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桐森

李桐森

白色T恤、休閒短褲,短平頭、黑皮膚,說話時甚至有點囫圇。很難想像,眼前這位衣著樸素的漢子竟是一位成績不俗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同聲音樂藝術培訓中心的創始人。採訪之後,我們才感嘆,跟其他做音樂這一行的人相比,李桐森自有他的獨到之處。

基本信息

人物一

李桐森 李桐森

簡介:曾擔任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蓮花中學音樂講師

曾擔任江西省萍鄉市文藝學校音樂講師

曾擔任江西省萍鄉市文藝大型演出特邀嘉賓

曾擔任江西省萍鄉文藝大型歌舞比賽特邀評審

曾擔任江西省萍鄉市電視節目“歲月”特邀鋼琴伴奏師

現任江西省萍鄉市民眾藝術館特聘音樂教授

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聲樂鋼琴學會會員

現任中國合唱協會會員 中國樂器協會理事

現任江西省音樂家協會會員

現任萍鄉市音樂舞蹈家協會副秘書長

李桐森 李桐森

李桐森:琴真意深 樂韻同聲

記者講述

生性活潑的他很有音樂天賦

1964年出生在蓮花縣的李桐森原名李銅生,父母希望他有著銅一般的韌勁,有堅強的生存能力。李銅生沒有讓父母失望,生性活潑好動的他年輕時便對唱歌跳舞很有天賦,長大成人後,李桐森在蓮花中學教音樂,學校的各項文藝活動在他的組織下有聲有色。那個年代,文藝演出的時候,仍然有當年樣板戲的節目,年輕的他把個樣板戲演唱得有板有眼。學校組織的合唱節目,他既做老師,也做指揮,有時候還當領唱。他負責排演的不少節目在參加當時吉安地區和江西省的演出時獲得好成績。

頭腦中有了經營音樂的意識

1989年,李桐生考取了江西師範大學音樂教育專業。進入大學校園,他把名字改成了“桐森”,從農村出來的他已經認識到森林植被、綠色環保的理念。讓他深感幸運和驕傲的是,當時該專業在全省招收的學生僅20人。憑著紮實的藝術功底,再加上他的勤奮和努力,經過幾年的專業課程學習,李桐森在藝術造詣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畢業後的李桐森被學校分配到了江西省文藝學校萍鄉分校執教。那個年代,改革開放正如火如荼。年輕的李桐森也隨著南下的大潮來到了福建廈門,在一家樂隊做樂手。幾年下來,不僅賺到了“第一桶金”,而且從思想上打下了經營音樂的基礎。廈門回來萍鄉後,他便開始在小規模招生,做音樂培訓。

與此同時,李桐森不忘繼續在音樂道路上完善自己,1994年,李桐森師從我國著名歌唱家、著名民族聲樂教育家金鐵霖,進入了國家教育音樂師資班繼續聲樂課程的學習,這更讓他開闊了視野,增強了信心。

辦起萍鄉最早的音樂培訓機構

1996年,李桐森在萍鄉開辦起了“同聲”琴行,同時開始致力於音樂藝術培訓,“同聲”音樂藝術培訓學校成為萍鄉最早的音樂藝術培訓機構。

琴行和培訓創辦之初,李桐森分別租了兩間不大的店面,一邊賣以鋼琴為主的各類中外樂器,一邊開展音樂培訓。10多年下來,李桐森在摸爬滾打後變得兵強馬壯,琴行早已搬到新址,店內寬敞明亮;培訓學校更是鳥槍換炮,他在市中心以每月1.6萬元租了兩層共800多平方米的房子,擁有46間琴房和一個110平方米的音樂演奏大廳。

在同聲音樂藝術培訓中心的大廳,幾台鋼琴錯落有致地擺放開來,右邊牆壁上掛著古箏,左邊牆壁上木吉他和小提琴依次排開,大門正對面有八個鮮紅的大字:琴真意深,樂韻同聲。李桐森解釋說,“琴真意深”指的是同聲琴行所出售的樂器貨真價實,真正做到誠信經營、顧客滿意;“樂韻同聲”則是在音樂藝術培訓上的理想,讓學生在學做人的同時,學特長、學知識,並使之學會音、韻和諧,器、樂同鳴。這正是李桐森做這一行這么多年來總結出來並一直堅持的理念。我們還了解到,教學分為三班:幼教班、高考班和成人班。近年的音樂藝術類高考,通過在他們那裡培訓考上高等院校的學生每年都在10人以上,其中,讓李桐森引以為豪的是2009年他的學生李逸玲以全國分數第一名的佳績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聲樂表演專業。

真誠的態度是做好事情的法寶

暑假正是培訓最為繁忙的時候,走廊兩邊的琴房,紛紛傳出悅耳的鋼琴聲。在一間琴房裡,記者見到一名大約三四歲的小女孩在老師的指導下有點費勁地敲著琴鍵,陪練老師一邊說指法要領,一邊做示範。李桐森告訴我們,像這樣學習鋼琴的小孩子還有很多,從小培養對孩子至關重要。他說,其實藝術是相通的,學會了一樣樂器在去學其他的樂器就會容易得多。

就在記者採訪的時候,一家幼稚園負責人在琴行訂購了4架電鋼琴。顧客走後,滿臉微笑的李桐森告訴記者,做生意即做人,真誠的態度是做好事情的法寶,這也是一直以來他的樂器生意做得不錯的原因。

人物二

李桐森,教授,雲南科技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風景園林系副主任。 中共黨員,林學專業教授,碩士生導師,曾任西南林學院園林學院黨總支書記、西南林學院資源學院、成人教育學院擔任教學和管理工作。現任雲南科技信息職業學院風景園林系系主任。

