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

三生石

三生石的三生分別代表"前生""今生""來生",上面有今生前世的糾纏!很多人的愛情是從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開始的,而相愛之後我們一定會期待能夠再有一個相愛的來生。在有過似曾相識感動的愛情中,相信這輩子的姻緣其實上輩子早已注定,人死後,走過黃泉路,到了奈何橋,就會看到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橋邊,張望著紅塵中那些準備喝孟婆湯、輪迴投胎的人們。傳說唐李源與僧圓觀友善,同游三峽,見婦人引汲,觀曰:“其中孕婦姓王者,是某託身之所。”更約十二年後中秋月夜,相會於杭州天竺寺外。是夕觀果歿,而孕婦產。

基本信息

天然礦石

三生石三生石
三生石是一種泥質石灰岩,呈褐紅、朱紅、玄黃、土黃等色。三生石產於孔子故里曲阜城北的九仙山上,其質地柔軟、文理精膩,山體前面的三生石為褐紅色,稱為三生石陽石,經打磨拋光之後可現類似於木紋的圖案或黑點點綴,所以又有“石中紫檀”的美譽;而山背面的石頭多呈玄黃色或土黃色,被稱為三生石陰石,陰石亦有黑色天然畫面裝點,大塊兒石頭經打磨後可構成高山流瀑、古木枯枝、飛禽走獸、風流人物等圖案,清晰逼真,各得其妙,有水墨畫的清高淡雅。三生石中含有硃砂、石英、方解石、輝銻礦、地開石、高嶺石等成分,涵蓋了四十多種有益於人體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以及人體所必需的鈣、鎂、鋅、鉻、鍶、硒等20多種抗衰老元素;有奇異的能量場,作用於人體皮膚表明可產生極遠紅外輻射,其頻帶極寬,遠紅外頻率可達範圍為7-20微米;晶體粒度小於0.03mm的方解石微晶岩體,其質感非常細膩,摩擦人體使人感到非常舒服;三生石佩戴過程中能產生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超音波脈衝,平均超音波脈衝次數可達3700多次,頻率範圍為2-200萬赫茲,甚至優於和田玉石。

由來

三生石三生石

“三生石”一直是中國極有名的石頭,可以和女媧補天所剩下的那一塊玩石相媲美,後來發展成中國人對生前與後世的信念,不但許多朋友以三生石作為肝膽相照的依據,更多的情侶則在三生石上寫下他們的誓言,“緣訂三生”的俗話就是這樣來的。

三生石的傳說人死後,走過黃泉路,到了奈何橋,就會看到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橋邊,張望著紅塵中那些準備喝孟婆湯、輪迴投胎的人們。

傳說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樣。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輪迴,緣起緣滅,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千百年來,它見證了芸芸眾生的苦與樂、悲與歡、笑與淚。該了的債,該還的情,三生石前,一筆勾銷。

現實存在

(圖)三生石三生石
三生石三生石

杭州靈隱寺前那塊寫著“咫尺西天”的照壁,往前行去,入天竺,道旁有清可見底的小溪。行不多遠,便見路邊有一座小石橋,過橋,由小路上山,石階上雜草叢生,最特別的是,夏秋之季,石階上有很多很長的有著黃黑相間花紋的“百足蟲”,象蜈蚣一類的“長蟲”,似乎趴在石階上是在乘涼。只五六分鐘,三生石就到了,石頭其實是不起眼的,只是上面鐫了字,便傳奇了。四處少有人跡,只有些形狀各異的大石頭散落在沉沉的綠色里。站在這裡便想起一句話“海枯石爛”,再看看這塊在傳說里代表了“前世、今世、後世”的三生石,身邊的戀人便分外讓人愛憐。現代中人,並沒有奢侈的後花園可供情人們“私訂終生”,但是三生石一直都是在的,仿佛就是為了聆聽情人們的盟約而在這裡靜靜立著。

