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載

趙載

載自幼聰明,三歲時就能認字,七歲時就能讀經書。趙載三十三歲開始做官,始任戶部主事,後到陝西和甘肅為官,任職達十餘年之久。其為明正德六年1510年辛末科進士,帝賜名載。正德九年1514年任戶部主事,員外郎中,奉命督漕運。上疏言漕運利弊,凡所陳事,上皆採納。嘉靖二年1523年升陝西參議。次年升按察司副使。七年1528年升僉都御史,甘肅巡撫。十四年1535年升南京督察院副督御史。次年,升為操江都御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趙載,《明實錄》有傳,“山西垣曲縣人。正德辛未進士,授戶部主事,累升僉都御史,巡撫甘肅,督理屯田,升南京都察副都御史,……才識警敏,在甘肅十二年,巡撫滿兩考, 屢獲邊功”。明嘉靖22年(1543年),時任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趙載(原名君琰後賜名趙載),病逝故里(今山西垣曲縣陳堡村(原名陳村)),嘉靖頒旨敕建陵墓安葬,解放初期陵墓基本完好,山門為石門樓,百十米甬道石人石獸站立兩旁,磚砌墓冢,十餘通石碑立於墓前,中為嚴嵩親筆撰寫神道碑,上述嘉靖褒獎追念之詞,氣勢和排場宏大,在垣曲鄰近幾縣盡人皆知,解放後經多次破壞,特別是文革浩劫,除一通石碑、一隻石獸外,其餘蕩然無存。

政績

趙載在任職期間,首先注意繁榮當地經濟,無戰之時,他號召軍隊開荒種田,囤積糧食。他還採取了不少措施,鼓勵農民發展生產,並利有當地鹽業資源招收商人,興辦鹽廠、鹽店,很快使這些地方富裕起來,兵強馬壯,軍威大振。其次是消滅侵犯和干擾這一地區的異族白章等。趙載任甘肅巡撫時,異族白章及其它番酋屢次干擾邊事,坑害老百姓。他領導邊疆兵民給以狠狠打擊,計斬首白章等二百餘首級,獲糧二千多萬石,得馬五千餘匹,並乘勝前進,連連取勝,又消滅了一些其它番將,番人牙木蘭、帖木哥等都各率其眾自動投降。至此,『外有所畏,自不敢侵犯』。皇帝為表彰載在邊疆的功勞,先後數次給予獎賞,滿朝文武官員稱載為『萬里之長城,極邊之三砥柱,濟世之奇才,用時之偉器,十年邊地久抒經濟之遠猷,萬里城中坐策安攘之偉績』,稱讚他在治理邊疆方面的卓著功績。

載在陝西邊界從政12年,功績卓著。嘉靖中葉,帝曾賜建趙家樓於縣城今古城內。樓高12層,金碧輝煌,名噪一時。趙載解職歸里後,為便利百姓上樓觀景,撰趙家樓楹聯云:“覽勝不妨上樓,春耕葛寨,秋曉天壇,夏重堤柳,冬眠巨獅,天然圖畫何須動筆;探幽且請登高,東輔王屋,西佐中條,北橫鋸齒,南奔大河,自在旅遊焉用勞足。”

作品

趙載一生的著述不少,但屢經戰亂,遺失無存,現有《都府奏議》、《累世忠盧錄》、《忠節史錄》等集流行於世。趙載去世後,皇帝曾親賜『明敏剛正,屢著邊功』八字訃悼,並特頒布國葬之命,於垣曲城堡村北部麻姑山下擇塋安葬。

附;墓志銘

趙載墓誌(志88厘米見方,39行,行48字,楷書,蓋題篆書,與志題同,藏陳村趙民主家)

賜進士第光祿大夫國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知制誥經筵事國史會典總裁靈寶許贊撰

賜進士第資德大夫正治上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前南京刑部尚書吳江周用書

賜進士出身通議大夫掌詹事府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經筵日講官纂修玉諜會典副總裁華亭孫承恩篆

士君子生,稟間氣,負宏才,氣克勝任,才克濟事,而著望垂勛於國家者,若北崖都憲,其可稱哉!公登正德辛未進士,名君琰,字文載,武宗改名載,世為山西垣曲縣西陳村巨族。公曾伯祖國初封

