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一中

紹興一中

晚清時期,西學東漸。迨十九世紀末,清政府通令將書院改為中西學兼習的學堂。同時,隨著西方近代科學與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和中國近代工商業的發展,紹興地方一批愛國人士和先進知識分子致力於育才救國,極力倡導和興辦新式學堂。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山陰鄉紳、維新人士徐樹蘭(仲凡)捐銀一千兩,並籌得山陰縣沙租及紹郡茶業公所捐款四千餘元,仿盛宣懷所創天津中西學堂,以二等學堂(相當於中學)規制創辦紹郡中西學堂,並由浙江巡撫廖壽豐奏明清廷備案,領紹興乃至浙江近代教育之先。

基本信息

校史

紹郡中西學堂假府城古貢院之山(陰)會(稽)豫倉址(今越城勝利西路563號)為校舍,於二月初一日(公曆3月3日)正式開學。定學額40名,習國文,外國文,算學三科;另有附課生20名,專習外國文和算學。修業年限為五年。首任監董(校長)何琪(浪仙),徐氏自任督辦(校董)。

1898年冬,戊戌變法失敗後,在京城任翰林院編修的蔡元培(孑民)認定清廷政治改良無望,乃棄官回紹,應聘出任紹郡中西學堂總理(校長)。蔡氏視事之初,即規劃創立“養新書藏”圖書室,手訂借書略例15條,並在尚無學制可循的情況下,因材施教,按學生年齡及國學程度分級授課。

1899年7月,學堂更名為紹興府學堂。蔡元培 招攬“極一時之選”的教員,力排守舊勢力的阻撓和干擾,積極推進新式教育:購置科學儀器,改革課程設定,自編教材課本,先後增設日文、體操、測繪、物理化學等課,並率先引進外籍教員。在蔡元培的主持下,紹興府學堂經革新成為清末國內新式學堂的佼佼者之一,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900年秋,蔡元培因不滿於守舊派的反對和校董的干涉,憤而辭職,學堂為之停辦一年。

1901年秋,何壽章(豫才)出任學堂總理,招收學生重行開學。徐錫麟(伯蓀)來校任經學兼算學教員;徐兩年後升任學堂副辦(副校長),兼測繪、體操教員。

1902年春,校舍遷至龍山書院(今紹興府山公園烈士紀念碑基址一帶),稍事修葺,學生增至80餘人。並始設博物課,歷史、地理亦脫離國文而分科。是年4月,始提取紹屬八邑公款為本校經費,並撥入原蕺山書院財產之半。本校從此為官立。

1903年,停招附課生,附設師範部,定學額20名,是年11月,舉行首屆畢業考試,有胡豫、沈光烈、徐世保等五人成績及格予以畢業,為今紹興市境內最早的中學畢業生。

1904年1月(清光緒二十九年十二月),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即“癸卯學制”),辦學始有章可循。本校課堂及一切設施悉遵《中學堂章程》,並參酌本地實際情形辦理。1906年起,乃改名為紹興府中學堂。

1906年12月,紹興府八邑勸學所總董(猶今之教育局長)集會協商,決議並呈準改建倉橋試院為府中學堂新校舍,並公推曾留學日本大阪高等工業學校的的袁翼(滌庵)為監督(校長)。1907年春,校舍動工;同時派員赴滬添購圖書,並東渡日本,購進大量理化儀器,化學藥品、博物標本、生理模型及運動器械等。是年秋,倉橋新校舍(即勝利西路213號今址)竣工,占地50畝,規模初具。即招生開學,當年有學生116人。

1908年,學制改為四年。是年,同盟會會員、“南社創”始人之一陳去病應聘來校任國文教員,以文學鼓吹革命,組織部分師生成立“越社”。

1910年(清宣統二年)9月,周樹人(魯迅)由浙江兩級師範學堂來校任監學(教務主任)兼博物教員一年。周氏提倡“讀活書”,主張接觸社會實際,注重實驗實習,組織師生赴南京參觀南洋勸業會,帶領學生去野外採集博物標本;辛亥革命期間,組織學生武裝演說隊上街宣傳,並親率學生集隊出城歡迎王金髮部光復紹興。

