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苗族自治縣

松桃苗族自治縣

松桃苗族自治縣(簡稱松桃),貴州省銅仁市轄縣。成立於1956年,是國務院批准成立最早的自治縣之一。 松桃地處武陵山脈主峰梵淨山東麓,地處黔、湘、渝兩省一市結合部,與湖南的花垣、鳳凰相連線,同重慶的酉陽、秀山接壤,區位適中,交通便利,素有“黔東門戶”之稱。古有“地接川楚,位遏三湘”之名。 全縣轄5個街道、17個鎮、6個鄉。總面積340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24餘平方千米以上。是銅仁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綜合實力最強的一個縣。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美麗松桃 美麗松桃

1980年6月文物普查時,曾在松桃虎渡口採集到的磨光石斧及夾沙紅陶片,經省博物館鑑定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遺物,這看出松桃這片土地,早在1萬年至4千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

松桃,春秋戰國時期屬黔中,秦屬黔中郡,漢至三國時期均屬武陵郡,南北朝時期屬郢州南陽郡,隋屬源陵郡。

唐太宗貞觀四年(630),今縣境中部置平土洞,西部置烏羅洞,錄屬思州。唐武后垂二年(686),以辰州麻陽縣地及山洞置錦州,松桃東部屬之。肅宗天寶元年(742),改錦州為盧陽郡,松桃又隨屬之。肅宗乾元元年(758),盧陽復名錦州,領洛浦、渭陽、盧陽、招諭、常豐5縣,今松桃地屬常豐縣。

松桃縣城各視角 松桃縣城各視角

宋太祖開寶年間(936-975),改平土洞置平頭司,改烏羅洞置烏羅司。其間,西屬思州東仍屬錦州,徽宗政和四年(1114)在今孟溪置龍泉葛澤長官司,兼有麻陽縣地,屬沅州。理宗寶祐元年(1253)置平茶承化軍民府,松桃中西部孟溪、平頭、烏羅屬之,亦屬思州。

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置思州宣慰司,隸湖廣行省,烏羅、平頭二司歸其所轄。成宗大德六年(1302),改平頭司為平頭著可通達等處長官司;改烏羅司為烏羅龍乾等處長官司,轄龍泉葛澤長官司;改平茶承化軍民府為溶江之子坪茶等處長官司(治所今秀山龍鳳高秀)。均均思州軍民安撫司。

松桃苗族自治縣 松桃苗族自治縣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改烏羅龍乾等處長官司置烏羅長官司;七年(1374),改平頭著可通達等處長官司置平頭著可長官司,隸思州宣慰司;八年(1375),置麻兔洞(今甘龍地)隸酉陽宣慰司;十七年(1384)劃出溶江芝子坪茶長官司直屬四川布政司。永樂三年(1405),置答意、治古(今松桃東部)二第官司,十一年(1413)二月,廢思南宣慰司,以其他置烏羅、思南、銅仁、鎮遠4府。烏羅府設治於烏羅長官司。同年,從酉陽宣慰司撥麻兔洞來屬。此間,烏羅府隸於貴州布政司,英宗正統三年五月七日(1438、5、30),令將答意、治古2長官司永行革除,烏羅府只存3司,不足以立府,遂省烏羅府將烏羅、平頭兩司撥入銅仁府,撥郎溪司屬思南府。

清康熙四十三年八月初六日(1704.9.4),兵部議復升任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疏言,設銅仁理苗同知置正大營廳,以銅仁府副廳長官專理苗務,雍正八年(1730)遷正大營理苗同知至長沖(今老松桃),置松桃廳。十一年(1733),松桃廳由長沖移至蓼皋山下建城(今松桃縣城)。嘉慶二年(1797)十一月初三日,升松桃廳為直隸軍民廳,屬貴東道。以原撥給銅仁府的烏羅、平頭著可2長官司回歸松桃。七年(1802)設石峴衛。至道光十五年(1835),松桃直隸廳轄1衛、2司、14汛,由貴州省直接管轄。