三生石在與飛來峰相連線的蓮花峰東麓,是“西湖十六遺蹟”之一。該石高約10米,寬2米多,峭拔玲瓏。石上刻有“三生石”三個碗口大小的篆書及《唐 圓澤和尚 三生石跡》的碑文,記述“三生石”之由來。石上多唐、宋時的題詞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認,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楊瑀、翰林張翥等人的題詞仍清晰可見。

傳說

圓澤禪師和李源的故事流傳得很廣,這塊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的大石頭,據說就是當年他們隔世相會的地方,稱為“三生石”。傳說,唐朝時有一個和尚圓澤和李源交好,有一天一起去峨嵋,有兩條路可以走,圓澤要走一條,李源要走另一條,最後還是依了李源。半路上,碰見一個大著肚子的孕婦,圓澤臉色一變說:我所以堅持不走這條路就是這個原因,她孕的就是我,已經三年了,今天見了面再也躲不過去了,一會你去看那個嬰兒,我會以笑為證,我們如果有緣十二年後在錢塘天竺寺外可以一見。說完,那個婦人就生產了。李源過去一看,那個嬰兒果然對他笑了……。十二年後,李源如約來而至,正是一個月明之夜,忽然聽到一個牧童唱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風吟月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李源知是圓澤,就想上前和他親近,可牧童又唱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下瞿唐。唱完就不知所蹤……

中國名著《紅樓夢》中最傳世的愛情——寶賈黛玉和林黛玉的愛情就是從三生石畔的前生開始的——“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仙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

迷信說法

三生石三生石
中國古人認為,萬物有靈,人既有屬於物質的肉身,又有超離物質肉身的魂魄(即三魂七魄)。凡人大限及至,魂魄離體,之後就會在地獄使者即鬼差的帶領下進入鬼門關,走過黃泉路,到了奈何橋,就會看到一塊名叫三生石的石頭。在人們創造神話傳說中認為,每個人的前世今生,因果輪迴,緣起緣滅的故事,都被重重地刻在了這塊三生石上,因而它就能映照出每個人前世今生的模樣。

文化影響

三生石的傳說如此美妙,但究其本質亦屬虛幻之說,但從哲學的眼觀來看,關於三生石的傳說其實是反映了中國人對於生命永恆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而正是透過這種“輪迴”與“轉世”的觀念,中國人建立了深刻的倫理、生命,乃至於宇宙永恆發展變化的理念。中國所建立的這種理念對我們的思想意識,乃至於日常生活影響至深。人們常說的“七世夫妻”,常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常說的“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說的“緣定三生,永浴愛河”……甚至於在生氣的時候咬牙說:“我死了也不會放過你!”在歉意的時候紅著臉說:“我下輩子做牛做馬來報答你!”在失敗灰心喪志的時候會說:“前輩子造了什麼孽呀!”看到別人夫妻失和時會說:“真是前世的冤家!”乃至民間婦女殺雞殺鴨時會念著:“做雞做鴨無了時,希望你下輩子去做有錢人的兒子”和連死刑犯臨刑時也會大吼一聲:“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大抵都是這種理念的體現。

