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民風與古代文學

民俗民風與古代文學

沙野著《民風民俗與古代文學》2007年10月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該書分開篇、典籍流動篇、民俗展演篇、靈物崇拜篇〔上〕―動物崇拜、靈物崇拜篇〔下〕―植物崇拜、收篇6篇。

民風民俗與古代文學

作者沙野 著
ISBN:978-7-104-03103-1
圖書類別文學
圖書標籤民俗 中國戲劇出版社古代文學信仰沙野 著
上書時間:2011-05-02 出版時間2009-10 印刷時間:2009-10-01
開本:32開 頁數:304 頁
裝訂:平裝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作者介紹

沙野〔呂書寶〕,1954年8月生於遼寧瀋陽。文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首席教授。早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187師服役。後入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系讀書,先後獲得文學學士、文學碩士、文學博士學位。 “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員、“中日比較文學研究會”會員、“山東古典文學研究會”會員、“廣東中國古代文論研究會”會員、“廣東中國古代文論學會”會員、桂東南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並擔任“中日比較文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評審專家。

中國戲劇出版社

由我國現代戲劇奠基人田漢創辦的中國戲劇出版社成立於1 9 5 7 年元旦,是中國文聯主管、中國劇協主辦的中央專業出版社。曾作為該社副牌的寶文堂書店創建於1 8 6 2 年(清同治元年),是我國歷史上最悠久的書店之一,以出版通俗文化讀物享譽海內外(1 9 91 年被取消)。該社(包括原寶文堂)建社以來出書五千種,“八五”以來出版的主要戲劇專業圖書有:《田漢文集》、《曹禺文集》、《中國戲曲通史》、《中國京劇史》、《中國戲種史叢書》、《京劇選編》、《菊壇舊聞錄》、《舞台生活四十年》、《京劇流派唱段薈萃》、《曹禺劇作論》、《西歐戲劇史》、《西方演劇史論稿》、《中國現代戲劇史稿》《田漢代表作》(上)(下);以及我國著名京劇藝術家梅蘭芳、周信芳、程硯秋、馬連良、楊小樓、譚鑫培、蕭長華、郝壽臣等文集、藝術評論集等;還出版了一批深受讀者喜愛的文藝書籍和通俗讀物,如《彭公案》、《施公子》、《孔子演義》、《生活的藝術》、《人在矮檐》、《下一站愛情》、《用心感悟人生-敲開另一扇門》、《一夢醒來》等。

內容提要

在討論民風民俗與古代文學成果的關係之前,用開拓虛擬空間的方式,搭建一個探索主流文學文獻、民族民間文學與民俗信仰的互動和展演的論說平台,這無疑要涉及創作主體即作家的品質定位(族屬和文化層次歸屬等)、古代文學研究方法的拓展(民俗民風視角切入所需要的民族學人類學等界域的研究方法借鑑)、乃至對古代文學成果客體即作品本身的民族學人類學視閾的認知與評估(作品的民俗民風因子本身的品位以及這些因子的反作用――對古代文學成果價值構建的貢獻等等)。沒有神話思維就不可能產生豐富多彩的信仰民俗,沒有豐富多彩的信仰民俗就很難產生綺麗魔幻的神話,失去了綺麗魔幻的神話,文學創作傳統尤其浪漫主義的文學創作傳統也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今時代是傳統美德和習俗得以繼承並繼續發揚的好時代,相信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路上,古老的節慶活動必將煥發青春的光彩,發揮應有的作用。從文學與文化的互動視角介入,將唐詩作為持論的重要載體,以此為基點,向前尋繹靈物文化的“來龍”,向後探究靈物文化變形衰落的“去脈”。靈物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寶藏中世代傳承的重要民俗事象,內涵深刻,意蘊豐厚,本書從禮與俗互動演繹的視角出發,在歷史展演的動態層面廓清了文化持有者的不同身份,充分注意到現象背後的歷史、民俗、心理等多重文化因子;同時,本書還嘗試從民俗意象對文學創作的影響入手,述及二者之間的互滲融構關係。我們需看到的是,文學素材在成為文化研究的重要載體之時,文化視角亦為文學研究提供了重要渠道,二者是緊密聯繫,不可分割的。從民風民俗視角切入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其核心意義在於文學史書寫中文學史地圖的重新劃分。本書討論的內容,涉及古代文學史研究、書寫中話語界域的劃分;文學價值和民風民俗價值互動方式的解析;以及對華夏文化、文學從民風民俗層面介入的源流追溯嘗試。通過本書的論說,我們起碼可以得出這樣一個不爭的結論:從民風民俗角度切入研究古代文學現象,在文學生髮源流梳理方面的功用,也是不可等閒視之的。

目錄

第一章 開篇
〔關於互動與展演的論說平台〕
第一節 水珠中的太陽〔代前言〕
第二節 好比霧裡開飛機
第三節 羅盤與定位儀
第二章 典籍流動篇
第一節 界說信仰民俗
1內涵、外延與特質
2圖騰信仰與龍鳳圖騰
3關於神話思維
第二節 文本的信仰民俗解讀
1山石、水火信仰
2動物信仰
3植物信仰
4天象信仰
5祖先信仰〔英雄崇拜〕
第三節 信仰民俗的文學價值評判
1想像空間與文學浪漫
2神話思維與題材開拓
3生命觀與審美取向
第三章 民俗展演篇
第一節 節俗歷史演變
1歲時由來與含義
2形成期——漢魏六朝
3鼎盛期——唐宋
4延續期——元明清
5衰落期——近現代
第二節 節俗文化內涵與社會功能解析
1生命意識
2社會功能
第三節 在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裡
1基本情況
2史料記載
3 民間傳說
4 節俗活動
5 價值重構
第四章 靈物崇拜篇〔上〕――動物崇拜
第一節 啟明星――早期靈物崇拜意蘊
1 先秦時期的靈物文化
2 漢魏時期的靈物情結
3 靈物崇拜的象徵寓意
第二節 艷陽天――隋唐靈物崇拜與文學
1 靈物文化在唐朝的全面興盛
2 唐詩與靈物文化
第三節 夕陽紅――信仰變形與崇奉衰落
1 官方靈物思想的變形
2 民間靈物思想的變形
第五章 靈物崇拜篇〔下〕――植物崇拜
第一節 情節與類型
1.1故事學研究視閾下的整體觀照
1.傳說故事的主要情節
1.3可作為亞型定位的重要類型
第二節 類型混合與類型元素分析
2.1同“禁忌型”相混合
2.2同“難題型”相混合
2.3同“兩兄弟(兩老友)型” 相混合
2.4普羅普角色功能理論的套用
2.5三種角色的主要功能
第三節 主題滲透與類型涵澹
3.1三大神話主題的傳承
3.2關於主題傳承的現代性思考
第六章 收篇
〔不得春風花不開――也談重劃文學史地圖〕
第一節 話語界域的劃分
第二節 互動方式的解析
第三節 源流追溯的嘗試〔代結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