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相

沈金相,出生於1901年,卒於1990年,是嘉興興善寺鎮人。

沈金相,嘉興興善寺鎮人,早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教育學院。先後擔任南京女子中學教務副主任,杭州浙江民眾教育實驗學校社教科主任,紹興中學校長,浙江大學龍泉分校訓育主任、秘書,浙大師範學院 (杭州大學前身)副教授,浙大附中校長,杭州師範學校生活輔導組組長,嘉興一中教師,恫鄉一中教師等職。其中在紹興中學任校長達十年,上任時三十一歲,正當壯年,成績最卓著。十年中的後期逢日寇入侵浙北,沈金相帶領紹中師生輾轉千里,流亡辦學,歷盡顛沛流離之苫,心力交瘁,事跡尤為感人。
沈金相是一位十分愛國的人,他於1931年秋到紹興一中(當時名浙江省立第五中學),正值“九·一八”事變之年,對當局的媚外懦弱,世人醉生夢死的現狀十分不滿,在每周紀念會上總是懷著強烈的愛國激情,對師生作抗日救國的演講。一次,由於內心激動,講著講著,不禁失聲痛哭,全場師生為之肅然。
沈金相在當時大力倡導教育救國,他對學生的教導是“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他認為興國的希望在教育,學生無論環境多艱苦,都要讀好書才能報國。他到紹中不久的1932年冬,全省畢業會考,紹中考在全省省立中學的末一名,他認為是全校的奇恥大辱,就召集全校師生以“紹興為古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之地,今後我們也必須以臥薪嘗膽的精神,雪此奇恥大辱”的話勉勵大家。他制訂了一系列提高教育效果的措施,切實執行。至1933年暑,舉行第二次會考,紹中奪得團體及個人冠軍。個人前五名中,紹中奪得第一、第四、第五名。全班除一人外其餘均列入甲等。以後連續數屆,均名列前茅,不僅雪了前恥,也使紹興中學名聲大振。
九一八”事變後,國土一片片淪陷,這使沈金相痛心疾首。1934年5月3日起全校師生素食十天,省下膳金在校園建立了一座“九·一八”紀念碑,於5月9日(當時的國恥日)舉行揭幕典禮。碑作炸彈形,立於校園正中的銀杏樹下的花叢間,其周圍基地用彩色三合土繪成東北三省地圖,正面銹“九·一八紀念碑”六個血色大字,背面刻沈金相撰寫的碑文。在碑所在的內操場牆上繪製了敵占區塗成血色的全國地圖,上書“還我河山”四個大字,看了令人痛心疾首,義憤填膺。這座碑是紹興至今僅存的國恥紀念碑,可惜在文革中被拽倒,碑文也毀了,現雖已修復,但移了地方。
1939年五月校舍被敵機炸毀後,全校遷到諸曹楓橋花明泉的臨時校舍上課,沈金相叫李鴻梁等老師在臨時校舍的粉牆上大書“爾其忘毀校之仇乎?”八個大字,並作越王臥薪嘗膽圖高掛校門口。岳飛的《滿江紅》、文天祥的《正氣歌》、朱自清的作品成了學生的必讀課文。在艱苦的環境中,沈校長“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教導勉勵著學生們,他們學習更加勤勉,堅信抗戰一定會勝利,自己學的知識一定能報效國家。
沈金相雖為一介書生,卻十分勇敢,十分能吃苦。1934年紹興淪陷,日寇向諸暨進犯,紹中本部所在的花明泉位於紹興到諸暨的大道旁,不安全,沈金相決定遷學校本部到峽縣祟仁廿八都。他督率員工整理遷運圖書、儀器等校具,最後自己留下善後。日軍的小隊進村時,他還在辦公室處理善後工作,直待他抬頭從視窗望去敵人僅離一二百步之遙時才匆匆拉著即將臨產的妻子撤離。他把臨產的妻子安置在諸暨深山裡後,就翻山越嶺到祟仁主持校務。諸暨與峽縣之間隔著高高的會稽山脈,他為校事往返於兩地之間,翻山越嶺,備受艱辛,無法照顧妻兒。山間土匪出沒,十分不安全,有一次遇上了土匪搶劫,沈金相險遭不測,靠隨行的體育老師朱培德挺身斗匪,才化險為夷。
此後形勢更趨惡劣,學校又從廿八都向浙南遷移,途徑峽縣介溪、東陽、永康、到繕雲壺鎮。為了籌措師生們的生活費用,他象走馬燈似地奔走在搬到麗水的教育廳、在新昌的地方銀行以及購糧地之間,所經都是日軍到不了的山區,徒步跋涉,攀山越嶺,夜宿山寺,日沫風雨,長期奔波,到壺鎮時自感心力交瘁。此時教育廳忽令紹中停辦,沈金相才應邀離紹中去浙大龍泉分校任職。原隨校的紹中師生設公宴為沈金相送行,彼此含淚言別。師生當場題贈橫軸一幅,上書“堅苦卓絕”四字,這四個字是對沈金相在紹中工作的最好評價。
沈金相一生重事業淡名利。他原被委任過樂清縣縣長,但他放著縣長不做,三次辭職,立志教育救國,到紹興中學任校長,在紹中奉獻了他最寶貴的年華,期間培養出了一大批出類拔萃的人才。他克已奉公,品德高尚,習慣於粗茶淡飯,素服布履,不沾菸酒,清苦自守,家無餘資。在紹中當校長時校長兼課可多拿工資,他就不兼課,後來改校長兼課不拿工資了他就兼課,所以同事們都很敬佩他。當時全校教員曾各捐一月工資的30%為學校添了四百四十套課桌;戰亂時有段時間,全校教師不拿工資,自行維持學校,這種奉獻精神,不能不說與沈校長的表率作用有關。
沈金相十分重視校風建設及師資隊伍的建設,並以身作則。他學識淵博,尤精數理,除處理校務外,常抽出時間教課。他上課講解清晰,條理分明,深入淺出,自身德才兼備。聘用教師,重才重德,故當時紹興中學學風、校風良好,師資陣容強大,在紹中校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為以後的學校建設作出了榜樣。沈金相治家也堪楷模。他教育子女很嚴格,要求他們勤奮學習,子女七人都考上了大學。他從不把子女當私有財富,鼓勵支持他們服從祖國分配,天南海北奔向各自崗位。他要求子女清正廉潔,公私分明,子女寫信給他的紙有公家印記,他就嚴肅批評道:“希望你以後寫信要自己買紙寫,我一生最反對公私不分!”一件小事足見其精神!
1946年7月,沈金相調任浙江大學附中校長兼師範學院副教授。建國後,任教於嘉興一中、桐鄉一中。1958年錯劃為右派分子,1978年改正。退休後居女兒家,仍關心教育事業和地方文史。
沈金相先生的一生,是愛國的一生,是鞠躬盡瘁、日夜操勞,為教育事業服務的一生,是克己奉公、艱苦奮鬥的一生。他育才有功,桃李滿天下。他那優良的品格和高度的事業心,永遠為後來師生所懷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