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二中學濱江校區

杭州第二中學濱江校區

杭州第二中學是歷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內建立最早的現代中學。一個多世紀以來,名重杭城。學校得風氣之先,勇於開拓前進,在其各個發展階段均有建樹。杭州第二中學前身為私立蕙蘭中學和國立浙江大學附屬中學。目前,杭州第二中學已成為擁有兩個校區(濱江校區、東河校區),下屬三個學校(樹蘭實驗學校、江南實驗學校、杭州國際學校)的現代教育集團。杭州第二中學辦學成果斐然,其高質量的教育教學名重海內外。本世紀初,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統一謀劃下,杭州第二中學率先實現跨江發展戰略,採取國有民辦、中外合作、校企合作等形式,全方位多層次地探索名校集團化辦學之路。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杭州第二中學已成為擁有兩個校區:濱江校區、東河校區。而濱江校區位於杭州市東信大道76號。

組織領導

校長 葉翠微校長 葉翠微

杭州二中(濱江校區)校級領導工作分工
葉翠微:校長、黨總支書記,主持兩校區全面工作和兩校區黨總支工作,具體指導辦公室和學術委員會工作。
沈熔和:正校級協理員,協助校長負責校史、辦公室以及其他工作。
陳克寧:正校級協理員,協助校長負責東河校區基建以及其他工作。

書記 沈熔和書記 沈熔和

何東濤:副校長、黨總支副書記,負責兩校區黨總支黨建和黨務具體工作,分管濱江校區教工思想政治工作、學生德育、住校生管理、體衛藝工作,具體負責學生處工作。
王發高:副校長,分管濱江校區教學、教務、競賽和教科研工作,具體負責教學處和教科研處工作。
蔡小雄:副校長,分管兩校區財務、行政、消防安全和保全工作,具體負責濱江校區總務處工作。
張堅:工會主席,分管兩校區工會工作、教師民眾體育文娛活動、廉政文化和紀檢工作。

學校概況

歷史悠久 成果斐然

杭州私立蕙蘭中學校門及貴州湄潭國立浙大附中竺可楨演講杭州私立蕙蘭中學校門及貴州湄潭國立浙大附中竺可楨演講

杭州第二中學是歷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內建立最早的現代中學。一個多世紀以來,名重杭城。學校得風氣之先,勇於開拓前進,在其各個發展階段均有建樹。
杭州第二中學前身為私立蕙蘭中學和國立浙江大學附屬中學。
蕙蘭中學創辦於“戊戌變法”的翌年(1899),創辦人為美國基督教北浸禮會差會傳教士甘惠德(W.S.Sweet),歷任校長(監督或主任)為:甘惠德(美)、密拉特(美)、慕珥(美)、葛德基(美)、葛烈騰(美)、徐鉞、王嘉范。浙大附中創辦於八年抗戰的顛沛流亡途中(1940),創辦人為著名科學家、教育家竺可楨,歷任校長(或主任)為:竺可楨、胡家健、朱正元、胡哲敷、朱希亮、沈金相、陳立、王鴻禮、張生春。兩校名師薈萃,治校嚴謹,學生學習勤勉,思維活躍,達到了很高的教育水準。其中,浙大附中的愛國民主傳統,蕙蘭中學的體育運動精神,尤為各界矚目。

1951年8月1日,兩校合併,在蕙蘭中學原址成立杭州第二中學。1953年,杭州第二中學被定為杭州市重點中學;1963年,又被浙江省教育廳定為直屬實驗中學。歷任校長(或主任)為:張生春、郭人全、黃懷仁。

蕙蘭中學校徽、浙大附中校徽、杭州第二中學校徽)蕙蘭中學校徽、浙大附中校徽、杭州第二中學校徽)

“文革”期間,學校成立“革委會”,歷任主任為:俞葉根、葉傳根、章文英。其中,1969年5月,一度改名為“杭州玻璃廠五·七學校”;至1971年12月,學校恢復“杭州第二中學”原名。
1978年,學校取消“革委會”,實行校長領導體制,杭州第二中學再次被列為省、市重點學校。1980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杭州第二中學被定為浙江省首批辦好的十八所重點中學之一。1995年9月,經省教育委員會評估,杭州第二中學被認定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歷任校長為:黃懷仁、虞震明、邵思忠、周理鏞、酈眉若、徐承楠。
1998年,杭州市政府斥巨資在錢塘江畔動工興建與六和古塔遙相輝映的杭州第二中學新校區,新校區按國家級重點示範高中標準建設,主要設備設施及配置達到國際水準,為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一流的辦學條件。
2001年4月,杭州第二中學順應從“西湖時代”走向“錢塘江時代”的城市發展戰略,跨江發展來到濱江新校區。