印象松桃 印象松桃

民國2年(1913),改松桃直隸軍民廳為松桃縣,屬黔東道。民國3年,以正大營縣丞轄地置正大營分縣,治正大營;以四十八溪主簿轄地置四十八溪分縣,治堡腳(今普覺鎮),均屬松桃縣。民國16年(1927),令四十八溪分縣移置甘龍口,改為甘龍口分縣,仍屬松桃縣。民國24年(1935),松桃屬第九行政督察區。民國25年,撤銷正大營、甘龍口二分縣併入松桃。民國26年,松桃縣改屬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32年以後一直屬第六行政督察區。又民國23年6月,賀龍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後恢復紅二軍團建制)在黔東開闢革命根據地,成立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實行土地革命,組織革命武裝。8月在甘龍建立了嚴家坡(今麻陽鄉南)區革命委員會和壩木、渾泉、麻陽、貓山、天堂、鐘鼓坡、大土坪、黃泥堡、五官壩、寨地10個鄉蘇維埃政府。11月撤離黔東,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

1949年11月12日松桃解放,1950年3月1日,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松桃縣人民政府,屬銅仁地區專員公署領導。1956年9月11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37次會議通過,撤銷松桃縣,改設松桃苗族自治縣。1956年12月31日,松桃苗族自治縣正式成立,仍隸銅仁專員公署。

行政區劃

2015年12月,貴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5〕299號批准同意松桃自治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行政區劃調整後,松桃自治縣轄大興街道、蓼皋街道、世昌街道、太平營街道、九江街道、盤石鎮、普覺鎮、烏羅鎮、甘龍鎮、長興堡鎮、牛郎鎮、盤信鎮、大坪場鎮、寨英鎮、孟溪鎮、迓駕鎮、正大鎮、大路鎮、木樹鎮、平頭鎮、冷水溪鎮、黃板鎮、妙隘鄉、石樑鄉、沙壩鄉、瓦溪鄉、永安鄉、長坪鄉,共5個街道、17個鎮、6個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松桃苗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邊緣,處在黔、湘、渝兩省一市結合部。東北與湖南省的鳳凰、花垣兩縣相連,西與重慶市的酉陽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交界,南面是貴州省的銅仁市。全境平面圖形似馬鞍,東西76公里,南北74公里,總面積3400平方公里。地理位置處於東經108°35′42″—109°23′30″,北緯27°49′40″—28°30′20″。

轄28個鄉鎮509個村(居)委會,總人口75萬,其中以苗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占全縣總人口的68.1%。屬典型的少數民族自治縣。

地形地貌

松桃苗族自治縣 松桃苗族自治縣

松桃苗族自治縣為雲貴高原東部斜坡向湘西丘陵過渡的中間地段,境內海拔高度不一,最低點為牛郎鎮貴陽溪出水口,海拔285米;最高點是梵淨山老金頂,海拔2493.8米,全縣平均海拔650米。縣境西南部是梵淨山,東部是臘爾山,武陵山脈延伸到梵淨山形成主峰,全縣的山脈水系多數順應梵淨山嶺脈北東25度走向延伸。

松桃縣境內有五條明顯嶺脈:

西南部梵淨山的白雲寺山脈,沿著梵淨山主峰向北傾斜,是沅江與烏江的分水嶺;

普覺、孟溪兩鎮之間的紅樹嶺,與橫貫縣境東部的八十坡、七星坡,是沅江水系松江河與銅仁錦江河的分水嶺;

位於永安鄉、石樑鄉和甘龍鎮之間的馬腦山與圍羅山,為烏江水系甘龍河與印江河的分水嶺;

冷水溪鄉的椅子山和總嶺,為松江河與秀山河的分水嶺;

東部盤石鎮、長坪鄉與盤信鎮之間的臘爾山、來龍坡,是錦江水系的官舟河、河界營河與湖南省花垣、鳳凰兩縣河流的分水嶺。

1.

西南部梵淨山的白雲寺山脈,沿著梵淨山主峰向北傾斜,是沅江與烏江的分水嶺;

2.

普覺、孟溪兩鎮之間的紅樹嶺,與橫貫縣境東部的八十坡、七星坡,是沅江水系松江河與銅仁錦江河的分水嶺;

3.