歷史典故

典故來源

三生石三生石
中國名石精品天然文字奇石三生石
唐代隱士李源,住在慧林寺,和住持園澤交好,互為知音。兩人相約去四川峨眉山遊玩,園澤想從道長安,從北部陸路入川。在李源的堅持下,兩人從從長江水路入川。在路上河邊遇到一個懷孕三年的孕婦。園澤看到這個孕婦就哭了,說他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不願意走水路,因為他注定要做這個婦人的兒子,遇到了就躲不開了。他和李源相約在13年後杭州三生石初相見。當晚園澤圓寂,孕婦也順利產子。十三年後,李源如約來到三生石,見到一個牧童唱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李源與之相認,牧童說他就是園澤,但是塵緣未了,不能久留,唱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游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唱完就離去了。
典故:
三生曾識、三生溪橋話別、三生石、三生石上、三生路、石上三生
相關人物:李源
《太平廣記》卷三百八十七〈悟前生一·圓觀〉~3089~
圓觀者,大曆末,洛陽惠林寺僧。能事田園,富有粟帛。梵學之外,音律貫通。時人以富僧為名,而莫知所自也。李諫議源,公卿之子,當天寶之際,以游宴歌酒為務。父●居守,陷於賊中,乃脫粟布衣,止於惠林寺,悉將家業為寺公財。寺人日給一器食一杯飲而已。不置僕使,絕其知聞。唯與圓觀為忘言交,促膝靜話,自旦及昏。時人以清濁不倫,頗招譏誚。如此三十年。二公一旦約游蜀州,抵青城峨嵋,同訪道求藥。圓觀欲游長安,出斜谷;李公欲上荊州,出(「出」字原缺,據明抄本補。)三峽。爭此兩途,半年未訣。李公曰:「吾已絕世事,豈取途兩京?」圓觀曰:「行固不由人,請出從三峽而去。」遂自荊江上峽。行次南洎,維舟山下。見婦女數人,鞗達錦鐺,負瓮(「瓮」原作「人」,據明抄本改)而汲。圓觀望而泣下曰:「某不欲至此,恐見其婦人也。」李公驚問曰:「自此峽來,此徒不少,何獨泣此數人?」圓觀曰:「其中孕婦姓王者,是某託身之所。逾三載,尚未娩懷,以某未來之故也。今既見矣,即命有所歸。釋氏所謂循環也。」謂公曰:「請假以符咒,遣某速生。少駐行舟,葬某山下。浴兒三日,亦訪臨。若相顧一笑,即其認公也。更後十二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與公相見(「公相見」原作「相見公」,據明抄本改。)之期也。」李公遂悔此行,為之一慟。遂召婦人,告以方書。其婦人喜躍還家,頃之,親族畢至。以枯魚酒獻於水濱,李公往為授朱字,圓觀具湯沐,新其衣裝。是夕,圓觀亡而孕婦產矣。李公三日往觀新兒,襁褓就明,果致一笑。李公泣下,具告於王。王乃多出家財,厚葬圓觀。明日,李公回棹,言歸惠林。詢間觀家,方知已有理命。後十二年秋八月,直詣餘杭,赴其所約。時天竺寺,山雨初晴,月色滿川,無處尋訪。忽聞葛洪川畔,有牧豎歌竹枝詞者,乘牛叩(「叩」原作「叱」,據明抄本改。)角,雙髻短衣,俄至寺前,乃圓觀也。李公就謁曰:「觀公健否?」卻問李公曰:「真信士矣。與公殊途,慎勿相近。俗緣未盡,但願勤修,勤修不墮,即遂相見。」李公以無由敘話,望之潸然。圓觀又唱竹枝,步步前去。山長水遠,尚聞歌聲,詞切韻高,莫知所謂。初到寺前歌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又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溪山尋己遍,卻回煙棹上瞿塘。」後三年,李公拜諫儀大夫,二年亡。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姻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典籍記錄

這個故事最早見於唐人袁郊《甘澤謠·圓觀》,僧人的名字叫圓觀,而非園澤。亦見於《西湖夢尋·三生石》和清初古吳墨浪子《西湖佳話·三生石跡》。宋朝文學家蘇東坡的《僧圓澤傳》流傳最廣,也題刻於西湖三生石上。林清玄亦作《三生石上舊精魂》,根據的就是蘇東坡的版本。

史料記載

師名圓澤,居慧林,與洛京守李源為友,約往蜀山峨嵋禮普賢大士。
師欲行斜谷道,源欲泝(泝,同溯,逆水而行)峽。師不可,源強之,乃行。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嬰汲水,師見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見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兒時,顧公臨門,我以一笑為信。十二年後,錢唐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言訖而化。婦既乳兒,源往視之,果笑,尋即回舟。
如期至天竺,當中秋月下,聞葛洪井畔有牧兒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源知是師,乃趨前曰:“澤公健否?”
兒曰:“李公真信士也,我與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尋已遍,欲回煙棹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寓意

