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靖江王府

桂林靖江王府

《桂林靖江王府》是2009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從地理、人文環境入手,對桂林靖江王府的建築布局、遺址文物以及靖江王府世系進行深入系統的專題研究,力圖通過大量的圖片復現昔日王府殿閣銷歇。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桂林靖江王府》內容簡介:明代王府的主題建築現多無存,因此,對保存尚算完整的靖江王府建築遺址進行理論與實踐、一般性與特殊性、文獻和實例相結合的分析無疑具有重要意義。作者從地理、人文環境入手,對桂林靖江王府的建築布局、遺址文物以及靖江王世系進行深入系統的專題研究,注重由細節提出問題,聯繫當時的制度和當地的現實狀況剖析建築實例,力圖通過大量圖片復現昔日王府殿閣銷歇。

編輯推薦

《桂林靖江王府》:桂林獨秀峰之下,歷來就是廣西軍事、經濟、文化交匯之地,歷代留有許多文字、實物史料確征其歷史脈絡:南朝顏延之在獨秀峰山岩讀書,唐代為桂州府學所在,宋代為靜江府治、五詠堂所在,元代為大園寺、順帝潛邸萬壽殿所在,明代的靖江王府,清代的廣西貢院,民國時期的廣西省政府,今之廣西師範大學,代代相承,歷歷千餘年綿綿不息。

作者簡介

林哲,1976年生於桂林,桂林中學畢業後考入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系,直至取得博士學位留校任教,發表《桂林獨秀峰山前城市形態空間歷史演變》、《桂林明代靖江王陵營造尺初探》等論文數篇。

目錄

前言/1

第一講 前事可嘆古韻當歌——靖江王府歷史物質文化遺產紀實/1

當我們永遠告別7竹掩青山、漁歌晚唱,瓦舍臨江的昨日風光,失去了一個具有濃澈的中國傳統審美精神的山水之鄉之時,位於桂林城中心獨秀峰下的靖江王府是幸運的……

一、靖江王府歷史地域旅遊資源/4

二、靖江王府歷史地域物質文化遺產/5

第二講 山鎮一地水繞千年——桂林城及靖江王府人文地理綜述/21

靖江王府緣何被選定在桂林?又為何選址建於獨秀峰前?溯流追源,審視這一片養育桂林人的沃土,它有著怎樣的風候、水土?它的選址有何精妙之處,得以鹿護吾民千年來生生不息……

一、桂林城自然地理與歷史/23

二、靖江王府歷史地域及人文環境的演變/43

第三講 建業封王開枝散葉——大明封建制度下的靖江王族述略/57

毛主席《讀(封建論)呈郭老》詩日:“勸君少罵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眾所周知,秦朝以後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實際推行的是郡縣行政制度,為何明初時明太祖卻大舉分封藩王?靖江王族在藩國桂林怎樣延續……

一、明代分封制度/59

二、明代靖江王分封狀況/63

三、靖江王世系辨析/66

四、靖江王的政治地位/77

五、靖江王宗室後裔/79

第四講 林木榮輝毆閣銷歇——靖江王府宮殿園林建設始末/81

靖江王府非一朝一夕建成,儘管它的建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之久,但那些記載著它的營造、重修、使用、裴落、焚毀的文字,在歷史的長河中不'r被抹去,讓我們沿著時間軸線,一日坐看百年歷史,經歷它的創生與消亡……

一、靖江王府的營造與使用/83

二、靖江王府花園遺址/91

附:靖江王府大事記/96

第五講 洪武遺珍大明瑰寶一明初靖江王府遺址遺存形制探微/105

靖江王府遺留下的四園城牆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高聳的王府城牆外車水馬龍,行人摩肩接踵,而王府城牆之內綠蔭遮天、清靜不喧,王府零落的殘台斷石記戴著它昨日的榮輝和工匠們的巧智,讓我們去一探究竟……

一、靖江王府城牆截面/107

二、靖江王府城台登道/110

三、靖江王府券拱門通道/110

四、靖江王府承運殿須彌座遺址/112

五、靖江王府石柱礎遺存/118

六,靖江王府遺存石雕紋樣/118

七、靖江王府暗道遺址/124

第六講 求值問數尋尺制方——明初靖江王府建築營造尺長求取/129

對於歷史建築遺址,人們總是期望還原建遺者手中的尺子。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牛頓曾在大