1911年春,省咨議局議決,本校改為省立,經費由省統籌支配,命本校為浙江省第五中學堂。是年11月,紹興軍政分府派員接收本校。

1912年(民國元年),奉省令本校正式改稱浙江省立第五中學,於3月開學。從此學校經費始出諸省庫,校長由省教育行政部門聘任,學校規制漸臻完備。

其間,先後有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師範科的錢遹鵬(錦江)、朱宗呂(渭俠)等主持校政,屢有改革舉措,如整頓學風,改革考試辦法,增設手工科,開展課外活動等等。校風為之丕變,學業為之提高,畢業生常有十分之六七考入北京大學、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今南京大學),且升學後成績亦多列各大學前茅。1916年,參加第一屆全省中等學校聯合運動會,本校成績與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並列第一;1918年,參加第二屆全省中等學校聯合運動會,本校奪得田徑賽團體冠軍,榮獲大銀瓶一座。省立五中由是聲譽鵲起。

1919年5月,北京爆發反帝愛國學生運動。本校聯合紹興各校師生,組織數千人集會遊行,聲援北京學生。《越州公報》為些發表社論,贊曰“可敬我五中學生也,可愛我五中學生也”。並與省立五師、越材中學等校致電全國學聯,“堅決擁護蔡(元培)校長,嚴懲賣國賊”。6月初,聯合他校師生兩千餘人集會,宣布總罷課,並電北京政府,抗議逮捕愛國學生,誓不承認亡國的“二十一條”。後又組織學生救國講演團,宣傳抵制日貨;成立救國新劇團,排演進步話劇;與省立五師聯合創辦《紹興學生》半月刊。1921年初,本校體育教師俞飛鵬辭職,赴廣東投奔國民革命。

1921年3月,首次成立校友會,並建立校友會基金。是年起,化學課始增設學生分組實驗,課外活動始增設籃球項目。

1922年,頒行新學制(初高中各三年)。本校始招三年制國中新生兩班,停招舊制新生。

1923年8月,省立五師奉命併入本校,乃以倉橋校舍為中學部,龍山校舍為師範部,並始設三年制師範講習科。是年,蔡元培、蔣夢麟、經亨頤、沈玄廬等先後應邀蒞校發表講演。聘吳庶五女士為圖畫教員,為本校有女教師之始。

1924年,江浙軍閥交兵歷時數月,省教育廳停撥經費。為顧全學生學業計,校長方豪(俶新)力倡刻苦辦學,全體教職員同心協力維持學校,繼續授課,在維持期內不支薪修。故當其他省立各校紛紛停頓之際,本校弦誦仍一日未輟,因獲教育部嘉獎。

1925年6月,舊制最後一屆學生17名畢業,新制國中首屆學生37名畢業。

1926年7月,師範講習科首屆學生12名畢業。8月,始招三年制高中一年級新生一班。

1927年,奉命停辦高中,該班學生轉學於省立杭州高級中學。是年秋季招生,男女兼收,為本校有女學生之始。

1928年春,紹興縣立女子師範學校奉命併入本校師範部,女師舊址(今北海國小)改設五中附小第二部(後改紹興縣立第三國小)。是年,始成立學生自治會;擴圖書室為圖書館,並對校外人員開放。

1929年8月,師範部停招師講科新生,改設一年制師資訓練班,招收國中畢業生及現任國小教師加以培訓。翌年,師訓班首屆學生8名畢業。1931年7月,師講科第六屆學生、師訓班第二屆學生同時畢業,本校師範部於是停辦。

1931年8月起,沈金相鑄顏)出任本校校長凡十年。是年逢“九一八”事變,全校教職員一致決議,電呈國民政府,“願各獻一月所得撥充戰費”,支援抗戰。並聯絡省立杭高師生,派代表赴寧籲請當局出兵抗日,收復失地。全校學生每周六下午開赴大校場進行軍事訓練,以示抗戰決心。三年後,全校師生又茹素七日,以所節縮膳金建造“九一八”紀念碑一座。碑呈炸彈形,立於校園,以激勵師生復國讎雪國恥之念。

1932年,試行模範室(自修室、寢室)制,成效顯著,為本校實施規範化管理之始。

1933年1月,本校20名畢業生參加全省首屆國中畢業會考,僅一人及格。全校師生視為莫大之校恥,誓必最短期間洗雪之。7月,舉行全省第二屆畢業會考,本校42人與考,全部及格,且各科成績均列甲等,團體和個人成績均冠於全省。是年秋,本校以只辦國中故改名為浙江省立紹興初級中學。

