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大學城

榆次大學城

榆次大學城是山西省建設的山西省高校新校區,位於太原市與晉中市榆次區交界處,距太原市中心25公里,緊鄰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大學城一期規劃占地9900畝,總建築面積360萬平方米,總投資90至100億元,入駐院校包括太原理工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太原師範學院、晉中學院、山西傳媒學院、山西中醫學院、山西能源學院、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山西職工醫學院等10所院校。園區建成後,容納師生總量將達到15萬人左右,將成為山西省內最大的高校聚集區。山西大學城於201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基本信息

大學城規模

榆次大學城榆次大學城

基礎情況隨著山西省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為解決辦學用地嚴重不足、校區相對分散、管理成本較大的普遍問題。山西省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決定建設山西省高校教育園區。最終這一建設項目花落晉中市,為2011年山西省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山西省高校教育園區位於晉中市北部新城北側,一期規劃占地9900畝,總建築面積360萬平方米,總投資90至100億元。擬入住的10所高校有太原理工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太原師範學院、晉中學院、山西傳媒學院、山西中醫學院、山西煤炭學院、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山西職工醫學院。園區建成後,容納師生總量將達到15萬人左右。高校教育園區建設項目已於2011年3月正式開工建設,兩年後投入使用。

大學城容量

山西高校新校區緊密連線晉中北部新城,規劃範圍涉及10所高校,包括太原理工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太原師範學院、晉中學院、山西傳媒學院[5]、山西煤炭學院、山西中醫學院、山西職工醫學院、山西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其中山西傳媒學院、山西煤炭學院為我省新組建的高校,其他8所高校將從原校址搬遷至高校新區
山西高校新校區規劃範圍內用地面積近萬畝。其中,高校用地面積為470萬平方米,占總規劃用地的71.37%,占建設用地面積的76.23%。這當中,太原理工大學占地面積最大,達136.33萬平方米,約2045畝,相當於兩個迎澤公園。占地最小的山西職工醫學院,約16.67萬平方米,約250畝。
規劃範圍內師生總數約為11.51萬人,其中學生人數規模11.39萬人,教師人數約1.14萬人(10%的教師約0.11萬人留宿校區)。新校區內規劃的就業人口約1.33萬人,主要包括校區教師、科研人員、職工及管理服務人員。

大學城交通

四通八達,滿足師生出行要求。占地近萬畝的省高校新校區,西距太榆路1.6公里,北距太舊高速公路2公里。
按照太原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太原5號線會延伸至高校新校區,並在緯四街設定兩個軌道站。整個新校區內設立至少15處公交站點,滿足師生的公交出行需求。
高校新校區設有“三橫五縱”八條道路,校區內還將建設20米寬的內部道路。這當中,緯四街為新校區南部東西走向主幹道,緯六街為北邊東西走向主幹道,並穿過太原理工大學。學院街是一條通達新校區內部的東西街。經二路、經四路、新建路為南北縱向路。
除了公交停靠站、軌道交通站點,高校新校區還將設立多個汽車腳踏車停車場,方便各類交通工具的使用、停靠、存放。