目前,杭州第二中學已成為擁有兩個校區(濱江校區、東河校區),下屬三個學校(樹蘭實驗學校、江南實驗學校、杭州國際學校)的現代教育集團。
現任校長葉翠微先生,通過全國公開競聘,於2000年自廣西北海市教委副主任、北海中學校長任上調入我校。
杭州第二中學辦學成果斐然,其高質量的教育教學名重海內外。
建校以來,學校累計培養初、高中畢業生5萬餘名。
學校以輸送高素質的優秀畢業生為己任,進入全國各重點大學深造的優秀畢業生比率居省內前茅。2003年以來,一本上線率逐年遞增,每年有30餘位品學兼優

杭州第二中學濱江校區鳥瞰杭州第二中學濱江校區鳥瞰

的同學進入北大、清華深造。先後有盧毅、周致遠、朱熙文、李竟然、祁芮中台同學分獲全省聯考文理科第一、二、三名。2009年直接赴海外名校求學人數已達40多名,同時有十三名學生進入全省文理科前百名,全國重點大學錄取上線率為94%。至此,一個穩定的高分團隊已經成型,並在全省獨領風騷。
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的成績突出。上個世紀80年代,自創設首屆數學“華羅庚金杯賽”以來,曾多次囊括金杯賽的獎項;自90年代以來,各科競賽的成績已連續20年居杭州市第一。繼1998年吳欣安同學獲29屆國際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金牌之後,2000年,湯硯蔚同學再獲32屆國際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2005年,王瀾同學又以出色成績獲得16屆國際中學生物奧林匹克競賽金牌,2008年,俞華程同

吳欣安  湯硯蔚  王瀾  俞華程吳欣安 湯硯蔚 王瀾 俞華程

學力挫群雄,在埃及舉行的第20屆國際中學生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上取得總分第一,勇奪國際金牌!自1989年以來,學生在省級、全國級學科知識競賽中獲獎達到2500人次以上;其中,2001-2009學年期間,獲得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達1900多項,有1000餘人次在全國競賽中獲獎,其中248人獲得一等獎,67人參加全國決賽,有22人進入國家集訓隊,以較大優勢連年位居杭州市各校之首,領先省內。在全國、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屢獲大獎,其中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張維加同學獲“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在國際、全國、省的機器人大賽中,屢獲大獎。在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全國冰心文學大賽、華東六省一市徵文比賽、全國青少年研究性學習作文大獎賽、省綠色環保徵文比賽,及市各級各類作文競賽中屢獲大獎及團體獎、組織獎。音體美勞技等學科也在各項競賽中有不俗的表現。學校合唱隊多次在全國、省、市的比賽中獲獎;學校健美操隊多次獲得省市比賽團體一等獎;學校籃球、排球、足球代表隊也多次獲得杭州市比賽的第一、二、三名。2003年,學校男子籃球隊躋身全國中學生籃球比賽,2008年學校健美操隊代表浙江省參加全國中學生健美操比賽。2009年,在浙江省教育廳組織的08屆高中畢業生(考入浙江省內各高校的)身體素質測試中,我校學生的綜合指標穩居全省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們在學業上煥發個人才華的同時,心憂天下的赤子情懷也與日俱增。近幾年,學校每年都有一大批學生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僅2003年以來,先後已有58位學生在杭州第二中學這座錘鍊人才的熔爐里加入到中國共產黨的行列學校高度重視深深植根於本土教學實踐的校本教學教研和課題研究,獲得了顯著成果。

學校榮譽

2003年9月12日,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由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陪同來校視察2003年9月12日,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由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陪同來校視察

