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大家族

民國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是指舊中國以蔣介石為首的封建買辦統治集團。即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陳果夫、陳立夫四大家族,是國民黨官僚資產階級的代表。有道是:蔣家的天下陳家的黨,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財。 蔣介石是“四大家族”毋庸置疑的領軍人物,有了蔣中正的才能和野心才有了曾經煊赫無比的“四大家族”——“蔣宋孔陳”。蔣控制的是政治,陳控制的是黨,宋孔兩家先後擔任財政部長,長期把持國家的財政大權。當前,大陸學術界目前已經認為這類說法很有爭議;經研究考察後,蔣陳雖有些家產但實際上微不足道。孔宋雖是大財團,但財富的累積仍屬於個人資本主義的範圍,與國家資本主義並不相同。

基本信息

簡介

四大家族會議四大家族會議

四大家族是指舊中國以蔣介石為首的封建買辦統治集團。即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果夫陳立夫四大家族,是國民黨官僚資產階級的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沒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資本,成為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組成部分。抗戰開始以後,四大家族利用戰爭時期的新情況,極力加強官僚資本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壟斷地位,大發國難財,使官僚資本迅速膨脹。四大家族官僚資本的迅速膨脹和壟斷地位的加強。是依靠政治特權和經濟掠奪來實現的。它掠奪的對象不只有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而且有民族資產階級和中小地主。

歷史

抗戰初期設立了中央銀行(蔣介石)、中國銀行(宋子文)、交通銀行(孔祥熙)、農民銀行(陳果夫,陳立夫)四銀行聯合辦事總處,做為國民政府集中的金融機構。蔣介石自任總處理事會主席,“總攬一切事務”。孔祥熙任國民黨的財政部長和行政院副院長,直接控制了四大銀行,設立了中央信託局和郵政儲金匯業局,形成了四行兩局的格局,打著孔氏家族的旗號先後創辦、接收了中國實業銀行,中國國貨銀行、四明銀行、山西裕華銀行、祥記商行、慶記商行等等,雖然說是有四大家族,但是銀行是掌握在財政部手中的,中國銀行原有的董事長叫張嘉敖。孔祥熙任中央銀行總裁。1942年7月,國民政府又規定全國貨幣的發行都集中統一於中央銀行。從而一步一步地加強了四大家族官僚資本在全國金融業中的壟斷地位。

四大家族四大家族

在抗戰期間四行存款數額在四年中增加6桔,是各銀行中增長最快的。在全部銀行存款中,四行的存款占到了%80至%90,而戰前的1936年只占%59。官僚資本在商業方面形成了正式的公開的壟斷。前述專賣事業管理局、貿易委員會、物資局等機構的成立及專賣、統購統銷政策的實行,是官僚資本實現商業壟斷的重大步驟。此外,原屬孔家系統的農本局福生莊,後改組為花紗布管制局,統制著花紗布的貿易。以上這些宮式機構,作為國民黨反動政權的組成部分,假借抗戰的名義,壟斷了國統區的國內外貿易。

抗戰期間,四大家族以私人名義設立了不少商業公司。著名的有:孔家的慶記紗號、強華公司、大元公司,宋家的中國棉業貿易公司、重慶中國國貨公司、西寧興業公司;陳家的華華綢緞公司、棉花運輸公司等等。這類公司既有政治特權,又有極大的金融勢力,具有操縱市場的壟斷地位四大家族對於工礦業的壟斷在抗戰前還較小,1935年底全國官營、民營工廠資本總額中,官營部分只占%11。抗戰開始後,1937年9月設立工礦調整委員會,擴張官營工業,吞併民營工業,實行國家壟斷工礦業的機構。四大家族官營工業主要有隸屬於資源委員會和軍政部兵工署的兩大直屬系統。1944年,資源委員會下面有105個單位,兵工署下面有數十個單位。此外還有各省所辦的官營工業,如貴州企業公司、四川川康興業公司、湖南實業公司等,單位也不少。1943年國民政府經濟部的報告,說明了官營工業的壟斷地位。在國統區3700餘家工業中,官營的600餘家,民營的3100餘家。但官營的占資本總額%69,民營的只占%31。

四大家族除官營工業外,還有所謂商辦形式的私營工業,這類工業著名的有:以孔家為主的中國興業公司,1939年7月成立時的資本額力1200萬元,到1943年增為12億元,為後方資本額最大的公司,它共有13個廠,經營的中心是鋼鐵。在宋家控制下的雍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40年成立,1942年5月己完成及未完成的有18個單位,其中絕大部分分布在陝西、甘肅兩省,主要經營紡織業。除了資源委員會主辦的各廠外,它是西北最大的壟斷企業。1942年,它的已開工紗錠占大後方全部紗錠的1/4。陳家的有大華企業公司、華西建設公司、中國工礦建設公司等,也是規模很大的壟斷企業。四大家族是最大的高利貸主。根據15個省的調查,在農民借款來源中,受四大家族直接間接操縱的銀行、合作社、合作金庫所占比重,1938年為%26,1940年為%38,1942為%59,1944年為%25。1937年9月,國民政府設定了農產調整委員會,作為控制和壟斷農業生產的機構。抗戰時期棉花、蠶絲、茶葉、豬鬃、桐油等由國民政府統購統銷。在徵購征借的措施下,大量的糧食納入四大家族直接掌握之中。四大家族還直接占有大量農村土地,陳家的華西墾殖公司、蔣經國的新贛南國民經濟建設公司,都是這類機構。