位於永安鄉、石樑鄉和甘龍鎮之間的馬腦山與圍羅山,為烏江水系甘龍河與印江河的分水嶺;

4.

冷水溪鄉的椅子山和總嶺,為松江河與秀山河的分水嶺;

5.

東部盤石鎮、長坪鄉與盤信鎮之間的臘爾山、來龍坡,是錦江水系的官舟河、河界營河與湖南省花垣、鳳凰兩縣河流的分水嶺。

這些山脈組成中山、中低山、低山丘陵、河谷與壩地的諸種地貌。按地貌分布和組合關係,全縣可分“東部丘陵狀中低山區、中部丘陵河谷區、北部低山溝谷區、南部低山溝谷區、西部中山峽谷區”等五個區域。

松桃地貌類型多樣,組合形式複雜。在組成物質上,有的是灰岩、砂頁岩,也有的是河流沉積或兩者相結合。砂頁岩類岩層分布面積200餘萬畝,厚度達2630多公尺;碳酸鹽類岩層分布面積219.37萬畝,厚度達2400多公尺。呈穿插分布,性質各有所異。這種構造、侵蝕、溶蝕、堆積互相交錯排列的地貌形態,形成了千姿百態、奇形怪狀、璀璨奪目、雄偉壯觀的溶洞景觀群。

水文條件

松桃夜色 松桃夜色

松桃苗族自治縣內河流均屬長江流域,分屬沅江水系和烏江水系。屬沅江水系的有松江河和錦江支流的河界營河;屬烏江水系的有甘龍河。全縣大小河流共148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20平方公里的有37條,河道總長744.9公里,總流域面積2200平方公里;河網密度為每平方公裡面積內有0.26公里。這些河流大部分發源於梵淨山東北麓,呈扇形狀流向縣境的東、南、北三個方向,分別注入湖南酉水、銅仁錦江河和黔東北的烏江。

自然氣候

冷家壩風光 冷家壩風光

松桃苗族自治縣處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冬冷夏熱,春溫秋爽,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雨量充沛,熱量豐富。全年平均氣溫16.5℃,最熱的7月份日均27.3℃,最冷的一月份日均氣溫4.3℃。全年總積溫5800℃,年活動積溫為5138.9℃,無霜期293天。年降水量1378.3毫米,平均年雨日為183天,年平均日照數為1228小時。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05年,松桃苗族自治縣已探明的礦種有20多種,儲量大的主要有錳、鐵、釩、鉛、鋅、磷、大理石、石煤、石灰岩等8種。錳礦礦體厚度一般為2-3米,最厚5-6米,保有儲量約5600萬噸,遠景儲量接近9000萬噸,約占中國總儲量的10%,占貴州總儲量的53%。其次石煤、石灰岩,儲量都在1萬億-2萬億噸以上,且便於開採。還有斑墨玉和帶白玉大理石,據地質部門勘查取樣檢驗,其抗壓強度、光潔度等各項指標均達到和超過出口標準。

水能資源

松桃苗族自治縣地表水徑流量25.44億立方米,天然落差5988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3.6萬千瓦,可開發利用5.17萬千瓦。地下井、泉水、洞水共4868處,地下徑流6.14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量1.18億立方米,多數地下水為優質泉水,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有的泉水還達到了生產國際飲水的標準。

林業資源

松桃是黔東北主要林區,境內林地面積占山地面積的80%以上,被列為貴州省杉木林基地縣。全縣林業用地總面積148853公頃,其中:林地105264公頃,疏林地8592公頃,灌木林地7319公頃,未成林地5184公頃,宜林荒山22494公頃,全縣森林覆蓋率40.3%。在林區,有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的植物如珙桐、柏櫟樹等近十種,二級保護的有鍾萼木、連香樹、鵝掌秋等十餘種,三級保護的有貴州鐵杉、黃杉、穗花杉、金錢戚、紫微、桑毛油杉、紅椿、三尖杉、厚朴等數十種。全縣林業用地144358公頃,占總土地面積的42.44%,其中有林地100724公頃,占林業用地的69.77%。全縣有經濟林4007公頃,以油桐、茶林為主;有竹林906.8公頃,占森林面積的1.08%。

