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峒氓》

《柳州峒氓》

這首詩用樸素的語言,如實地描寫出詩人和柳州少數民族人民生活接近的情況。起初雖然感到“異服殊音不可親”。最後卻“欲投章甫作文身。”詩人自己本來不信神,而民間有迷信風俗,但他不肯疏遠他們,而願意和他們在一起,表現出了入鄉隨俗的思想。對一個封建社會中的地方官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富於戰鬥性,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

作品信息

【名稱】《 柳州峒氓
【年代】 中唐
【作者】 柳宗元
【體裁】 七言律詩

原文

柳州峒氓
郡城南下接通津,異服殊音不可親。
青箬裹鹽歸峒客,綠 荷包飯趁虛人。
鵝毛御臘縫 山罽,雞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 公庭問重譯,欲投章甫作文身。

鑑賞

柳宗元被貶永州司馬十年期間,心情一直很鬱悶,經常縱情于山水以 消憂,不大與人民接近。調任柳州刺史後,思想有所轉變。他想到柳州儘管比永州更遠離中原,地更偏僻,條件更差,但自己身為一州的長官,與過去在永州任司 馬閒職時已不同,有了政治實權,在這裡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於是深入民間,了解人民的生活、風俗、習慣,關心他們的疾苦。《柳州峒氓》這首詩,就是寫他在柳州和峒氓生活接近的情況的。
頭二句寫初到柳州時的感受。
“郡城南下接通津,異服殊音不可親。”這兩句是說:柳州城南有一個四通八達的柳江渡口,從那裡經過的是穿著特殊服裝的少數民族人民,與他們言語不通,難以親近。這兩句是總起,“不可親”三字,深含感嘆之情,很自然地開啟下文。
中間四句接著寫峒氓的生活、習俗。
柳州峒氓,多住在山村,日常生活必需品尤其是鹽,要到郡城集市去買,所以三、四兩句接著描寫他們趕集的情景:“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虛人。”這兩句是用倒置法,意思是說:峒氓們用綠色的荷葉包著飯去趕集買鹽,買好了鹽就用寬大的青箬竹葉裹著帶 回山村去,往返甚是辛苦。
第五句寫峒氓禦寒之物。
“鵝毛御臘縫山罽”,御臘,就是禦寒的意思。臘,臘月,即陰曆十二月,是天氣很冷的時候,罽(jì記),用毛做的氈子一類東西,這裡指用鵝毛縫製的被子。這句是說,在天氣寒冷的臘月里,峒氓們用鵝毛製成的被子來抵禦寒冷。下句接著寫峒氓的迷信風俗。“雞骨占年拜水神”。“雞骨占年”,是峒氓的迷信風俗,以為占卜可以知道年景的好壞。“拜水神”,即向水神禮拜。這句是說:峒氓們用雞骨去占卜,問水神祈禱一年的好收成。
以上四句描寫了柳州峒氓的貧苦生活和迷信風俗,富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最後兩句抒寫心意,表示願意隨俗。
“愁向公庭問重譯,欲投章甫作文身。”章甫,古代的一種禮帽,這裡指代士大夫的服裝。文身:在身上刺畫花紋。這是古代越地的一種習俗。《 莊子·逍遙遊》里說:宋國人到越國去販賣章甫這種禮帽,越國人斷髮文身,用不著這種禮帽。這裡化用這個故事,表示願意隨俗。以上兩句意思是說:我不樂意只在公庭上通過譯員來和峒氓接觸,而寧願拋掉中原的士大夫服裝,隨峒氓的習俗,在身上也刺上花紋,學習他們的樣子,與他們親近。
這首詩用樸素的語言,如實地描寫出詩人和柳州少數民族人民生活接近的情況。起初雖然感到“異服殊音不可親”。最後卻“欲投章甫作文身。”詩人自己本來不信神,而民間有迷信風俗,但他不肯疏遠他們,而願意和他們在一起,表現出了入鄉隨俗的思想。對一個封建社會中的地方官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正因為這樣,他在柳州刺史任上,施政能夠從人民的生活實際出發,為他們興利除弊,做了不少有利於民的好事,如減輕賦稅,引導人民發展生產,改善生活,興辦學校,培養人才,特別是想方設法贖回許多被典質的貧苦人民的子女,使他們從奴隸的命運中解放出來,因此作者任柳州刺史雖僅四年便病逝了,卻一直深為柳州人民感激和懷念不已。至今柳州還有紀念他的“柳侯祠”。

作者

柳宗元像 柳宗元像
柳宗元 (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並稱“王孟韋柳”。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少有才名,早有大志。貞元間中進士,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後貶邵州刺史,再貶永州司馬。後回京師,又出為柳州刺史,政績卓著。卒於柳州任所。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成就大於詩。其作品由劉禹錫保存並編成集。有《 柳河東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