此後幾年內,全校教職員艱苦創業,自籌資金,先後修建理化實驗室、大禮堂、音樂堂、勞作室、圖畫室及學生辦公室、盥洗室、浴室、娛樂室等教學與生活設施,更新教室、自修室全部桌椅。

1936年秋,添設簡易師範部。

1938年秋,恢復高中部,招收初高中一年級新生及簡師新生各一班,學校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遂改校名為浙江省立紹興中學。

當抗日戰爭爆發最初兩年,沈金相校長以“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號召師生。一面於戰火威脅中堅持學校正常課業,一面實施戰時教育,增加軍訓課程及救護、野營等有關軍事內容。

1939年5月至7月,侵華日軍飛機三度轟炸紹城。本校及附小多處中彈,並遭機槍掃射,校工一人罹難,教室宿舍毀損嚴重。學校乃先後遷徒於蘭亭、棲鳧、芳泉、漓渚及諸暨楓橋花明泉等地繼續復學授課。翌年春,又遷嵊縣崇仁鎮廿八都複課。

1941年4月,紹興淪陷,倉橋校舍被敵寇占為兵營,接著嵊縣告警。本校師生乃繼續南撤東陽玠溪,直至縉雲壺鎮,並於6月初複課。7月,高中部首屆學生37名於是畢業。

流亡辦學兩年間,本校師生跋山涉水,轉輾千里,於冒險犯難中搶運和保護圖書儀器校具檔案,於顛沛流離間負笈苦讀弦歌不絕,以祠堂廟宇為教室,以山地田野為操場,誠可謂艱苦卓絕,玉汝於成。

1941年8月,學校自縉雲壺鎮遷回嵊縣廿八都,稱省立臨時中學第一部,有高中、國中、簡師三部學生共七百餘人。旋將簡師部移於下相村。

1942年2月,省令本校復名為浙江省立紹興中學。5月,日寇再度南侵,諸嵊陷落。本校師生分批再次南撤,經新昌、磐安、東陽、縉雲、麗水,達於浙南宣平、瑞安大嶨。中學部學生分別併入省立第二臨中、省立第三臨中,簡師部學生則分別併入省立金華師範、省立溫州師範。此後本校停辦一年

1943年6月,省教育廳委任趙載梁為校長領命復校,覓定天台街頭鎮校舍,於9月開學。1944年2月,又在天台浙西村另擇校舍,直至抗日戰爭勝利。浙西地處農村,學校發動學生開展農作物助收運動,幫助抗日軍屬及其他農家收割稻麥;又因地制宜,開展農業生產勞動,租田廣種蔬菜,飼養家畜,師生副食品基本自給自足。其間並組織紹中劇團,創辦“紹中”月刊,宣傳抗日救亡;發動知識青年從軍運動,有19名高中學生志願投筆從戎,奔赴抗敵前線。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學校召開慶祝大會,狂歡數日。旋即組織復員委員會,籌劃復員事宜。10月,校長赴紹正式接收倉橋校舍,則教室宿舍滿目瘡痍,原有設備破壞殆盡矣。

1946年1月,舉校自天台遷回紹興。3月,正式上課。5月,舉行校友會會員大會,通過“發動舊紹屬七邑校友組織校友分會”等案。

1947年2月,章景鄂(魯瞻)編定《紹中五十周年史稿》及校慶紀念冊,以垂後世。3月,舉行本校成立五十周年慶祝大會及其他各項紀念活動。6月2日,我校“北風學社”等學生社團的進步學生鍾敬又、茹鐵珊、宋承治等人,積極回響我黨領導的全國性的“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學生愛國運動,發表罷課宣言,並由學生自治會決定全校學生舉行罷課,同時還組織學生到軒亭口、大善寺等鬧市區向民眾進行宣傳。此一行動是屬於解放戰爭中第二條戰線,意義深遠,被載入《中共紹興黨史》。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紹興。6月,紹興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委派梁耀東為代表接管本校。7月,成立校務委員會;紹興縣立錫麟初級中學(前身為紹興縣中)奉命併入本校,校址設在本校分部(現勝利西路563號大通學堂)。8月,浙江省十行政專署委任錢叔亮為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五十年代初期,學校貫徹“整頓、鞏固和提高為主”和“學校向工農開門”的方針。組織工讀委員會,學生課餘開展工農業生產,以工養讀,解決就讀經費困難,工農子弟入學人數逐年增長。廣大師生回響“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先後有188名學生參加志願軍赴朝鮮作戰,教職工踴躍捐獻飛機大炮,共捐款一千五百餘元。