人口民族

松桃苗族自治縣人口在清雍正後始見於史籍。據《黔南識略》載:嘉慶八年(1803),漢民38311戶,男婦大小122714人;苗寨372個,計4448戶,男婦大小20021人。全縣總計42759戶,男婦大小143735人。《松桃廳志》載:道光十五年(1835),漢民38110戶,男婦大小121786人;苗民4448戶,男婦大小21379人。全縣總計42558戶,男婦大小143165人。據《貴州統計年鑑》(勝利紀念特輯)上載的人口數據記述,民國26年(1937),松桃有35575戶,總人口213400人。民國36年(1947)有34482戶,總人口194233人。

松桃苗族自治縣 松桃苗族自治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於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進行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五次人口普查顯示松桃人口在逐步增加,50年間增加了兩倍多。1949年全縣總戶數為55053戶,總人口246359人;1990年,全縣總戶數為120526戶,總人口543759人。到2005年,總人口已有646729人,是建國時的2.6倍。

2008年,松桃苗族自治縣有總戶數150632戶,人口646729人,其中男338550人,女308179人。少數民族305849人,占總人口的47.3%。其中,苗族269081人,占總人口的41.6%。

截至2018年3月,松桃縣人口達74萬。

截至2018年3月,松桃苗族自治縣居住著苗、漢、侗、土家、仡佬等27個民族,總人口74萬人,其中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68.1%。

政治

松桃苗族自治縣縣委領導(截至2014年6月)
縣委書記 冉曉東
縣統戰部長 石批林
縣組織部長 汪勇
縣紀委書記 吳廷友
縣宣傳部部長 楊紅軍
縣政法委書記 石俊民
縣人武部政委 塗榮華
松桃苗族自治縣人大領導(截至2014年6月)
縣人大主任 唐永明
縣人大副主任 謝廷揚、唐其先、宋真道、陳燕林、姜宏、龍勝和
松桃苗族自治縣政府領導(截至2014年6月)
縣人民政府縣長 龍群躍
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何支剛、張武、龍正江、劉唐遠、田興國
松桃苗族自治縣政協領導(截至2014年6月)
縣政協主席 桑士棕
縣政協副主席 吳真發、姚能武、楊烈、龍健清、田如剛、龍昌興、龍震輝

經濟

綜述

縣城一角 縣城一角

2013年,松桃縣實現地方生產總值728051萬元,比2012年增長1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1557萬元,增長7.3%;第二產業增加值241557萬元,增長19.8%;第三產業增加值284937萬元,增長20.9%。三次產業比例由2012年的30.5:30.4:36.1調整為27.7:33.2:39.1,三次產業拉動經濟成長百分點分別為2.4、6.1、9.1。

2015年,全縣實現地方生產總值1034456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3.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6661萬元,增長7.1%;第二產業增加值338298萬元,增長14.8%;第三產業增加值419497萬元,增長17.1%。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21132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6.7:32.7:40.6。

2016年,全縣實現地方生產總值1145338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3.0%。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290818萬元,增長5.3%;第二產業增加值372741萬元,增長13.4%;第三產業增加值481779萬元,增長17.3%。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23319元,同比增長12.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5.4:32.5:42.1。與“十二五”期末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1.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0.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1.5個百分點。

2017年,全縣實現地方生產總值127.4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2.0%。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28.25億元,增長6.6%;第二產業增加值42.40億元,增長12.3%;第三產業增加值56.81億元,增長14.7%。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25867元,同比增長10.57%。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2.16:33.27:44.57。

2018年上半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64.83億元,同比增長11.5%;實現農業總產值19.66億元,增加值12.22億元,同比增長6.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9.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8.1%;完成財政總收入8.44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88億元,同比增長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4億元,同比增長11.1%;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為157.13億元、120.98億元。