情義守信

歷代中國人都十分看重情義。和尚圓澤以“三生”酬報李源的友誼,其情之高,其義之厚,無法衡量,可謂情天義地,這個故事之所以持續流傳,反映的正是人們的這種美好願望。

生命永恆

三生石的傳說如此美妙,但究其本質亦屬虛幻之說,但從哲學的眼觀來看,關於三生石的傳說其實是反映了中國人對於生命永恆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而正是透過這種“輪迴”與“轉世”的觀念,中國人建立了深刻的倫理、生命,乃至於宇宙永恆發展變化的理念。
中國所建立的這種理念對我們的思想意識,乃至於日常生活影響至深。

緣定三生

三生石是姻緣的象徵,緣定三生。鎖定前生、今生及來生的幸福姻緣!

相關詩詞

“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游於離恨天外,飢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紅樓夢》第一回)
另有明代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三十卷《明悟禪師趕五戒》以此故事為原型進行創作,現實存在。

名勝古蹟

西湖

西湖十六遺蹟
三生石”位於杭州西湖的靈隱寺,寺中三生石的傳說,代表了“前世、今世、後世”的三生石。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愛情——寶黛的愛情就是從三生石畔的前生開始的。三生石位於杭州三天竺法鏡寺後之蓮花峰東麓,是清初古吳墨浪子《西湖佳話》中所言“西湖十六遺蹟”之一。該石高三丈許,由三塊天然石灰岩組成,石上鐫刻“三生石”三個篆字。
杭州靈隱寺前那塊寫著“咫尺西天”的照壁,往右走,經“三竺靈濛”牌坊入天竺路,道旁有清可見底的小溪。走完石板路面的天竺路,便到了三天竺法鏡寺,三天竺法鏡寺正大門圍牆左邊有一座小橋,過橋,由小路上山,石階上雜草叢生,最特別的是,夏秋之季,石階上有很多很長的有著黃黑相間花紋的“百足蟲”,象蜈蚣一類的“長蟲”,似乎趴在石階上是在乘涼。只五六分鐘,三生石就到了,石頭其實是不起眼的,只是上面鐫了字,便傳奇了。四處少有人跡,只有些形狀各異的大石頭散落在沉沉的綠色里。站在這裡便想起一句話“海枯石爛”,再看看這塊在傳說里代表了“前世、今世、後世”的三生石,身邊的戀人便分外讓人愛憐。現代中人,並沒有奢侈的後花園可供情人們“私訂終生”,但是三生石一直都是在的,仿佛就是為了聆聽情人們的盟約而在這裡靜靜立著。
三生石在與飛來峰相連線的蓮花峰東麓,是“西湖十六遺蹟”之一。該石高約10米,寬2米多,峭拔玲瓏。石上刻有“三生石”三個碗口大小的篆書及《唐圓澤和尚三生石跡》的碑文,記述“三生石”之由來。石上多唐、宋時的題詞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認,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楊瑀、翰林張翥等人的題詞仍清晰可見。

九仙山

曲阜九仙山上也有一塊巨大的三生石,這塊三生石位於曲阜城北20公里的九仙山上,傳說此山乃掌管人間緣分的“緣池仙翁”的養道修行之聖地。歷朝歷代都設壇焚香敬奉。現存碑記可見,清乾隆四十三年、嘉慶十七年曾多次投資復修“緣池仙洞”,直至解放初還有出家人管理。緣池仙洞東南數里有一凌空屹立的巨石,有數米之高,上曰:“三生石”,傳說是緣池仙翁洞察人間男女並安排有情人相遇的地方。

三清山

位於世界自然遺產江西三清山日上山莊西側邊,一巨石斜覆若洞,傳說遠古時大禹到三清山治水,與塗山氏家族的女兒“嬌”聯手斗赤松子門下的報雨寵物玉雞精,夜晚恩愛歇息的地方。人有沒有來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今生你把愛獻給了誰。而此石就是見證大禹和塗山氏“前生愛是緣,今生愛是情,來生愛是義”的三生情緣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