自1996年以來,學校先後有七屆分別被評為省、市級“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自1998年以來,學校的教育科研成果再獲豐收,獲得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頒發的首屆、二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評比”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省教育廳頒發的基礎教育科研成果評比一等獎1個、二等獎3個。
目前正在進行的各級課題研究有十餘項,已形成全國、省、市、校四級課題網路。學校申報的《構建學校、教師、學生自主發展新模式的研究》課題作為教育部“十五”重點規劃課題立項,並榮獲浙江省第五屆優秀教科研成果一等獎。
2001年至今,教師的教育教學論文獲獎或發表1168篇,其中,獲國家級一、二等獎18項,省級二等獎以上54項,市級一等獎116項。特別是在近三屆的“杭州市教學專題論文評比”中,獲獎級別、人次均列全市第一。
憑藉豐碩的辦學成果,學校歷年來屢獲黨和政府所頒各級各類殊榮——

2009年4月10日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省委副書記夏寶龍參觀首屆浙江教育博覽會杭州二中展區2009年4月10日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省委副書記夏寶龍參觀首屆浙江教育博覽會杭州二中展區

1983年,被評為“全國‘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先進集體”;
1997年,學校黨總支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重點宣傳的“先進基層黨組織”;
1999年,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
2001年,被評為“杭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2年,被評為“浙江省文明單位”、“杭州市2002年度安全文明示範校園”;
2003年,被再次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杭州市防非典工作先進集體”、“杭州市文明單位”;
2004年,被評為“浙江省文明單位”、“杭州市安全文明示範校園”;
2005年,被評為“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杭州市綠色學校”、“杭州市首屆校本教研示範校”;

榮譽證書榮譽證書

2006年,被評為“浙江省文明單位”、“浙江省綠色學校”、“杭州市人民滿意學校”、“杭州市平安校園”、“杭州市黨建帶工建‘三級聯創’先進單位”、“杭州市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杭州市依法治校示範校”;
2007年,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浙江省黨建帶工建‘三級聯創’先進單位”、“浙江省依法治校示範校”、“浙江省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浙江省‘百年名校’100強”稱號、“杭州市名校集團先進單位”;
2008年,學校黨總支被中共浙江省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學校被評為“杭州市安全文明示範校園”、杭州市知名品牌30強;
2009年,被評為“杭州市文明學校”、第二次被評為“杭州市名校集團先進單位”。

名師薈萃 桃李芬芳

上海校友會北京校友會

名校造就名師,名師推動名校向前發展。
在學校辦學一個多世紀的歷程中名師薈萃——有歷盡千辛萬苦創辦了國立浙大附中的著名科學家、教育家竺可楨院士,有曾在國立浙大附中兼課的著名數學家蘇步青院士、有曾在私立蕙蘭中學兼任物理教師的著名化學家趙承嘏院士,有作為蕙蘭中學第一位華人校長從嚴治校享譽杭城的徐鉞老師,有帶領劉長春代表中國首次參加奧運會的著名體育教育家宋君復老師,有作為蕙蘭校董在校任教、後又因倡導“好學力行”學風而獲江澤民同志親筆題詞肯定的趙傳家老師,有中華文明源頭之一錢山漾遺址發現者、著名考古學家慎微之老師,有創作了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後不久赴蕙蘭

北京校友會上海校友會

任教的著名詩人蔣海澄(艾青)老師,有在民族危亡之際以音樂之聲激盪赤子之心的袁箴華老師,有為浙大附中首屆畢業生賦“江城子”一曲的詩人周本湘老師,有在浙大附中任教美術的畫家柴扉老師,有在奧運史上首次籃球決賽中被譽為“奧運籃球第一哨”的國際籃球裁判舒鴻老師,有曾擔任建國後的國立浙大附中首任校務委員會主任、獲得中國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的著名心理學博士、杭州大學百歲老校長陳立教授……
在蕙蘭和附中兩校合併之後,一大批優秀教師匯聚在杭州第二中學校園,由杭州市教育界“四大金剛”之一的黃懷仁校長領銜,形成了各學科的教師骨幹隊伍,總結出學生學習“三認真”、教師教學“五認真”經驗,強調“重視雙基”、“一以貫之”,促成了50、60年代學校教育教學成果的不斷湧現。這中