1953年起,中學教育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計畫,本校事業得到新的發展,省人民政府委任紹興市市長黎明兼本校校長,錢叔亮為副校長。7月,紹興市中等學校聯合招生委員會成立,由錢叔亮校長任主委。是年起,改春、秋兩季招生為秋季招生。是年,本校國中學生丁文玉參加浙江省田徑選拔賽,打破女子八十米低欄省紀錄。

1954年,試行準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簡稱“勞衛制”)。始建科學館,教學儀器設備得到較大改善。本校被確定為省重點中學。

1955年4月,本校改稱為浙江省紹興中學,省人民委員會任命錢叔亮為校長。是年,成立中共紹中支部,開始在教職工和高中學生中發展黨員,首任黨支部書記王煥照。

1956年,各地中學一律以序號命名,本校始稱浙江省紹興第一中學。是年,進行教師工資改革,工資額有較大增長。

這一時期,學校貫徹執行教育部頒“中學暫行規程”“中學教學計畫”“中學生守則”等教育法規和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學校教學秩序正常,教育質量全面提高。其時,在校學生常在千人左右,升學率常在百分之八九十,1956屆高中畢業生百分之九十五升入高等學校,成為本校發展史上最好的歷史時期之一。1957年,林星任本校第二校長,主持日常工作。3月,舉行慶祝本校六十周年校慶活動,新老校友千餘人聚會聯歡,海內外函電紛至沓來,其景況亦盛矣哉。

1957年下半年,反右派鬥爭擴大化。本校有七名教職員被錯劃為“右派分”,不公正地受到降職降薪、開除公職甚至勞動教養等處分。

1958年起,貫徹“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生產勞動列入教學計畫。本校始建立校辦工廠、農場、畜牧場,開展勤工儉學活動,校辦工廠生產的倒順開關一度行銷省內外。但受“大躍進”運動影響,學校師生參加政治活動過多,參加生產勞動過多。學校教學秩序被打亂,教育工作背離客觀規律,教育質量降低。

1961、1962年,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學校對校辦“三場”進行整頓,師生參加勞動時間減少。學校開始組織教改試點班,對語文、數學、外語等學科進行改革試驗。

1963年3月,廣泛開展“學雷鋒”活動,取得顯著教育效果,此後成為學校經常性活動。是年,始貫徹實施教育部頒《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等教育法規,建立和健全學校規章制度,正確執行知識分子政策,調整教職工工資。自此學校工作重點轉入以教學為中心,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提高教育質量、探索教育規律的軌道。其時,本校無線電、航模、海模等科技活動為紹興獨步,校田徑、籃球、排球等傳統項目獨領風騷,校歌舞團和教工話劇團享譽校內外。

1966年6月起,“文化大革命”運動席捲紹興各中學,本校被迫“停課鬧革命”。由是國中連續兩年停止招生,高中連續四年停止招生。

1967年10月,學校“複課鬧革命”。由於管理體制被肢解,教師隊伍被離散,教學設施被破壞,課程設定被打亂,學生思想被毒害,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無法建立,教育質量嚴重下降。本校廣大教師對“文化大革命”期間的種種倒行逆施,曾進行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抵制和鬥爭。

1968年,“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本校實行領導。開始“清理階級隊伍”,許多教師和職工受到殘酷鬥爭無情打擊,部分教師被下放到農村,三名教師被迫害致死。後又成立校“革命委員會”,領導和管理學校。是年10月,1966年至1968年三屆初高中學生全部畢業離校,其中大多數“上山下鄉”,到農村插隊落戶。同年,國中恢復招生,學制改為兩年。1970年,高中恢復招生,學制改為兩年。

1976年10月,全校師生歡慶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偉大勝利。此後頭兩年,學校工作主要撥亂反正,逐步清理和清除“左”的錯誤影響,並聯繫實際揭露批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破壞教育事業的罪行。

1977年,恢復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本校學生14人被高校錄取。是年,調整部分教職工工資,本校有百分之四十的教職工增加工資。

