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萬江區

1958年4月20日,東莞廢除大鄉制,全縣共撤30個大鄉,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 2003年9月,萬江街道完成村改社區的工作,26個村改為26個社區,連同居民社區(即萬江社區)共27個社區。 2004年8月20日,經東莞市人民政府同意,設立萬江街道新城社區居民委員會。

東莞市萬江

“工貿萬江,水岸新城”東莞市萬江街道,原名東莞縣萬江區公所;是東莞市區的組成部分,為東莞市四個街道之一,是東莞市的新城區;東莞市萬江街道,東隔東江支流-東莞水道與莞城街道東城街道接連,東南至南城街道,西南達道滘鎮,西鄰望牛墩鎮,北與高埗鎮中堂鎮接壤。 東莞市萬江街道地處穗深經濟走廊,鄰近珠江入海口。東江及其支流環繞全街,有極其豐富的水岸資源。 地處南亞熱帶,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海洋性氣候,四季溫暖,氣候濕潤,熱量豐富,陽光充足。交通網路完善,北距廣州50公里,南距深圳80公里,107國道、廣深高速公路、四環路、五環路貫穿其中。東莞市候機樓落戶萬江街道,為廣大的商務旅客提供了快捷便利的候機、登機服務。轄區內的東莞市汽車總站日客流量達4至5萬人次,使東莞成為貫通珠三角地區的一個重要樞紐。

行政區劃

東莞市萬江街道,全街道面積4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7萬人。 東莞市萬江街道,下轄28個社區:萬江墟社區萬江社區石美社區莫屋社區拔蛟窩社區黃粘洲社區蜆涌社區谷涌社區小享社區滘聯社區金泰社區曲海社區牌樓基社區大蓮塘社區、水蛇涌社區、共聯社區、新谷涌社區壩頭社區勝利社區、官橋滘社區、簡沙洲社區新和社區上甲社區、 嚴屋社區、大汾社區、新村社區流涌尾社區新城社區。各社區共下轄133個居民小組居民小組(村民小組)。 東莞市萬江街道辦事處萬江街道萬江墟社區萬福路

歷史

1957年12月26日,東莞撤區並大鄉工作結束,全縣撤去15個區,設立37個大鄉和莞城、石龍、太平3個區級鎮。其中撤去附城區,成立萬江(包括萬江、石美、拔蛟窩、新和、勝利、共聯、金泰7個小鄉)、篁村、羅沙3個大鄉;撤去道滘區,成立新村(包括新村、大汾2個小鄉)、道滘2個大鄉;撤去中堂區、成立中堂(包括小享、谷涌、滘聯3個小鄉)、潢涌、冼沙、望牛墩4個大鄉。 1958年9月28日,又將37個大鄉合併為30個大鄉。小享、谷涌、蕉利併入望牛墩大鄉;滘上、滘前、滘貝劃為滘聯鄉,併入中堂大鄉;萬江、石美、拔蛟窩、新和、勝利、共聯、金泰、與新村、大汾、小河、昌平,併入新村大鄉,轄11個大隊。 1958年4月20日,東莞廢除大鄉制,全縣共撤30個大鄉,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全縣共有14個人民公社。萬江、篁村、樟村(羅沙)3個大鄉合併成立附城人民公社;新村大鄉併入道滘人民公社。 1959年6月29日,將原來14個人民公社、劃分為23個。其中農村公社20個、城鎮公社3個。成立萬江人民公社,管轄範圍增加了中堂公社的小享、谷涌、滘聯3個大隊,全公社分出新村、大汾、小河、昌平4個大隊,建立新村人民公社。 1959年6月,萬江轄下的7個大隊,從附城公社分出來,並與中堂公社分出來的小享、谷涌、滘聯,合併成立萬江人民公社。 1963年3月,又將新村人民公社的新村、大汾併入萬江公社。 1968年,改萬江人民公社為萬江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至1983年1月取消革命委員會稱謂,恢復萬江人民公社。 1983年9月,改變“政社合一”體制,公社改稱區公所;生產大隊改稱鄉人民政府,萬江稱萬江區公所。 1985年9月,東莞縣改稱東莞市(縣級),萬江被列為“廣東工業衛星鎮”。 1986年,東莞市開始撤區建鎮,1月5日樟木頭等9個區撤區建鎮。2月4日,莞城鎮和篁村區、萬江區、附城區等3個區公所被撤銷,設立莞城區街道辦事處,萬江區街道辦事處、附城區街道辦事處、篁村區街道辦事處,作為市政府派出機構。 1988年1月,東莞市升格為地級市。7月東莞市城區人民政府籌備組成立,作為正縣級單位,管轄城內區街道辦事處,城外區街道辦事處、附城區街道辦事處,篁村區街道辦事處和萬江區街道辦事處5個科級街道辦事處。 2002年11月,萬江區街道辦事處更名為萬江街道辦事處,其建制、管轄範圍未變。 2003年9月,萬江街道完成村改社區的工作,26個村改為26個社區,連同居民社區(即萬江社區)共27個社區。 2004年8月20日,經東莞市人民政府同意,設立萬江街道新城社區居民委員會。