杭州校友杭州校友

間的優秀教師代表有,駱匡疇、程其堅、豐寧馨、文曼魂、王維賢、馬成生俞永昌林煒彤、王文昭、李婉卿、周有之、胡辛年、朱濟劭、張俊德、沙桂芳、魏喜嫻等。
在粉碎“四人幫”之後,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杭二中的教師隊伍再次煥發出驚人的活力,在推進“自主發展教育”的改革實踐中,湧現了又一批優秀教師,如王天成、來健、蔡仲泮、酈眉若、沈芝蘭、馮福昌馮德炳姚忻康、徐承楠、袁業涵、聞乾、毛湘笙、陳惠根、周文楠、韓福富、瞿國敏、俞曉蘭、施儲、龔金根、劉向東、林肅浩、黃建民、周瑜、顧來等。
從2000年開始,學校分別從全國各地引進大量優秀教師,並通過華師大聯合舉辦“未來教育家學校”研究生課程班的形式培養教師,全校近百名教師已完成第一期研究生課程班的學習;近年來,又有多名海外留學歸來的英才加盟。一個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高學歷教師團隊已煥然成型。
全校現有教職工員工283名,其中正教授級高級教師3名(全市共22名),特級教師9名,高級教師141

粵港澳台校友會粵港澳台校友會

名;有省教壇新秀14名,市教壇新秀43名;有杭州市第一批一、二層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7名;杭州市第二批名師3名,學科帶頭人11名;有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3名,全國教育系統勞模、全國優秀教師以及杭州市“十佳校長”、“十佳傑出青年”各1名。
教師中擔任市、省、國家級各學會理事的有10餘名;部分教師積極著書立說,並應邀到全國各地講學。他們分布在各學科,發揮了骨幹作用。特別是幾年來學校在師德師風建設方面堅持鼓勵並表彰先進,湧現了一個以林肅浩(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浙江省勞動模範)、金永生(全國優秀教師、浙江省“春蠶獎”獲得者,杭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照片014-金永生)、張永久(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為代表的先進教師團隊,他們教書育人,人品好、業務精,在師生中樹立了當代二中教師的新形象,成為二中教師的帶頭人。
學校先後湧現省特級教師有,(語文)林煒彤、聞乾、繆水娟邱大存錢增興金功發,(數學)姚忻康、樓肇慶,(外語)陳惠根、周瑜、張慧慧,(政治)王天成,(地理)馮福昌,(物理)徐承楠、劉向東,(化學)馮德炳、林肅浩、張永久、王發高,(生物)顧來、金永生。
學校已形成了一支業務精湛、師德高尚、結構合理的在全省有相當影響力的師資隊伍。
杭州第二中學人才輩出,校友遍布海內外。
歷屆校友中,有著名教育家、我國兒童教育研究的創始人陳鶴琴,著名考古學家、我國文明源頭之一錢山漾遺址發現者慎微之,傑出的革命將領、東北抗日聯軍的創始人之一馮仲雲,著名作家、革命烈士郁達夫、陸蠡,著名翻譯家、散文家馮亦代,著名體育教育家、率領劉長春參加第十屆奧運會的宋君復,著名畫家、油畫名作《開國大典》的作者董希文,著名文藝理論家葉以群,著名國畫家吳山明,中央樂團著名作曲家劉莊,著名古典園林建築學家陳從周,著名錢幣學家馬定祥,著名鐵道專家、我國捷運設計奠基人謝仁德,著名建築學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主要設計者朱暢中,“中國反興奮劑之父”楊天樂,我國首次赴南極考察的海洋學家沈毅楚,優秀詞作家、歷屆中央電視台春晚主創朱海;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家蘇元復、中國工程院院士工程力學專家杜慶華、中國科學院院士泥沙運動力學專家錢寧、中國科學院院士材料物理學家周本濂、中國工程院院士環保專家金鑒明、中國科學院院士畜牧學家吳常信、中國科學院院士動物學家宋大祥、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軟體專家何新貴、中國工程院院士不鏽鋼技術專家王一德;有機械工業部常務副部長邵奇惠、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空軍政委施志清中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吳勝利上將、農工民主黨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王寧生等擔任重要領導工作的高級軍政幹部,還有眾多榮獲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各類專家,以及為保護國家資財英勇獻身的烈士……歷屆校友在各自的崗位上建功立業,為後學諸子樹立了榜樣。
可喜的是,如今的一批批年輕學子在走出母校大門之後,其可持續發展能力十分突出,他們在強手如林的重點高校中,仍然能夠名列前茅,有榮獲北大“元培獎”的阮明校友,有被評為“清華十傑”的夏小禹校友,有被評為“上海市十大三好學生標兵”的張蘭校友。還有數千名優秀的年輕一代校友,活躍在世界各國的多個領域;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盧征天校友更以其傑出的科研成果榮獲了美國“總統獎”。