1978年起,貫徹“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學校從整頓教學秩序入手,貫徹執行教育部頒《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試行草案)和省教育廳頒《浙江省中國小教育管理工作的暫行規定》,執行教育部頒《全日制中國小教學計畫》(試行草案)及稍後頒布的“中小學生守則”(草案)、“國家體育鍛鍊標準”等,學校教育重新走上正軌,教育質量逐步回升。是年,恢復初、高中招生統一考試制度,國中學制恢復為三年。本校被定為省、地、縣三級重點中學。學校黨組織開始平反“文化大革命”和歷次政治運動中的冤假錯案,清理和糾正歷史遺留問題,落實有關政策。

1980年,高中學制恢復為三年。本校高一年級開始執行六年制教學計畫。本年起,開始實行班主任專項津貼。

1981年2月,浙江省政府批准本校為全省首批辦好的18所重點中學之一。3月,浙江省委書記鐵瑛來校視察。是年,開始全面執行教育部頒發“全日制六年制重點中學教學計畫”;開始進行新建東教學樓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式建立本校魯迅紀念室。是年下半年初,本校停辦歷時四年的高中複習班。

1982年3月,舉行本校八十五周年校慶活動,並編印校友錄;廣泛開展以“五講四美”為主要內容的首屆文明禮貌月活動。是年,新科學館落成。始開設勞動技術教育課,加強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課餘學科活動漸次恢復和發展。莊明被評為全國三好學生。

1983年7月,“文革”後本校首屆三年制高中兩班學生畢業。是年起,本校高中畢業生參加全省重點中學三年制高中畢業會考,至1988年,合格率每年均為百分之一百。

1984年7月,“文革”後本校全面執行三年制教學計畫的首屆高中畢業生254人,其中186人被各類高校錄取。是年,編報學校總體平面規劃,新圖書館、學生宿舍樓相繼落成。

1985年,貫徹執行教育部“關於內地十六省市為西藏辦學的幾項具體規定”,本校增設民族國中班,首屆招收藏族學生50名於9月入學;此後逐年招生,滿額為二百名。9月10日,本校舉行首屆教師節慶祝活動。11月,召開本校首屆教職工代表會議,以對學校行政實行民主監督及維持教職工合法權益,以後每三年換屆。12月,新建西教學樓落成。是年,全國改革教師工資制度,開始實行以職務工資為基礎的結構工資制。

1986年,進行中等教育體制改革,本校改制為普通高級中學,停招國中一年級新生。本年起,紹興市區實行高中劃區招生,本校高中生源情況開始出現較大變化。是年,學校成立政教處,以加強德育工作,原教導處改稱教務處。楊岳生被評為浙江省地理特級教師。

1987年3月,舉行本校建校九十周年紀念活動,並編印紀念冊。4月,王柏根老師及學生陳班、李群英隨紹興市中學生桌球代表團出訪友好城市日本西宮市。5月,舉辦本校首屆文化藝術節,以後逐年舉行。6月,首次開展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審。7月,旅奧地利僑胞、本校校友魯家賢捐資設魯家賢獎學金,並評定首屆獲獎者。是年,本校先後獲第四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浙江賽區集體優勝獎和浙江大學首屆竺可楨教書育人獎。

1988年5月,收回“文革”期間被物資局占用的本校房舍。6月,首次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審結束,本校108名教職員獲各級技術職稱。7月,本校最後一屆國中四班學生畢業。是年,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西藏自治區代表團等先後來校視察西藏班。先後接受日本國福光町、蘆原町、西宮市友好訪華團來校訪問,張禮炯校長及學生王新宇隨紹興市教育考察團出訪日本,國際教育交流活動逐漸開展。

1989年6月,本校西藏班首屆藏族學生45人畢業返藏。10月,浙江省委書記李澤民、省教委主任邵宗傑等來校看望和慰問西藏班師生;拉薩市經濟考察團、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代表團、拉薩市考察慰問團等先後來校考察西藏班工作並慰問師生。是年,本校增設分別由老校友邵鴻書、美籍華人馮綏安捐資設立的邵氏獎學獎,馮綏安獎學金;成立“省立紹中(1931--1941)校友聯誼會”,校友返校尋根及聯誼活動日趨活躍。本校地理教師楊岳生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受到國務院表彰。高二年級學生宣佩琦獲第六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浙江賽區一等獎。