工業

近年來,東莞市萬江街道立足於“工貿萬江,水岸新城”的城市發展定位,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服務業,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成就。2009年,完成生產總值62.6億元,同比增長6.81%;各項工商稅收累計9.05億元,同比增長1.3%;本級常規性可支配財政收入5.02億元,同比增長5.71%;全街道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9.8億元,同比增長13.2%,民營經濟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9.69億元,同比增長12.38%;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72.5億元,同比增長11.3%。 近年來,萬江街道圍繞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了以電子電器、紡織服裝、造紙和紙類製品、金屬製造業等為支柱行業的現代化工業體系。2009年,全街工業總產值達88.6億元,工業經濟發展態勢良好。 內外源型經濟持續發展。吸引了新加坡日本韓國美國德國英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香港特區、台灣省的商家到萬江投資。截止2009年底,共有204家外商投資企業,當年契約利用外資1373萬美元。萬江在擴大開放的同時,還大力完善私營服務體系,最佳化私營發展環境,目前全街已註冊的民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累計達11446家,相繼湧現出被認定為“東莞市50強民營企業”的金翔電器設備有限公司、科達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和至誠塗料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民營企業。 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目前,東莞市萬江街道有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5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國家火炬計畫重點企業1家和市級民營科技企業94家,數量居全市前列。為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還積極鼓勵企業自主開發技術、自主創建品牌,目前,全區共有中國名牌產品1個、國家免檢產品5個、省著名商標5個、省名牌產品6個。