大學城建設

建設風格

榆次大學城榆次大學城

一、建設地址:項目建設地址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北部地區,規劃範圍:南至現狀緯四街、北至規劃緯六路、西至規劃經一路、東至聶店西側邊界中都北路。
二、建設內容及規模:山西省高校新校區建設項目,主要功能包括:教學實驗、行政辦公、體育運動、圖書閱覽、學生生活及其他附屬功能等,總建築面積370.6萬平方米。其中:太原理工大學建築面積82.1萬平方米、山西醫科大學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太原師範學院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晉中學院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山西傳媒藝術學院(籌)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山西中醫學院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山西職工醫學院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建築面積27.5萬平方米、山西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山西煤炭學院(籌)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傳媒學院、晉中學院總建築面積中不包括教師宿舍,所需面積另行核准。
三、總投資及資金來源:項目總投資131.22億元(不含建設期利息)。其中:太原理工大學投資30.15億元、山西醫科大學投資15億元、太原師範學院投資14.8億元、晉中學院投資15.5億元、山西傳媒藝術學院(籌)投資10億元、山西中醫學院投資10.5億元、山西職工醫學院投資5.4億元、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投資12.77億元、山西建築職業技術學院投資9.3億元、山西煤炭學院(籌)投資7.8億元。資金來源為:申請國家開發銀行貸款95億元,省財政提高高校教育經費標準增加部分出資16億元,地方政府債券資金10億元,其餘資金由高校自籌解決。
四、項目建設工期為3年。
五、項目建設全過程要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契約管理制等法律法規,認真組織、合理施工、採用新材料、新產品,確保節能措施的同步實施。
六、山西省高校新校區建設項目必須嚴格執行我委核准的招標方案。山西高校新校區的規劃尊重了原有地形特徵,在保護原有生態安全的基礎上,形成本區景觀標誌。新校區景觀形象特徵可歸納為:儒雅大學,秀美河灣,拙樸晉韻,時代風景。
儒雅大學——有一定辦學經驗的太原理工大學、山西醫科大學等大學的建設安排在城市與校際共享界面上,形成核心景觀帶的重要界面,打造新校區集聚的重要風景線。
秀美河灣——園區景觀規劃將尊重原有自然地形,沿澗河、黑河形成100米生態與景觀廊道,構成串聯10所高校的谷地景觀核心。同時,現有的林陰大道將作為分隔各校城市主幹道,構成綠色網路。
拙樸晉韻——新校區內建築布局將傳承晉式建築古樸、凝重的特色。校區建築風格在體現現代文化教育特色基礎上,融入地域建築特徵,體現山西樸素渾厚的民風。
時代風景——新校區在建築與景觀上,體現開放共融、崇尚知識、追求進步的自由精神,建設功能、類型、形象上體現文化建築與景觀的藝術表現力。

建設模式

榆次大學城榆次大學城

企業開發模式
企業出資辦學,實行“校企共建,學校為主,各校合作”的運行機制。大學城建立管委會,由投資方、校方、經營方組成,履行管理、協調、監督、服務的功能。大學城從資金投入、基本建設到經營管理、後勤服務都採用市場化的運行機制。如廊坊東方大學城上海松江大學城
異地建設分校模式
地方政府通過實施或無償劃撥土地,大幅度降低土地費用、減免城市基礎建設配套費等一系列特殊優惠政策,吸引高等學校前來建設新校區,這樣不僅改善了高等院校的辦學條件,而且高校科技產業化和後勤社會化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例如,珠海市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引進了中山大學暨南大學等一批全國著名高校在珠海建立分校的,從而加速了珠海市城市文化科學品味和經濟建設的快速提升。
新校區建設模式
許多高等院校、特別是位於大城市的高等院校,其校區位於城市的鬧市區,校區內用地極度緊張,一些大學通過將地處城市中心區域地價較高的舊校區置換,在城市近郊購買價格較低的土地,再通過校內挖潛和銀行貸款等方式自籌資金建設新校區。一所學校建設成功後,其他學校也紛紛效仿,並在其附近征地建設。隨著建設規模的擴大,地方政府也逐步介入其中,出面牽頭成立園區管理委員會,以協調各方面的關係,強化園區的整體功能,促成大學城的形成。
原有區域功能提升模式
地方政府依託當地高等教育和科研比較大的優勢,以科教興市為目標,通過城市基礎建設和用地調整,並輔以各種扶持政策,在高等院校及其周邊城區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大學城建設的一種模式。上海的楊浦大學城就是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深圳模式
深圳市從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和開發高科技項目的目的出發,創辦了以研究生院為主的大學城。高等院校調派部分高水平教師來深圳工作,設定符合深圳產業發展方向的強項專業,在研究生院內建立2—3個國家級實驗室,並為深圳提供成熟的、擁有智慧財產權的高科技項目;深圳市政府為研究生院提供了多方面的優惠政策,如為來深圳工作的教師提供津貼,為來深圳學習的研究生提供補助,為在深圳建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提供經費支持等。

建設背景

隨著山西省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辦學用地嚴重不足、校區相對分散、管理成本較大成為制約山西省高校可持續發展的普遍問題。為解決這一制約教育發展的根本問題,省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決定建設山西省高校教育園區,即山西大學城。
2010年,政府做出興建山西大學城的決定,於是,山西地產將掀起一輪新的“圈地運動”。“教育地產”作為一個全新的地產開發理念,無疑要引發一次山西地產行業的震動。
當教育地產在中國南部炒得如火如荼之時,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做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快教育改革與發展,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決定,使中國教育產業進入了全面振興的新時期。為了回響中央關於“要將教育納入戰略發展重點和現代化建設的整體布局之中,切實作為先導性、全局性、基礎性的知識產業和關鍵的基礎設施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這一號召,全國各地開始興建大學城。如上海松江大學城、南京仙林“大學城”、廣州大學城、東方大學城、蘭州大學城、上海東方大學城、瀋陽大學城、湖南嶽麓山大學城等。