八十年代,本校先後由國家投資120餘萬元,新建教學樓、實驗樓、圖書樓、宿舍樓、餐廳、校門等,投資16餘萬添置科學儀器藥品和圖書等,並建立語音實驗室、電子計算機房等,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學校多次被評為浙江省中國小實驗和儀器工作先進單位、浙江省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先進集體等各級各類先進集體。學校黨支部被評為浙江省先進黨支部。學校先後分別入選《教育大辭典》、《中國名校錄》。本校學生在全國中學生田徑運動會、浙江省中學生運動會、浙江省航模大賽、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等賽事中開始嶄露頭角。

八十年代後期起,學校進一步端正辦學思想,自動退出升學率競爭。針對本校生源變化的新情況,學校致“抓全面,抓合格,抓最佳化”,堅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質量,積極進行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實踐探索。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德育工作,最佳化第二課堂,開展教育科研,學生高中會考成績逐年提高,高考升學率穩中有升。於是,一批學有特長的優秀學生脫穎而出,成為全國各類學科競賽中的佼佼者。

1990年,本校再度獲得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第七屆)浙江賽區集體優勝獎,宣佩琦獲該賽項一等獎。1991年,宣佩琦赴哈瓦那參加第22屆國際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成績名列第九,獲金牌獎;同年本校獲華東區計算機競賽特等獎,獲全國青少年信息學(計算機)競賽浙江賽區團體第一,囊括省賽前三名,並受命組成省隊參加全國比賽;徐顥獲第八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浙江賽區一等獎,傅松濤獲東華杯全省化學競賽第一名。1992年,丁立參加全國中學生光學知識競賽獲一等獎(第一名);孫曉天獲全國中學生化學競賽浙江賽區一等獎。1994年,本校獲全國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浙江賽區團體優勝獎,宣綱獲該賽項一等獎;過曉冰獲全國“希望杯”電腦程式設計競賽第一名;董蓉獲全國“希望杯”電腦程式設計第二名,並獲全國信息學聯賽一級選手稱號。其後,本校又先後獲浙江省奧林匹克計算機競賽男女總分第一名,全國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浙江賽區團體優勝獎。學生個人有:倪晟宇獲全國計算機聯賽一等獎及一級選手稱號;張江祥獲全國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及浙江省中學生生物競賽一等獎;謝楓、方華獲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曹頓華獲浙江省航海模型比賽無線電遙控船模Fe-A第一名;郭烽獲全國青少年信息學選拔賽浙江賽浙江賽區一等獎等等。

九十年代初,學校致力於完善和規範各項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加強和改善學校德育工作,本校兩度被評為浙江省先進學校。

1990年8月,陳鈞海被評為浙江省數學特級教師。

1991年12月,本校魯迅工作室、魯迅陳列室完成重新布置並對外開放。

1992年3月,舉行95周年校慶活動。同月,省立紹中校友聯誼會發起並捐資設立沈金相獎學金。10月,名譽校友何繼昌捐資設立何繼昌(藏生)獎學金。翌年,旅港蘇浙同鄉會捐贈的電腦教學中心啟用。

1994年1月,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省長萬學遠陪同下來校視察。5月,本校通過省教委對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的合格督導評估。11月,市政府召開全市教育大會,本校被列為紹興市重點高中建設的重點。學校以全市教育大會提出啟動教育工程為契機,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開始啟動新一輪的學校現代化建設,同時積極推進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等項改革和校風校紀建設,努力提高辦學規模效益,爭創省一級重點中學。是年7月,費錫如就任本校校長。8月,費錫如、杜心忱分別被評為浙江省語文、外語特級教師。

1995年春,本校校舍改建工程總體方案通過論證。總投資1500萬元的第一期改建工程破土動工,省教委主任陳文韶等參加奠基儀式;其後,紹興旅港同鄉會會長、校友車越喬為本校改建工程捐資人民幣70萬元。6月,建立校黨委,俞驥任黨委書記。9月,建立校長負責制,著手擬訂學校總體改革方案。同月,省教委評估組對本校進行省一級重點中學認定性評估,並獲得通過;10月,經省教委批准公布,本校遂成為全省首批認定的13所省一級重點中學之一。同月,本校舉行開辦西藏班十周年慶祝活動。

