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假尾孢

杜鵑花假尾孢

杜鵑花假尾孢,真菌。斑點生於葉的正背兩面,圓形至不規則形,直徑 1.5-8.0 mm,有時多斑癒合,葉面斑點中央灰白色、淺褐色至褐色,邊緣褐色、暗褐色、近黑色或有時呈紫紅色,有時整個斑點呈紅褐色、紫色、暗褐色至近黑色,葉背斑點黃褐色至褐色。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杜鵑花假尾孢杜鵑花假尾孢

斑點生於葉的正背兩面,圓形至不規則形,直徑1.5-8.0mm,有時多斑癒合,葉面斑點中央灰白色、淺褐色至褐色,邊緣褐色、暗褐色、近黑色或有時呈紫紅色,有時整個斑點呈紅褐色、紫色、暗褐色至近黑色,葉背斑點黃褐色至褐色。子實體葉兩面生,但多數生於葉面。菌絲體內生。子座葉表皮下生,球形,青黃褐色至暗褐色,直徑15.0-50.0μm。分生孢子梗緊密簇生,淺青黃色至青黃色,色澤均勻,寬度規則,直立至彎曲或呈波狀起伏,不分枝,不呈曲膝狀或較長的梗上部曲膝狀,頂部圓錐形,無隔膜,7.5-35.0×2.5-4.0μm。分生孢子線形至窄倒棍棒形,近無色至淺青黃色,直立至彎曲,頂部近尖細至鈍,基部倒圓錐形平截至近平截,不明顯地3-13個隔膜,25.0-100.0×2.0-3.0μm。

中國分布:

雲錦杜鵑花RhododendronfortuneiL.:江西廬山(59039)。
杜鵑花RhododendronsimsiiPlanch.:安徽合肥(63878);廣東廣州(59040,59041)。
杜鵑花屬Rhododendronsp.:廣東廣州(59042)。

世界分布:

中國,日本,捷克,斯洛伐克,美國,前蘇聯。

本種特點:

Bubak(1909)報導的杜鵑花尾孢CercosporahandeliiBubak,因其分生孢子窄線形,寬度為1.5-3.0μm,Deighton(1976)在研究針尾孢屬時,把它組合成杜鵑花針尾孢Cercoseptoriahandelii(Bubak)Deighton。1987年Deighton認為針尾孢屬Cercoseptoria除分生孢子不呈倒棍棒形,窄(寬度不超過3.0μm),基部平截外與假尾孢屬Pseudocercospora區別不大,應作為假尾孢屬的異名,因此把杜鵑花針尾孢歸在了杜鵑花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handelii(Bubak)Deighton名下。
Yen(1966)報導自菲律賓杜鵑花屬Rhododendronsp.上的杜鵑花生尾孢CercosporarhododendricolaYen,葉斑角狀至不規則形,子座直徑30.0-60.0μm,Deighton(1976)將其轉到假尾孢屬,其特徵與本種非常相似。
杜鵑褐斑病的病原菌是杜鵑花假尾孢,可危害杜鵑屬多種植物,嚴重時引起葉片早落,影響生長及開花。此病在多雨季和年份發病嚴重,但在不同地區發病期不同,不同品種的抗病性有差異。

盤點真菌微生物系列(五)

真菌(fungus;eumycetes)是具有真核和細胞壁的異養生物。種屬很多,已報導的屬達1萬以上,種超過10萬個。其營養體除少數低等類型為單細胞外,大多是由纖細管狀菌絲構成的菌絲體。本期為第五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