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聲武器

次聲武器

次聲武器就是一種能發射頻率低於20赫茲的次聲波,使其與人體發生共振,致使共振的器官或部位發生位移、變形、甚至破裂,從而造成損傷以至死亡的高技術武器。次聲武器具有隱蔽性強、傳播速度快、傳播距離遠、穿透力強、不污染環境、不破壞設施等特點,是世界各國軍方爭相研製的非致命武器,並將成為未來戰爭中非常重要的新概念武器。

武器原理

次聲波可與人體器官產生共振次聲波可與人體器官產生共振

利用頻率低於20赫的次聲波與人體發生共振,使其共振器官或部位發生位移和形變而造成損傷的一種探索中的武器。次聲波與人體發生共振的頻率和強度不同,對人體的各種器官和部位損傷程度也不同。強度相同、頻率不同的次聲波可對不同器官和部位造成損傷;頻率相同的次聲波的殺傷程度視其波強度而定。次聲波對人可產生精神的和機械的損傷。其主要症狀有:全身不適、無力、頭暈目眩、噁心嘔吐、眼球震顫,嚴重的可發生神志失常、癲狂不止、腹部疼痛、內臟破裂等。國外實驗證明,10赫 135分貝的次聲波,可使小白鼠的內臟瀕臨壞死狀態;0.5赫170分貝左右的次聲波,可使狗的呼吸困難,甚至停止。次聲是不易被人察覺和聽不見的聲音,在大氣中傳播衰減很少,與大氣溝通的掩體和工事難以防禦。  

次聲波作用示意圖次聲波作用示意圖

次聲武器一般由次聲發生器、動力裝置和控制系統組成,其中次聲發生器是關鍵。次聲武器的作用距離,決定於次聲發生器的輻射聲功率、指向性圖案和聲波的傳播條件。次聲波不易集聚成束,在空曠環境中很難產生高強次聲。次聲的波長很長,要使它定向傳播,其聚集系統的尺寸將會很大(直徑達幾十米或幾百米),實際上很難實現。因此,有的國家考慮採用兩個頻率相近的可聽聲波,使其頻率差處在次聲頻率範圍內,這樣可較易實現次聲的定向輻射。另外還有利用爆炸產生高強次聲的次聲彈的構想。

種類及套用

從目前研製的情況看,次聲武器的關鍵技術主要有兩項,一項是高功率次聲發生器,另一項是次聲波的聚焦發射。關於聚焦技術國外報導很少,高功率發生器則有較多報導。
按照感官刺激分類,次聲武器可分為兩種,即神經型和器官型。神經型次聲武器的發射頻率與人腦阿爾法節律相近(約5Hz),能強烈刺激人的神經,使人暈眩頭痛、精神沮喪或神經錯亂。器官型次聲武器的發射頻率與人體內臟固有頻率相當(4~8Hz),可使人出現噁心嘔吐、胃痛、呼吸困難等症狀。
以次聲波產生的方式分類,次聲武器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1)氣爆式次聲武器 

氣爆式次聲武器工作原理氣爆式次聲武器工作原理

是將壓縮空氣、高壓蒸汽或高壓燃氣有控制地以脈衝式突然放出,利用高速排出的氣體激發周圍媒質的低頻振動,形成所需的次聲波。這種次聲裝置因體積小、頻率低、易控制,近年發展較快。但其次聲波強度較低,近距離使用才有效。

(2)爆彈式次聲武器

是利用爆炸產生強次聲波,也可稱為次聲彈。爆炸所釋放的能量約有50%形成衝擊波,衝擊波衰減後又產生次聲波。目前的新型次聲彈是將已有的燃料空氣彈加以改進,使原來只能形成一個雲霧團變成可以形成若干雲霧團,並能連續多次引爆。只要控制好雲霧團的數量和起爆時間間隔,就能獲得所需頻率的次聲波。

(3)管式次聲武器

其構造和工作原理很像樂器中的笛子,當管子中空氣柱的振動與管子本身固有頻率相同時,就可產生較強的次聲波。在管子一端裝上一個活塞,用電動機驅動或用氣流激勵,當振動頻率的1/4波長與管子長度相等時,可獲得最強的次聲波。但要產生次聲波,管子必須足夠長。

(4)揚聲器式次聲武器

其工作原理與揚聲器相似。採用特殊的振動膜片,膜片振動可產生一定頻率的次聲波。但要產生一定強度的次聲波,除要求較高的振幅外,還必須使振動膜面積足夠大,其周長大致要與次聲波波長相當。

(5)頻率差拍式次聲武器

是採用兩個不同頻率的聲波發生器同時工作,利用它們頻率的相差來獲得需要的低頻次聲波。其中有一種方法是利用壓電晶體產生兩束頻率稍有差異的超音波,兩者作用產生高頻和低頻聲波,高頻聲波是兩者頻率之和,低頻聲波是兩者頻率之差,高頻聲波在空氣中很快衰減,低頻聲波(次聲波)則直達目標。這種方式能量轉換率高,並可製成小型武器。

武器特點

次聲武器具有隱蔽性強,傳播速度快、傳播距離遠,穿透力強,不污染環境和破壞設施等特點,軍事科學家已把它列為未來戰爭中新概念武器的重要成員。它將成為新世紀戰場上的新寵利器。

武器缺點

次聲波武器研製難點在於定向聚焦次聲波武器研製難點在於定向聚焦

次聲武器雖是強大、厲害的武器,但卻存在著固有的缺陷。首先,次聲波不易聚焦成束,實現定向聚焦發射相當困難,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敵我不分,容易誤傷,且在空曠的環境中難於產生高強次聲波;其次,次聲波很長,因而定向困難;再次,它的聚焦尺寸太大,一般很難實現。不管怎么說,次聲武器的問世,世間又多了一種殺戮的方式。由於次聲武器對環境、自然生物及非戰鬥人員所產生的巨大的破壞作用,該武器是否應當投入實戰值得商榷。

非致命武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