銳意改革 大氣開放

2004年5月老校長徐承楠為赤子之鐘撞響了充滿期待的第一聲2004年5月老校長徐承楠為赤子之鐘撞響了充滿期待的第一聲

豐碩的辦學成果,離不開高遠的教育追求和科學的辦學實踐。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杭州第二中學積極推進以“促成學生自主發展”為宗旨的教育改革,構建了“面向全體學生、堅持全面發展、承認個體差異、充分發揮學生能動性”的“自主發展教育”體系,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
在德育改革方面,構建了以立意高、渠道寬、實踐性強為特色的體驗、感悟式自主德育模式。德育工作重基礎、重創新、重實效,通過立體網路,追求整體最佳化。
在學校管理改革方面,制定了“‘全、優、尖’素質發展目標管理體系”,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發展、突出發展”。
在課程結構改革方面,形成了以學科課程、活動課程、隱性課程為內容,以必修、選修、自修為修業方式的“三三制”課程體系。

2009年6月18日現任校長葉翠微受《小崔說事》欄目組的邀請作客央視演播廳暢談教育理念2009年6月18日現任校長葉翠微受《小崔說事》欄目組的邀請作客央視演播廳暢談教育理念

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建立了以“目標達成度”、“學生參與度”、“時間利用率”等為必要條件的“理想化課堂教學模型”,引導教師努力探索趨近“理想化效果”的最最佳化教學。
學校堅持這一“自主發展教育”的辦學理念,在杭州市乃至浙江省洋溢起一股教育改革的清新之風,並造就了杭州第二中學的輝煌。在傳承中求變,在變化中求優。
進入21世紀以後,“二中人”繼承並發展了“自主發展教育”理念,在契合時代的大發展中努力實現學校的現代轉型。堅持以高遠的辦學理念,彰顯現代學校的基調與底色。學校先後提出“一個中心(人性的成長)兩個基本點(個性和靈性的和諧發展)”的教育觀,“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學習、高品質生活”的成才觀,“思想解

2008年的成人節儀式2008年的成人節儀式

放、行為規範”的管理觀,“開明、開放、開化;寬鬆、寬容、寬厚;人性、理性、靈性”的文化觀,要求學生做卓越的“二中人”,傑出的“中國人”,優秀的“世界人”,並努力在自身的成長過程中打好“健康”這張綠色名片,“人品”這張金色名片,“學業”這張銀色名片,使學校始終都浸潤著一股教育理想主義的氣息。堅持以人本的管理智慧,律動現代學校的風範與本色。以生為本,以師為尊,已成為“二中人”的基本標識。圍繞學生,我們形成了“全、優、尖”的成才激勵機制。所謂“全”就是要求學生“六達標”,即學科基礎知識和技能的達標;國語和語言文字規範的達標;英語聽力和口語的達標;體育運動和心理素質的達標;藝術和審美素養的達標;獨立生活能力和合作協調能力的達標。所謂“優”就是“校園六星”,即文明之星,學習之星,體育之星,藝術之星,社團之星,生活之星。所謂“尖”就是學校的“十大學生標兵”,也就是全校師生公認的在德、智、體三方面有著明顯的引領性品質和才幹的學生。圍繞教師,我們提出了“三個指數”的立師要求。一是“健康指數”,我們講健康第一,家庭第

與大師對話——2003年9月13日,杭州二中的學生與哈佛大學教授、中科院第一位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數學研究中心主任丘成桐先生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數學對話與大師對話——2003年9月13日,杭州二中的學生與哈佛大學教授、中科院第一位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數學研究中心主任丘成桐先生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數學對話

二,工作第三。二是“幸福指數”,我們講個性自然,生活自在,精神自由。三是“魅力指數”,我們講學習性、合作性和創新性。讓師生在校園裡享有尊嚴。
堅持以靈動的課程改革,突出現代學校的亮點與亮色,我們先後打造了三個課程平台。一是“學科課程”平台。在這一平台上我們十分強調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支持教師採用各種激勵手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自主發現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藉助工具書、參考資料、網路資源自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學生在自己的學習中靈活運用教師教給的學習方法,形成知識經濟社會所需要的自學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從而為學生在走出課堂後,能獨立自主地學習與思考,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整體基礎。這一平台,看重的是教師的業務功底和學術修養,看重的是學生的有效學習乃至特立獨行,看重的是師生的互動互融和共同成長。

