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聖宮

武聖宮

又名關帝廟,關廟,是拜祀關公——關羽的廟宇,位於恩施市城鄉街104號。

武聖宮武聖宮

區位簡介

武聖宮,又名關帝廟,關廟,是拜祀關公——關羽的廟宇,位於恩施市城鄉街104號,占地面積3960平方米,建築面積1057平方米,為磚石牆體歇山頂木瓦結構宮廟建築。2002年10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審核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恩施市政府籌資維修,同年12月1日恩施州建州二十周年之際,對外開放。

地理簡介

武聖宮地處城南門外一個叫葫蘆坪的台地上,借地勢更顯高大恢宏,走在城鄉街上,武聖宮儘管被街兩旁古香古色的木房遮擋,仍突現其古樸、蒼桑的山牆,在廟東側的坡地上可看到雄偉壯觀的弧形封火山牆、高低錯落的屋面。武聖宮座北朝南,東南與連珠塔隔清江相望,遠望可見清江大轉彎、五峰山主峰龍首山清江絕壁及209國道上川流不息的車輛,正前方恰是清江巴公溪高橋河三水之匯,蔚為壯觀。

景點概況

武聖宮正面莊嚴、精緻、雄偉,白粉牆面與正中石門洞形成虛實對比,石質大門寬1.6米,高2.5米,石門上方豎刻“武聖宮”三字廟額,馬頭牆縱橫錯落,脊瓦勾滴色彩灰暗,牆頂線角優美,頭角崢嶸。原有佚名《恩施武聖宮》對聯云:“夫子既聖矣,至大至剛,是集義所生者;君子尚勇乎,不憂不懼,其為人之本歟”。武聖宮平面是東西窄南北長的矩形“四合院式”布局,沿南北軸線依次為戲樓(下部為入口)、庭院、抱廈和大殿。戲樓寬8.3米、深8.3米,兩側各有耳室一間,寬2.7米,深4.3米,戲樓下原有石馬一對,今僅存石馬踩蹲的柱形盤石一對。庭院寬13.7米,深12.3米,戲樓下側地面及庭院均為石板嵌成,抱廈寬13.6米,深3.57米,抱廈與正殿連在一起,地基比庭院高1.1米,庭院兩側有石級階梯至抱廈,兩旁是木質兩層看樓,看樓深17.7米,寬3.4米,高離地面2.1米。抱廈兩側各有一個天井,天井深8.3米,寬4.1米。大殿及抱廈頂部內側檐水經牆壁內下水道至天井及排水地溝排出宮外,從天井向外轉有兩門,經“二合一”形式七級台階可到看樓,看樓與戲樓相通。戲樓分戲台和後室,後室為化妝候演之地。戲樓前有楹聯一幅,為2003年維修時所書,文曰:“視古鑑今,數尺地方可家可國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賢有愚有神仙”。站立戲台,可以想像,當年演出之時,整個建築張燈結彩,香菸繚繞,鑼鼓喧囂,大殿上高朋滿座,看樓上下及庭院戲友如雲的盛況。

歷史概況

武聖宮始建於南明永曆元年(清順治四年,即1647年),為南明將軍何騰蛟督師興建,《恩施縣誌•藝文》(清同治版)何騰蛟著《關聖廟碑記》載:“……余偕忠貞營諸勛鎮,奉命督師……乃營中副將魏懷等適於施州建廟,鳩工落成,問記,究厥所繇,以先年虜酋犯順,本營將士奮勇剿除,滅此朝食,默禱厥靈,期以爭濟,崇新廟貌,乃自遠安以迨巴巫,苦無善地,後賓士未遑,今於夜郎南郭,開元、文祀兩古剎間,山僅數武,刑勢狀麗,珠峰雪嶺,麟水、鐵溝、峙江其間,狀哉……。”何騰蛟(1592—1649年)南明大臣,字雲從,貴州黎平衛(今黎平)人,崇禎時任南陽知縣,以鎮壓農民起義累遷至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弘光元年(1645年)任湖廣總督,隆武時聯絡李自成舊部農民起義軍同御清軍。永曆元年(1647年)清軍陷湖南,他退至廣西,次年利用金聲桓、李成棟反清機會,一度收復湖南大部,後在湘譚兵敗被俘身亡。《關聖廟碑記》石碑現不存,相傳其碑石奇異。中華民國六年(1917年)九月恩施縣知縣鄭永禧所著《施州考古錄》中《關廟何督師碑石奇異》文記:“……按此碑今尚完全存在,書法雄傑蒼勁,頗可想見督師其人,施人歷多以靈異目之,《續府志》黃世崇有後記云:‘施南府城南朝陽門外關廟碑石光如鑑,能照見數里外山水人物,光緒五年予至施,施人嘖嘖以碑石之異告,詢以碑文作者則不能舉其名,一日予往視之,石異洵如人言,審其文凡二百五十字(少數二字)署尾曰:皇明永曆歲在丁亥九月彀旦欽命督師恢復江豫蜀兼督雲貴廣西軍務糧餉持賜蟒玉尚方便宜行事柱國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忠貞營爵下副總兵官魏懷周永福,參將范斯文王任趙體仁,游擊樊起林程守產尚登龍劉喜元郭文昌王復圖王國泰張存孝秦繼德馬應奇閆閔瑞同立……’何公斯文獨以石異為人愛惜倖免 倒掊擊之厄,豈公之文幸賴石以存與,初公之文如日月行天不可磨滅,天故特生茲石,以壽斯文耳,予素有金石文字之癖,施之祠廟碑記無不周覽,微石異固將往觀,而人之重斯碑者則以其石而不以其文與人亦獨何與……”。綜上,並依據《辭海》註:武廟,同文廟相對,明清時稱奉祀關羽的廟為武廟,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五“萬曆二十二年(1595年)因道士殿通元之請,進爵為帝,廟曰英列……繼而崇為武廟”的記載,結合對開元寺武聖宮大觀閣位置的考證而知,武聖宮建於南明 永曆元年9月即公元1647年9月,而有關“關廟,又稱武聖宮 大觀閣,唐時建,名開元寺,明末清初由何騰蛟重建”的說法為附會之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