第一產業

松桃為全國糧食生產基地縣,糧食生產在種植業中占有主導地位。2005年,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0.74萬畝,占經濟、糧食作物總播面85.89萬畝的70.72%。

松桃苗族自治縣 松桃苗族自治縣

松桃糧食作物以水稻、紅苕、玉米、洋芋為主,其次有麥、蕎、豆類。水稻歷年栽植面積不少於20萬畝,占全部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0%以上。解放前,由於耕作粗放、廣種薄收,畝產量300-400斤。新中國成立後,大力興修水利,廣泛推廣優良品種,採用先進育秧和栽培管理技術,水稻產量持續上升。1984年起,全縣大面積推廣並逐步採用地膜育秧、溫室育秧、兩段育秧、旱育秧和規範化栽培等先進技術,單產由1965年的499斤提高到2004年的979斤,並基本穩定在900斤以上。

2013年,松桃苗族自治縣實現農業總產值321664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7.6%,其中:農業產值169246萬元,林業產值8553萬元,牧業產值125987萬元,漁業產值8408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9470萬元。

第二產業

松桃向南 松桃向南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松桃工業得到較快發展。新建了民族特需製品廠、文山酒廠、植物油廠、打米廠等一批企業,並對一些老鄉鎮企業進行技術改造,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能力。1984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1631萬元,在自治縣成立後的1957年的基礎上增長了46倍多。縣屬水泥廠、化肥廠、錳礦廠、電廠、酒廠、自來水廠、農機廠、大修廠等8戶國營企業共盈利85萬元;縣屬13戶手工業企業這年的年產值為183萬元,平均每個職工創產值5000元以上。

1999年,縣電解錳廠、水泥廠分別租賃給長沙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得寶工程貿易有限公司經營。2002年,縣錳礦實行股份制改革,組建了梵淨山錳業有限公司,與金瑞、金地等電解錳企業組成了松桃錳系列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

松桃苗族自治縣 松桃苗族自治縣

截至2004年年底,全縣非公有制企業已達163家。全縣20家上規模企業完成產值63862.8萬元,實現利潤3768.4萬元,上交稅金3700.4萬元,成為松桃工業經濟的主要支柱。這一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10.5297億元,是2000年的5倍多,1984年的64倍多,自治縣成立時的3008倍。

2013年,松桃苗族自治縣全部工業增加值201536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2年增長17.7%。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55147萬元,其中:輕工業實現產值36593萬元;重工業實現產值518554萬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0271萬元,其中:輕工業增加值10579萬元,重工業增加值139692萬元。

松桃苗族自治縣工業物流園區一覽
松桃城北工業園松桃凱迪循環經濟產業園
中國錳釩複合新材料產業示範基地武陵山區商貿物流集散地
貴州省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最新經濟動向

2015年1-12月經濟運行態勢: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經濟穩定增長,產業結構持續最佳化。1-12月,全縣預計實現生產總值1028708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3.9%,排全市第4位。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55913萬元,同比增長6.8 %;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38298萬元,同比增長14.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34497萬元,同比增長17.1%。

農業生產積極向好。1-12月,全縣農業總產值預計完成406546萬元,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預計完成255913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8%。

工業生產穩定增長。1-12月,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29188 萬元,其中:輕工業實現產值191105萬元;重工業實現產值838083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75456萬元,增長13.7%。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來看:錳礦石原礦產量5724278噸,增長41.3%;水泥產量756391噸,下降25.5%;精製茶產量504噸,增長106.6%;鐵合金產量117901噸,下降4.8%。

交通

航空

松桃苗族自治縣交通區點陣圖 松桃苗族自治縣交通區點陣圖

銅仁鳳凰機場地處黔、湘兩省交界處的松桃縣大興鎮,為4C級民用機場,2013年9月19日,銅仁鳳凰機場當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萬人次。

鐵路

渝懷鐵路過境松桃苗族自治縣的大路鄉、孟溪鎮、普覺鎮、沙壩河鄉、牛郎鎮等七個鄉(鎮),23個行政村(其中3個苗族村),里程39.893公里,是國家一級綠色運輸線。

松桃站,原孟溪站,2012年10月更名。站址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孟溪鎮,距松桃縣城約33公里。屬渝懷線,為三等站,隸屬於廣州鐵路集團,客運:辦理旅客乘降,售票等,貨運:辦理整車發到。

