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臣

何良臣

何良臣,生卒年不詳,字惟聖,號際明,浙江餘姚人。大約在明朝正德萬曆年間活動。明朝軍事家、詩人。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何良臣,字惟聖,號際明,浙江餘姚人。早年喜歡辭賦,在鄉里以詩文著稱。但在明朝日益嚴重的內憂外患面前他投筆從戎,年青時代就在東南沿海從軍,抗擊倭寇。後來當上幕僚,又在長安立過戰功,升作偏裨將,最後升為薊鎮游擊將軍。

何良臣在明代就被譽為文武“通才”。他的文集名為《乾坤集》(又名《辭賦集》),可見氣魄之宏大,當時就被認為“壯詩人氣”。兵法方面除《陣紀》外,他還著有《軍權》、《利器圖考》、《制勝便宜》,其中尤以《陣紀》最為有名。《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曾極力稱讚,說“良臣當嘉靖中海濱弗靖之時,身在軍中,目睹形勢,非憑虛理斷,攘袂坐談者可比,在明代兵家,猶為切實近理者矣。”

傳世著作

兵學著作:

《軍權》

《軍權》·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何良臣撰。良臣有《陣紀》,已著錄。是書分國本、國禁、兵本、兵秘、禮士、士遇、馭士、士品、握機、揣情、必慮、必克、將事、將誡、任將、軍范、術占,凡十七目,一百七十四篇。中間有雲,募選之事,付諸有司,欺昧朦朧,上下交蔽。又雲,將不識兵,兵不識將,卒然有事,實無以支。皆譏切時政之語。自序稱,早歲事戎行,足跡遍寰宇,而累於談忌,困於貪胥。蓋亦發憤而著書者也。

《陣紀》

《陣紀》是何良臣撰寫的一部有關軍隊選練和作戰的兵書,全書4卷,23類,66篇,針對明代軍事上的實際情況,結合曆代用兵得失,論述了治軍、用兵的原則,發展了《孫子》、《吳子》、《慰繚子》等古代兵書中的思想。

《利器圖考》

《制勝便宜》

《劍經》

其中《陣紀》是明朝著名軍事著作。

文學著作:

《乾坤集》(又名《詞賦集》)

《更劍齋稿》(自選)

《陣紀》

中國明代關於選練與作戰的兵書。4卷,66篇,4.8萬餘字。明嘉靖間薊鎮游擊將軍、浙江餘姚何良臣撰。除萬曆刻本外,還有《墨海金壺》、《珠叢別錄》、《叢書集成》等版本。該書分募選、束伍、教練、致用、賞罰、節制、奇正、眾寡、率然、技用、陣宜、戰令、戰機、摧陷、因勢、車戰、騎戰、步戰、水戰、火戰、夜戰、山林澤谷之戰、風雨雪霧之戰等共23類,結合曆代用兵得失及明代軍制弊端,主張以“選練為先”並述用兵之法,且有所引伸發揮。

認為練兵要“五教”(教目耳足手心),練膽練藝相輔相成,練就武藝精、膽氣壯、進退熟、變號識,心同氣一的有節制之師。還主張選組 “秘技隊”、“膽氣隊”、“敢死隊”等,以為“不時之使”。對作戰,強調掌握“戰機”,主張待機而動,因勢利導,靈活用兵。要詭秘自己行動,不予敵以可乘之隙;要發揮自己的氣勢,或擊其先動,或乘其釁生,擊敵於未固之前,斷敵必返之路;敵長則截之,敵亂則惑之,敵薄則擊之,敵疑則懾之,敵恃則奪之,敵疏則襲之;我退使敵不知我之所守,我進使敵不知我之所攻。此外,對兵器使用,陣法布列,兵力運用以及各種地形、氣候條件下的作戰方法都有所論述。

祖述古代兵法,總結歷代用兵得失,結合明代現實,提出了以下軍事觀點:①治國與治軍並舉,變用古法,革新軍制。②建軍治軍以“選練為先”。兵要精選,募貴多,選貴少,“首取精神膽氣,次取膂力便捷”。練兵應練目耳足手心,練膽與練藝相輔相成,把禮義廉恥的訓誡與厚賞重刑結合,訓練成一支武藝精、膽氣壯、進退熟、辨號識、心同氣一、上下一心、生死與共、令行禁止的節制之師。③以威德服人,智謀屈敵。崇尚“不假殺戮”,“兵不赤刃,軍不稱勞”,便可以“廣致投降,兼得敵之良將”“得敵之土地數千里,人民數十萬”的理想境界。④作戰指導,強調掌握戰機、待機而動、因勢利導、靈活用兵。把奇正與虛實相聯繫,提出運用奇正相變之術,探知敵人虛實之情;運用奇、正、伏相互變化,避實擊虛。認為虛實非僅指兵員和糧食的強弱多寡,還與人心士氣相關,提出“氣實”“氣虛”之說,氣實則勝,氣虛則敗。

