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悅明

李悅明

李悅明,中國共產黨黨員,研究生生學歷,2006年7月畢業於清華大學現代企業工商管理與信息化專業。歷任青島第三鑄造機械廠技術員、技術副科長設計科長、辦公室主任、青島華青工業集團公司研究所所長、總工程師,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自2001年11月起工作於青島琅琊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任公司董事長及黨委書記

基本信息

榮譽

李悅明 李悅明

先後被評為中國品牌建設十大優秀企業家、中國酒類流通行業優秀企業家、山東省輕工業優秀企業家、山東省輕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第一名、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青島市優秀企業家、青島市產學研聯合先進個人、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優秀山東省人大代表、山東省勞模等榮譽稱號。

詳述

1964年出生的李悅明,是地地道道的膠南人。1983年7月,李悅明進入青島第三鑄造機械廠工作。從技術員、技術科長到研究所所長,李悅明一直醉心於技術研究,成為當地有名的科技拔尖技術人才。

2001年冬天,國內的白酒市場已經進入到無序競爭的狀態,廣告戰、價格戰、促銷戰……你方唱罷我登台。魯酒因“標王事件”的陰影而備受傷害,美譽度和市場覆蓋面急劇下滑。琅琊台集團作為魯酒的代表廠家之一,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衝擊,企業進入發展的艱難時期。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時任青島華青工業集團副總經理的李悅明接到一紙調令:前往青島琅琊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主持全面工作。當時魯酒正受到“標王事件”影響,整體陷入“冬眠期”,再加上白酒行業“5毛錢消費稅”政策的實施等因素,給當時的琅琊台酒廠帶來很大的困難。但李悅明來琅琊台以前,曾擔任大型企業技術主管十多年,對技術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可以說是一位技術出身、並有技術氣質烙印的領導。這也是琅琊台轉機的內因,這位尊重科學、重視發展創新的企業領導決定讓科技改變琅琊台。從此以後,琅琊台集團的發展有了與其他白酒企業不同的特點——走一條科技化、多元化的發展道路。

作為一個搞科研出身的人,李悅明一直將“求真務實”當作自己工作的原則。“搞企業來不得半點虛假,只有了解企業和企業的員工才談得上展開工作。”李悅明說,他進廠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開中層幹部見面會。在會上,他動情地說:“對於酒我是一個門外漢,既然接受了上級的委託和任命,我有信心從零開始學習,帶領大家團結拼搏,務實創新,把琅琊台集團做強做大。你們都是我的師傅,我爭取用最短的時間成為做酒的行家裡手。”

開完這次會議,本來每天早上7點半就到單位的“李董事長”突然很少在廠里出現了。原來他帶上琅琊台市場分布圖一頭扎到了市場中去。

在青島的大街小巷,在雲霄路美食一條街上的每個鋪面里,在泰山路燒烤街的每一個攤位前,在不知名的小巷裡的零售小攤上,都留下了他匆忙的身影。李悅明用兩個多月的時間跑遍了琅琊台白酒近200家經銷商,實地調研了青島、東營、濟南、臨沂等核心市場上的絕大部分經銷點,他與大客戶誠心交流,悉心聽取批零店主的建議和忠告,他親自到二批商家裡查看庫存,親自去酒店、商超等零售終端查看琅琊台酒的擺位、品種……渴了喝口礦泉水,餓了在路上隨便對付點麵包。才兩個多月,他的鞋底磨透了,腳打泡了,臉曬黑了,人跑瘦了。“最初幾年,我一年365天有近200天都在市場上。商場如戰場,一個將軍若不清楚戰場上的局面,怎么能打勝仗!”李悅明說。

李悅明將搞科研的勁頭用在了市場調研上,這種敬業精神感動了很多商戶。“多年沒有琅琊台領導光顧的小店,我上任後逐一拜訪。經銷商也敞開心扉向我傾訴,包括品牌的重建、重啟市場等很多建議,都是在拜訪經銷商時商量出來的。”現在回憶起當初拜訪商家的情況,李悅明似乎忘記了艱辛,只記住了經銷商的真誠。