2006年10月22日,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得主、現代基因之父、現代生命科學和基因組科學權威詹姆斯·沃森博士及其夫人,以及國際人類基因組計畫帶頭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華盛頓大學教授奧爾森博士及其夫人訪問我校,並在我校多功能廳與同學們進行了交流。2006年10月22日,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得主、現代基因之父、現代生命科學和基因組科學權威詹姆斯·沃森博士及其夫人,以及國際人類基因組計畫帶頭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華盛頓大學教授奧爾森博士及其夫人訪問我校,並在我校多功能廳與同學們進行了交流。

二是“隱性課程”平台。成長中的校園是成長中的學生的天然母體。我們一直注重“隱性課程”的開發和利用,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臍帶”。為此,學校始終關注校園文化的提升與打造,用文化育人;始終關注校園環境的改造與美化,用環境育人;始終關注校園風氣的改良與重塑,用風氣育人。在這樣的主張下,我們強調以學生自身的發展為目的,強調發展人的天性與個性,發展人的潛能和潛力。喚醒每一個學生的主體精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會學習、學會活動、學會管理、學會自主生存和發展。由此,在學生自主發展規劃的實施中,我們採用了多元化的目標管理與分層達標管理策略。在分層目標方面,把培養總目標按學年特點分解:高一年級“建形”教育、高二年級“成形”教育、高三年級“完形”教育。在落實某一分層目標時,也按照由易到難、分層達標的思路去做。這一分層達標的思路包括四個層次——日常行為層次、基本道德層次、做人做事能力層次、卓越成長及創新創造能力層次。

2008年4月14日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來校視察2008年4月14日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來校視察

三是“活動課程”平台。學習亦生活,是現代學校的人性風采。學校創辦了“二個主題平台”,“三十個學生社團”,“十五個體育俱樂部”。“二個主題平台”,一是以學生業餘黨校、中學生團校為主陣地的德育主題平台;二是校園節活動的主題平台,如讀書節、科技節、體育文化節、藝術節、社團節、生活技能節、女生節等等。“三十個學生社團”,主要有二中學生電視台、二中之聲、桃李文學社、CEO社團、墨緣書畫社、動漫社、環保社、中醫社等等。每個社團完全由學生自我策劃、自我管理、自我發展。“十五個體育俱樂部”屬浙江省中學界首創,每個二中學生必須參與一個體育俱樂部活動。現有足球、排球、籃球、輪滑、瑜伽、柔道、游泳、擊劍等等。
完全基於學生“自我興趣和定位”的活動平台,使學生的才氣、靈氣和雅氣能氣息相生,融成大氣。1999年底,陳立先同學入選為中國少年科學院首批十三個小院士之一,2001年,郭

2008年第10期《人民教育》特別報導《以大氣成就大器》2008年第10期《人民教育》特別報導《以大氣成就大器》

晟同學榮獲小院士稱號。2004年,金大治、尚知雨同學同獲小院士稱號。2002年,章斐然同學以其突出的學習品質和綜合素質就讀高二時即被清華大學提前錄取。2006年4月,在第二十屆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我校取得優異成績,獲獎項目的數量與獎項名列浙江省第一;其中有5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並且有2個一等獎項目進入全國比賽,即張維加同學的優秀科技創新項目《寒武碰撞新大陸起源與生命進化的研究》和高二年級優秀科技實踐活動《走進生命科學殿堂》。2007年5月,王同舟同學獲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在第22屆英特爾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他又獲得上海計算機學會會長獎。2008年8月,沈俊慧的《蠶蛹優勢活性肽的分離製備》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2009年1月22日,林哲涵同學的《氧化銀與過氧化氫反應歷程探究》再次榮獲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更可喜的是,一大批年輕學子在走出二中校門後,繼往開來,後勁十足,倍受北大清華等知名高校的青睞。學校在現代學校的深刻轉型中,更加注重對內對外的交流與合作,使學校在強勢發展上能穩穩地把握住自