政策檔案

為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質量和創新能力,提升高等人才的培養實力,解決建築老化與建立現代大學、發展空間不足與培養現代化人才、基礎設施落後與打造教育強省等矛盾,使高等教育更好的服務於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為全省轉型跨越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省政府決定,在晉中市建設高校新校區,太原理工大學、山西醫科大學、晉中學院等10所高校入駐。

入駐高校

太原理工大學

榆次大學城榆次大學城

占地2045畝,前身是創立於1902年的國立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是我國最早成立的三所國立大學之一。百餘年來,太原理工大學秉承“敢為人先、敢於創新、勇於競爭”的優良傳統,努力構建多層次、多規格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已建成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學府,是我省惟一一所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也是國家中部地區重點建設的五所高校之一。
山西醫科大學
占地1139畝,前身是山西醫學傳習所,創建於1919年,現已發展成為以醫學為主,醫、理、管、法、文多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的醫科大學。學校現有12個二級學院、1所獨立學院、8個直屬系部、16所附屬醫院、100所其他教學基地;設有本科專業15個,普通高等教育學生12142人,成人高等教育學生6649人。無論是辦學規模、辦學質量、辦學效益,還是師資隊伍、教學科研能力、管理水平在全國同類院校中均具有一定優勢。
太原師範學院
占地1593畝,是1999年3月由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太原師範專科學校、省教育學院合併組建而成的全日制高等師範院校。近年來,秉承“崇德、博學、團結、創新”的理念,最佳化配置教育資源,大力改善辦學條件,不斷增強師資力量,切實加強學科建設,發展師範和非師範本科專業30個、專科專業5個,現有12000餘名學生,2009年學校順利成為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
晉中學院
占地1190畝,2004年5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在原晉中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的基礎上建立的一所省屬全日制多科性本科院校。設有文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等學院18個,本科專業26個、專科專業16個,涵蓋文、理、工、經、管、教等6大學科門類。現有學生2.4萬餘人,在職教職工1002人。現已發展為一所立足晉中、服務山西、面向全國的,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齊備、辦學形式多樣、教學質量優良的多學科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
山西傳媒藝術學院
占地813畝,原為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幹部學院,是全國較早獨立設定的廣播影視類院校,是我國培養廣播影視人才的重要基地。2010年7月,省政府批准籌建山西傳媒藝術學院。多年來,學院以“努力提升辦學層次,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全日制廣播影視類高等學院”為發展目標,加強教學科研創作,穩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各項工作取得長足發展。
山西煤炭學院(籌)
占地620畝,將在現有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的基礎上籌建。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創辦於1984年,歷經27年奮鬥,辦學條件顯著改善,辦學規模快速發展,專業設定漸趨合理,辦學水平穩步提升,為煤炭行業內外輸送了大批高級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
山西中醫學院
占地912畝,一所年輕的高等中醫藥院校,學校於1982年由國務院批准籌建。1986年學校接收原山西醫學院中醫大學班,1989年6月正式掛牌成立,同年開始接受本科生。1999年6月,學校通過了國家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02年開始招收留學生。2004年,學校接收了原太原鐵路中心醫院和太原鐵路結核病醫院,並改建為山西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醫院。2007年4月,學校以“良好”的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08年2月,學校獲得了碩士單位授予權,200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現已成為我省中醫藥教育、科研、醫療中心。包括臨床醫學、護理學、中醫學等九個專業。建校以來,始終恪守“求真”校訓,秉承“職責、規範、嚴謹、效率”教風和“誠信、精進”學風,堅持“艱且益堅、持重篤行”校風,走出了一條超越常規的辦學之路。
山西職工醫學院
占地250畝,是由國家舉辦的集成人教育、普通教育、自學考試、函授教育於一體的、獨立設定的高等醫學院校。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辦學積澱,辦學條件、辦學規模、教學設施、師資力量、學術水平等都有了穩定發展和很大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教風、學風和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山西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占地505畝,前身是成立於1952年的國家級重點中專山西省建築工程學校,是我省辦學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高職學院之一。學院設有7個系、29個專業,現有師生共一萬多人。50多年來,為社會培養輸送了3萬多名建築類高中級專門人才,擔負了省、市、縣級建設主管部門和大中型建築施工、設計、規劃、科研等工作,為山西建設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占地501畝,我省惟一一所教育部備案的交通類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前身為創辦於1958年的省交通學校。多年來,學院堅持“服務交通事業建設,融入山西經濟發展,挖掘人才需求趨勢,鎖定市場設定專業,瞄準崗位培養人才,強化技能突出特色,堅持質量立校觀念,實現協調持續發展”的辦學理念,培養實踐技能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技術套用型人才,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經營發展

