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堡

李堡

李堡鎮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位於蘇中平原東部,東瀕黃海、南靠長江、北通鹽阜,交通十分便捷。李堡是千年古鎮,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唐開元年間,李堡就以“赤岸”之名隸屬海陵縣。元末清初,當地民眾為抵禦海盜侵擾,紛紛築堡自守,因李姓居多,故稱之為“李家堡”,後正式定名李堡,是“全省百家名鎮”、“中國投資環境300佳鄉鎮”和江蘇省對外開放衛星鎮之一。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李堡鎮位於蘇中平原東部,東瀕黃海、南靠長江、北通鹽阜、西臨新長鐵路二級編組站和204、328國道。202省道穿鎮而過,距南通興東機場僅6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歷史沿革

李堡作為長江三角洲區域的千年古鎮,歷史源遠流長。清有“三賢鎮”之稱,清末民初為李堡市集。蘇中“七戰七捷”第四仗即在這裡打響。

李堡鎮在唐朝以前為茫茫大海,唐朝初年,因泥沙淤積,先於四周露出海面,形成沙洲,因“土高色赤”而被稱為“赤岸”。後來,因為泥沙的不斷淤積,漸漸與大陸相連,成為黃海之濱的一個海口。有漁民和鹽民在此結廬而居,漸成一小村莊,稱“赤岸村”。日本僧侶園仁於公元八三九年入唐求法,回國後所寫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曾有“二十日,卯畢,到赤岸村”的記載。 到宋朝時,因住戶不斷增多,“赤岸村”由村升鄉,改叫“赤岸鄉”。宋寺丞觀之母李氏夫人,於神宗元豐六年九月初四葬於赤岸鄉,秦觀曾為其撰寫過“李氏夫人墓志銘”,其文載於他的《淮海集》內。 元朝時李堡仍叫“赤岸鄉”。元末明初,由於黃海之濱地曠人稀,海盜蜂起。明萬曆十九年,倭寇又入侵蘇北沿海,劫掠百姓。沿海各地紛紛築堡自固,赤岸鄉民亦築土堡,以拒倭寇,因李姓人居多,故稱“李家堡”。《中十場志》中記載共有九堡,李家堡為九堡之首。《如皋縣誌》(李堡曾屬如皋縣)中說:“明萬曆三十五年,守備趙庭,呈請海道張,發銀修堡稍完,後風雨剝蝕傾圮如故,備趙千駟申詳包磚,不果行,時栟茶、石港、角斜、李家堡皆有土壘,歲久盡傾所有,惟空址爾。”由此可知,李家堡是因元末明初築堡而得名,而且當時真有土堡,只是後來傾圮而已。 明、清時期,李堡皆稱“李家堡”,但在清雍正、乾隆年間,因李堡出了三位賢人:尤敬國、姜日章、僧脫凡,而一度被稱為“三賢鎮”。 清末民初,改“李家堡”為“李堡鎮”。 一九一三年,在李堡設李堡市公所,升“李堡鎮”為“李堡市”(草市),下轄二十二個鄉鎮。 設市時間不長後仍改回“李堡鎮”直至解放後,雖經多次區劃調整,“李堡鎮”的稱謂一直未變,延續至今。

李堡是“全省百家名鎮”、“中國投資環境300佳鄉鎮”和江蘇省對外開放衛星鎮之一。

特色產業

工具機產業

李堡鎮素有“中國剪折機械之鄉”美譽。剪折機械板塊已經成為工業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前不久,縣長單曉鳴調研時,對李堡大力發展剪折工具機產業予以充分肯定。她指出,李堡的工具機板塊已形成氣候,板塊經濟李堡要做示範。她希望我鎮在發展板塊經濟上為全縣提供經驗。

