,有多少人看這幅畫就會有多少種對其不同的理解,會因為大家的文化底蘊與經歷不同而產生理解上的差異,因為禪是多維詮釋生命的一種智慧。禪畫雖寥寥數筆,但是內涵深刻,這也是禪畫帶給人們的情趣和意義的所在。
權迎升先生自幼與畫結緣,矢志丹青。筆墨春秋,勤勉有加。先生自幼酷愛佛書,頗具悟性,慧根深廣,對繪畫藝術有著天生的悟性,並把繪畫當作自己畢生追求的事業,在師古而不泥古的繪畫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並以特有的筆墨語言傳達他的人生觀、宇宙觀,詮釋佛性、禪理。其創作有感於心,神弛筆騁,水靈墨潤,地就天成;畫風更是素淡清幽,玄妙高遠,作品充滿了豐富的哲理和無盡的禪意。
青年時期偶遇高僧悟性大師,機緣之下,開啟了深層的心智之門,在他的生命中注入了靈光,他的作品隨即成為了凝結心神的禪畫。禪畫不僅僅是用筆來繪畫,更是用心力和神意在創作。他很少在外面作畫,因為當他進入創作狀態,身心全部沉浸在無我的境界之中,屏息凝神,且靜且定。一般作品的功用通常是“賞心”、“悅目”一類,因為那些畫只是生活的點綴,但禪畫傳遞給別人的是深度、幽遠的思維,啟迪心智,使人頓悟。一幅禪畫也可以說是一部經。
禪畫,簡而言之是修禪者,用筆墨表達禪理的繪畫。原本是禪師接引學人的方法與手法,後來影響到文人畫、水墨畫之創作。禪畫之發展乃禪宗發展之繪影,盛行於中國唐宋時代,迨至明清時代即感式微。傳到日本之後,近世日本大加發揚,現在已擴展到歐美,已成為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專有名詞。
清末民初的學者王國維以女人之美比喻詩詞達到的三種境界。第一種是濃妝艷抹的美,達到肌秀的境界;第二種是略施粉黛的淡妝美,上升為骨秀之境界;其三最後一種粗頭亂服的美,則進入最高境界,即神秀,因為這是一種不加琢飾,仍蘊含神韻的一種美。
他的畫可說是達到了這種“神秀”的境界:自然拙樸、渾然天成,毫無雕琢的痕跡。他作品中的茅屋、草木、溪流、飛瀑皆別有其致,人物亦靈動傳神,是其心靈自由馳騁的產物,是其對美妙的悟的經驗的抒發。通過有限的景物,傳達著禪的信念;對無限宇宙的感知,對永恒生命的追尋,對純淨靈魂的讚美。給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
禪的審美強調禪境,具有淒清、孤寂的特點。而他的作品中這種意味並不濃厚,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不僅創造了一種寧靜、祥和的宗教之美,而且他擅用禿筆、渴墨來表現草木山川的淹潤蒼古,天光雲影的流蕩氣韻,竹籬茅舍的自然拙樸,屋中禪師的恬適寧靜。雖寂靜而不淒清,雖清新而不幽淡,雖清曠而不荒寒,雖空靈而不神秘。故而人們從中體悟到的不僅是禪意、禪趣,還能從中讀到奮發向上的蓬勃生機與希望。因而,儘管他的作品中瀰漫著禪的意韻,但其中多少透出些儒家思想的韻致來
文:慧能
心境如一心境如一
問路問路
在雨中在雨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