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堡鎮

長興堡鎮,古稱大塘,位於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城北部片區,史稱“北區”,為東經109°11′30″,北緯28°19′08″,距縣城19公里。與湖南省花垣縣的民樂鎮、茶洞鎮、重慶市秀山縣的洪安鎮、雅江鄉、石耶鎮、中坪鄉、岑溪鄉、梅江鎮毗鄰,史稱三省周邊或三省結合部,有“東北門戶”之稱。

基本信息

長興堡鎮簡介

全鎮國土面積70.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4985.3畝,轄2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25個村民組(86個自然寨)。全鎮總人口達25320人,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數98.2%,主要有苗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民族,是一個典型以苗族為主的多民族鄉鎮。在這片紅土地上,曾是紅軍二•六軍團長征戰鬥過的地方,所建的烈士陵園1996年被縣委、縣政府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清朝乾嘉民族起義英雄石柳鄧遺址。
長興堡鎮屬溫暖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侯宜人,雨量充沛,平均海拔650米,平均氣溫14.5℃,年均降雨量1390毫米。土地肥沃,盛產優質大米玉米小麥及署類農作物;經濟作物有金秋犁油桐油菜花生茶葉、優質烤菸等。在境內還蘊藏著相當豐富的碳酸美()和大理石,具有開發利用價值;同時還是松桃縣的主要商品糧食生產基地,以苗族為主體的長興各族人民勤勞勇敢,他們在這塊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鑄就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以及上刀梯、苗族的四面鼓、“儺戲”、苗族蠟染等民族民間藝術和絕技。
自改革開放以來,長興堡鎮黨委政府的領導班子以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眼光,加快了新型農村發展步伐,使全鎮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25個行政村通電、通公路、自來水,長興堡鎮列入小城鎮建設。教育衛生得到空前發展,全鎮有中學2所,在校生職工300餘人;衛生院一所,病床30餘張,村級衛生室25個,衛生人員50餘人;全鎮地面衛星接收站80個,文化站1個。
2007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600.9萬元,財稅收入快速增長,財政收入達到160萬元,同比增長58%;農民收入達1120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938萬元,同比增長17%,第二產業增加值為928萬元,同比增長12%;第三產業增加值250萬元,同比增長13.5%,實現農業總產值4960萬元,平均年增長1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