金字塔、古羅馬建築中找回了幾千年前建造者的“尺子”,我們能否將靖江王府建造之“尺”找回來……

一、我國古代的營造尺簡說/131

二、我國古代建築的營造尺長求取程式/134

三、靖江王墓建築遺存營造尺長求取/139

四、明初靖江王府營造尺長/145

五、靖江王府平面布局/147

第七講 殫精竭慮復壯故觀——明初靖江王府主要建築復原探討/149

有了保存完好的建築遺址、可靠的歷史文獻,我們能否重現靖江王府原貌?答案是肯定的!讓我們一起經歷“再造靖江王府”這個過程,俯瞰這一宏闊的宮殿建築……

一、明初靖江王府總平面復原/151

二、靖江王府主要建築物探討性復原/162

第八講 昔時王府今朝探訪——明代王府建築規制承襲流變掠影/181

昔時明代王府,而今保留下來的實物僅存片段。那么明代王府究竟有多少座?它們在全國的分布又是怎樣的?它們目前的狀況怎樣?我們又將如何對待明代王府這份遺產?

一、明代王府分布狀況及特點/185

二、明代王府實例/196

三、明代王府制度研究/225

四、如何對待明代王府這份遺產/236

附錄一 靖江王府的歷史資料文獻綜述/239

一、近現代靖江王府研究狀況/239

二、靖江王府研究史料/241

附錄二 靖江王府的保護、維修與利用/248

一、靖江王府使用狀況/248

二、靖江王府保護原則/249

三、靖江王府保護建議/250

參考文獻/254

桂林靖江王府

靖江王府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桂林市中心地帶,(現又稱桂林王城)牆高門深、氣勢森然,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洪武二十六年(1393)築城牆。至今已有630多年的歷史,比北京故宮建成的時間還早。王城南北縱距557.5米,東西橫距336米,占地面積18.7萬平方米,城牆高7.92米,厚5.5米。並辟有端禮、廣智、體仁、遵義4門。城門左為宗廟,右為社稷,在主軸線上建有承運門、承運殿、後宮、御園,圍繞主體建築,還建有樓堂廳館,亭閣軒室,構成一組規模宏大、金碧輝煌的建築群。堂有寶善、尊樂、日新,亭有清越、喜陽、望江、拱秀,台有凌虛,館有中和,室有延生,軒有可心,所有修玄。御園中的月牙池可以泛舟。獨秀峰矗立城中,峰頂建有玄武閣、觀音堂、三官廟、三神祠等,尚有樂山、探奇、瞻雲3處,可備憑眺。清順治七年(1650),漢奸、明降將孔有德領兵攻克桂林後,封定南王,改靖江王府為定南王府。順治九年(1652)農民起義軍李定國攻占桂林,孔有德兵敗,舉火自焚,歷時280餘年的靖江王府,付之一炬,現僅存城牆、城門及承運門、承運殿的台基、雕欄玉砌和雲階玉陛。

靖江王府,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至明洪武二十五(1392)年。王府按照朝廷對藩王府所作的規定構築,其主要建築前為承遠門,中為承運殿,後為寢宮,最後是御苑。圍繞主體建築還有4堂、4亭和台、閣、軒、室、所等40多處,占地19.78公頃,規模宏大。從建成到明代覆滅的257年中,這裡住過12代14位藩王。

王府建造前, 在獨秀峰下, 唐有學宮, 宋有鐵牛寺, 元稱大圓寺, 後改萬壽殿。王府被毀後, 順治十四年(1657)建貢院。1921年, 孫中山集師北伐曾駐節於此。民國初年, 這裡先後為第二師範學校、模範國小、第三高級中學、甲種工業學校校址。民國14年(1925)冬, 闢為中山公園。1937年為廣西省政府所在地, 抗日戰爭期間被毀, 後重建。現為廣西師範大學校址。獨秀峰巍然矗立, 王府舊物, 唯余承運殿前的雕欄與“雲階玉陛”, 有道是“無情最是此中山, 閱盡王孫只等閒”。

靖江王府是我國現今歷史最長且保存得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府,清朝時為廣西貢院,現為廣西師範大學本部校區,濃縮了最近幾百年來桂林的歷史和文化。位於王城內的獨秀峰,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氣勢雄偉,被稱為“南天一柱”,宋人王正功的詩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刻在這裡。如今為進一步挖掘桂林旅遊的文化內涵,豐富遊客的內容,如今對王城景區的歷史文化進行了挖掘整理,並通過圖片、音響、光線等形式,將其與自然景觀整合在一起,開發出了獨具特色的夜遊項目,於2003年9月向遊客開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