近幾年來我鎮的機械產業發展迅猛,呈現出幾何裂變式增長的態勢,機械產業板塊已經占據工業經濟大半江山,成為工業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特別是今年來全鎮全力突出產業優勢,全面打造特色板塊,剪折機械板塊經濟優勢已經凸現,裝備製造業集群已見雛形。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我鎮的剪折工具機產業由起初的江海工具機、特利工具機、大西洋工具機這3家擁有幾十年歷史的老集體企業分化裂變為現在的100多家剪折工具機企業,其中直接生產剪折工具機的85家,配套企業25家,經濟總量超過18億元,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10%,久日工具機、達威工具機、遠東工具機、龍馬工具機等一批新興企業正蓬勃發展。

在縣委十一屆三次全委會上,縣委書記章樹山在報告中指出,要按照“聚合優勢、提升檔次、爭創特色”的思路,著力培育裝備製造業等三大產業集群和剪折機械等十大特色板塊。按照全委會要求,李堡對全鎮的板塊經濟的發展戰略進行了重新定位,及時調整了產業規劃,結合221省道、226省道改道建設,把剪折機械板塊產業帶規模擴大到20平方公里以上,重點在擴大產業載體、凝聚產業優勢、提升產業檔次上下功夫,因勢利導,走出一條符合科學發展觀、符合區域經濟發展特點的產業集群發展路子,真正做大做強李堡的剪折機械板塊。

在載體建設上,李堡鎮積極搭建發展平台,優先支持發展機械產業,在招商引資活動中積極推介機械產業項目,工業集中區中把最好的區位留給機械項目,基礎設施投入重點向機械項目傾斜。由於產品市場相同、結構雷同,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近幾年來,剪折工具機企業之間開始出現了假冒品牌、相互殺價等惡性競爭,並嚴重威脅著剪折機械行業健康發展,李堡鎮剪折機械行業的當家人逐步清醒地認識到:各自為營、搞單兵作戰風險很大,相互敵對、彼此傷害、重複建設,還不如抱成一團,協同作戰,資源共享,共同發展,只有這樣,李堡剪折工具機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為了促進機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李堡鎮果斷出手,出台了包括組建行業協會、推進集團化等一系列凝聚產業優勢的措施。觀念一變天地寬。07年3月份,匯集15家公司的江海工具機集團公司應運而生,主導產業方向和抗擊市場風險能力的顯著增強,江海工具機迅速成為國內剪折工具機生產銷售領域的一支生力軍,產品80%以上出口,今年產值銷售可望突破四億元。8月18日,眾望所歸的李堡鎮機械業商會正式成立,全鎮106家剪折機械企業聯合發出行業自律倡議和合作宣言。剪折工具機企業將從單純的比價格的粗放型經營模式,轉變到比質量、比技術、比形象、比創新的集約型發展模式,讓企業聯手協作、共同發展,努力打造李堡剪折機械板塊的金字招牌。

根據發展規劃,機械業商會將進一步整和資源、最佳化配置、共享信息,給企業搭建一個強強聯合、共同發展的服務和交流的平台:在行業的緊密聯繫和協作上,李堡將形成以江海工具機、江蘇特利、東海工具機等大型名牌企業為核心,其它中小企業為配套的發展梯隊,明確分工,相互協作,錯位競爭。在產品布局上,堅持智慧型化數控工具機、超大型、特大型剪折工具機唱主角,依靠高、新、尖技術,積極開拓高端市場;在品牌布局上,形成了以江蘇省名牌產品、南通市名牌產品為支撐,其它一般品牌為補充的格局。

