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夫

古代的一種官名。

古代官職

官名。

官職延革

秦光祿勛屬官有中大夫,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名光祿大夫,掌論議。東漢於光祿大夫外,另置太中大夫、中散大夫,秩依次遞減。《宋書·百官志》敘此,“太中大夫”作“中大夫”,應系誤書。北周依《周禮》設六官,有中大夫,秩正五命,位似秦漢後的九卿尚書等官。北齊始再有在大夫,與上大夫同為王國官。唐置為文散官第九階,從四品下,宋為從四品,元豐改制後,以換秘書監,後定為第十二階,金從四品上,元為從三品升授之階。明為從三品。民國三年(1914)袁世凱定文官分九秩,中大夫為第五秩,簡任,五年七月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