1976年畢業於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在高校任教35年,期間早期有三年先後在北京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和四川外國語學院進修學習。

主要承擔了《遺傳學》、《果木育種學》、《園林植物學》、《園林樹木栽培與養護學》和《園林苗圃學》等課程。

科研項目主要有:“華山松種子園建設技術研究”,“瀕危樹種五針白皮松的保護與繁殖研究”,“大圍山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華山松高結實遺傳材料的推廣利用與示範”等。1987年在楚雄市紫溪山森林公園創建了800餘畝的華山松良種基地,該基地於2004年7月27日被國家林業局評定後授予“全國特色種苗基地”的稱號。

2006年3月該基地生產的種子通過國家級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的認定,成為雲南省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國家級的林木良種。分別獲雲南省楚雄州、楚雄市政府獎勵、雲南省政府獎勵、雲南省政府成果證書等。

發表的論文有:“華山鬆開花習性的初步研究”、“華山松自由授粉子代測定”、“大圍山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總體設計’、“華山松嫩枝與硬枝嫁接技術研究”、“五針白皮松異砧嫁接實驗初報”、“國內華山松遺傳改良與研究進展及發展戰略”、“國內松樹扦插技術研究進展及對策”、“抗蚜蟲基因轉化矮牽牛的初步研究”、“雲南松成熟胚的離體培養”、“華山松無性系種子園結實量與種實性狀的研究”等文章。編寫了《果木育種學》、‘《果木嫁接技術原理與方法》、《大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考察報告》等教材與著作。

學會與專業工作方面任中國林木遺傳育種專業委員會委員,雲南省林木遺傳育種專業委員常務委員兼秘書,雲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用材林專業組副組長。曾先後獲西南林學院先進工作者、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黨務工作者及省級優秀黨務工作者。

評書藝人

評書,也叫評詞,曲藝的一種。評書用北方語音為基礎,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調的國語語說演。中國華北和東北的大部分地區均見流行。湧現出的評書演員技藝精湛、深受歡迎。不同流派、不同演員對一部書的人物塑造、情節安排等,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尤其在"評議"方面,因人而異,具有很大的可變性。評書藝人既是演員又是作者,他們的表演過程,往往就是精心構思和不斷創作的過程。

雙文興
張永興
張君義
張永福
張德勝
王鳳岐
李有源
馮德泉
高勝泉
何茂順
白敬亭
李鳳山
程德蔭
戴德順
哈輔源
王鴻興
何良臣
奎勝城
劉勝常
吳永春
馬鳳雲
高鳳鳴
昆奎明
王奎盛
蘇奎慶
王奎海
齊奎遠
劉奎遠
牛瑞泉
華瑞生
慶有軒
安太和
姜振名
胡永隆
戴明山
趙廷貞
陳勝通
陳勝芳
柯廷然
海文泉
林文聖
恆永通
鄧光臣
安良臣
任春山
谷春山
張海風
奎德順
關德志
韓永滔
奎道順
田道興
吳輔庭
張沛然
連輔軒

春輔祥
陳勝長
賈勝岐
尹勝雲
藍德俊
許德勝
劉茂順
張德誠
陳茂勝
韓德寶
魏鳳祥
何鳳鳴
柯光玉
程鳳祥
尚奎明
孟春柯
崔春玉
陳士和
馬正明
張慶祥
馬悅卿
李悅明
趙英頗
品正三
曹聚銳
崔正俠
劉榮安
劉繼業
王繼興
王傑魁
常傑淼
張傑鑫
劉傑謙
群福慶
李士元
陳福生
潘誠立
袁傑英
田嵐雲
張榮久
陳榮啟
張致蘭
王致玖
楊慶鑫
金慶嵐
李慶魁
李慶揚
張嵐溪
丁正洪
福坪安
周坪鎮
吉坪三
盧醒笙
張連仲
徐坪玉

張青山
連闊如
袁闊成
固桐晟
傅闊增
齊信英
劉闊漳
孫闊英
陶湘九
陳蔭榮
宋桐斌
李鶴謙
張健新
張健聲
尹闊良
蔣軫庭
顧桐峻
高豫祝
馬軫華
吳鶴齡
陳蔭魁
阿闊群
宋闊民
吳闊惠
陶闊九
馬蔭良
苗闊泉
楊闊庵
曹闊江
馬闊山
高闊軒
劉蔭清
胡闊洲
李蔭川
陳蔭廷
趙闊漢
張闊峰
張蔭林
張蔭年
張蔭忠
葉祥真
徐軫懷
趙軫鐸
佟軫方
來軫義
蘭軫琪
馬軫元
孔軫清
杜軫明
文健華
劉健英
劉祥明
黃健聲

孫祥瑞
劉健麟
劉健卿
佟信魁
李月三
李桐孚
段桐明
金桐純
莊桐嚴
郭桐聲
李桐森
宋桐茂
黃桐鰲
高桐鳴
岳桐春
段興雲
王桐軒
呂俊會
李豫鳴
張豫蘭
許興魁
趙豫堂
邢豫如
邊豫塘
張豫民
唐豫祥
蔡豫卿
尹豫恆
朱豫章
王豫荊
丁豫良
劉鶴雲
畢鶴勛
王興閣
李鶴仙
劉鶴蘭
張鶴瑞
崔鶴桐
王鶴軒
張闊興
董鶴良
郭鶴鳴
馬鶴逸
吳鶴軒
張豫華
徐豫田
陳華啟
劉華振
馬華鑫
趙華軒
李華臣
張華賓
王華瑞
馬雄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