高速公路

三條高速過境

松桃縣境內鳳大高速公路(杭瑞高速)、秀山至貴州松桃高速公路(秀松高速公路)、松銅高速公路(松從高速)過境。

旅遊

松桃苗族自治縣境內的武陵明珠梵淨山被列為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成員單位,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梵淨山東線有保存完好的梵淨古道,中國南長城遺址在境內有各種古城、雕堡、烽火台2400餘座,豹子嶺、寨英古鎮、苗王城已列入省級風景名勝區,雲落屯懸棺、虎渡口遺址、紅二六軍會師地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九龍湖風景區

松桃苗族自治縣 松桃苗族自治縣

九龍湖旅遊項目位於松桃苗族自治縣城北高速互通處,距縣城區2.1公里,以苗族文化為核心,以古城為載體,以泛旅遊業為產業支撐,以國際化為標準,集文化休閒、旅居度假、文體娛樂、教育醫療等功能於一體的旅遊新城,力爭發展為世界苗文化聖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發展創新示範點、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示範點、國家扶貧開發攻堅示範點、國家養老示範基地、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苗王城

苗王城,位於正大鄉境內。國家AAAA級景區,是西南地區苗族留存一座保存得較好的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建築為一體的古苗寨。

松桃苗族自治縣 松桃苗族自治縣

它占地面積10平方公里,依據山形水勢,前後築有六個古兵寨。古寨內有11條巷道,巷道內有11道寨門,巷道以石牆作為屏障並跟各家的院牆連成一體,而且有專門迷惑敵人的“直角巷道”,可以引誘敵人進入死胡同而殲滅。形成了有效的軍事防禦系統。古寨外牆高3米,寬80厘米,士兵可在城牆上來回巡邏。寨內的吊腳樓為典型苗家特色,歪門邪道是古寨獨樹一幟的建築風格。通過幾十代苗王的經營,苗王城在明朝時期就有一定規模。

頭京古城

頭京古城位於孟溪東南8公裡頭京村。

1851—1865年間,孟溪農民起義領袖包茅仙為抗清而築該城。該城為正方形,周長約1.2公里,城牆、封頭牆、街道和排水溝渠,以青料石漿砌,顯堅固而壯觀。外城牆高3.2米,寬0.6米,內牆與外牆間隔1.5米,略低於外牆。外牆為御兵匪,內牆作報警和接應。

松桃苗族自治縣 松桃苗族自治縣

城內原有兩進式四合天井八處,現存六處。天井上廳和下廳三至六間,上下天井兩側均有廂房,石大門前有石獅坐守。整個建築氣勢恢宏,做工精細,極具明清時期風格。城內小巷相連通幽,與內外牆首尾相應;城外群山相擁、四水環抱,易守難攻,實為兵家要塞。

雲落屯公園

雲落屯位於貴州省松桃縣城南郊兩華里處。

平空突起赭石一方,高數十丈,頂長二百米,寬百米餘,其勢巍峨,聳入雲端。因時有彩霞飛舞,瑞雲纏繞,故名雲落屯。石屯為南北走向,兩端隴起,中間低洼,狀如馬鞍,因而古時又名“馬鞍山”。整座屯身由藤蔓植物覆蓋,色濃如黛,渾然一體,山石奇異,嶙峋多姿,花草如織,爭芳鬥豔,佳趣天成,堪稱一絕,為松桃八景之一,丹霞奇觀“雲落聳翠”。

潛龍洞

潛龍洞位於松桃苗族自治縣烏羅鎮黔龍村。

松桃苗族自治縣 松桃苗族自治縣

潛龍洞地處湘、渝、黔兩省一市交界處,位於貴州省梵淨山東麓的松桃自治縣境內,距梵淨山山腳的冷家壩風景區20公里。304省道松(桃)印(江)公路穿村而過,潛龍洞位於梵淨山東線山腳,毗鄰桃花源村、廟灣、鳳凰古城、中國苗王城、邊城等知名景點,潛龍洞距松桃縣城60公里、距銅仁火車站僅3.5元車票,松桃孟溪火車站30公里、大興機場100公里,海拔1300米左右,是典型的高山溶洞。

