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灣漢墓騎兵俑

楊家灣漢墓騎兵俑

楊家灣漢墓騎兵俑獨立地組成了陣容宏大的騎兵群,說明當時騎兵已經完全取代車兵,開始成為主要的作戰力量。在軍事史上,這個轉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漢朝曾經依靠騎兵取得了對匈奴作戰的輝煌勝利。這些彩繪陶俑是中國最早發現的大規模兵馬俑群,陶俑組成整齊雄壯的陣容,繼承秦俑陶塑的氣勢,顯示西漢軍隊陣列的威嚴。如此壯觀的兵馬俑軍陣,正是墓主人生前叱吒風雲、平定內憂外患的雄壯軍容的寫照。

概要

漢代大型陶俑,1965年,在陝西鹹陽楊家灣漢墓的十一個陪葬坑中出土。內有彩繪騎兵俑五百八十三件,步兵俑、人俑等一千九百多件,鎏金車馬飾一千多件。陶俑作五列四行排列,前三列六坑為騎兵俑,後二列四坑為步兵俑、人俑、文官武土和舞樂雜役等。陶俑形體比秦皇陵兵馬俑小。而步、騎按兵種列隊布陣,兵俑披甲挾弓執武器,馬俑昂首翹尾。秦俑以車兵為主,而這批漢俑以騎兵為骨幹,說明西漢時期騎兵已取代車兵,在戰場已成為重要的兵種。陶俑造型生動,姿態各異,色澤鮮艷,製作精細,氣勢威武雄壯,反映出當時宏偉的騎兵場面,以及陶塑、彩繪、燒制等方面的高度技藝水平。

相關條目

景物 風景 旅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