說法由來

四大家族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一說最早是由中共領導人瞿秋白在1920年代提出的,後來陳伯達國共內戰中寫《中國四大家族》一文中指稱四大家族借抗戰為名聚斂民財,獲得了多達200億美元的財富。

此說法較多出現在1980年代前的國共對峙以及改革開放之前的中國大陸,帶有敵視意義,現今已很少在大陸的主流媒體中。孔陳是大財團,雖在財富積累的過程中較多的挖了國有資產的牆角,但仍屬於個人資本主義經濟的範疇,和國家資本主義是不同的。

家族所辦實業

蔣家(蔣介石蔣經國

中央銀行、資源委員會、中美實業公司(宋美齡)、新贛南國民經濟建設公司(蔣經國);

宋家(宋美齡宋慶齡宋子文宋靄齡宋子良宋子安)

抗戰前,開辦中國棉業公司、華南米業公司、國貨聯營公司、中國物產公司等,1937年4月,以低價收買南洋兄弟菸草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並取得半數股權,由宋子文任董事長。抗戰期間開辦有中國棉業貿易公司、重慶中國國貨公司、西寧實業公司、西南運輸公司、雍興實業有限公司、環球貿易公司、中國國防物資供應公司;抗戰結束後開辦有孚中公司、中國進出口貿易公司、統一貿易公司、金山貿易公司、利泰公司等。控制中國銀行。宋子文的弟弟宋子良還擔任中國國貨銀行總經理。

孔家(孔祥熙孔令偉孔令侃孔令傑)

祥記商行(祥記公司)、廣茂興票號、晉豐泰票號、山西裕華銀行、花紗布管制局、慶記紗號(主營棉紗)、強華公司、大元公司(主營五金交電)、中國興業公司、揚子建業股份有限公司、長江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嘉陵公司、祥記汽車行、恆義升商行;

陳家(陳果夫陳立夫)

中國農民銀行中央合作金庫、中國糧食公司、農業供銷公司、中和鹽業公司、大華企業公司、華西建設公司、中國工礦建設公司、華西墾殖公司、中華綢緞公司、棉花運銷公司、齊魯企業公司、貴州企業公司、太平洋興業公司、華美貿易公司。

背景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赫赫有名的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其輝煌早已隨歲月煙消雲散。目前,這四大家族的後代散居世界各地。宋美齡之死將他們又聚到一起。據報導,來自世界各地的蔣、宋、孔等家族成員,已於11月2日前陸續飛抵紐約,參加由宋美齡外甥女孔令儀主持的家族會議,討論治喪事宜。而這四大家族的後代,也重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蔣家自第一代蔣介石,第二代蔣經國、蔣緯國相繼逝世後,這個家族的光彩逐漸褪色,早已沒有了昔日的權勢。而今蔣家後代開枝散葉,人口眾多,大部分都在台灣定居,一部分在美國生活,只有蔣經國的愛女蔣孝章及其家人在英國生活。

今天仍然在台灣政壇活躍的蔣家子女,只有蔣經國和章亞若的私生子章孝嚴了。他屬於蔣家第三代,曾在島內一度出任“行政院副院長”、國民黨秘書長這樣“位高權重”的職位,現在是台灣的“立法委員”。他去年曾宣布“認祖歸宗”,但蔣家大多數成員還是不承認他的“蔣家人”身份。10月27日,章孝嚴明確反對陳水扁在過境紐約時將青天白日旗覆蓋在宋美齡靈柩上的企圖。他說:“我認為由一個民進黨籍或台聯籍的人,幫蔣夫人覆蓋國旗,是非常不恰當的。” 

蔣家第四代都遠離政壇,他們大都從事商業、教育、演藝事業。像第四代的章蕙蘭,是台灣電影界頗受矚目的新銳導演,1999年章蕙蘭首次自編自導電影處女作《小百無禁忌》,由影星舒淇擔綱主演,還受邀參加了2000年的愛丁堡影展。

目前在台灣最出名的蔣家第四代恐怕要數蔣友柏了。他長得高大英俊,頗受台灣媒體喜歡,去年他和台灣影星林?怡結婚,今年9月生了一個女兒,按照蔣家“孝友得成章”排序,取名為蔣得曦。蔣家有了第五代的訊息,頓時成為台灣媒體報導的熱點。在蔣得曦滿月那天,蔣方智怡擺滿月酒,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主席郁慕明等台灣政壇重量級人物都來祝賀,稱得上蔣家近年來難得的盛事。

