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突變

由原始的野生型基因變異為突變型基因的過程稱為正向突變,相反的過程則稱為回復突變。實驗證明,任何性狀既有可能正向突變,也有可能發生回復突變,兩者發生的頻率基本相同。整個生物界,由於它們的遺傳物質是相同的,所以顯示在遺傳變異特性上都遵循著共同的規律,這在基因突變的水平上尤為明顯。

定義

整個生物界,由於它們的遺傳物質是相同的,所以顯示在遺傳變異特性上都遵循著共同的規律,這在基因突變的水平上尤為明顯。

由原始的野生型基因變異為突變型基因的過程稱為正向突變,相反的過程則稱為回復突變。實驗證明,任何性狀既有可能正向突變,也有可能發生回復突變,兩者發生的頻率基本相同。

基因突變的特點

基因突變一般有以下7個共同特點:
1.不對應性
即突變的性狀與引起突變的原因間無直接的對應關係。例如,細菌在有青黴素的環境下,出現了抗青黴素的突變體;在紫外線的作用下,出現了抗紫外線的突變體;在較高的培養溫度下,出現了耐高溫的突變體等。從表面上看,會認為正是由於青黴、紫外線或高溫的“誘變”,才產生了相對應的突變性狀。事實恰恰相反,這類性狀都可通過自發的或其他任何誘變因子誘發得到。這裡的青黴素、紫外線或高溫僅是起著淘汰原有非突變型(敏感型)個體的作用。
2.自發性
由於自然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和微生物內在的生理生化特點,在沒有人為誘發因素的情況下,各種遺傳性狀的改變可以自發地產生。
3.稀有性
指自發突變的頻率較低,而且穩定,一般在10-6~10-9間。
4.獨立性
突變的發生一般是獨立的,即在某一群體中,既可發生抗青黴素的突變型,也可發生抗鏈黴素或任何其他藥物的抗藥性。某一基因的突變,即不提高也不降低其他任何基因的突變率。突變不僅對某一細胞是隨機的,且對某一基因也是隨機的。
5.可誘變性
通過各種物理、化學誘變劑的作用,可提高突變率,一般可提高10~105倍。
6.穩定性
由於突變的根源是遺傳物質結構上發生了穩定的變化,所以產生的新性狀也是穩定的和可遺傳的。
7.可逆性
由原始的野生型基因變異為突變型基因的過程稱為正向突變,相反的過程則稱為回復突變。實驗證明,任何性狀既有可能正向突變,也有可能發生回復突變,兩者發生的頻率基本相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