寨英古鎮

寨英古鎮位於松桃苗族自治縣西南部寨英鎮寨英村,距縣城65公里,松(桃)江(口)三級油路貫穿全境,是中國歷史上川楚之民最早進入貴州朝靚梵淨山宗教朝聖的梵淨東線古道必經之地,它也是迄今為止貴州省保存較完整、梵淨山區域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有“梵淨古都”之稱。

松桃苗族自治縣 松桃苗族自治縣

古鎮建築結構嚴謹,古樸典雅,錯落有致,古城牆、古城門、青石板街道、紅石板梵淨古道,別具一格;金山寺、萬壽宮、福壽宮、觀音山、烏龜董、石板天然畫、獨岩沖、小金頂,景態萬千;三公里長的渾水洞電站庫區及十里飛瀑,山色水景美如畫;壯麗的四方山溶洞奇觀和風格獨特的“寨英滾龍藝術”吸引著八方來客。

黔東草海

松桃苗族自治縣 松桃苗族自治縣

位於松桃盤石鎮境內,屬典型喀斯特地貌,海拔800—1300米,與湖南湘西接壤。已有高標準人工草場2.3萬畝。依託草場建成圈舍2.25萬平方米,投放種羊15380隻,種兔5680隻,牛1250頭、野豬865頭、肉鵝2300隻、山雞8800隻,發展農戶650戶。

桃花源景區

位於著名的貴州梵淨山腳,在松桃縣烏羅鎮境內。

松桃苗族自治縣 松桃苗族自治縣

歷史上,桃花源村原名冷家壩,2008年因為和其風景如世外桃源,正式申請更名為“桃花源村”,曾為松桃廳派設梵淨八汛之一,舊名虎衙門。由於其處在梵淨古道的交匯點上,北可通烏羅,東可達寨英,南可往江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一九三四年,紅二、六軍團即以此為道,完成了兩軍會師石樑的壯舉。解放後,冷家壩一度為鄉所在地,為梵淨著名的深山集市。

特色美食

松桃滷鴨子

松桃滷鴨 松桃滷鴨

松桃滷鴨被譽稱為“南方烤鴨”。在製作滷鴨時,講究選、泡、配、看四法。選,即選鴨,鴨宜老,無病無殘,個頭一般,勻稱。泡,即將鴨宰殺去毛打理乾淨後,須用生水浸泡,泡出血水,除去腥味;配,即配料,松桃滷鴨的藥料相當複雜,一般常用山茶、白冠、草果、桂皮、丁香、八角、大茴、花椒、生薑等30多味,具體配製過程中,還要根據不同的季節時令,對各類藥作適當增減;看,即看藥料火候、看節令溫濕、看鹵鍋大小、看藥水比例等等。

苗鄉社飯

苗鄉社飯 苗鄉社飯

社飯的原料,主要是粘米、糯米(比例視米質而定)、蒿菜、野蔥、蒜苗、臘肉。其製作過程:粘米在鍋里稍稍煮後(不等米開花)濾乾,糯米浸泡四-六小時後濾乾,蒿菜洗淨切碎,適當擠出苦水後焙至稍乾,野蔥蒜苗洗淨切碎;臘肉煮熟後切成顆粒,再將以上原料放油鹽一起和勻,然後制熟。

松桃鍋巴粉

松桃苗族自治縣 松桃苗族自治縣

傳統的鍋巴粉,用料是二比一的油粘米和綠豆。綠豆褪皮,浸泡三五小時,再與米同泡10小時左右,然後磨成濃漿。鐵制平底鍋文火燒熱後,抹上熟菜油,用木瓢或鐵勺舀了漿汁,使之均勻地攤平在鍋底,然後用木質鍋蓋蓋上,少頃即可揭取食用。

