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元王

楚元王

楚元王(?~前179年),即劉交,漢高祖弟,字游。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封劉交為楚元王。楚元王就職王國後,用申公為中大夫。

人物簡介

楚元王劉交(?--公元前179年),漢朝太上皇帝劉太公(劉煓)第四子漢高祖劉邦生母太上皇后李氏(劉太公庶妻)。
公元前201年,被哥哥漢高祖劉邦封為楚王,死後諡號為“”,故史稱元王”。

生平事跡

楚元王劉交就任國王後,任用他的同學申公穆生、白生為中大夫呂后(呂雉)時,浮丘伯在長安,楚元王派其子劉郢客申公向浮丘伯學習《詩經》畢業。他的同學申公為《詩經》作傳,即解釋《詩經》,號稱《魯詩》,楚元王劉交也為《詩經》作傳,稱為《元王詩》,後來此書亡佚。
楚元王劉交共在位23年,他的太子劉辟非早卒,楚元王去逝後,漢文帝令其上邳侯劉郢客繼位,是為楚夷王。楚夷王在位4年,死,其子劉戊繼位。漢景帝時,封楚元王的其他兒子為侯:劉禮為平陸侯,劉富為休侯,劉歲為沈猶侯,劉執為宛朐侯,劉調為棘樂侯。漢景帝三年,劉戊與吳王劉濞造反,失敗後楚王劉戊自殺。漢景帝把時任宗的平陸侯劉禮封為楚王,是為楚文王。楚文王劉禮在位三年,死後其子劉道繼位,是為楚安王;楚安王在位22年,死後其子楚襄王劉注繼位;楚襄王在位12年,死後其子楚節王劉純繼位;楚節王在位16年,死後其子劉延壽繼位。劉延壽在位32年,因參加廣陵王劉胥的叛亂,事敗後自殺。楚國被改為東海郡

子孫後代

楚元王后代中,最有名的要數劉向劉歆父子。楚元王劉交生休侯劉富七國之亂時,因楚王參與叛亂,休侯劉富與其兄弟全部被免去侯爵七國之亂被平定後,劉富被被改封為紅侯,傳至曾孫時,因曾孫無後,國除。劉富劉辟強,劉辟強生劉德劉德漢昭帝時任宗正(管理皇室子弟的官職,一般由皇帝家族中的人員充任),參與了立漢宣帝,是漢宣帝的麒麟閣11功臣之一。劉德有兩個兒子:長子劉安民、次子劉向
劉向(約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因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因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遂名“劉向”,官至中壘校尉。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目錄學之祖。治《春秋彀梁傳》。據《漢書·藝文志》載,劉向有辭賦33篇,今僅存《九嘆》一篇。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楚辭》是劉向在前人基礎上輯錄的一部“楚辭”體的詩歌總集,收入戰國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賈誼、淮南小山莊忌東方朔王褒、劉向諸人的仿騷作品。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劉向的散文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他的兒子中以次子劉歆最為有名。
劉歆(約公元前46年—公元23年),字子駿,漢哀帝時為應讖緯而改名,遂名“劉秀”,字穎叔。劉向西漢皇族,沛(今江蘇沛縣)人。西漢著名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科學家,西漢古文經學的真正開創者。是中國儒學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也是頗有爭議的人物之一。劉歆少年時通習今文《》、《》,後又治今文《》和《穀梁春秋》等。以能通經學、善屬文為漢成帝召見,待詔宦者署,為黃門郎漢成帝河平三年(前26),受詔與其父劉向領校“中秘書”(內秘府藏書),協助校理圖書。劉向死後,繼承父業。哀帝時,劉歆負責總校群書,在劉向撰的《別錄》基礎上,修訂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七略》。
漢哀帝時,劉歆得罪了當權大臣,又為今文博士們所訕謗,雖然有漢哀帝的庇護,但是仍然被迫離京去當地方官,數年後以病免官,居家不出。漢平帝即位,王莽操縱朝政,重新起用劉歆王莽自比周公,號“安漢公”,追封周公和孔子的後代,追謚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在這些活動的背後,包藏著王莽代漢的禍心;而劉歆成了王莽政治陰謀的追隨者。《漢書·儒林傳》載:“平帝時,又立《左氏春秋》、《毛詩》、《逸禮》、《古文尚書》,所以網羅遺失,兼而存之,是在其中矣。”但這時倡導古文經學,已經喪失了學術意義,成為王莽政治陰謀活動的一個部分。王莽代漢建立新朝之後,劉歆成為國師,號“嘉新公”。王莽改制時,始稱《周官》為《周禮》,根據《周禮》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專念稽古之事”,如班固所揭露的:“莽誦六藝以文奸言”。同樣,劉歆以古文經學服務於王莽的改制活動,建置《周官經》博士,也就無學術價值可言。當時,左將軍公孫祿對王莽說:“國師嘉信公顛倒五經,毀師法,令學士疑惑。”(《漢書·王莽傳下》)
劉歆陷入政治旋渦後,又想極力掙脫。後來王莽殺掉了他的三個兒子,雖然沒有殺他,但是劉歆仍然感到不安,而且他對王莽代漢之事始終耿耿於懷,於是與、董忠謀誅王莽,迎接綠林軍。結果事泄,劉歆自殺。劉歆的著作大多已亡散,其《移讓太常博士書》今保存在《漢書·劉歆傳》中,其《七略》今基本保存在《漢書·藝文志》中,其《三統曆譜》在《漢書·律曆志》中也尚存梗概。此外如《爾雅注》、《鐘律書》等均佚。明代人曾輯有《劉子駿集》。

家族世系

楚元王世系如下:楚元王這支劉氏後來號稱“彭城劉氏”,雖然其他劉氏也號稱是彭城劉氏,但是彭城劉氏以楚元王這支為正宗。
劉太公(劉煓)生四子:長子劉伯、次子劉仲(又名劉喜)、第三子劉邦、第四子劉交。[前三子為昭靈皇后(太皇太后)王含始所生;第四子劉交太上皇后李氏所生]
1.劉伯劉信
2.劉仲劉濞(吳王)
3.劉邦(漢高祖)
4.(1)劉交(元王)→劉辟非(楚元王劉交長子,早卒)
(2)劉交(元王)→劉郢客(楚夷王楚元王劉交次子)→楚王劉戊→劉某(失名)→解憂公主
(3)劉交(元王)→劉禮(楚文王楚元王劉交第三子)→楚安王劉道→楚襄王劉注→楚節王劉純楚王劉延壽[因參加廣陵王劉胥的叛亂,事敗後自殺,楚國遂被改為東海郡]
(4)劉交(元王)→劉富(紅侯,楚元王劉交第四子)→劉辟強劉德(陽城侯)→劉安民[劉德長子]→劉慶忌→劉岑劉平劉景→劉洽→劉弘劉悝→劉某→劉亮→劉膺→劉熙→劉旭孫→劉混→劉靖劉翹劉裕[(南朝時期劉宋)宋武帝]
(5)劉交(元王)→劉富(紅侯,楚元王劉交第四子)→劉辟強劉德(陽城侯)→劉向[劉德次子,本名劉更生]→劉歆(劉向少子,後來改名為劉秀),劉歆有三子,都被新朝建興帝王莽所殺,其姓名失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