經營模式

占地幾千畝的大學城,事實上已經成為一個主題城鎮,或者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功能區。教育的發展仍將更多依賴於房地產和其它產業的協作配合和良性互動。企業要進入這一領域,就必須站在投資未來、振興教育的高度,以全新的經營理念,正確處理和平衡好政府、工商企業、教育機構和社會公眾的利益關係,吸納整合教育資源和相關產業資源,努力實現各個利益主體的合力倍增效應,才能獲取更大的社會效益經濟利益,才能得到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正確思考和處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經營理念

榆次大學城榆次大學城

首先,要有“泛教育”和“泛地產”的經營理念,即“跳出地產做地產”,“跳出教育做教育”。要延伸和利用教育和相關產業的多種功能,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整合和配置包括教育在內的各種資源,不斷追逐地產和教育等相關產業的利潤區,使相關產業與教育之間相互反哺和不斷複合,實現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其次,要管理和運營好大學城,與政府一道設立管理委員會是必須的,此外,要設計好自己的管理模式、產品體系和商業模式,大學城有著較為複雜的價值鏈,所服務的顧客也與傳統的房地產企業有很大的不同,到底以什麼樣的方式組合業務,如何提供高效的中央服務,如何通過關聯管理和資本運營,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轉移、整合、創造和共享,如何進行品牌的宣傳推廣,怎樣體現其核心價值,對於任何大學城來說,都將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其次,要有“經營城市”的理念,企業經營城市即“企業化城市發展”與“企業家化的城市治理”。進入這一領域,從總體上要以經濟、社會、環境效益最大化為目標,要善於與當地政府密切配合,要敢於做企業經營城市的探路者,在服從政府城市總體規劃的前提下,綜合地運用城市土地資本、地域空間和其他經濟要素,用市場槓桿最大限度地調動不同投資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盤活各種資源,不斷探索全新的管理方法,豐富市場化、企業化、品牌化、資本化、國際化的運作手段,最大限度地把城市資產變成能夠吸引相關購買的商品和產業。在有效地滿足政府、個人、社會的多種需求的同時,從整體上實現資源配置在容量、結構和秩序上的最大化和最最佳化,促進教育城鎮健康、持續和快速發展。

融資規劃

高校教育園區建設堅持政府統籌、高校自主、社會參與的原則,各入住高校在新校區統一規劃的基礎上,自行設計,自行建設本校園內的各項教學、科研、生活等設施。建設所需資金則通過老校區土地置換、銀行貸款、政府支持、部門支持、引入社會資金、減免相關費用等渠道解決。園區規劃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規劃設計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既要保證高校辦學的可持續發展,又要防止土地等資源的浪費,儘可能做到相關資源的共享,同時要做到現代氣息、文化傳統、地域特色和整體效果的有機統一。

發展方向

企業主導型
另一種模式是企業主導型。當一些專家學者還在為教育能否產業化、市場化而吵鬧不息的時候,這些企業以其卓識遠見和民族振興的使命感,抓住教育產業顯露出的巨大商機,另闢蹊徑投資建設大學城。這些大學城以企業投資政府支持、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模式形成了高校“扎堆”。從發展趨勢上看,大學城的意義顯然不在其規模的大小,關鍵是其定位,在於其運作方式和管理方式。由於在地產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配套等諸多第三產業領域內都有商機,所以參與投資建設的企業都能找到自己的產品類型和盈利點而分得一杯羹。這裡之所以把大學城看作是教育地產的一種發展和延伸,是因為大學城的投資建設還是以房地產開發經營為主,眾多投資者還是房地產公司,他們是“虛”做教育“實”做地產,只不過提供的服務產品更加多樣化和專業化,與其它產業之間的複合性和關聯性更強一些而已。
政府主導型
大學城概括起來不外乎二種,一是政府主導型。教育作為一項高級生產要素被愈來愈多的政府所重視。政府要增強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動力,而高校擴招後校舍不足,國家又停止了審批開發區項目,在三方面的因素互動作用下,各地政府對現有的大專院校“騰籠換鳥”,進行異地搬遷改造,以行政干預的方式形成“高校集群”。這一模式大都是由政府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高校投資教學設施建設,在生活服務設施建設方面實行市場運作,由業主自行開發。在與辦學主體之間的關係上,大都採用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學校自主的方式。從運行的情況看,這些大學城存在的缺陷主要有:一是受當地政府財力不足的制約較大;二是由於政府組織對外界市場需求和產業商機的反應遲緩,無法體察和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三是在理念和機制上沒有取得重大突破,僅處於教育相關服務延伸模式的初級階段。

