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庠鄉

東庠鄉

東庠鄉以福建省東庠島設鄉,位於福州市平潭縣海壇島東北部,東面與北面瀕臨台灣海峽,西南與小庠島對峙,南與流水鎮的王爺山遙遙相望,面積4.46平方公里,有耕地1482畝,林地1623畝,灘涂面積3855畝。1995年東庠鄉有8個行政村,11個自然村,2666戶,1.04萬人。鄉址設澳底村,距縣城約15公里。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東庠鄉東庠鄉

民國元年,設東庠區,民國10年後屬一區;民國20年改屬二區;民國26年1月,屬一區轄下的東庠保;民國28年9月設東庠鄉,仍屬一區;民國31年8月併入中正鄉;民國33年7月復設東庠鄉;民國38年9月,屬一區;1952年7月屬六區;1956年3月屬中樓區;1958年4月撤區並鄉,仍設東庠鄉;1958年8月改屬流水分社;1961年成立東庠人民公社;1984年9月復設東庠鄉。東庠鄉以漁業為主,素與塘嶼並稱為“金東庠、銀塘嶼”。

基本介紹

東庠鄉東庠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東庠是個海匪出沒無常、人民生活貧困、交通閉塞的孤島,經濟以漁業為主,生產工具落後,產量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點發展東庠門海域的定置網生產,建立國營東庠門漁場,特產金蟳蝦皮、丁香魚和紫菜,聞名省內外。1963年擁有漁船211條,1036噸位,其中機帆船僅1艘,漁業產量2126噸。隨後發展外海圍繒,漁業生產和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1978年擁有漁船268艘,總噸位1658噸,其中機動船185艘1431噸位,漁業總產量4826噸。改革開放以後,培育以海洋經濟為主的產業群,拓展近海海水養殖,大力發展遠洋捕撈,海洋運輸業發展迅速。隨著漁業的發展,相關的造船廠、機修廠、冷凍廠、水產品加工廠等相繼建立。同時修建了南江和東庠門碼頭,鋪設海底通訊電纜和電力電纜。1995年農村社會總產值1.01億元,工農業總產值8934萬元。漁業總產量8928噸,總產值2630萬元。擁有運輸船40艘2萬噸位,年產值1000多萬元。

行政區劃

平潭縣轄鄉。1958年屬平潭公社流水分社,1961年析置東庠公社,1984年改鄉。位於縣境東北部海域,有島礁20多個,除東庠島外全部無人居住,距縣城14公里。面積4.2平方公里,人口1.1萬。葫蘆澳為天然避風良港,客輪通流水鎮。轄南江、澳底、東風、澳星、東進、鱟北、東霞、湖邊8個村委會。以漁業為主,盛產大黃魚帶魚馬鮫魚毛蝦紫菜,有名貴海產品青緣鋸蟹。

漁業發展

東庠鄉漁業發展
清朝以前東庠就是一個魚貨集散地。清康熙年間是一個汛地。東庠鎮的西部是農業區,東部是縣重點漁區。50年代至60年代初,漁業生產以近海捕撈為主,海水養殖較少,漁業機械化程度不高,漁船595艘,3343噸位,多為非機動船。1963年糧食總產量2067噸,占全縣總產量的14.1%;漁業總產量7603噸,占全縣的23.3%。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農業生產得到加強,抗旱排撈能力不斷提高。漁業的機械化程度逐步增強,漁業生產開始向外海發展,並拓展國內其他漁場。1978年農業總產值1417萬元,其中漁業產值908萬元。糧食總產量2953噸,漁業總產量1.10萬噸。80年代以後在發展漁農業生產的同時,其他經濟發展迅速。漁業生產貫徹養殖、捕撈、加工相結合的方針,大力發展外海捕撈和遠洋捕撈,灘涂養殖發展迅速,養殖、海帶、紫菜、貽貝等。以水產品加工業為主的鎮、村辦企業迅速發展,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出口產品達10多種,成為平潭縣重要的出口基地。1995年,全鎮擁有漁船524艘,1.34萬噸,已形成3個千畝養殖片,海水養殖面積達2800畝,鎮、村辦企業101家,產品出口的有40多家。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3.19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46億元(1990年不變價),其中:漁業總產值5450萬元,工業總產值8237萬元。外貿出口收購總值占全縣出口額的80%。漁業總產量4.13萬噸,占全縣總產量的26.6%。