根據對市場和經銷商的調查,李悅明祭出“科技”法寶,在全國白酒市場上主推30度長生琅琊台酒,這種超低度白酒口感清冽,一上市就獲得了消費者的歡迎,特別是在青島地區,幾十年一直保持暢銷產品的地位。隨後,琅琊台又在全國白酒行業率先推出了70度琅玡台原漿酒,被業界稱為“青島小茅台”,享譽全國。這些貼近市場需求推出的差異化產品,成為琅琊台逐漸發展壯大的重要資本之一。

有了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之後,李悅明將工作的重心放在行銷管理上。“產品再好,銷售出去了才能實現其價值,白酒的行銷工作是重中之重。”李悅明說。為了科學地管理行銷團隊,這位科技型的領導首先想到的是學習。他組織完善了近百個管理制度,每月親自為業務人員講課,同時花重金外聘全國著名職業經理人對業務隊伍進行系統培訓,重點從“思想”、“管理”、“技能”和“情感”四個方面抓好行銷隊伍建設。通過整頓思想、加強管理、培訓技能、注入情感“四步曲”,一支能征善戰、敢打硬仗的行銷鐵軍出現了。從2002年開始,琅琊台酒的銷售收入以每年40%多的速度遞增,市場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業績成倍增長,按說李悅明也該歇口氣了。但是這位“要做就做最好”的領導人卻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琅琊台酒與時俱進,把琅琊台事業做強做大是我們的歷史責任,也是我們為之奮鬥的目標。”為此,李悅明提出“統一政策、合理布局、扶優扶強、現款現貨、全員行銷”為內容的全新行銷理念。

統一政策:“竄貨、倒貨不能怨客戶,根源在企業,試想同一家企業生產的同一種產品,不同的市場、不同的經銷商,就價格不同、促銷方案不同、返扣比例不同,不亂才怪呢!”李悅明說。因此,統一政策,建立公平的競爭環境成了創新行銷戰略的第一步。

合理布局:市場布局不合理就會出現空白市場,客戶布局不合理就容易發生“撞車”。李悅明將“合理布局”當成確保渠道暢通的調節器,強調市場、客戶、品種及業務力量四者的布局要達到和諧統一。

扶優扶強:在市場調研中,李悅明在整頓經銷商隊伍的同時,也非常支持一些大客戶,重要客戶。用他的話說就是:我們要為大客戶修建一條高速路,讓他們多拉快跑,這條高速路就是扶優扶強政策。

現款現貨:在李悅明剛接手琅琊台集團時,銷售公司的應收帳款高達3000多萬元。通過完善財務管理,現款現貨成了李悅明規定的鐵打的紀律,誰都不能越雷池半步。經過幾年的運作,琅琊台的銷售不僅實現了現款現貨,應收款也下降了60%。

全員行銷:李悅明來琅琊台集團不久就提出了“大思路、大行銷、大發展”的企業發展構想。其中,全員行銷是其“大行銷”構想的一種體現。在琅琊台集團,上至董事長下至保潔工,人人都必須心中裝著市場,中層以上幹部每人都有銷售任務,中層幹部每人聯繫管理兩家酒店,班組長及後勤管理人員每人聯繫調研兩家小批零店……這些措施的推行,加快了市場信息的反饋,增強了全員對市場的認識。這種行銷策略在市場上取得了很大的戰果——公司形成了以“千秋琅琊”、“琅琊台”、“琅琊福”三大品牌為代表的主流品牌;琅琊台集團酒類產品的銷售已從青島擴大到了全省及全國部分重點市場,乃至實現了酒類產品出口韓國等國際市場;集團的生化產品從一開始就瞄準國際市場,實現了生物產品的國際化銷售,琅琊台集團的市場範圍越來越大。

一位著名經濟學家曾說:“推動企業走向多元化的另一股重要力量就是技術,因為技術本身具有分支發展的傾向。剛開始是某一技術、產品或產品線,不久就會擴充成整個技術家族,並生產出供應不同市場的一系列不同產品。要使多元化經營協調統一,只有兩種途徑——共同的市場和共同的技術,兩者都為企業的統一性提供了首要的條件。只要市場有真正的統一性,技術即使多樣化,也不會形成分散而複雜的多元化。在整個組織中有一種共同的‘科技語言’,使得人們能夠互相了解……”李悅明深知傳統的釀造行業更是生物科技的一部分,除了抓緊抓好白酒這個主業,李悅明希望用科技的力量為琅琊台集團注入更多的活力。