南雄侯,曾祖諱郎,登洪武乙丑進士,授御史,按北平有聲,高皇帝重其才幹,呼為山西長御史。祖信,縣學生員,入太學,授蘭州所大使,即辭歸。父鼎,號淡齋,貢為太學生,以疾不仕,授迪功郎。歸鄉,教授生徒,累贈奉政大夫,戶部郎中。配普氏,同邑監察御史普公女,累贈宜人,以成化十八年九月初五日生公,三歲識字,七歲能誦《孝經》、《淪語》。比長,穎悟過人,凝重弗侮,為縣庠生,博聞強記,負蓄奇偉。丁卯捷鄉闈,戊辰丁父憂,辛未舉進十,觀都察院政。丁繼母衛氏憂。甲戌授戶部雲南司主事,監督收放南新等各倉糧幾百萬石,無或訛爽。乙亥監臨清商稅,抑豪革弊,額解溢出。乙卯升本部廣西司員外郎,庚辰升本司郎中,調廣東司以辦煩劇,委督漕運。上漕政利弊,上命永著為令。癸未,升陝西布政司右參議,撫治商洛諸處.植弱鋤強,疏通各屬滯獄,得釋者多,賊首白章聚數百人劫掠為害,公督兵斬章等首百十級。事聞,朝廷賞公銀二十兩,彩緞二表里。乙酉升陝西按察司副使,兵備肅州,其地即古玉門也。自弘治八年,先襄毅公克復哈密。十年後不獨哈密復失,而赤罕、瓜沙等都督,皆為吐番所陷,散亡部落附住我邊,藩籬既失,番賊侵擾。兵備抵面,相當艱險,可知公銳意備儲蓄,閱士卒,繕軍器,戊子年督勵將士,斬番首十六級,邊警少息。功奏,賞銀二十兩,豸服二襲。又撫降帖木哥等番旗。有牙木蘭者,甚為番酋所倚.公亦致伏降。奏置內地,番大失措。上賜敕褒獎,奏撫處附住諸番,則欲盡懷柔之恩。奏徵調,遏截虜患,則欲為犁庭之舉,時論偉之。是年升陝西左參政,仍備肅州.己丑,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復改督理甘肅屯田,開方立條,革勢占等弊,屯田大興。庚寅。復改巡撫,布威覃信,振法勵兵。總兵時陳虐軍無度,公奏真於法,上下凜然。不數月間。軍威大振,北虜遠遁。裁抑土番分外求討諸事,僅得如例通貢。海賊犯境,斬首三十餘級,賞銀三十兩,彩緞三襲。乙未升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操江。俟代間北虜人寇,公大捷於涼州諸處,斬首百三十級。捷上,賞銀五十兩,彩緞五表里。有命差科道官查甘肅連年儲賑銀糧。公應回籍聽候。比勘明無礙口朝廷方將啟用公,而公嬰疾,癸卯十月二十五日,卒於正寢,壽六十二歲。訃聞。朝廷念功,命禮部諭祭,工部營葬事。以子應豐為恩蔭監生。公配同邑呂氏,多淑行,累封宜人。男一,即應豐,初娶予弟運使詞女,繼娶予弟處士記女。女一,適訓術昔承德。孫女一。公性內蘊仁厚,外著剛果,則遇事有為。為事果,則功可立就.是以久歷邊陲,克壯王猷,應重錫晉顯秩,而大著時望也。公孝友天植,戊辰在太學聞淡齋公訃,即日匍匐歸,哀毀罔晝夜。幼從兄學,比長事之如師,禮愛兼盡。在商州洛南令犯贓,托公鄉人懷金求免,公叱出之,竟寘令於法。同年楊進士歿,子貧苦,公攜至任育之,周以俸金。居鄉敬長恤幼,周窮賑乏,難以數計。既卒,閭里遠近哭聲相聞,而朝寧間則深惜魁才巨乾,未究厥績。聖天子誕,公生前恩賜之榮厚。公身後優恤之典,其不朽者,可遽數乎!慶豐將以乙巳年十二月十七日,奉公之樞於縣北西陳村祖塋之次,欽賜新域而葬焉。先期持蒲郡劉潤之大參撰公行狀,乞余銘其墓。予與公雅連姻誼,久同朝籍,知公最深,僅按狀次第其事,以志公墓,而為之銘曰:

○○者受孔多,力堅者致自遠。繄偉北崖,敏博之才。蒞官勤懇。介直之氣,履循由本。爰治商洛,豺狼宵遁。爰備肅州,北門關鍵。○○甘涼,都豸煌煌。覃誠鼓勇.將猛兵強。往詰胡戎。克震克襄.誓被羌,牧爾疆,軼我境,伐必賞。偵破跳梁,斬馘威揚。奏功桓桓,○○赫赫。南台畀我,○○愁遺○○主人視○御碑在○,龍韋諭祭,陳此牲卣,以酬戒勛,以庇爾後。陳山蒼蒼,窀穸無咎。錫祚千年,黃河左右。

明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

同名著名人物

晉朝趙載 著有陰陽五要奇書二集*璇璣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