2001年7月4日澳大利亞西澳洲總理蓋勒普博士來訪2001年7月4日澳大利亞西澳洲總理蓋勒普博士來訪

己的定位。在對外交流上,學校一方面繼2000年接待德國石荷州州長來訪後,2001年又接待了澳大利亞西澳洲總理蓋勒普博士等政府官員,另一方面又積極鼓勵師生走出國門學習研修。近10年學校先後派出30多批近千人次師生出訪交流。學校除繼續保持與英國利茲市,德國石荷州一些名校的友好往來外,先後與澳大利亞MORLEY高級中學,德國ACHERN GYMNASIUM高級中學結為姐妹友好學校,和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以及香港台灣澳門近20箇中學、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關係。與此同時,學校還積極加強與世界知名大學的交流與合作,先後與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京都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建立了預科或留學的通道。近幾年,每年都有近40位左右的同學直接考入英國牛津、劍橋、美國布朗、加州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大學學習深造。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在省主要領導的關心下,學校主動走出去請進來,與美國國際學校聯合會合作,創辦杭州二中國際部(杭州國際學校),打造了浙江省第一個國際教育平台。

2004年10月25日法國尼斯希邁達藝術團來校訪問演出2004年10月25日法國尼斯希邁達藝術團來校訪問演出

在對內交流上,學校十分注重與西部特別是欠發達地區學校的交流合作。學校先後與重慶涪陵五中、貴州湄潭高級中學、貴州湄潭求是高級中學、貴州湄潭中學、浙江麗水中學、浙江臨安昌化中學、浙江遂昌中學、浙江泰順育才中學等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學校先後接待近千批來自祖國各地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專家、校長和教師來校參觀考察指導,來校掛職鍛鍊的全國各地學校的教師、幹部達300餘人次。很好地發揮了省一級重點中學的示範輻射作用。

2009年4月17日杭州二中“年華”合唱團與美國加州洛斯阿圖斯高中“大街合唱團”聯袂演出2009年4月17日杭州二中“年華”合唱團與美國加州洛斯阿圖斯高中“大街合唱團”聯袂演出

集團發展 再創輝煌

本世紀初,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統一謀劃下,杭州第二中學率先實現跨江發展戰略,採取國有民辦、中外合作、校企合作等形式,全方位多層次地探索名校集團化辦學之路。
名校集團化辦學主要通過以下三種形式實現:
第一、在杭州二中的統領下,在二中老校址上創辦資源共享、師資互動的國有民辦“杭州第二中學分校”;第二、由我方投資興建,外方出資租賃的形式合作創辦的“杭州二中國際部”(杭州國際學校);第三、由投資方負責興建學校,杭州二中輸入品牌及管理和一定的師資力量的“杭州二中餘杭樹蘭實驗學校”、“杭州二中江南實驗學校”。

杭州二中教育集團地形分布圖杭州二中教育集團地形分布圖

十年來,以“杭州第二中學”為龍頭學校,由“二中分校”、“國際部”、“樹蘭實驗學校”、“江南實驗學校”組成的“杭州二中教育集團”,適度擴張,穩步前進,拓展了優質教育資源,形成了規模效應,發揮了示範性高中的示範與輻射作用,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1999年全校為18個班級,在校生900餘人,發展到目前四個校區(不含國際部)共144個班級,在校生達7205人左右,較好地體現了中共杭州市委提出的“讓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的發展思路。而“杭州二中國際部”的興辦,既解決了杭城及周邊地區外籍人士子女求學的需求,又為學校乃至杭州探索涉外教育提供了新鮮的經驗。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集團內部人力資源的整合,使得集團辦學質量穩步提高。杭州第二中學分校2003年首屆畢業生聯考上線率100%,重點院校上線率居同類學校之首,贏得辦學“開門紅”;2006年被省教育廳認定為省二級重點高中;2009年被評為杭州市“人民滿意學校”。杭州二中樹蘭實驗學校2005年首屆國中畢業生全部上省級重點中學的並軌線,國中部中考連年大捷,多次名列餘杭區第一,學校已成為餘杭當地的一所熱門學校。江南實驗學校秉承杭州二中的優良辦學傳統,創辦僅五年,在校學生數就達2182人,目前成為杭州基礎教育的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2010年2月26日杭州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杭編【2010】27號檔案)批覆,杭州二中分校即日起併入杭州二中。至此,杭州第二中學擁有“濱江校區”與“東河校區”,在校學生達2891名,教職員工達283名。
經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杭州第二中學正以“浙派先鋒、中國名校、國際知名”為辦學追求,力求從更高層次上加快學校“名品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步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我們更大的貢獻!

杭州中學名錄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部,是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城市,也是長三角第二大經濟城市,南翼經濟、金融、物流、文化中心。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東南重要交通樞鈕。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基礎教育事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