傳統的剪折機械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現在已不能適應先進加工業的發展。近年來,李堡鎮通過政策扶持、市場引導,提升剪折工具機產業檔次,打造行業品牌。為了占領行業發展的制高點,江海工具機、東海工具機等重點企業紛紛與國內大專院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體系,完成產學研項目10個,吸引柔性人材80名,掀起了一場剪折工具機行業的科技革命。江蘇特利重型工具機有限公司通過建立強大的設計開發隊伍和引進現代化檢測加工設備,已成為國內剪折機械行業較具設計開發能力和生產規模的重點企業,產品主要供應寶鋼集團、太鋼集團、寧波石化總廠等國內著名企業;南通廣益機電堅持走產學研發展之路,先後承擔6個省部級科研項目,擁有各項專利42項,產值實現了三年翻三番。07年8月28日,江海工具機集團與華中科技大學聯合成立了我縣首家“數位化研發中心”——江蘇華海數位化製造研發中心,這也掀開了李堡剪折機械發展史上新的一頁。省科技廳副廳長陶靜、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朱玉泉在實地考察了研發中心後指出,國家倡導技術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傳統製造業的興起需要先進的創新理念和強大的科技支持,研發中心的成立將對李堡剪折機械產業的升級換代發揮著重要作用。

綠色農業

近年來,海安縣李堡鎮緊緊圍繞生態農業工程項目建設,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取得了顯著成效。繼成為江蘇省萬畝優質蔬菜生產基地之後,又被江蘇省認定為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有馬鈴薯、冬瓜、絲瓜、番茄、大椒、大白菜、毛豆、小方柿等8個蔬果品種獲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定。全鎮綠色、無公害蔬菜的播種面積達到5.5萬畝以上。年產綠色、無公害蔬菜近20萬噸。全鎮農業特色明顯,“綠浪”牌蔬菜、“福盛”牌小方柿已列入國家綠色食品生產基地,是省、市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南通鄉村食品廠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以依靠科技創新,根據當地資源,跟多所研究院探討,利用現代高科技生產的李堡牌麻蝦醬、豆瓣醬、家常醬、冬瓜醬、柿小方紅柿子原汁等產品暢銷全國各地,特別是李堡牌麻蝦醬面市以來享譽中華大江南北。

漁網編織 李堡鎮是遠近聞名的“編織之鄉”,工藝編結特別是鉤針編結在李堡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30年代,這個鎮就有人開始搞鉤針衣,改革開放以後,鉤針編結在該鎮得到迅猛發展,目前已經從傳統的手工編織逐步發展到機械編織與手工編織相結合,編織業已成為當地的富裕一方的特色產業。目前全鎮擁有編織機6000餘台,年產值超過4000萬元的鉤針衣加工企業2家,超200萬的企業22家,產值超過100萬個體戶100多個,年加工各類鉤針工藝服飾1200萬件,出口創匯300多萬美圓。全鎮既有“龍頭”企業自行設計、組織外貿生產、也有個體專門從事鉤針編織衣發放,形成企業加農戶多種形式的發展格局。工忙之餘,大家三五成群,一邊嘮家常,一邊鉤衣服,已成為李堡鎮一道獨特的風景。全鎮從業人員達1.8萬人,占當地婦女總數的60%。鉤針衣編織已成為李堡鎮農民致富的重要收入來源,當地農村婦女從事工藝編織,年收入在8000-10000元。該鎮2003年被評為江蘇工藝編織名鎮。

文化教育

李堡學校始建於1945年,為國小;又在1972年增設國中部,校名改為李堡八年制國小,學校總占地面積總計8400平方米。教室5棟,其中1994年新建教室2棟;1999年又新建1棟,教室總建築面積540平方米;花園一個;教室21間,儲藏室、會議室、灶各一間,每間9平方米,總計225平方米。學校藏書2260冊,教學儀器一套。教學設施有:籃球架子兩副,高低單雙槓各一副。 目前學校共設十個年級,十個班,共有學生374名,其中國中三個班共68名;國小部七個年級七個班,共有學生306名。

交通條件

江蘇省海安縣李堡鎮位於蘇中平原東部,是江蘇沿海較早開放的鄉鎮之一。區位明顯,交通便捷。

鐵路:距新長(江蘇新泝—浙江長興)鐵路海安站15公里,海安火車站集客運站、貨運站、機務站、編組站於一體,是江蘇中部地區最大的二級編組站。建設中的海安—洋口鐵路貫穿境內。