2002年,琅琊台研製成功的果醋系列產品投放市場,成為填補國內空白的創新性產品,產品投放市場當年就銷售2萬多箱。現在,果醋系列產品已成為廣大消費者喜愛的健康飲品。

琅琊台集團的生物產業和果酒產業反哺了白酒產業,使白酒技術提升,白酒品牌得以打造。目前,琅琊台具備了年產飲料酒20000噸,精製衣康酸10000噸,葡萄糖酸鈉30000噸,高檔蘋果酒、蘋果醋5000噸,優質礦泉水15000噸的年生產能力。

“跳出白酒看白酒”是李悅明董事長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而也正是抓住了生物發酵這一朝陽技術的命脈,使得琅琊台集團好戲連台。令人驚訝的不只是琅琊台集團的發展速度和經濟效益,更多的是領導班子幾經醞釀確定的發展藍圖:三年內,葡萄糖酸鈉達到年生產規模3萬噸,衣康酸在一萬噸的基礎上再擴大生產規模,同時還醞釀其他生物產品項目的上馬,與傳統白酒一併成為“三足鼎立”的支柱產品。

要乾就乾最好,要爭就爭一流是李悅明一貫的工作原則,這在琅琊台集團果酒產業的發展上再次得以體現。為把琅琊台集團的果酒產業打造成公司強有力的新的增長點,他提出了強強聯合的發展思路,與法國普萊蒙集團合資打造中法合資——青島加斯克尼葡萄釀酒有限公司,把琅琊台集團的果酒產業從一開始就提升到一個應有的高度。

李悅明深知,現代企業的競爭實質是人才的競爭。從一踏入琅琊台集團的大門,他就感到了人才培養的緊迫。特別是作為以科技為導向的琅琊台,必須在短時間內留住人才,同時還要吸引人才。為此,他在企業中通過內培外引,以練代訓的方式,推行了以誠意把人才請進來,以績效讓人才動起來,以情感把人才留下來的人才工程。

對現有的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他主持制定了績效細化考核辦法,對每人進行績效考核,每半年一考評,對末位後2名實行績效淘汰,空出的職位通過公開競聘的方式從後備中層幹部隊伍中選拔新人。績效考核的槓桿,撬動了每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幹部人才隊伍動了起來,活了起來,充滿了活力。

完善的後備幹部選拔管理機制,也是琅琊台集團有特色的用人機制之一。在李悅明的主持下,每年一次從全集團入廠的大學生中選拔後備中層幹部,通過單位推薦、筆試、面試、政審等環節,每年選拔30名後備中層幹部。入選的後備幹部根據各自的所學和特長,分配到相關的部門任部門負責人助理,進行為期一年的掛職鍛鍊,最後根據各人的政績定去留。這種對年輕人給機會、設舞台、比能力、看成效、定去留的用人機制,極大地激發了年輕人的上進心,推動了人才的快速成長。

為滿足企業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李悅明還廣泛網羅社會上的成型人才,做到社會之才為我所用。最近幾年裡,就先後從社會上招聘了十幾名企業急需的成型人才,這部分人中經過幾年的培養已有一人成長為集團級領導,多人在企業的質量管理、財務、綜合處等核心部門擔任了要職,成為企業發展的頂樑柱。

情到深處方為真。在人才的使用上,李悅明尊重人才,熱愛人才,從細微處入手,以真情感動人,對特殊人才不僅在薪金待遇上傾斜,還從精神情感上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在他的提議下,集團推行了本科以上學歷人才發放安家費制度,為特殊貢獻人才獎勵住房、發放紅包。從政治上對外聘人才給予關心,先後有一名外聘人才被選為膠南市政協委員,有一名外聘人才被評為膠南市突出貢獻拔尖人才,受到政府的重獎。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在李悅明的辛勤耕耘下,集團培養出了一支具有創新開拓精神的技術人才隊伍,一支以廠為家,能打硬仗的行銷人才隊伍,一支敢管會管的管理人才隊伍。這一支堅強的鐵軍承托起了琅琊台集團的希望和未來!