計生工作

東庠鄉東庠鄉計生工作服務站
(一)堅持駐村(居)負責制,增強專項服務功能

東庠鄉幹部駐村,開展計畫生育專項服務,是落實計畫生育管理,提高民眾滿意率的重要舉措,也是廣大計生隊伍減輕計生部門工作壓力的有效途徑。它的特點和方法是:責任到人,分類指導,管理到位,服務到家,利益掛鈎。首先,要提高素質,包括幹部的思想、文化素質及計生科普知識。其次,要明確任務,使幹部深入基層,及時把黨和國家的計生政策和法律法規傳送到育齡民眾中去。再次,形成機制,樹立典型,表揚先進,鞭策後進,實行駐村幹部與計畫生育工作同獎同罰,落實責任追究辦法,對計生工作成績突出的幹部要及時予以提拔重用,出現重大失誤的要酌情追究有關責任

(二)堅守部門參與制,增強綜合服務功能

農村計畫生育綜合治理,需要各部門的積極參與。與和鄉鎮計生工作聯繫密切的部門主要有宣傳、工商、稅務、文化、科技、衛生、公安、交通、民政、團委、婦聯、教育等。鄉鎮黨委政府要分別與以上這些部門簽訂計畫生育綜合管理責任書,明確責任,各部門要從本身的工作特點出發,積極宣傳計畫生育,組織開展與計畫生育有關的各種服務活動。宣傳部門組織法律法規知識競賽;文化、科技、衛生部門開展“三下鄉”活動;公安、交通部門配合清理流動人口;工商、稅務部門協助查處計畫生育違法亂紀問題;對違反計畫生育的個體工商戶,稅務部門在依法納稅方面,也應予以優惠優先;團委婦聯配合鄉村人口學校開展“三優”“五期”教育活動,主辦與育齡民眾生產、生活和生育有關的各種培訓活動,激發民眾參與熱情,培養民眾自覺實行計畫生育的能力,努力實現計畫生育人人有責,人人負責的大格局。

政府惠民

東庠鄉東庠鄉
2008年6月中旬,平潭縣東庠鄉湖邊村60多歲老黨員林嚇金氣喘噓噓來到縣委組織部,攥著組織部工作人員的手說:“縣委派來了好乾部!咱們鄉里領導為漁民辦實事、解難題,咱們民眾非常歡迎。”

東庠鄉是平潭縣的四個島鄉之一,島上農民大多從事海上捕撈業,2005年東庠鄉8個村共籌建21艘燈光捕撈漁船投入生產。投產當年因海況不好,導致東庠鄉湖邊村、東霞村漁民的燈光捕撈出現大面積虧損,2006年又遭受颱風影響,東庠鄉捕撈業陷入了困境,有的捕撈船僅柴油費就拖欠10多萬元外債,漁民無力維修船隻和添置新的設備。“屋漏又逢連夜雨”,銀行和農村信貸部門對瀕臨破產的東庠鄉漁民投了“不信任票”,漁民貸款無門,漁業生產後續資金無處籌措,21條燈光捕撈船全部停泊在漁港無法出海。

2006年12月,新一屆東庠鄉黨委、政府班子到任之後,在下鄉調研中了解到這一情況,立即召開鄉兩委班子聯席會議進行研究。會上,鄉黨委書記陳本平指出,民眾發展生產有困難,我們黨委、政府要義不容辭幫助他們,切實把這件關係幾千人的民生問題解決好。2007年初,東庠鄉專門成立了漁業生產資金扶持工作小組,由鄉長高生掛帥,分管漁業副鄉長林同發、科技副鄉長潘龍共同負責協調和落實任務。經多次與縣信用聯社、流水信用社聯繫協商,引起了縣聯社領導的高度重視。2007年4月上旬,縣聯社曾志理事長召集相關人員深入東庠鄉實地了解情況,鄉黨委、政府的務實為民的作風使他深受感動,當場決定全力扶持東庠鄉漁業生產,從速解決每條漁船10萬元貸款問題。曾志理事長還表態說,今後東庠鄉漁民在生產中如遇困難,信用社願做更多服務,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更多保障。有了縣信用聯社的支持和保證,東庠鄉政府協助8個村迅速整理好21艘燈光捕撈漁船貸款所需的各種材料,3名鄉政府班子成員和村幹部以個人的名義共同為21艘捕撈船作了貸款擔保。僅1周時間,210萬元貸款從縣信用聯社“飛”到漁民手中,漁民們大門不出、分錢不花就拿到了急需的生產資金。船老大林志全高興地拉著鄉長高生的手:這筆“救命款”漁民盼望多時了,真是雪中送炭啊!有你們這么實幹的黨委、政府,老百姓今後有依靠了,咱們東庠鄉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相關詞條

福建鄉鎮(三)

主要是詳細介紹福建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