隨著宋美齡的逝世,如今宋家兄弟姐妹六人均已不在人世。宋子文、宋子安、宋子良三兄弟的後代大部分都在美國定居,平時十分低調神秘。宋家人丁興旺,後代人數眾多,但無人從政。宋美齡在世時,宋子安的兒子宋仲虎常去看望她,至於其他宋家人的行蹤,則很少被外界所知。

宋子文的家屬曾把他們保存的宋子文的檔案,一共58箱,捐給了美國史丹福大學的胡佛研究所檔案館,其中17箱屬於機密檔案,禁止閱覽,截止期限為1995年4月1日。結果期限到時,宋家後人又宣布這批檔案必須等到宋美齡去世後方能公開。現在宋美齡已經去世,這批具有重大歷史研究價值的檔案可望公布,這對於從事宋子文以及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學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好訊息。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由宋靄齡和孔祥熙開創的孔氏家族,是當時中國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在國民黨逃到台灣前夕,有“先見之明”的宋、孔二人,攜帶著萬貫家財和他們的子女倉皇跑到了美國。

幾十年來,孔家子女一直在美國定居,顯得十分低調、神秘,除了至親好友外,他們絕少與其他中國人來往。孔家目前無人從政,家族成員人丁稀少,在孔祥熙四個子女中只有小兒子孔令傑有後代。

孔家子女十分精明,他們將從孔祥熙、宋靄齡那裡繼承的大筆遺產,拿來投資到石油、建築、股票、期貨、批發等行業,結果發了大財。舉個例子就可以知道孔家的富有。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媒體曾經披露,孔令傑曾修建了一座“水底城堡”,酷似著名電影《007》里的布景,這座城堡就建在他的私人別墅的人工湖的下面,裡面十分龐大,擁有上百個房間,裝飾豪華,設備先進,甚至連監獄都有,據說可以抵禦核子彈的攻擊。孔家有多富,由此就可以知道了。

時至今日,孔祥熙四個子女中,只有平日被稱為“孔大小姐”的長女孔令儀還在人世,已經有80多歲了,與丈夫住在美國紐約。孔令儀是孔家不折不扣的“大家長”,掌管著孔家的家族生意。宋美齡晚年在美國的生活,也一直是由她來照顧。在如今的蔣、宋、孔家族中,她的輩份是最高的。

陳家保不住父親故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是“四大家族”中陳氏家族的開創者,他們曾經替蔣介石負責國民黨內的特務工作,權力極大,當時甚至有“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如今陳家輝煌不再,後人遠離政治,在台灣已經沒有什麼實質影響力了。

陳立夫有3個兒子1個女兒,而陳果夫只有1個女兒,為了讓自己哥哥的香火延續下去,陳立夫將自己的大兒子陳澤安過繼給了陳果夫。現在陳家自陳立夫、陳果夫算起,已經有了第四代,家族人口眾多。

陳家除了陳立夫的小兒子還居住在台灣以外,其他人都在美國生活。在陳家後代中,最出名的恐怕就是“二陳”共同的兒子陳澤安了。他是美國一家大學的教授,同時也是一位國際知名的植物病理學家。

陳家是四大家族中較窮的一個。陳果夫、陳立夫一生沒有多少積蓄,死後並沒有留下多少財產,再加上“二陳”在國民黨敗退台灣時,就已被蔣介石趕出了國民黨的權力中心,因此陳家子弟一直靠自己的努力生活,並沒有多少名門望族的感覺。

陳家子弟在島內的地位可謂江河日下。前不久島內有人要拆除陳立夫在台北市的故居。陳立夫的兒媳婦林穎曾雖然一再懇求對方“手下留情”,建議將陳立夫的故居改成陳立夫的文物紀念館,但最終房子還是被拆除。在拆遷現場,獨自抗爭的林穎曾只好拿出相機,傷感地拍下照片留念。

蔣、宋、孔三大家族的後人因為有宋美齡這個大家長活到一百多歲,所以聯繫較多。每逢宋美齡過生日,三大家族都有後代前去探望。至於陳家子弟,與三大家族聯繫就相對少了。

四大家族後人絕大部分都沒有像他們的前人那樣踏上政壇。這其中原因很多,蔣家是因為蔣經國表示不希望後代再從政,而孔、宋、陳三大家族,則是因為他們在國民黨逃台後名聲很差,後人也喪失了從政的基礎。除此之外,四大家族的後人在近幾十年中,親眼見證了自己家族的衰落與凋零,從長輩的沉浮起落中看到了政治的灰暗,嘗盡了世態的炎涼,恐怕這也是他們不願從政的重要原因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