評書藝人

評書,也叫評詞,曲藝的一種。評書用北方語音為基礎,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調的國語語說演。中國華北和東北的大部分地區均見流行。湧現出的評書演員技藝精湛、深受歡迎。不同流派、不同演員對一部書的人物塑造、情節安排等,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尤其在"評議"方面,因人而異,具有很大的可變性。評書藝人既是演員又是作者,他們的表演過程,往往就是精心構思和不斷創作的過程。

雙文興
張永興
張君義
張永福
張德勝
王鳳岐
李有源
馮德泉
高勝泉
何茂順
白敬亭
李鳳山
程德蔭
戴德順
哈輔源
王鴻興
何良臣
奎勝城
劉勝常
吳永春
馬鳳雲
高鳳鳴
昆奎明
王奎盛
蘇奎慶
王奎海
齊奎遠
劉奎遠
牛瑞泉
華瑞生
慶有軒
安太和
姜振名
胡永隆
戴明山
趙廷貞
陳勝通
陳勝芳
柯廷然
海文泉
林文聖
恆永通
鄧光臣
安良臣
任春山
谷春山
張海風
奎德順
關德志
韓永滔
奎道順
田道興
吳輔庭
張沛然
連輔軒

春輔祥
陳勝長
賈勝岐
尹勝雲
藍德俊
許德勝
劉茂順
張德誠
陳茂勝
韓德寶
魏鳳祥
何鳳鳴
柯光玉
程鳳祥
尚奎明
孟春柯
崔春玉
陳士和
馬正明
張慶祥
馬悅卿
李悅明
趙英頗
品正三
曹聚銳
崔正俠
劉榮安
劉繼業
王繼興
王傑魁
常傑淼
張傑鑫
劉傑謙
群福慶
李士元
陳福生
潘誠立
袁傑英
田嵐雲
張榮久
陳榮啟
張致蘭
王致玖
楊慶鑫
金慶嵐
李慶魁
李慶揚
張嵐溪
丁正洪
福坪安
周坪鎮
吉坪三
盧醒笙
張連仲
徐坪玉

張青山
連闊如
袁闊成
固桐晟
傅闊增
齊信英
劉闊漳
孫闊英
陶湘九
陳蔭榮
宋桐斌
李鶴謙
張健新
張健聲
尹闊良
蔣軫庭
顧桐峻
高豫祝
馬軫華
吳鶴齡
陳蔭魁
阿闊群
宋闊民
吳闊惠
陶闊九
馬蔭良
苗闊泉
楊闊庵
曹闊江
馬闊山
高闊軒
劉蔭清
胡闊洲
李蔭川
陳蔭廷
趙闊漢
張闊峰
張蔭林
張蔭年
張蔭忠
葉祥真
徐軫懷
趙軫鐸
佟軫方
來軫義
蘭軫琪
馬軫元
孔軫清
杜軫明
文健華
劉健英
劉祥明
黃健聲

孫祥瑞
劉健麟
劉健卿
佟信魁
李月三
李桐孚
段桐明
金桐純
莊桐嚴
郭桐聲
李桐森
宋桐茂
黃桐鰲
高桐鳴
岳桐春
段興雲
王桐軒
呂俊會
李豫鳴
張豫蘭
許興魁
趙豫堂
邢豫如
邊豫塘
張豫民
唐豫祥
蔡豫卿
尹豫恆
朱豫章
王豫荊
丁豫良
劉鶴雲
畢鶴勛
王興閣
李鶴仙
劉鶴蘭
張鶴瑞
崔鶴桐
王鶴軒
張闊興
董鶴良
郭鶴鳴
馬鶴逸
吳鶴軒
張豫華
徐豫田
陳華啟
劉華振
馬華鑫
趙華軒
李華臣
張華賓
王華瑞
馬雄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