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亞鈦

氯化亞鈦,或稱三氯化鈦、氯化鈦(III),是鈦的氯化物之一,化學式為TiCl3。三氯化鈦是常見的鈦化合物之一,在工業上主要用作烯烴聚合反應的催化劑。

概述

簡介

氯化亞鈦,或稱三氯化鈦、氯化鈦(III),是鈦的氯化物之一,化學式為TiCl3。三氯化鈦是常見的鈦化合物之一,在工業上主要用作烯烴聚合反應的催化劑。

主要用途

用作分析試劑及還原劑、聚丙烯催化劑

理化常數

國標編號42008
CAS號7705-07-9
中文名稱氯化亞鈦
英文名稱titaniumtrichloride;titaniumchloride
別名三氯化鈦
分子式TiCl3
外觀與性狀深紫色結晶,易潮解
分子量154.25
沸點分解
熔點440℃(分解)
溶解性溶於水、乙醇
密度相對密度(水=1)2.64穩定性不穩定
危險標記7(易燃液體);9(自燃物品)

結構

固態TiCl3有四種結晶變體,分別稱為α-、β-、γ-、δ-變體,可由晶體學以及磁交換研究加以確定。[1]α-、β-和δ-變體都為六方結構,α-和β-變體的晶格參數幾乎是相等的。

β-

β-TiCl3變體為棕色針狀結晶,只能在較低溫度下製得。其結構如右欄的上圖,是由TiCl6八面體組成的直線形聚合物,含有鹵橋,八面體間共用相對的底面,Ti-Ti距離為2.91Å,比其他三種變體要小得多。β-變體中由於金屬-金屬相互作用的增大,它的磁矩(<0.78B.M.)比α-變體要小得多(1.31B.M.)。

α-、γ-、δ-

α-、γ-和δ-變體都為紫色固體,基本上都具有層狀晶格。α-TiCl3中的氯離子為六方緊密堆積結構,γ-TiCl3中的氯離子為立方緊密堆積。這兩種結構的中間類型為δ-變體,X射線晶體學表明其結構中存在無序性。右欄下圖展示了它的TiCl6八面體單元。
以上變體中的TiCl6單元間共頂點,Ti-Ti距離為3.60Å,比β-變體中要長得多。

電子結構

三氯化鈦中,每個鈦原子有1個d電子,因此大多數變體都是順磁性的。與其不同,同族鉿和鋯的三鹵化物中金屬-金屬作用很強,呈現反磁性。
三氯化鈦的溶液的紫色可歸咎於對其d電子的激發。但由於躍遷禁阻,因此顏色並不強烈。

反應

與鹵化物反應

三氯化鈦可與氯化銫和六氯苯反應生成CsTi2Cl7晶體,含有摩爾比為1:2的CsCl與TiCl3。CsCl3與Cl4單元按ABAC的順序堆積,四分之一的八面體空隙被Ti3+所占據。[2]

齊格勒-納塔催化劑

三氯化鈦是用於烯烴聚合反應的齊格勒-納塔催化劑組分之一,催化機理與配位數不足6的鈦原子形成的空隙有關,根據製備方法不同,催化活性有很大差異。[3]

其他反應

TiCl3可以生成很多配合物,大多為八面體型,配位原子為O-或N-。三氯化鈦與四氫呋喃回流時,會生成淡藍色的晶體加合物TiCl3(THF)3:[4]
TiCl3+3C4H8O→TiCl3(OC4H8)3
與二甲胺配位生成暗綠色的中性產物:
TiCl3+3Me2NH→TiCl3(NHMe2)3+CH3Cl
TiCl3與乙醯丙酮反應生成三(乙醯丙酮)配合物:
TiCl3+3NH4(acac)→Ti(acac)3+3NH4Cl
產物用作聚乙烯催化劑中纖維素薄膜的交聯劑。空氣氧化Ti(acac)3得到橙黃色的TiO(acac)2,不具有交聯作用。[5]
三氯化鈦在450°C歧化為二氯化鈦和四氯化鈦,在200°C以上發生氨解。[6]它還可與很多一價鹵化物生成通式為A3TiCl6的產物,結構依陽離子性質而定。[7]

合成及使用

三氯化鈦一般是通過還原四氯化鈦製得的,還原劑可以是氫氣、鈦單質或其他金屬。用氫氣還原時,氫氣與四氯化鈦的混合蒸汽通過800°C的石英管,使三氯化鈦冷凝在一支冷指管中,產率約為10%。若反應物中的四氯化鈦保持過量,則不會有進一步還原的二氯化鈦生成。
H2+2TiCl4→2TiCl3+2HCl
Ti+3TiCl4→4TiCl3
三氯化鈦也可通過溶液中還原TiIV得到。惰性氣體存在下,三氯化鈦的水溶液比較穩定,六水合物TiCl3·6H2O也已經製得。與Cr(III)離子類似,該化合物具有水合異構,Cl−全部處於外界的異構體[Ti(H2O)6]Cl3呈紫色,部分處於外界的異構體[TiCl2(H2O)4]+Cl−·2H2呈綠色。
三氯化鈦一般以與三氯化鋁形成的化合物出售,AlCl3·3TiCl3,它可以被轉化為TiCl3(THF)3。[8]
分析化學中分析試樣中鈦的含量時,先用瓊斯還原劑(Jonesreductor,鋅汞齊)將TiIV還原為Ti3+,[9]再用過量Fe3+在1M的H2SO4中處理反應後的溶液,使其被還原為Fe2+,最後滴定Fe2+含量便可得知原試樣中鈦的含量。
三氯化鈦也用於有機合成中,主要用作還原劑,可用於合成咪唑啉衍生物。它也可用作McMurry等反應中的催化劑。
三氯化鈦及其大部分配合物在空氣中會迅速被氧化,因此對這些化合物的研究都應在惰性氣體氛(如氮氣、氬氣)中進行,最好是在真空管路中。[10]

對環境的影響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對黏膜、上呼吸道、眼和皮膚有強烈的刺激性。吸入後,可因喉及支氣管的痙攣、炎症、水腫,化學性肺炎或肺水腫而致死。接觸後引起燒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氣短、頭痛、噁心、嘔吐。

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刺激性:對眼及上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
危險特性:強還原劑。易自燃,暴露在空氣或潮氣中能燃燒。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腐蝕性煙氣。在潮濕空氣存在下,放出熱和近似白色煙霧狀有刺激性和腐蝕性的氯化氫氣體。
燃燒(分解)產物:氯化氫、氧化鈦。

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實驗室監測方法

原子吸收法

環境標準

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切斷火源。戴自給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小量泄漏:用砂土、乾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收集於密閉容器中做好標記,待處理。大量泄漏:與有關技術部門聯繫,確定清除方法。

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毒物時,建議佩戴頭罩型電動送風過濾式防塵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嚴禁吸菸。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儘快用軟紙或棉花擦去毒物,然後用水沖洗。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離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處滅火。滅火劑:二氧化碳、乾粉、砂土。禁止用水或泡沫滅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