蒿菜粑

蒿菜粑 蒿菜粑

通常又叫粉粑,清明粑、綿菜粑,是祭祀祖宗的一種常備佳品。清明時節,家家都要做上幾碗米的粑粑,既供先人歆享,又可為今人品嘗。蒿菜粑韌綿糯滑,有一股濃郁的野蒿香。

著名人物

楊芳:嘉慶二年至四年,隨軍到湖北、四川、陝西清剿白蓮教義軍,被賜“誠勇巴圖魯”名號,升廣西新泰協副將。先後任固原提督、陝西西安鎮總兵,先後調任甘肅、湖南、直隸、固原、廣西、四川等省提督。道光七年,平息回奠張格爾叛亂。

戴大醇:善文學,撰寫有《白馬洞跋》及《朝陽寺記》等著作。

石柳鄧:松桃廳大塘汛大寨營苗百戶,乾嘉苗民大起義的發起者。

羅啟疆:國民黨著名將領。

石邦智:中共黨員,老紅軍,曾任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是中國共產黨第八至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一至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全國第七屆政協委員,中共湖南省第一至四屆委員、常委,湖南省第二、三、四屆政協委員。

吳向必:苗族,歷任貴州省銅仁縣牛郎第二村村長、土改工作隊隊長、鄉長、區長、區委書記。1952年至1955年在貴州省先後任銅仁縣、松桃縣縣委委員、縣委副書記、縣政協主席、縣委書記、縣武裝部政委等職。1966年至1971年在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1972年任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1972年至1973年任地委委員、省委委員。1973年至1978年12月任貴州省委書記,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1979年3月至1982年任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1983年至1989年任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

歐百川:苗族,民注革命時期著名人物,先後任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兼任貴州省中蘇友好協會副會長、貴州省抗美援朝分會副主席,曾代表貴州省出席世界和平大會,並任赴朝慰問團第三總分團第四團團長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1954年7月當選為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同年9月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2月當選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田家樂:苗族,中共黨員,黔東縱隊邊胞支隊主要負責人之一,曾任松桃縣人民政府縣長,1948年投身革命。

1.

楊芳

2.

戴大醇

3.

石柳鄧

4.

羅啟疆

5.

石邦智

6.

吳向必:

7.

歐百川:

8.

田家樂:

貴州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貴州省簡稱貴,別稱黔,省會貴陽市。全省轄:4個地級市、2個地區、3個自治州;10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56個縣、11個自治縣、2個特區
地級市地區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特區
貴陽市烏當區 | 南明區 | 雲岩區 | 花溪區 | 白雲區 | 小河區 | 清鎮市 | 開陽縣 | 息烽縣 | 修文縣 | 金陽新區*
六盤水市鐘山區 | 六枝特區 | 盤縣 | 水城縣
遵義市紅花崗區| 匯川區 | 赤水市 | 仁懷市 | 遵義縣 | 綏陽縣 | 桐梓縣 | 習水縣 | 鳳岡縣 | 正安縣 | 餘慶縣 | 湄潭縣 |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安順市西秀區 | 普定縣 | 平壩縣 |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銅仁地區銅仁市 | 德江縣 | 江口縣 | 思南縣 | 石阡縣 | 玉屏侗族自治縣 | 松桃苗族自治縣 |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 萬山特區
畢節地區畢節市 | 黔西縣 | 大方縣 | 織金縣 | 金沙縣 | 赫章縣 | 納雍縣 |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 | 望謨縣 | 興仁縣 | 普安縣 | 冊亨縣 | 晴隆縣 | 貞豐縣 | 安龍縣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 | 施秉縣 | 從江縣 | 錦屏縣 | 鎮遠縣 | 麻江縣 | 台江縣 | 天柱縣 | 黃平縣 | 榕江縣 | 劍河縣 | 三穗縣 | 雷山縣 | 黎平縣 | 岑鞏縣 | 丹寨縣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 | 福泉市 | 貴定縣 | 惠水縣 | 羅甸縣 | 甕安縣 | 荔波縣 | 龍里縣 | 平塘縣 | 長順縣 | 獨山縣 | 三都水族自治縣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