公路:西接沿海高速海安道口,221、226省道、建設中的海安—啟東高速穿鎮而過,距蘇通大橋70km,距上海240公里(2小時路程)。

航空:南通機場近在咫尺,2小時行程內密布6個機場。

水運:拼茶運河、北凌河從李堡穿越而過。距國家十大港口之一的南通港 70km,距建設中的東方大港—洋口港30km。

李堡名人

李漁

李漁(1611 — 1680 )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生於雉皋(今江蘇如皋)。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18歲,補博士弟子員,在明代中過秀才,入清後無意仕進,從事著述和指導戲劇演出。後居於南京,把居所命名為“芥子園”,並開設書鋪,編刻圖籍,廣交達官貴人、文壇名流。著有《凰求鳳》、《玉搔頭》等戲劇,《肉蒲團》、《覺世名言十二樓》、《無聲戲》、《連城壁》等小說,與《閒情偶寄》等書。

《閒情偶寄》是他主要的對自己的生活所得所聞見的事物的總結性的書。包含有對戲曲的看法,批評。從舞台的實際出發,注重戲曲的結構、中心事件的選擇安排等,是中國戲曲批評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還涉及到生活中的如飲食、作臥等方面的審美感受。

《笠翁傳奇十種》劇目為《奈何天》、《比目魚》、《蜃中樓》、《憐香伴》、《風箏誤》、《慎鸞交》、《凰求鳳》、《巧團圓》、《玉搔頭》、《意中緣》。

李昌鈺

李昌鈺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出生於中國江蘇省南通市如皋縣李堡區。四歲那年,母親李王岸佛帶著十一個孩子(兩個孩子暫留大陸)由上海遷居台灣。父親李浩民是企業家,不幸由上海赴台灣探親時在船上遇難,傾家蕩產。世紀老人過世時,年紀已達一百零六歲的母親,嚴格教育子女勤懇治學,含辛茹苦把十三個子女撫養成人,個個享有博士學位,乾什麼行業的都有:商人、科研工作者、律師、服裝設計師、教師、藝術家、證券分析師、廣告設計師。排行老六的李小楓任紐約大學教授,曾發表對抗愛滋病毒的論文而震驚醫學界。

在家排行第十一的李昌鈺,十八歲那年考入台北中央警官學校,以第一名優異成績畢業於二十四期刑事系,任台北市警察局外事室巡官。一九六四年,他帶著兩個箱子和五十美元赴美國留學。他做過餐館的侍者、證券行小職員,教過中國功夫,也當過化驗室技術員,前後半工半讀歷經十年。他在兼職三份工作維生的情況下,以兩年半時間修完了四年的大學課程:法律、刑事、生物化學。獲紐約大學生物化學及分子化學碩士、生化博士學位後,一九七五年應聘在康州紐海芬大學刑事科學系教學,先後任刑事科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兩年後升為終身正教授及系主任。一九七九年應聘擔任康州刑事鑑識科學化驗室總管。一年後,升任試驗室主任兼首席鑑識專家,以精湛的鑑定技術,首開以科學證據將嫌犯定罪之先河,屢破奇案。不到五年,他已成為享譽全美的知名度最高的警界精英之一。當初由男廁所裝修而成的簡陋的刑事鑑識科學研究室,二十五年後的今天,由他捐出全部心血結晶,一手擴建,已發展成為擁有四千萬美元的儀器設備、現代一流的、聞名於世界的一級警政機構。去年六月二十一日,美國刑事鑑定學會正式頒發認證書,認定該所符合國際水準,可承辦世界各國重案。這是全美唯一獲得該學會認證的、具有國際水準的州級刑事鑑定機構。