1996年7月,紹興市教委進一步改革普通高中招生辦法,本校生源情況局部得到改善。8月,建築面積為15000平方米的主體教學樓竣工,樓高24米,集教學、辦公、實驗、藝術活動於一體,可容納30個教學班,百年老校由此煥發現代化的青春。10月,擁有300米跑道的運動場建成,校舍改建一期工程告竣。同月,旅港同胞、本校校友胡鴻烈捐資設胡鴻烈教育基金。是年,費錫如校長題寫校訓,曰“求真”,以勖勉本校師生求真理,做真人。

1997年4月9日,紹興一中百年校慶大會在市人民劇院隆重舉行。1500餘校友濟濟一堂,校長費錫如、省府秘書長楊麗英、市委書記沈躍躍、台灣校友陳梅生、香港校友代表車越齊、大陸校友代表沈士團等在大會上講話。校慶籌委會先後收到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省長萬學遠、副省長張啟楣、省教委主任陳文昭、市長紀根立等領導的題詞10餘幅;收到中科院院士金善寶、中科院院士沈家驄,國家建設部科技委副主任許溶烈等著名校友的賀信39封;收到清華、北大、復旦等名校的賀電32條;收到省內名重點中學、市委市府及市各部委辦及市內兄弟學校的賀幅160餘幅。之前,紹興日報頭版刊發專稿《百年老校競風流——寫在紹興一中100周年校慶之際》,紹興電視台三次播出本校教師駱義松撰稿並負責拍攝的校慶專題片《擔起明天的太陽——獻給紹興一中建校100周年》。同月,本校與文成玉壺中學簽訂《肩並肩結對幫扶協定》。

1998年2月,本校被評定為浙江省文明學校。4月,校長辦公會議決定對結構工資進行微調。同月,本校獲“民族團結進步單位”嘉獎。同月,王柏根老師被評為西藏自治區先進教育工作者。5月,費錫如當選為市第四屆人大代表,駱義松當選為第四屆政協委員。9月,隆重歡送西藏班學生去柯橋中學學習。是年,本校獲浙江省肩並肩師資扶貧十佳學校榮譽。

1999年2月,本校被評為浙江省中國小普及實驗教學工作先進集體。同月,《求真》小報創刊。4月,通過省一級重點中學複查。9月,陳合力被評為浙江省優秀教師。10月,王玲玲獲浙江省勞動模範稱號。是年,本校被評定為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2000年4月,根據紹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1997)7號《關於修復與保護大通學堂協調會議紀要》及(1997)30號《關於進一步落實大通學堂修復與保護工作協調會議紀要》檔案精神,紹興一中與紹興市文物管理局簽訂協定書:大通學堂西軸教室三進建築產權屬紹興一中所有,並交由紹興市文物管理局修復和有限期使用十五年。同月,王玲玲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6月,農工民主黨一中支部成立。7月,許欽彪、陳合力通過浙江省第七批特級教師評審。8月,紹興一中島地擴建工程竣工,並交付使用。勝利西路新校區實際投資8860.11萬元,建築面積45896平方米,占地147畝。當時,正值紹興市北海中學與府山中學合併,於是,紹興一中原倉橋校園並校產移送給合併了的兩國中,兩國中因得原紹興一中校園而被冠名為“紹興一中國中部”。11月,省委書記張德江視察一中新校,並題詞“堅持素質教育,把紹興一中建成全國一流高級中學”。是年,本校獲全國數學聯賽浙江賽區團體優勝獎、浙江省化學競賽團體優勝獎、浙江省生物競賽團體優勝獎,被評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

2001年2月,“關於紹興一中袍江分校建設的可行性報告”正式向市政府遞文,紹興一中籌建袍江分校的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3月,校友王大進贈送校史室魯迅胸像一座。6月,市教委發文稱“將東湖中學與紹興中專合併”,並將“高二90名學生分流到紹興一中”,原東湖中學11名教師調入本校。9月,費錫如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2月,紹興市教育局發文建立以趙興旺局長為組長、費錫如校長為副組長的紹興一中袍江分校建設工程籌建小組,自此,分校建設工程開始。是年,本校獲第七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優秀參賽學校榮譽。