發展模式

山西大學城的興建是以兩種模式並存的方式進行,一期規劃面積是9900畝地,建成後將有15萬師生入住。這樣一個龐大的規模和龐大的消費群體,足以刺激山西大大小小的房地產開發商敏感的神經,很多開發商從2010年省政府做出興建大學城的決定那刻起,就開始千方百計的“圈地”,但發現除了捷足先登的一批人外,現很多地皮都在政府研究待定之中。而這些待定的地皮,也無疑是將來眾多有實力的開發商有的放矢。這批先行者是台灣中農集團、江蘇天發投資、台灣中華農業交流協會,他們強強聯合構建出了萬畝“華北綠谷”,以及實力巨獻“華北綠谷”配套高端人才公寓——春城國際。這些已經成功圈地的地產商,也正是看準這一龐大的消費群體,和大學城沒有建教師公寓的市場空白,下大力氣做足這方面的文章。

重要影響

客觀影響

榆次大學城榆次大學城

山西大學城對教育產業影響
大學城推動山西教育地產快速發展。相較於國內其他省市的大學教育,山西省的教育還略顯薄弱,令人稱道的大學名校也是寥寥無幾。山西大學城的興建,將聯合太原理工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太原師範學院、晉中學院等10所高校,屆時容納師生總量將達到15萬人左右。
大學城的建設,不僅對提升太原城市教育品牌起強勢支撐,而且對山西名校走向全國打下了基礎。同時,省內各家培訓機構的定點歸宿,也讓太原的教育事業更便於管理,更便於服務。
山西大學城對周邊經濟發展的影響
山西大學城項目的建設,對於周邊的房地產項目來說更是個“利好”訊息。毗鄰大學城的春城國際,華北綠谷等項目開發商,以敏銳的嗅覺,嗅到山西這次房地產革命散發在外的甜蜜香味,成為大學城周邊地產開發的第一撥淘金者
依據有力的“大學城效應”,山西大學城的建設必將為太原經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為市政“南移”的步伐開疆破土。它的效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山西大學城的興建,必然會帶動南城的交通,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和大型公交總站必將落定大學城周邊。
二、大學城的建設,將會促進周邊生活基礎設施的快速建設完成。大型購物商城、超市,商業街,中高檔娛樂消費場所,移動、電信、銀行、醫院、數碼店等設施必當一應俱全,且向一流化,高檔次方向邁進。
三、大學城的興建,催化當地各個行業的高速發展。各大房地產開發商的入駐,將會使周邊“寸土寸金”的土地,演繹出高檔的小區名盤。小區風景園的規劃,將會給這片生機活力的土地增添色彩。
四、山西大學城的興建,周邊的教育設施從學前班,到國中,到高中,都會是最完備,最有實力的師資力量。並且大學城還會打造出集教學,探索,研究為一體的太原第一文化產業區。
五、隨著大學城文化的影響,現代氣息、文化傳統、地域特色和整合效果的有機統一,將是太原南城,乃是聞名全國的特色新城文化

客觀效益

就像廣州大學城的興建一樣,山西大學城每年的拉動消費也是不容小覷,它不僅會帶來山西文化產業的發展,也將會成為太原乃至山西經濟一個新的增長點。
對大學城帶來的客觀回報效益,業內人士都表示樂觀。有關人士認為,山西大學城周邊雖然還處在聚集人氣的階段,而且大概需要2年到3年來完成這個階段。但大學城周邊生活區以大學城20萬師生為依託,在這樣一個具備高文化、高素質的居民生活區興建一個全新模式的產業,不存在客少冷場的後顧之憂。
山西大學城15萬人的集體集中消費,將會使周邊的經濟發生質的飛躍。假使每人每月平均校外消費500元,15萬人一年的消費額將會達到9億元。這樣一個超大型的消費集團,將會主導該區域的價值投資。

