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葉油丹

毛葉油丹葉橢圓形,長12—24厘米,寬6—12厘米,先端驟短尖,基部銳尖至寬楔形,近革質,上面晦暗,無毛,下面綠白色,幼時被銹色微柔毛,產雲南東南部及南部、西藏東南部。

基本信息

介紹

所屬卷:Alseodaphne Nees
所屬科:Lauraceae
中文名:毛葉油丹

文獻來源

:Alseodaphne andersonii(King ex Hook.f.)Kosterm.(1962),(1973).
Cryptocarya?andersonii King ex Hook.f.(1886);Gamble(1902); Burkill(1925); Kanjilal et a1.(1940);Bor(1953); Alseodaphne keenanii Gamble(1914);Calder et a1.(1926);Liou Ho(1934);Kanjilal et a1.(1940);Bor.(1953).

描述欄位

喬木,高達25米,胸徑30—45。枝條粗壯,近黑色,具縱向條紋,有少數不明顯褐色長圓形皮孔,幼時被銹色微柔毛,老時變無毛。葉橢圓形,長12—24厘米,寬6—12厘米,先端驟短尖,基部銳尖至寬楔形,近革質,上面晦暗,無毛,下面綠白色,幼時被銹色微柔毛,老時毛被漸脫落,中脈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側脈每邊9—11條,斜向上升,在上面凹陷或平坦,下面凸起,在葉緣之內消失,橫脈遠隔,明顯,常分枝,細脈網結,有蜂窠狀的淺窩穴;葉柄粗壯,長(2)4—5.5厘米,腹凹背凸,多少被銹色微柔毛。圓錐花序生於枝條上部葉腋內,長20—35厘米,多分枝,最末端分枝具(3)5—6花;總梗長10—15厘米,與各級序軸及花梗均密被銹色微柔毛;花梗纖細,長約2毫米,果時增粗。花被片卵圓形,長(1.5)2—2.5毫米,密被銹色微柔毛,外輪花被片略小,具3脈,內輪花被片較大,具5脈,果時均脫落;能育雄蕊細小,第一、二輪雄蕊花葯長圓形,具腺點,藥室4,成對迭生,內向,花絲無腺體,被長柔毛,第三輪雄蕊花葯長方形,具腺點,藥室4,成對迭生,外向,花絲基部有一對大而近無柄的腺體,被長柔毛,退化雄蕊微小,腎形;子房卵珠形,花柱短而偏斜,柱頭頭狀。果長圓形,長達5厘米,寬達2.8厘米,鮮時綠色,熟時紫黑色;果梗鮮時肉質,紫紅色,長約1厘米,上端膨大,粗約4毫米。花期約7月,果期10月至翌年3月。
分布及生境:產東南部及南部;生於潮濕溝底至山頂的常綠闊葉林中,為該類型森林中的主要上層樹種之一,海拔(1000)1200—1500(1900)米。分布於西藏東南部。印度部、緬甸、泰國、寮國至越南也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