2002年2月,陳合力受聘為浙江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3月,第七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競賽暨浙江賽區頒獎大會借本校舉行。4月,索羅?琵亮保考省長為團長的義大利訪問團一行4人訪問本校。7月,紹興一中袍江分校首屆高中招生,六個班級的高一新生假座本部科學館就學。秋,新校園栽下大桂花樹30棵。12月,王玲玲當選為浙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同月,查品洋出任本校校長,統管本部和分校。是年,本校入選“中國名校600家”,獲全國中學生化學競賽浙江賽區團體優勝獎,獲第八屆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優勝參賽學校稱號。

2003年春,新校園栽下大樟樹37棵。3月,公開選拔政教處副主任、教科室副主任、團委副書記各一名。4月,駱義松、陳合力、宋建偉當選為市第五屆政協委員。6月18日,一中分校落成典禮在袍江隆重舉行。分校占地200畝,規模60個班,投資1個億,建築面積6.7萬平方米。第20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浙江賽區頒獎大會在本校舉行。8月,在本校就學的分校首屆學生轉入袍江分校校區繼續學習,分校第二屆學生在袍江招生。是年,本校獲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浙江賽區團體優勝獎,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浙江賽區團體優勝獎,又獲第九屆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優勝參賽學校稱號。石璞成獲第20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一等獎,唐文斌獲第20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二等獎。

2004年4月,本校與美國暨歐洲安生文教交流基金會、愛爾蘭利姆瑞克大學合作項目簽約。第九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頒獎大會在本校舉行。本校檔案室評定為省一級檔案室。4月,特級教師許欽彪受聘為浙江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9月,費錫如、許欽彪、陳合力被評為正高級中學教師。王玲玲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功勳教師稱號。同月,原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攜夫人再次視察本校,並題詞:“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之優秀人才作更大貢獻”。10月,陳合力獲浙江省勞動模範稱號。同月,本校與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博文中學、伯樂集團合作項目簽約。是年,本校獲全國高中數學聯賽浙江賽區團體優勝獎、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團體優勝獎、全國高中化學聯賽浙江賽區團體優勝獎,獲第十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優勝參賽學校榮譽。唐文斌獲第21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二等獎。

2005年1月,陳合力受聘為浙江師範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兼職教授。3月,查品洋獲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功勳校長、陳合力獲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高級指導教師稱號。4月,第十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浙江賽區頒獎大會在我校召開。5月,王玲玲獲紹興市十大建設標兵稱號。7月,陳合力被授予中國農工民主黨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8月,卓銘陽獲全國生物競賽優秀輔導員稱號。10月,陳銀偉、謝澹分獲省優質課一等獎。11月,查品洋受聘為浙江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專業碩士生導師。12月,浙江省第六屆知名重點中學校長峰會在本校舉行,22位校長相聚一中,交流探討新形勢下學校管理話題。是年,本校獲全國生物學聯賽浙江賽區團體優勝獎,全國高中化學競賽浙江賽區集體優勝獎,被評為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先進學校及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優秀參賽學校。鬍子誠獲第14屆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一等獎,唐文斌、陳帥分獲第22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及二等獎。

學校中央學校中央

2006年3月,第11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浙江賽區頒獎大會在我校舉行。6月,學校黨委獲浙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同月,紹興市教育局檔案[2006]37號稱:根據浙江省民辦中國小設定暫行規定,紹興一中分校從2006年8月起實行“四獨立”。同時設立一中分校董事會,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使學校舉辦者與管理(經營)者真正分離。校董會由市教育局、紹興一中、市教育房產開發公司三方派人員組成,依法制定相關章程,行使校董會職權。檔案又稱:紹興一中作為一中分校的舉辦者,對分校輸出管理、品牌及師資,依法享有收益權。由是,紹興一中分校實行“四獨立”管理。7月,許欽彪出任黨委書記。鬍子誠參加在阿根廷舉行的第十七屆國際生物奧林匹克競賽,獲得金牌。9月,俞驥獲浙江省第十九屆“春蠶獎”。10月,查品洋被評為浙江省第八批特級教師,又獲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11月,王柏根副校長率校慶聯絡組赴京與在京紹中校友座談,共商110周年校慶事宜。同月,查品洋、宋建偉、董秋成趙寅芬、鄭益芳通過紹興市第二批享受正高級待遇評審。

學校榮譽

12月,本校先後獲“浙江省文明單位”、“浙江省綠色學校”、“浙江省學生軍訓先進單位”榮譽。是年,本校獲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團體優勝獎、全國中學生生物聯賽團體優勝獎。許家傑獲第十五屆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二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