一九九八年六月三十日,他榮任美國康州警政廳廳長,成為全美第一位出任州級警界最高職位的華裔首長。任廳長兩年期間,他的辦公桌上竟積壓了八百多個懸而未決的案件等著他處理。二零零零年七月一日,他正式退休。目前,他又重回辦案與教授崗位,受聘在美國十一所醫學院與法學院授課,他力爭在未來五至十年內“培養接班人”。

李昌鈺投入刑事鑑識科學界以來,先後在美國各州與全球十七個國家參與調查六千多起重大刑案,平均每年主持處理三百多個案件。先後出庭作證一百多次,主持研討會八百多次,到世界各地講學與培訓刑事偵察人員達四、五百場。他獨立撰寫的及與人合著的專業著作有二十餘本,已發表的論文達兩百餘篇,編輯十種學位專刊。由他偵辦過的許多刑案,都成為國際法庭科學界與警界的教學範例。他先後榮獲八百多個獎牌,其中包括:美國鑑識科學學會頒發的鑑識科學領域的最高榮譽獎——刑事領域傑出服務獎,美國法庭科學學會頒發的傑出成就獎,國際鑑識學會終身榮譽獎,美國物證技術學家委員會的優秀服務獎,美國司法基金會的最高司法榮譽獎,以及康州政府官員道德委員會所頒發的首位公共服務操守獎。一九九九年,他還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外專局頒發“友誼獎”,並受到江澤民主席、朱鎔基總理的親切接見。

李昌鈺之所以能迅速登上國際刑事科學鑑識界頂尖權威的寶座,贏得檢控雙方、辯方,法院、法官、民眾等各方的尊重與高度信賴,關鍵在於他主持的實驗室,堅持作業完全獨立,鑑定結果絕對不受上級部門的偵辦方向所左右,實行直接向州警察總監報告負責制,達到刑事鑑定獨立公正,破案勿枉勿縱。不但高效率的破解了無數奇案、疑案和震驚世人的棘手案件,而且使警方準確無誤地將兇手繩之以法。例如:被稱為世紀大審判的轟動全球的前美式足球明星辛普森殺妻案、以微物證據偵破轟動全美的“鋸木機殺妻案”等。

具機智、銳利、靈敏天分的李昌鈺說,我責無旁貸的神聖職責是:“科學辦案,明察秋毫。”既不能讓無辜受冤枉,也不能讓壞人逍遙法外。刑事偵察的第一步是現場的處理採證,一定要確保犯罪現場完整,只有現場的跡證才是破案的關鍵。而微物證據的蒐集、檢測、查核,則要經過實驗室精密的分析。如果在圖象轉移和痕跡轉移的分析中取得突破,就能出奇制勝是破獲許多難以偵破的疑案和懸案。

李昌鈺最大的成就和貢獻是提高了刑事鑑識科學在司法界的地位。由於他多年來對警界與司法界的刑事鑑識人才的培養,在刑事鑑識科學化、科技化方面所發揮的關鍵性作用,使刑事鑑識科學從過去居於輔助警方辦案的角色,躍升為主導調查辦案的地位。

退而不休的李昌鈺目前除擔任美國康州政府榮譽鑑識中心主任,負責主管重大刑案偵察以及鑑識科學、刑事科學的鑑定之外,還擔任台北刑事警察局、調查局、法醫中心總顧問。他被聘為中國的北京、上海、四川省刑事鑑識中心名譽主任,並擔任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西安大學、漢江大學、瀋陽刑警學院、浙江工商大學的名譽教授,華東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名譽院長,2008年10月20~21在華東政法大學八百人報告廳講學,李博士已曾多次到該校講學。

李昌鈺智力過人,思路敏捷,精力充沛,風趣幽默。他將今天的成就歸功於母親和太太。他說,母親是他一生勇於奮鬥的榜樣。始終做後盾的馬來西亞華裔太太宋妙娟的支持,則使他毫無後顧之憂地天天堅持工作十六小時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