經濟文化

萬江街道立足於城市發展的需要,確定了“一城、兩區、三河、四帶、五組團”的框架,並根據自身的城市特質,完成了“三環、六園、一中心”的城市升級十大重點工程規劃和綠地系統、水利水環境等專項規劃。隨著這些美好藍圖、嶄新思路的付諸實施,萬江將不斷展現其濃郁的水岸生活魅力,逐步成為東莞最適宜創業、最適宜居住的主城區之一。萬江坐擁近90公里東江水岸線,環境優美、景色宜人,街道內綠化覆蓋率達34.55%,一年四季綠色盎然。街內治安狀況井然有序,為企業發展和市民安居樂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吸引了陽光海岸、理想0769水印長堤、盛世華南、風臨美麗灣、歐景麗苑上東國際等大型樓盤搶先進駐,使萬江版塊成為眾多置業者的熱選區域。 東莞市萬江街道,歷史悠久,於明朝天順8年(1464年)立村。初曰家租。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稱萬家洲。清朝嘉慶二年(1779年)稱萬家租,因江河如網改稱萬江租,習慣上稱為萬江。歷史上多次調整行政區域劃分,在2003年全面推行村改居工作後,正式融入大市區。街內有不少的文化遺產,有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鰲洲塔;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呂洞賓廟、何氏大宗祠胡氏宗祠謝氏宗祠、重光學杜等;有金鰲洲古塔、天街、奉聘金龍等美麗的傳說;有呂洞賓廟會、舞獅子、麒麟引鳳等傳統文化活動,特別是一年一度的“萬江龍舟文化節”更成為傳統文化盛事。萬江還是著名的“書畫之鄉”、“曲藝之鄉”,墨香曲藝散發出迷人的風采。在打造“文化新街”的進程中,中共萬江街道委、萬江街道辦事處對文化的投入逐年加大,建成了曦龍廣場、萬江公園、金鰲洲主題公園、東莞市飲食風俗博物館、萬江圖書館等一批文化基礎設施。在教育方面,大力實施“教育強鎮”戰略,不斷加大教育投入,開辦了多所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中、國小,2005年,萬江成功創建為“廣東省教育強鎮”。 人居環境祥和美麗。萬江街道坐擁近90公里東江水岸線,吸引了香格里拉酒店陽光海岸理想0769、水印長堤、盛世華南、明輝華庭、碧水雲軒、幸福花園等大型樓盤搶先進駐,使萬江版塊成為眾多置業者的首選區域。街道內綠化覆蓋率達34.55%,一年四季綠色盎然。市容整潔,2004年成功創建“廣東省衛生鎮”。萬江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著名的“曲藝之鄉”、“書畫之鄉”,一年一度的“萬江街道龍舟文化節”成為傳統文化盛事。勤勞、勇敢、智慧的萬江人民創造了文明,留下了不少的文化遺產。有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婦洲塔;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呂洞賓廟、何氏大宗桐、胡氏宗桐、謝氏宗飼、重光學杜等;有金鱉洲古塔、天街、奉聘金龍等美麗的傳說:有呂洞賓廟會、賽龍舟、舞獅子、麒麟引鳳等傳統文化活動。萬江街道還是東莞市乃至廣東省著名的書畫之鄉、曲藝之鄉。今天的萬江人在繼承和保護文化遺產,挖掘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大力加強富有時代特色的文化建設,致力於完善文化設施,把“三現代”“三例”主題教育活動和普及民眾文化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一直以來重視文化教育建設,文體康樂設施齊備,教育氛圍濃厚,連續三年被評為市“三現代”教育先進鎮(街道),2005年成功創建“廣東省教育強鎮”,曦龍文化廣場被評為市首批十佳文化廣場,文化服務中心被評為省特級文化站。街道內治安狀況井然有序,為企業發展和市民安居樂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東莞市萬江街道還先後獲得了“廣東省衛生鎮”、“廣東省曲藝之鄉”、“廣東省教育強鎮”、“廣東省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廣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東莞市文明鎮街”、“東莞市體育工作先進鎮街”、“東莞市科技工作先進鎮街”、“東莞市宣傳工作先進鎮街”、“東莞市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先進單位”、“東莞市維護穩定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鎮街”、“東莞市農村環境‘五整治’工作先進單位”、“東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東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突出貢獻單位”等榮譽。 近年來,萬江街道不斷加大資金投入,致力營造招商引資的硬環境,努力把萬江打造成創業者投資的寶地。投入大約1.5億元完成東江西岸工程,投入1.7億元推進水利防災減災工程,鞏固周邊50.3公里河堤;投入大約1億元完成對教育路、萬福路、莞穗大道、西四環路的道路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和立面裝飾;預算投入2.3億元完善行政中心區路網建設。加快了粵明酒店、萬江大酒店、香格里拉酒店、金鰲灣廣場酒店等大型酒店的開發步伐;街道內電力設施完備,有1座22萬伏和3座11萬伏變電站。2009年,全街總供電量達10.99億千瓦時,生產和生活用電量充足;連年來投入上億元進行供水建設,全區現有水廠7間,日供水量達13萬噸。萬江還通過狠抓政風建設,精簡投資審批程式,建立健全民營“兩自”企業辦事優先制度、“重大項目跟蹤服務制”,不斷最佳化投資軟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