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師範學院

武漢師範學院

武漢師範學院,坐落於湖北省武漢市,是武漢師範專科學校。

基本信息

簡介

學院開辦時,設兩系一科,即農事教育系、鄉村教育系和鄉村師範專修科。1932年增設民眾教育專修科,1935年又增設農事教育專修科。各系均為四年制本科,各專修科均為二年制專科。
1957年秋,湖北省委決定,將湖北師專與武漢師專兩校合併,組建新的武漢師範專科學校。當時,做出這一決定主要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為了集中力量辦好師專,培養合格的中學師資;二是為了在適當的時候將師專發展成為師範學院
1953年,中央決定繼續進行高等教育的調整工作。同年9月召開的全國高等師範教育會議指出:高等師範教育是整個普通高等教育的重點,要擴充現有的高等師範學校,有條件、有準備地建立新的高等師範學校。根據以上精神,我校適時呈請教育部批准將本校改名為湖北師範專科學校,並於1954年4月獲得批覆同意。1955年8月,為適應發展需要,師專全部遷址武昌馬房山
1958年8月8日,湖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將武漢師範專科學校改為武漢師範學院。

院系專業

新組建的武漢師範學院教職員1543人,設有中國語文、歷史、數學、物理4個系,生物、地理、化學3個專修科,並設有馬列主義、教育學、體育、外語4個公共課教研室(組),本、專科兼辦。學院組織機構為二級建制,行政機構設九科三室,即教務科、出版科、人事科、學生科、保衛科、總務科、財務科、膳食科、衛生保健科及秘書室、基建辦公室、生產辦公室,院黨委下設組織部和宣傳部。1958年成立的武漢師範學院已經基本奠定了完整的師範院校的專業基礎和建制。

發展歷程

“文革”期間,學校的各項工作受到大環境的極大影響。“文革”結束以後,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才得以恢復和發展。1978年,根據《湖北省教育事業八年規劃》(草案)和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學校制定了1978-1985年發展規劃。規劃提出的奮鬥目標是:八年中,前三年在逐步發展的同時,以整頓打好基礎為主;後五年要有較大的發展,經過努力,把學院辦成專業齊全、教育質量較高、科研成果較多、名項工作先進的師範院校。圍繞八年發展規劃的奮鬥目標,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擴大辦學規模,開展多層次辦學;加強科學研究,提高學術水平;加強黨的建設,改進領導作風,搞好班子建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學校各項工作蓬勃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

升級擴建

1984年1月,湖北省委鑒於我省省屬高校規模小、條件差、結構不合理的狀況,為統籌安排和發展我省地方高等教育事業,決定將武漢師範學院原由武漢市領導改為由省直接領導和管理。6月15日,省委、省政府下發了《關於加速發展和改革我省高等教育的決定》的檔案,同時上報教育部。8月11日,教育部批覆:同意將武漢師範學院改建為湖北大學。湖北大學新圖書館
9月26日,湖北大學成立大會隆重召開。大會是在當時的學生一食堂召開的,學生一食堂是當時的武漢師院開展大型活動的地方。黃知真省長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了重要講話,對湖北大學的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武漢師範學院成立三十多年來為全省培養大批人才和在教學科研工作中取得的顯著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希望湖北大學全體師生員工解放思想、群策群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為辦好湖北大學做出新的貢獻。徐章煌校長代表學校講話,表示熱烈擁護省委、省政府的決定,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兢兢業業、腳踏實地、銳意改革、努力工作,把湖北大學辦成以師範為主,文、理、管多學科的開放型綜合性大學,為湖北的兩個文明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最後,省長黃知真、省委副書記錢運錄共同為“湖北大學”揭牌。

辦學規模

湖北大學成立初期,設有中文、政教、歷史、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體育等10個系和教育行政管理、中文、政治三個專修科,共13個專業,本專科學生3072人,研究生34人。學校占地面積520畝。
武漢師範學院改建為湖北大學,是我校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標誌著學校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