《陣紀》中的建軍和作戰思想在繼承古代兵學的基礎上有所發展,由於作者“身在軍中,目睹形勢”,所論多"切實近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評論

“將軍辭賦,乃傷夫知陣無所事陣,而托聲於詩人吻也。”——明朝 黃道月

“良臣當嘉靖中海濱弗靖之時,身在軍中,目睹形勢,非憑虛理斷,攘袂坐談者可比,在明代兵家,尤為切實近理者矣。”——清朝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贊語

何良臣名言

有正無奇,雖整不烈,無以致勝也;有奇無正,雖銳無恃,難以控御也。

評書藝人

評書,也叫評詞,曲藝的一種。評書用北方語音為基礎,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調的國語語說演。中國華北和東北的大部分地區均見流行。湧現出的評書演員技藝精湛、深受歡迎。不同流派、不同演員對一部書的人物塑造、情節安排等,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尤其在"評議"方面,因人而異,具有很大的可變性。評書藝人既是演員又是作者,他們的表演過程,往往就是精心構思和不斷創作的過程。

雙文興
張永興
張君義
張永福
張德勝
王鳳岐
李有源
馮德泉
高勝泉
何茂順
白敬亭
李鳳山
程德蔭
戴德順
哈輔源
王鴻興
何良臣
奎勝城
劉勝常
吳永春
馬鳳雲
高鳳鳴
昆奎明
王奎盛
蘇奎慶
王奎海
齊奎遠
劉奎遠
牛瑞泉
華瑞生
慶有軒
安太和
姜振名
胡永隆
戴明山
趙廷貞
陳勝通
陳勝芳
柯廷然
海文泉
林文聖
恆永通
鄧光臣
安良臣
任春山
谷春山
張海風
奎德順
關德志
韓永滔
奎道順
田道興
吳輔庭
張沛然
連輔軒

春輔祥
陳勝長
賈勝岐
尹勝雲
藍德俊
許德勝
劉茂順
張德誠
陳茂勝
韓德寶
魏鳳祥
何鳳鳴
柯光玉
程鳳祥
尚奎明
孟春柯
崔春玉
陳士和
馬正明
張慶祥
馬悅卿
李悅明
趙英頗
品正三
曹聚銳
崔正俠
劉榮安
劉繼業
王繼興
王傑魁
常傑淼
張傑鑫
劉傑謙
群福慶
李士元
陳福生
潘誠立
袁傑英
田嵐雲
張榮久
陳榮啟
張致蘭
王致玖
楊慶鑫
金慶嵐
李慶魁
李慶揚
張嵐溪
丁正洪
福坪安
周坪鎮
吉坪三
盧醒笙
張連仲
徐坪玉

張青山
連闊如
袁闊成
固桐晟
傅闊增
齊信英
劉闊漳
孫闊英
陶湘九
陳蔭榮
宋桐斌
李鶴謙
張健新
張健聲
尹闊良
蔣軫庭
顧桐峻
高豫祝
馬軫華
吳鶴齡
陳蔭魁
阿闊群
宋闊民
吳闊惠
陶闊九
馬蔭良
苗闊泉
楊闊庵
曹闊江
馬闊山
高闊軒
劉蔭清
胡闊洲
李蔭川
陳蔭廷
趙闊漢
張闊峰
張蔭林
張蔭年
張蔭忠
葉祥真
徐軫懷
趙軫鐸
佟軫方
來軫義
蘭軫琪
馬軫元
孔軫清
杜軫明
文健華
劉健英
劉祥明
黃健聲

孫祥瑞
劉健麟
劉健卿
佟信魁
李月三
李桐孚
段桐明
金桐純
莊桐嚴
郭桐聲
李桐森
宋桐茂
黃桐鰲
高桐鳴
岳桐春
段興雲
王桐軒
呂俊會
李豫鳴
張豫蘭
許興魁
趙豫堂
邢豫如
邊豫塘
張豫民
唐豫祥
蔡豫卿
尹豫恆
朱豫章
王豫荊
丁豫良
劉鶴雲
畢鶴勛
王興閣
李鶴仙
劉鶴蘭
張鶴瑞
崔鶴桐
王鶴軒
張闊興
董鶴良
郭鶴鳴
馬鶴逸
吳鶴軒
張豫華
徐豫田
陳華啟
劉華振
馬華鑫
趙華軒
李華臣
張華賓
王華瑞
馬雄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