產業影響

榆次大學城榆次大學城

松江大學城引發經濟效應
上海總共有8座積聚高級知識人才、現代化教育設施的大學城。其中,影響力最大的當屬上海松江大學城。松江大學城占地4600畝,總投資20多億元,有5所高校加盟。
松江大學城興建初期,便受到當地各大企業的關注與追捧。江樓集團、五豐集團分別簽訂了上海外國語大學和立信會計高等專科學校的餐飲協定。
大學城剛剛落腳,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便在大學城對面占地400畝,興建國內一流的綜合性醫院;上海菸草集團與松江供銷社聯手,在大學城南隅興建占地60畝的銷品茂。期間,松江新城房地產驟然升溫,大地價格飆升。緊隨其後的又有9家國內外房地產商前來洽談。
隨後,香港恆誠集團投資4000多萬美元,在新城建巴黎春天花園別墅區。
大學城北側新規劃的3000畝房產區方案尚未出台,便被國內外20家房地產開發商盯上。
台灣廣達電腦集團董事長在踏勘大學城和出口加工區後,拍板在松江投資10億美元,興建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
名列世界500強的日本東陶機械株式會社原先在工業區租用廠房試探,一聞大學城啟動,先後兩次批租土地擴大生產基地
廣州大學城,城市經濟成長新起點
廣州大學城位於廣州市番禺區新造鎮小谷圍島及其南岸地區,規劃範圍約43.3平方公里,總投資規模達到200億-300億元。
廣州大學城作為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領先水平的科學研究基地和廣州的文化勝地,廣州大學城可以極大地推動廣州市經濟、科技和文化大進展。2007年大學城建成後總規劃人口達到35萬人,相當於一座中小城市。
廣州大學城興建之前小谷圍島基本上是農田和荒地,廣州大學城建成後,小谷圍島寸土寸金,每畝出讓市值達到五百萬元。
大學城的建設拉動了周邊設施的消費需求,有關專家分析,每年拉動消費可達80億元。此時,小谷圍島不僅是一座大學城,還是廣州乃至廣東經濟一個新的增長點。
位於廣州大學城對面的江南新苑住宅小區,每平米售價達到1.5萬元。
大學城的興建,使大學城周邊形成了三個成熟的商業區域:商業北區、商業南區和廣州大學商業中心。其中廣州大學商業中心有美食中心、名城店、數碼產品的數碼港和休閒中心,活動娛樂中心和星級酒店。
重慶大學城,引領西域
重慶大學城於2003年4月4日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設,占地20平方公里。
重慶大學城建設項目確定後,沙坪壩區人民政府和重慶市地產集團簽訂協定,投資60億元,用於大學城基礎設施建設。重慶大學城作為西部新城商業的核心引擎,隨著西部新城的發展和崛起,大學城將形成消費的炙熱勢頭,成為西部新城的商業中心,並且將有望成為重慶這座城市當仁不讓的商業軸心坐標。重慶大學城建成後,富力城在大學城周邊規劃260萬平方的商圈。商務公寓、星級酒店、甲級寫字樓等各類型商業一應俱全,引領大學城核心商業區、商務區時代。
卓越熙街以數條街道匯集而成的開放式步行街,形成獨立商業生態鏈。
大學城促進西部新城發展迅速,繼富力城、卓越熙街之後,各大開發企業也已經開始規劃大學城片區的商業配套。
東方大學城,形成多元化商業形態
東方大學城由北京外企集團投資建設,占地2300畝,建築面積57萬平方米,國內7所著名高校入駐。
東方大學城業態種類眾多,周邊設施一應俱全。
餐飲有高檔豪華的酒樓酒店,有肯德基、麥當勞、吉野家等西式快餐;有囊括東西南北各地餐飲特徵的東方小吃
商業百貨有華聯超市、大方百貨及眾多便利店。
娛樂場所有高檔酒吧、交友俱樂部等。
圍繞學生消費的商業形式還有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各大商業銀行,知名品牌店,數碼商城,專賣店等設施。
東方大學城將發展成為以時尚、特色、創意商業為主題,集購物、餐飲、休閒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一站式綜合性區域商業體驗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