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8B

殲-8B系列主要缺點分析:

1)大迎角飛行性能不好——這一點是自己推斷的,因為殲-8B前機身細長,大迎角下有可能出現前機身渦流嚴重不對稱的情況,造成飛機很容易進入尾鏇。

2)機動性較差——需要說明,這一點和大後掠三角翼無關。大後掠三角翼在大迎角條件下的性能遠超過常見的平直翼(F/A-18)和中等後掠翼(F-16),但殲-8B恰恰不能進入三角翼的優勢區域,使得三角翼固有優勢難以發揮,因此機動性表現較差。此外,傳統的靜穩定設計也有一定影響。

3)航程較短——實際上殲-8B4.2噸的載油量不算少,但最大航程只有2200㎞,主要原因是三角翼誘導阻力大和渦噴發動機巡航耗油率較大。

改進思路:

由於殲-8B機內容積較大,有改裝先進航電、火控系統的條件,提升其超視距作戰能力相對容易。因此如果要進行大改,主要目的是提升其飛行性能。同時,殲-8B定型至今已14年,各種設計已經老舊,繼續服役的時間有限,如果改動太過“傷筋動骨”也是得不償失。一句話,這種改進應該是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幅度的飛行性能的提升,同時這種改進應可以套用於後期生產的殲-8B系列,以期大幅度提高殲-8B系列機群的作戰能力,獲得最高的效費比。

改進措施:

1)加裝機頭渦流發生器,以改善大迎角時機頭渦流狀況。

2)換裝整體式前風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前方視界。

3)改裝先進的無附面層隔離裝置超音速進氣道DSI。DSI的優點有目共睹,但必須以高水平的計算流體力學和製造工藝為基礎。我國在這方面水平如何不得而知,個人認為這項改進是最不可能實現的,只是表達一種希望而已。4)加裝大型全動鴨翼,除了利用其近耦作用外,主要目的是大幅前移全機焦點,減小飛機靜穩定度——為了儘可能減小改裝代價,飛機重心應儘可能保持不動,因此需要加裝氣動翼面來改變靜穩定度。鴨翼帶有較大上反角,可以在差動時提供航向操縱力矩,一是和方向舵配合產生直接側力,二是在大迎角時進行輔助航向控制。為了充分發揮三翼面布局的優勢,數字式全許可權電傳飛控系統是必不可少的。所幸上述這些東西已經在殲-8ACT驗證機上進行過試飛,套用難度不會太大。

5)由於殲-8B自身局限而難以進入三角翼優勢區,因此放棄原來的三角翼設計而改用雙三角翼,著重提高其常用迎角下的性能。採用雙三角翼後,中小迎角下的升力係數增大,誘阻減小,有助於提高飛機機動性,同時大幅改善續航性能。其改進效果在殲-7E上已經得到了充分體現。

6)取消翼刀,在外翼段加裝前緣機動襟翼,以提高機翼升力係數,同時控制翼尖氣流分離。

7)取消殲-8B原來的後退式襟翼,改用簡單襟翼以便在空戰時配合前緣機動襟翼使用。

改裝代價:

整個改進沒有觸動機身主體結構,飛機重心也基本不變。因此起落架結構和布局可以不變。改裝影響最大的是中機身,主要是改裝DSI和加裝鴨翼,需要對結構進行局部加強,並使原進氣道和DSI能順利融合。至於機翼,由於設計上保證翼根結構和原機翼相同,加上主起落架結構不變,和原機翼可以直接互換。由於採用電傳飛控系統,原有的機械-液壓式操縱系統可以取消,留下的空間足以布置電傳飛控系統的指令傳輸線和伺服電機。如果一切能夠如此理想,那么事實上整個改進措施都被限制在飛機局部,改裝代價不大,現役殲-8B系列機群也可以採用,從而達到預想目的。

殲8B殲8B

資料來源: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20718/11293732.html

相關連結:J-8 J-10J-11J-7米格-2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